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sarHau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總是把自己困在「善良」裡?好的關係是你來我往,而不是單方面的犧牲 https://ift.tt/3sarHau 善良的人們,如果他們時常為了周圍的和平而內心感到痛苦的話,那請問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善良」? 在閱讀治療的課程中,發現心裡有著很深病症的大多是善良的人。 他們的共同點是自己的生活中主體並不明確,秉持著「要愛人並多照顧別人」的名目,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善良的人把自我省察的能力用在奇怪的地方。洞察自我的內心,正確理解我的想法和感情,這才是自我省察的能力。但他們把那種敏銳的觸覺用來觀察他人,「他會不會因為我說的話而受傷?我做的這個選擇會不會對他造成不好的影響?」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別人身上。 但是這種擔心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心裡在想什麼。我們全都戴著自己的眼鏡在看這個世界。即使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度過同樣的時間,但對經驗的認知方式各自不盡相同。 舉例來說,大家聽了同一場演講,有人說非常有益,也有人對講師不滿意,有人會說無聊沒什麼內容,有人卻覺得受益良多。一切都是相對的。 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努力,也絕對無法完全了解他人的內心。我們只能推測,以我的標準來看那個人是怎麼想的,是什麼樣的人。但那些推測通常都不對,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善良的人們為了理解對方,容易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想知道,還不如直接問,但他們問也不敢問,只能使出渾身解數揣測,將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想法提供給對方,但在對方看來或許並不算什麼,反而會感到厭煩或有壓力。於是善良的好人會因為對方不理解自己的誠意而受傷,感到遺憾和傷心。 圖片|Photo by Larm Rmah on Unsplash 某個冬季的某天,因為一天之內要跑好幾個地方,很忙碌,心情也很亂,這時媽媽打電話來問我在哪裡,如果在外面可不可以回家一趟,她有東西要給我。不管我怎麼問,她都不說清楚要拿什麼給我,只說一會兒就好。於是我按捺著煩躁的心情去見媽媽,她看到我就開心地笑著問:「冷嗎?喝杯熱熱的五味子茶再走吧。」我忙得要命,只為了要我喝五味子茶就把我叫回家,我滿腔火氣都上來了。 但是以媽媽的立場來說,那是純度百分之百的母愛。看到女兒那麼冷的天氣到處跑來跑去她覺得很心疼,想讓女兒喝杯熱茶再去忙。那天因為我表情管理失敗,被罵說是一個不懂善良媽媽心意的壞女兒。人心就是如此大不同啊。 (同場加映:「成為母親前,妳也曾是少年」致親愛的媽媽:讓我們一起拿回自由,妳會更快樂) 善良的好人也不喜歡孤零零的,希望大家在一起和樂融融,所以認為提出自我主張、個人要求是一種破壞群體和諧的行為。 午餐時間,公司職員都表示要去吃米腸湯飯,但我想吃義大利麵,卻怎麼也說不出口,因為如果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會讓其他人感到不便,又要重新協調決定吃什麼,那樣會浪費更多時間,給大家添麻煩,所以我乾脆先放棄主張。只要我不開口,便能維持團體和諧,就像勇於犧牲的崇高義士一樣,這是在展現我的雅量。但果真如此嗎? 善良的人們的想法大多是極端的,認為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大家在一起愉快地相處,另一種是互相不和而吵架。但事實不會只有兩種情況,中間還有無數的變數。 大家都去吃米腸湯飯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意圖,只是習慣使然,沒有多想,憑直覺就去常光顧的店。或是部長說一起去,即使大家不是很想吃也會勉為其難地附和,但如果這時提議說要不要吃點別的?不如今天去吃義大利麵吧?說不定提案來得正是時候,不想跟部長去吃米腸湯飯的人,就可以去吃義大利麵。 或者大家都去湯飯館,我自己去吃義大利麵也沒關係,因為就算那樣,也不會被公司開除,不會因為那種事在公司被排擠。一切只是自己想像「萬一那樣會不會怎麼樣?」或「會不會造成別人困擾?」自己先害怕了起來。 善良的人觸角總是朝外,所以他們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 明明自己從早上心情就很好,但只要和某個人擦肩而過,就很容易被那個人的負面情緒傳染,導致心情變得不好。在公司內如果有人傷心難過,只要表達一點關懷就夠了。但對善良的好人來說是不夠的,不只要對別人的痛苦產生共鳴,還要比當事人更悲傷,甚至那種悲傷的情緒要延續到回家後一直想起那個人的悲傷,與他一起悲傷。誤以為那樣就是心地善良、有同情心。 不,這只會讓自己與他人分離而不自知。 善良的人會為了照顧他人而抑制自己的慾望。但你知道壓抑可能反而讓你更厭惡他人嗎? 舉例來說,在飯店自助餐吧上發現甜點櫃有馬卡龍,你非常非常喜歡馬卡龍,很想七種不同顏色的馬卡龍都嚐一嚐,但你是個善良的人,想到如果自己吃那麼多,那別人可能就沒得吃了,過度貪心是不對的。所以就算很想吃,還是強迫自己壓抑住那份慾望,只拿了三個。還嘉許自己是一個有自制力、懂得替別人著想的好人。 但怎麼回事!同桌的朋友拿來了七種不同顏色的馬卡龍!還說「這些馬卡龍的顏色很漂亮對吧?看了就想吃,所以我每個顏色都拿了一個!」接下來會怎麼樣呢? 雖然很想全都吃,但強忍住只拿了三個,這樣善良的你眼中,拿了七個馬卡龍的朋友是自私的、貪心的、只想到自己。不只如此,根本連一點點替別人著想的心都沒有。 但是在同桌其他朋友眼裡,拿了七個馬卡龍的人或許不是壞人,只會覺得他「真的很喜歡甜食,換作是我,一個馬卡龍也吃不完,因為我不怎麼喜歡吃甜的」。不會討厭對方。去自助餐廳因為付了錢所以有權利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如果馬卡龍沒了,廚師會再做新的出來,除非有規定每個人吃的量,否則不管要拿七個還是十個,都不該是被指責的事。 (你會喜歡:「有伴侶,還是對他人有慾望」認識自己內心的三種渴望) 圖片|Photo by Serghei Savchiuc on Unsplash 儘管如此,善良的人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認為忠於自己的感情是「自私」。因此,每當自己也想那樣行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罪惡感。 但是,說自己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為什麼是自私呢?到底要多照顧他人才能算是善良呢?因為善良的人強壓住自己的慾望和主張,所以看到沒有那樣做的人,就會感到很生氣,但實際上也會有一點羨慕。善良的人心中也會想像別人那樣活得很自我,但是基於「善良」的原則,只能壓制自己的慾望,展現自認善良的一面,指責別人自私。 把自己困在「善良」這個好聽的名詞中,為了得到好人的評價而放棄自我的人,最終會生病。在人際關係中,最健康的狀態是「分開又一起」。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明確的人生,偶爾互相幫助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忽略自己的生活,只為幫助他人而活的關係並不健康。這當中必然夾雜著「犧牲」的概念,從那一刻起就會導致關係的不均衡。 善良的人們獨自做出他人不願意做的犧牲,如果沒人在意,就會形成一種被害者的心態,反覆著讓對方感到內疚的惡性循環。那麼這到底是為了誰而「善良」? 善良的人不幸福,被善良的人單方面照顧的人也不幸福,或許我們應該深刻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了誰、為了什麼而「善良」。 本文摘自趙珉英的《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閱讀治療師陪你走過心靈修復之路,擺脫五種毒性心態,重建剛剛好的人際距離與自我平衡》。由三民書局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閱讀治療師陪你走過心靈修復之路,擺脫五種毒性心態,重建剛剛好的人際距離與自我平衡》 April 12, 2021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