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每天忙到失去自己嗎?你只是用「工作狂心態」逃避了內心的痛苦與孤獨 https://ift.tt/3eAnZCg 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我們,是不是覺得幸福就在盡頭?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然而卻忙到失去了自己,忘記了幸福其實就在過程中。 現代著名的佛教僧侶一行禪師曾說:「我們中的許多人太忙碌,工作太努力,以致於沒有時間生活。我們的工作佔據了我們所有的生命。我們可能沈迷工作,不僅因為我們需要金錢,更因為我們不知該如何處理內心的痛苦與孤獨,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尋找庇護。」 一行禪師的這段話,點出了現代人們的一大困境。 在面試場合、自我介紹、交友軟體上,不乏有人把自己形容成工作狂,並隱隱為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感到自豪。然而,這可能正是現代人逃避面對痛苦與孤獨的體面藉口,再看到外表光鮮亮麗的菁英階級似乎沒有感到生活比其他人幸福,好像我們勉力追求的並沒有通往我們所設想的目的地,不免令人感到唏噓。 努力奮鬥,其實是想忘掉孤獨與痛苦 許多人傾其所有,為了在工作領域得到更亮眼的表現,得到更多的認同(包括更多金錢與名聲)。而往往為了求得認同而工作的人(相對義無反顧、不計功名利祿投入自己熱愛領域而工作者),通常不是熱愛工作本身,而是喜歡工作結果帶來的後續感受,例如成就感、認同感或是暫時遠離日常空虛的痛苦感。 工作狂往往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認同感以及無法遠離日常的痛苦感受時,就會快速升起換工作的念頭,鮮少看到工作狂真心對一件工作的本質感到放鬆與熱愛。 就如同上癮,對工作上癮的工作狂,對工作是一種執取狀態,緊抓著工作不放,過程並不重要,呈現僵化的結果導向;而對一件事情本質熱愛時,我們彷彿可以帶著微笑,不計外在的利益,放鬆地實踐眼前的熱情,成果並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享受過程。 (延伸閱讀:若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是否還會繼續做現在的工作?) 在親密關係的經典書籍〈關係花園〉中提到:「早期童年努力得到成功的過程,其實包含非常嚴重的問題。努力達到完美的過程中,人必須咬緊牙關,並沒有享受過程。強烈追求成就的背後其實隱含自恨和自我懷疑,在這種迫切的追求中,不需要向自己或別人坦誠,這種人把自己視為物,扮演角色以滿足強烈的渴望,所以不太可能有親密感和自我覺察。 」 由此可見,當我們極度追求外在環境定義的成功時,多半是自我憎恨驅動著我們的,而不是愛與熱情,更多的是我們想棄絕生命大背景中的孤獨與痛苦。不少人不斷地工作與熱愛工作本質並無關聯,而是試著用工作逃離生命的空虛感、無意義感,工作甚至可以說是暫時逃離現實的港灣。 圖片|Photo by asaya on PIXTA 工作很忙,其實是無力面對生命無常的消極抵抗 許多人們傾力投入在工作中,非常重視工作成果,渴望得到成就,沒有工作的日子,甚至就會感到空虛難耐,縱使放假休閒時,也會時刻關注著電子郵件和工作消息,長時間不工作,是工作狂無法想象的事情,因為工作狂不願意,也沒有能力面對生命中的真實狀態——無意義與空虛。 工作狂努力逃避的痛苦源自於生命的空虛感與無意義感。不同人面對這些痛苦感受時,會使用不同的策略,有些人對毒品、酒精、遊戲、購物、自慰、性愛上癮,以使空虛、無意義感退離自己的意識範圍。 而工作狂藉由控制自己的生活充滿工作,來遠離面對這些痛苦與孤獨。工作狂時常掛在嘴邊的是「沒時間」,沒時間談戀愛、沒時間發展興趣、沒時間休息,沒時間的藉口背後,是對人生的無助與迷茫。 工作狂不知道使自己空虛的問題源自哪裡,自己應該怎麼去應對,但工作到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控制生活在至少熟悉的狀態中),至少是熟悉、有確定性也不會被社會眼光質疑的一件事情,還可以得到一些認同而感到成就感,自然而然生活便只有工作了。 (你會喜歡:「好的關係不一定沒有衝突」關係社會學:你會感到孤獨,是因為從未展開「真實對話」) 錯把「追求幸福」當作幸福,是工作狂的生命盲點 工作狂似乎一生都會持續追求幸福,不斷地處在「追求認為會達到幸福狀態的目標路上」,而造成這種模式的最大原因源自工作狂們對於生命當下感到的空虛感,不認為生命的當下跟幸福有任何關聯,認為幸福一定是在追求的終點上。 工作狂在成長過程中鮮少體驗到鮮活的情感連接,成長初期缺乏家人的真實情感滋養,往往只被關注基本需求與外在表現,內在感受是缺乏被關注的。 而在成年後也未經歷過真實的情感連接,沒有機會學習活出自己的生命意義並扭轉童年時期的內心匱乏狀態,因此「情感真空」的狀態延續下來了。 在無盡的追求路上,一直認為幸福就在彼方,持續忽略了幸福可能在每個當下的可能,而在一生中汲汲營營於難以企及的「幸福願景」。 圖片|Photo by Karen Lau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多數原生家庭,都充滿謊言?研究顯示:伴侶間難以坦承,源自我們都沒有能力接受真實) 藉由情感重新連結,改善空虛 工作狂背後的空虛感,是一種情感解離造成的結果,感受不到與他人的任何情感,最終感到生命的無意義感。 而想要改善沈迷於工作中的狀態,只能反向操作,藉由重新嘗試與他人的真實情感連結來擺脫空虛感,雖然這個過程會讓工作狂感到痛苦與強烈的不安全感(一種強烈的失控感),畢竟工作狂就是一種渴望愛,但是卻不斷遠離愛的內外矛盾的集合體,要工作狂重新擁抱自己渴望但又極其恐懼的行為是艱難的。 當一個人逐漸放下工作與追求完美的渴望時,便可能逐漸轉向內在的自我憐惜,不再只是自恨,內在進而可以感到放鬆,開始可以啟動內在覺察的過程,也能逐漸看破自己的逃避模式。工作狂開始可以打開心扉讓其他人有機會了解自己,因此逐漸能與他人情感連結,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 當人們逐漸可以自然地向他人呈現深層自我時,以自恨為驅動的追求行為所造成的各種症狀就可能被幽默感所取代,人們開始可以輕鬆的面對過去的痛苦回憶,在生活中、親密關係中就能發掘更多的趣味與生命力。甚至覺得不工作的人生都是富饒趣味的!這也許就是當我們全心全情與他人情感連結、過生活時,總是能開懷大笑的原因吧! 願你們都能更多地放下工作,擁抱人際間的連結,創造更加有生命力的人生! 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April 29, 2021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eAnZC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