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5IcDc9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在一起久了只看見伴侶缺陷?五模式分析是否能長久在一起,你是哪一種? https://ift.tt/35IcDc9 我們關注伴侶的缺點,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想一想 ABCDE 的五句話,哪一種最常浮現在腦海中?了解自己,才能打造更好的親密關係。 文|野草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大家好,我是野草,KY 最風騷的女作者。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你們沉浸在濃濃的愛意裡,甜甜蜜蜜,每一口呼吸都覺得自己漂浮在空氣裡。 在一起不久後,雖然你覺得伴侶和自己還挺搭,但是你開始把眼光盯在對方的缺點上。 沒過多久,你開始發現伴侶身上越來越多的缺點,就像眼中釘一樣,時不時地讓你發自內心地覺得「哪裡出錯了」。更糟糕的是,伴侶的缺點可能會讓你對自己和人生產生一些質疑。 其實,親密關係的初期,我們都會經歷發現彼此缺點的階段。好比遠看一幅油畫和近賞一幅油畫的區別——瑕疵會因為距離的拉近而變大。 這是一個常見且必經的階段,如果你處在這個時期,不需要過度憂慮。在健康的親密關係裡,戀人們會慢慢學著接受和習慣他們本來的樣子。 如果你察覺到自己最近總是盯著伴侶的缺點,不需要太擔心。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都會碎碎念伴侶的缺點,但很少人會意識到自己有這個行為習慣(Gonick,2016)。如果你有這樣的覺悟,那麼恭喜你,你離解決這個問題已經近了一步。 要知道,關注伴侶的缺點其實是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頻繁使用的防禦機制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如何對待伴侶的缺點這件事情。 一、總是盯著伴侶的缺點,這個行為背後有哪些主要動機? 雖然「盯著伴侶的缺點」是一個普遍且容易被忽略的行為,但我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許多不同的原因的。想要更了解自己以及這段關係,我們需要先穿透行為,分析其背後隱藏的動機。 圖片|Photo by Jose Martinez on Unsplash 以下哪個答案最符合你的情況? A.「我知道沒人是完美的,但我就是很擔心跟他越走越近,就越難以容忍他的缺點。」 B.「我覺得直男都是很懶很糙的。雖然我常常教他一些生活 tips,比如喝完牛奶的杯子直接沖水就能洗乾淨,但他依然會把杯子放到牛奶結垢⋯⋯」 C.「我這麼優秀,我要讓他變得跟我一樣好,把缺點統統都改掉。」 D.「我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們的親密生活盡善盡美,沒有缺憾。」 E.「如果他有這些缺點,他可能不是對的人。」 A.「我知道沒人是完美的,但我就是很擔心跟他越走越近,就越難以容忍他的缺點。」 A型——親密恐懼(Fear of intimacy) 親密關係要求我們保持一顆敞開的心。向彼此開放的心使得伴侶間的親密感成為可能,但這也意味著互相傷害也是可能的。習慣性地盯著對方的缺點,這也許是因為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到一絲不安。 也許,在你過去的親密關係中,你曾受到傷害,甚至遇到創傷性事件(Raymond, 2019)。也許,你們的感情正在走入下一個更親密的階段。你無法與他全面溝通自己的不安,因為溝通就意味著打開自己的心靈,可你無法放開心靈去愛,你既害怕愛的存在,又害怕愛的離開(Heisler, 2011)。 通過盯著對方的缺點這種方式,你在心裡建了一堵牆,拉開了一段距離,把對方擋在外面,從而減緩甚至暫停關係的進展及親密的程度。尋找對方的「缺點」其實是你用來逃避更嚴肅、深入的關係的策略(Heisler, 2011)。 B.「我覺得直男都是很懶很糙的。雖然我常常教他一些生活 tips,比如喝完牛奶的杯子直接沖水就能洗乾淨,但他依然會把杯子放到牛奶結垢⋯⋯」 B 型——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確認偏誤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確認偏誤指:一個人一旦形成對某個事物的信念,他就趨向於非理性地拒絕接受挑戰這個信念的信息(Bloom & Bloom, 2018)。 我們偏向於相信與這個信念一致的信息,甚至極力找證據證明這個信念的真實性;同時,我們偏向於否認或忽略那些與本信念相悖的信息(Bloom & Bloom, 2018)。換而言之,先入為主的信念妨礙我們更客觀地判斷現實。 如果你相信直男很懶,那麼他家很乾淨時,你沒注意到;他家很髒時,你卻抓住了證據。同理,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心水平低,那麼,他更容易覺得自己被忽略(Heshmat, 2015)。因此,他可能時常抓住「伴侶不夠細心」的證據。 在這種情況中,問題其實並不出現在伴侶身上,而是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成為了自己的信念的囚徒(Heshmat, 2015),卻指責伴侶不讓我們自由。 C.「我這麼優秀,我要讓他變得跟我一樣好,把缺點統統都改掉。」 C 型——自戀型虐待(Narcissistic Abuse) 自戀並不一定會給親密關係帶來障礙,一定程度上的自戀對人們來說是健康且必要的。但是,如果回顧過往的感情經歷,你發現它們都共享以下的固定模式(Greenberg, 2017),那麼,你可能要評判一下自己會不會是關係中的施虐者。 (1)在熱戀期,自戀型施虐者完全看不見伴侶的瑕疵,你愛著他的一切。 (2)在過渡時期,你慢慢發現原來自己的對象並不完美,並開始展現出一種「自戀式失望」:「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是這樣的人,但是你一定要按照我喜歡的方式來」。 (3)在終結期,你發現改造工程並沒有真正起效,伴侶依然有很多缺點。你不斷地通過虐待和操縱的方式讓伴侶做一些令你感到滿意的事情。最終,要么因為伴侶的情感被「榨乾了」所以你選擇分手,要么伴侶痛苦地與你分手。 自戀型施虐者們不會嘗試去習慣或接受伴侶身上的缺點,也不會接受關係中的彼此包容或彼此遷就。 D.「我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們的親密生活盡善盡美,沒有缺憾。」 D 型——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 擁有完美主義人格特質,或對於親密關係持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特別難以接受伴侶存在他們眼中的缺點。完美主義有許多不一樣的表現形式,其中,在他人指向型(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的完美主義者眼裡:身邊的人是否完美,對於自己的「完美」至關重要(Hewitt & Flett, 1991 )。 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真心認為完美是存在且可達的。因此,他們對伴侶的行為與表現評頭論足時,他們其實是希望伴侶達到自己對「完美」的標準。一旦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他就會失望,甚至憤怒——這是因為,本質上,對完美的追求也意味著對缺憾的恐懼,這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性。他們很難接受瑕疵。 對親密關係抱有完美主義執著的人,很難在關係中感到幸福。一方面,他們很難真的做到把自己的注意力從缺憾上移開;另一方面,他的伴侶也極有可能感到失落,認為「我怎麼做他都覺得不滿意」。 E.「如果他有這些缺點,他可能不是對的人。」 E 型——宿命型愛情觀(Destiny Belief) 對親密關係抱有宿命型愛情觀的人更容易一見鍾情,相信宿命,且對戀愛及伴侶有很多的、具體的想像或要求(Knee, 1998)。他們在戀愛前和戀愛過程中,都會花大量時間和精力考慮對方到底是「對的人」還是「錯的人」。 因此,宿命型的人在親密關係初期與過程中,都會展現出較多的顧慮。他會仔仔細細地將伴侶與自己的理想型伴侶比較,注重考察和衡量一些小信號和小細節。如果有不符合「對的人」的標準的地方,他們就會為伴侶減分。 可以理解,宿命型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比較保守及被動,在做選擇時總是優先考慮如何避免關係的失敗,而不是如何創造成功的關係。在擁有這個信念的前提下,宿命型的人認為伴侶的缺點需要被一一關注到,因為它們是被用來評估這段關係到底對不對的。 備註:以上測試題不具備醫療診斷作用。 以上列出的幾種常見的行為動機,不知道你覺得它們是否符合你的情況呢? 覺察是第一步。有了覺察,我們的認知環境才不再是一片模糊的,才更可能一眼看清解決問題的線索。 不過,覺察過後,親密關係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呢?我們來繼續探索一下。 November 18, 2020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