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1P6fX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關係功課|伴侶之間,必須擁有各自獨處的「貓咪時間」 https://ift.tt/2V1P6fX 親密關係不一定要無時無刻黏在一起,是人都需要獨處時間,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如果你發現有這樣的需求,請記得和另一半溝通,邀請對方一起建立你們的默契,才不會讓對方以為你想把他推開喔! 文|慧玲 Lynn 交往剛滿一年,我和男朋友(現在的老公)開始同居生活,同居初期很甜蜜,對方展現的所有姿態,對我們來說都好可愛。然而,日子過了保鮮期,隨著許多看不慣的行為、期待被包容的感受,爭執就頻繁地在日常中上演。 當時我最無法忍受老公在我們吵到激烈的時候,會一句話不說就轉身離開,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後腦勺總是麻麻的,帶著害怕與無力,抱著枕頭痛哭。因為我的原則是不把情緒帶到隔天,卻又總是急著把架吵完,反而弄巧成拙,互相傷害。 那時我在獨立書店工作,某次吵架隔天,盤點新書時看見《依戀障礙》、《孤獨的冷漠》兩本書,作者岡田尊司分別針對「焦慮依戀」、「逃避依戀」進行說明,書中提到的現象,正符合我與老公的狀態,我是焦慮,對方則是逃避。 下班回家,我提出接受伴侶諮商的邀請,雖然他答應我要去,但卻一拖再拖,後來才明白這項邀約也為他帶來壓力。 我需要連結,而他需要獨處,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每個人都需要連結,也需要獨處 相隔一段時間,有天老公興沖沖找我聊天,我立刻停下手邊事情,跟他瞎聊一番。話題結束後,他決定要開始打電動耍廢,我卻感到莫名焦躁,覺得他在敷衍我,隨意把我晾在一邊。 事實上,他確實陪著我好好說話,但我卻弄不清這些情緒從何而來,過了半小時,我突然驚覺,原來是我從獨處的狀態被打斷,才湧上一種「我犧牲了這段時間陪你,結果你沒讓我滿意」的不平衡感。 這才發現,我低估了自己對獨處的需要。 冷靜過後,我跟老公道歉,並商量能否給我獨立的空間,因為當下的我並不是想要聊天,只想寫日記,紓解忙碌一週的壓力,跟自己好好對話。 (你會喜歡:喜歡獨處或喜歡有人陪都沒有錯,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了解) 用最溫柔的方式提出獨處的需求 後來,老公提出號稱可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貓咪時間」,就是要向另一半提出「我需要獨處」的訊息,這個概念取自貓咪崇尚自由的性格,而可愛的名字,也不會讓對方有被推開的感覺。 貓咪時間的運作方式,需要自行提出,告訴對方:「我晚上需要一個貓咪時間喔!」至於需要花多長時間,我們從來不過問,就像貓咪感到舒服,一旦需要人陪伴,就會自己蹭過來。這段時間裡,另一個人也能開始學習分配生活重心,將專注力放在感情以外的人事物。 圖片|Photo by Ash Edmonds on Unsplash 有的時候,我們會比對方更早發現「你(妳)看起來狀態不太好。」就會嘗試詢問:「你需要來個貓咪時間嗎?」久而久之,也因此避開爭吵的可能性。 發現孤獨的價值,讓自己更自由。 《孤獨的價值》 後來才明白,「獨處」是一門學問,在還沒整理好思緒之前,容易將未沉澱的情緒轉移到他人身上,不只傷害兩人關係,也讓情緒找不到出口,因此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好身旁的人。 現在,當我們需要獨處,會事前告知對方,可以一人占據客廳一角,把對方當成透明人都無所謂,一但處理完手上工作,或是平穩情緒後,會和對方說聲:「我好了!」 (同場加映: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獨處,但又害怕孤獨?) 邀請對方一同建立你們的默契 當我們單方面提出在「關係中做出改變」的邀請,難免會讓對方產生壓力,若沒能好好溝通,可能導致互相指責,導致不愉快收場。 對此,我想借用賴佩霞女士在《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中,提到「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提出請求」,正好可以套用在提出貓咪時間的對話上,以下是我轉化這些方式的做法: 觀察(Observation)客觀的陳述事實。例如:「我今天上班開了兩場馬拉松會議。」 感受(Feelings)談談事件中的真實感受。例如:「覺得身體和頭腦都累累的。」 需要(Needs)從事實與感受中,釐清價值觀,及未被滿足的需要。例如:「今天可能沒辦法一起追劇,讓你失望了,我休息後再跟你一起看完結篇,好嗎?」 提出請求(Requests)具體地表達需要。例如:「我想我需要睡一覺的貓咪時間,清醒之後才有力氣,好好陪你。」 這四個步驟看起來簡單,實際演練起來卻不容易,主要著重在說出自己的感受,另一半也要學習溫柔傾聽,需要時間不斷練習,讓親密關係保有彈性,進而提高伴侶間的溝通品質。 祝福大家找到適合兩人的相處默契,最後,記得在結束貓咪時間後,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喔! (延伸閱讀:為忙碌生活按下暫停鍵!保留空白的三個練習:你有為自己獨處的能力嗎) November 24, 2020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