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biCOYd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地方家長心理學】我家青少年玩手機交友,該管還是不該管? https://ift.tt/3biCOYd 近日高雄14歲少女因手機軟體結識網友後被軟禁,引起社會軒然大波。青少年手機交友,家長究竟該管還是不該管?若遇見危機,如何教導青少年機警自保? 一名 14 歲國一女學生,29 日搭乘高鐵從高雄北上至新竹,之後搭上陌生人車後失聯,心急的媽媽在新竹各大社團PO文協尋,並曝光女兒與網友「奇怪對話」。警方多日利用手機訊號,IP 定位協尋,終於警方終於在昨(2日)於新竹竹東一處套房密室內尋獲少女及羅姓主嫌,全案宣告偵破。少女歷經驚魂 66 小時,目前已經平安返抵高雄; PTT 網友討論,全案還有一位被忽視的關鍵人物,就是 8 月 29 日當天陪同少女搭高鐵北上新竹的同學,若不是該名同學機警記下車牌號碼,並提供給警方,否則少女遭囚的時間恐怕還會更長。 青少年手機沉迷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 2020 年二月份國發會調查,有近 3 成民眾自認沉迷手機,青少年族群更是每 2 人就有 1 人自認有沉迷問題。進一步觀察不同年齡層的沉迷狀況,20 歲以下手機族認為自己有網路或手機沉迷問題的比率,由 107 年的 29.3% 躍升至 108 年的 54.0%,而各年齡層使用手機情況,也以未滿 20 歲手機行動上網族的連網時間最長,且時間由 107 年的 282 分鐘,再增為 312 分鐘。國發會坦言,青少年難以自我節制上網,問題持續惡化,是需要關注的社會問題。 青少年對網路交友的需求與心理其來有自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 2018 年有超過三成七的兒少曾使用過交友 APP 。家長往往以為掌握孩子的臉書或IG帳號,事實上孩子的臉書帳號只是用來接收動態資訊及粉專新聞,而 IG 帳號更有「大帳」跟「小帳」之分!在家長要求之下,「大帳」會分享給家長,但「小帳」卻是孩子自己私下專屬的網路天地。而針對網路交友軟體,更是多種選擇,推陳出新。家長縱使有檢查孩子手機桌面 APP 的習慣,大概也不知道那是甚麼?比方說, Tinder 、 Goodnight 、探探、 Grindr 、 Paktor 、 iPair ⋯⋯這些都是交友 APP ,您有聽過嗎? 圖片來源|Pixabay 筆者家中亦有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女兒,以及已經進入高中的兒子。就筆者長期觀察互動,並進一步了解後可歸納,青少年對網路交友的需求與心理,主要來自三大層面: 1. 尋求更酷的異溫層認同: 青少年尋求同儕認同已經是大家都能了解的普遍心理,但除了利用 FB Messenger 或 IG 與班上同學、補習班認識的同學或過去認識的同學互動,青少年其實更希望看到同儕之外的世界,結交不同於現有生活圈與同溫層的新朋友。姑且不論是為了網路戀愛,還是單純以拓展朋友圈為目的,青少年時期因為成長而帶來的困惑、不確定性、自我懷疑,讓他們覺得在現在的朋友圈裡找不到答案;而師長與家長所能給予的,往往是制式化的勉勵或責備。他們渴望向更酷,更能理解自己心情,更熟悉社會現實的「大哥哥大姊姊」們對話並尋求認同。 2. 尋求個人交友隱私: 青少年對隱私的注重,並不亞於對外界認同的需求,而在學校哩,或是一般現實管道中認識的同學與朋友,往往會受到父母的管束與批評。不管是來自虎爸虎媽的「交友資格考核」:「某某某的功課好嗎?」「某某某家裏在做甚麼的?」「某某某上次模擬考成績如何?」;或是海豚式父母的熱情邀約:「要不要請某某某來家裡玩?」,對於孩子其實都是一種極大的困惑與壓力。他們希望交朋友是自己的選擇與自由,而不是為了向父母交代。對他們來說,網路交友的確是一種在個人可控隱私網之下,自由自在又自主的交友管道。 3. 極欲長大的心態: 在網路上除了能認識異溫層的朋友,也能偽裝自我的年齡、身分與性別。能夠創造一個自己的 Fantasy ID (夢幻帳號),成為一個「已經長大的自己」。在這個夢幻帳號裡,能擁有嚮往已久的成年人才擁有的尊重與自由。以往常常會有「只有大人可以,而我就是不行」的不滿心態,在虛擬世界裡完全消除,無以名狀的憤怒與不平亦獲得紓解。 比起限制,你更該給予尊重與教導危機處理 經由這周一連串的 14 歲高雄少女失聯與幽禁風波,家長必定湧起一股沒收孩子手機,嚴格限制交友的危機處理熱潮。但筆者還是建議: 面對青少年網路交友問題,應當探討並同理其背後的原因,而非一味地禁止與管制。畢竟青少年網路匿名交友背後的心理,原本就是源自於期待被認同與渴望擁有個人隱私。 五大青少年網友交往準則 而在尊重隱私,尊重青少年獨立判斷能力與交友選擇之下,必不可缺地,家長應當教導青少年的網友交往準則如下: 1. 不透露個資: 包含個人資訊、電話、 GPS 定位功能、所在位置。 2. 不傳送隱私照片: 不輕易傳送個人照片,並任何狀況下,絕不提供自己的清涼隱私照片或影片。 3. 無金錢往來: 絕對不和網友有金錢上的往來。 4. 不輕易約見: 務必有經過長時間的網路交誼過程才考慮約見面,務必徹底掌握對方的身分、年齡、個性、家庭、學校等個資。 5. 不私下單獨見面: 無論覺得對方多麼值得信任,只要相約見面,絕對要避開隱蔽的房間、偏避的地方、住所、巷弄、 KTV 、 MTV ;要約在人多的餐廳速食店、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可抵達的地方。也不要單獨赴約,最好先參加網聚,或找同伴,出門前務必將對方的相關資訊告訴父母或信賴的朋友。 青少年危機預警教學 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重重,管束萬千,都比不上孩子遇見危機的處理能力,你一定要教導孩子的危機預警原則是: 1. 不單獨搭乘對方的交通工具。 2. 絕對不同意對方突然改變見面地點,特別是改到偏僻隱密的地方。 3. 見面時發現對方不是一個人,一定要藉故離開。 4. 離開現場再回來時,絕對不再食用原來的飲料與食物。 5. 絕對不續攤。 6. 身上務必攜帶防狼用品,如噴霧器、攜帶式辣椒水等。 7. 隨身攜帶手機,並隨時隨地打卡報告行蹤。 8. 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一見面就覺得怪怪的、毛毛的,就應該藉機離開。 孩子是家長心頭肉,手中寶。從母親懷胎十月,呱呱落地,一路跌跌撞撞,拉拔成長,沒有一個階段沒有專門的挑戰。而面對青少年的交友問題,更要細心、耐心、持續的關懷與觀察。孩子的安全第一,自我保護意識第一,但家長也需以尊重與關懷的方式,教導孩子,給予討論的空間,而非單向限制或沒收手機。期待家中也有青少年的你,能以智慧與無限的愛,守護孩子走向健康而安全的成人之路。 一個正直的人要經過長久的時間才能看得出來,一個壞人只要一天就認得出來。 雅典作家 索福克勒斯 參考資料: [1] ETToday,高雄少女遭擄破案關鍵人曝 14歲「神隊友」一舉動救命網推爆 (2020/09/01) [2] 國發會,108 年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報告 (2020/2月) [3] 未來Family,孩子說,他沒交過陌生網友,你相信嗎? (2020/04/24) September 02, 2020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