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JZLKL
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陪伴慢性病家人的日常:不好的回應,要記得斷捨離 https://ift.tt/2RJZLKL 風平浪靜的日子,隨著父親的倒下而結束,緊接著來到的是家人之間的情感考驗,以及對生命的更高一層的領悟。 文|霏太 在愛的基礎之下,我們也學著努力抗衡 身為照顧陪伴者,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場馬拉松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無法預估終點在哪,中途的休息站應該要怎麼安排。 離家十幾年北上求學就業,邁入後菜鳥時代的自己,從剛開始的異鄉人漸漸融入台北的步調和生活,隨著時間的推進,也慢慢淡化了對家鄉的想念。 對那時的我來說,父母健在一直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有能力支撐一片天,然後我們也能心無旁鶩地去爭取自己未來的籌碼。 但在前幾年,父親突如其來的急性腎衰竭和低血壓,加上雙眼視力的退化到弱視,宣告要扭轉我的生活模式。當時的我和現任丈夫正籌劃要步入人生的下一步,必須做出婚後的取捨。 我的原生地是我的根,即使離開了好一陣子,依舊掛念不下家裡的狀況,也不希望母親單獨承受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但另一方面我也要建立我的家庭,對於未來的另一半也是懸在心上無法做決定。 我選擇暫時離開台北,回到了我的家鄉。 這幾年來,其實父親的身體反反覆覆出現了問題,但依舊是可以自由行動的狀況,直到視力急速惡化的那段時間,我才真的意識到,家裡的這片天似乎也經不起時間的摧殘,或許要交棒給我們這一代了。 雖然父親一直逞強著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拒絕前往醫院治療,只說還過得去,就不要麻煩我們跑來跑去了。 在我舉行婚禮的前兩個星期,父親倒下了,血壓降到只剩下 40 多,整個人水腫五官變形,躺在床上意識不清楚,我們一直都對父親的腎病有心理準備,所以那時候不顧他之前的反對,直接將爸爸送到醫院的急診室。 送到急診室的當下,急診室醫師直接判定需要進行血液透析,也就是洗腎,否則體內不斷地積水,最後會影響到心肺功能,甚至還有尿毒,反而會有生命危險。 雖然常常聽到洗腎這兩個字,也常常聽到新聞說出台灣洗腎人口佔全球之冠,年燒健保 500 多億,但對我來說還是好陌生。 「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你們家屬要有心理準備。」 我和媽媽站在急診室門口,整個世界好像因為醫生的判決都顛倒了,當時的我並沒有新嫁娘的喜悅感,那一晚待在血液透析的急診室裡,看著爸爸緊急動了手術,大腿動脈上插了臨時導管,開始第一次的血液透析,他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但身上不舒服的感覺讓爸爸皺著眉頭,輕輕的哀號著。 我知道,我們的生活要邁入另一個階段。 圖片|Photo by Daan Stevens on Unsplash 即使需要孤軍奮戰,也要時常感激生活的一切 父親開始進行洗腎初期,狀況一直都不是很穩定。舉辦婚禮的前夕,醫院成為我最常往返的場所之一。 我並不是獨生女,也曾因為工作和婚禮的事情向住在同縣市的家人提出偶爾的救援,畢竟父親的狀況反反覆覆,稍有不慎就得到急診室報到。 但我被拒絕了。 被拒絕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需要顧慮到自己的小孩和家庭,關於娘家的事情使不上力,頂多就是偶爾嘴上的關懷。 但好險的是,我的母親一直是一個很堅強的女性。雖然也是年過六十,體力大不如前,不過在那段時間,她和我一起輪流扛下照顧爸爸的重擔。 我的妹妹雖然人在外地工作,也會特別撥開時間協助,當我分身乏術的時候,這些幫助都讓我相當感激。 而感謝事情的發生,無論是好或壞,都成為我生活支撐的力量。與其怨懟某些人未善盡義務,不如擦乾眼淚好好面對,感恩真的關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們,因為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的方式,面對劇變也要相信自己能彈性面對。 (延伸閱讀:長照怎麼做|如果長輩愛跑醫院,把吃藥當吃補) 只有將自己照顧好,才有力氣繼續奔跑 在陪伴生病家人的同時,最害怕的就是自己也成為慢慢耗弱的蠟燭。 無論如何,也要花半個小時讓自己好好喘口氣,抽空運動讓自己維持體能,也能讓心情變得比較好。 父親生病的這段時間,我讓自己多去涉獵關於精油和身心靈提升的資訊,即使沒有時間參與課程,但利用網路多接觸美好的事物,無形中會讓自己更有力量,想法也會更正面。 家裡有重症病患者是心理和生理的拉鋸戰,當發現自己真的無法支撐下去了,請不要忘記政府的長照服務政策,因為沒有人是超人,唯有讓照顧好自己,我們才有力氣繼續奔跑。 對於不好的回應,請記得斷捨離 在陪伴父親治療的過程中,剛開始我們都學習著摸索,學著要讓自己的生活維持一定的平衡。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也有可能會因為生活的劇變,而變得生疏。 在獲得不到某些家人的支持時,我們都會感到詫異及憤怒,但學習理性面對問題,可以讓我們爭取到更多時間解決困境。對於不願意伸出援手的家人,我當下立刻選擇放棄溝通,轉而向我的先生協助。 我先和先生溝通,提出我的想法:平常日待在娘家協助父親的生活起居,還有到醫院治療的部分,但假日的時候,母親和妹妹也會協助,讓我們能好好渡過新婚的日子。 我記得我先生跟我說:「沒關係,妳好好先處理爸爸的部分,我知道他們都需要妳。」 我們需要先獲得家庭的體諒,才能在照顧生病長者之間取得平衡。 別讓那些不好且自私的回應影響了自己,也別怨懟他人為什麼不做友善的支持和回應,專注在「自己該做什麼」和「自己能做什麼」,別讓自己的情緒造成病人或其他陪伴者的壓力,這也是另外一種體貼的表現。 也許在三十歲出頭的我們,正準備在事業上努力衝刺,但父母親生理狀況大不如前,很容易有突發事故讓我們生活產生變動。如同前幾年偶像劇《荼蘼》一樣,我們要為了家人放棄夢想,又或是留在身邊照顧家人,自己會選擇 Plan A 還是 Plan B? 我們都在長照的路途上學著抗衡,對於我而言,我因為不想在未來會有遺憾,所以我選擇先留在家人身邊陪伴。 這條路其實不好走,但我知道我們是必須要體驗過,才會懂得生命中有其他的美好,這些美好,並不是個人成就才能取代的。生活皆是如此,唯有將所有的變化當為日常,才能活的自在。 而我相信,身為照顧者的陪伴,即使不會是特效藥,也將會是支撐病人很重要的力量。 (你會喜歡:「只要病人好,我就沒關係」家庭照顧者常見的六種迷思,你也中了嗎?) September 21,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