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Dq2Yf2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我的價值,只能靠金錢衡量嗎?」金錢情節背後的家庭關係 https://ift.tt/2Dq2Yf2 女人迷專欄作家|海苔熊,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諮商,與母親之間的「金錢情節」漸漸明朗⋯⋯ 轉眼間我耳鳴就已經一年了,時好時壞,不見有明顯改善。前幾天去見我的心理治療師,有了一個新的體悟。或許很積極很努力的想要做一些什麼事情,和我媽媽帶給我的影響有關。 3000 跟 0 元的分別 每次我都靠腰我的諮商師幾乎很少講話,就收我 $3000,一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或許是我故意推開我們之間的距離,或者說,是我故意不想要被治療。 我在彰師大被諮商了三年,每次都想罵學校當初接我的那些諮商師們是廢物,因為三年以來,我都沒有任何改變。但每次想一想又覺得,為什麼要怪別人,說不定是我自己抗拒改變? 直到今天,我才終於感覺到 0 元和 $3000 的區別,除了動機會有所不同之外,治療師那一支針可以戳下去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我記得當初有一個諮商師(其實也是很有名的講師)跟我說:按照你的說法,你的逃避依戀可能跟你的家庭比較沒有關係,跟你最後一個女朋友有關。那時候她拋棄你,所以你才會對於感情失去信心。 那時他說這件事情,我覺得有點道理,但是又覺得哪裡怪怪的,中間好像有一個東西隔著。心裡總覺得很想要反駁他,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反駁起。 直到今天我的治療師跟我說: 「你並不是放棄建立感情,你是放棄建立真實的關係(這件事我的督導也跟我講過)。這就是為什麼你建立工具性的關係就會開始覺得安穩,但是建立情感性的關係你就會開始覺得害怕。 因為只要放棄建立真實的關係,你就不會受傷。那為什麼你會放棄建立真實的關係呢? 因為你的媽媽也沒有跟你建立真實的關係,你的關係一直建立在工作、功課,她陪你一起做功課、你陪她一起完成工作上面。 聽起來你小時候每天回家,都分享了很多你學校的故事、母親花很多時間陪你,但她並沒有真正的「陪到」你、她從來沒有真正了解你。 可是這並不是她的錯,因為她過去也同樣的沒有被了解和關心。 除此之外,你之所以會覺得朋友沒有辦法給你情緒上面的支持,那是因為你的母親在你小的時候不但沒有辦法獲得她原生家庭的情緒支持,你的父親也無法給予她。」 聽起來像是一個又要責怪原生家庭跟爸媽的語言,但實際上我知道我們都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我用某種方式投射性認同我的母親,然後用某一種形式,把它顯現在我現在的人生當中。 然後我本來的理解是 代間傳遞無遠弗屆 原來表面上我是在被我媽照顧,但在情緒上或許是我在照顧她,我是她的替代性配偶 花錢的東西真的是比較有效果 (同場加映: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簡單四格遊戲,建立你的自我價值) 金錢是我的敵人? 可是隔了一週又去諮商,我發現事情並不完全像我想像的一樣,我還是困在某一種情節當中,還是很習慣用價錢來衡量一個東西有沒有用(你可以回去看前面的文字),可是我有同事很討厭什麼事情都用錢來衡量這件事。 於是我把這樣的一種矛盾,稱之「金錢情結」。這個情結怎麼來的呢? 由於媽媽在 13 歲的時候就出來賺錢,她對於錢非常在意,所以我隱隱約約也在意錢——只是我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而已。我假裝讓自己不在意錢,其實是希望和我媽做出一個區隔。 小時候,母親為了工作,經常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我,說好聽是照顧,說難聽一點就是我自己一個人在旁邊玩,然後一邊跟媽媽分享了很多學校的事、講了很多話,為什麼要講這麼多話呢? 或許是母親也沒有獲得父親的照顧,所以反過來,我用我的「很多話」來照顧她,並且希望她能夠關注我。 對我來說,金錢、工作、和母親三個是連結在一起的,所以長大以後,我一直拼命的工作,但同時又讓自己拼命的沒有錢,其實是一種內在的矛盾。 我一方面認同母親工作的價值,另外一方面又嫉妒她因為賺錢,而犧牲了我和她相處的時間。所以,工作是我熱愛的事,但是金錢是我的敵人。 重新看見和母親的連結 因為治療的關係,我開始花些時間去了解母親和我同樣大的時候,在做些什麼,甚至在她 10 幾歲到 30 幾歲的人生當中,都在做些什麼。 聽了她的故事、聽著她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也沒有完整陪伴我)的那些經歷,我突然有一種心疼的感覺。我花了好久才理清楚那個心疼是什麼: 第一種心疼是心疼我媽媽: 我心疼她在這麼小的年紀就要開始出外工作、心疼她沒有辦法做她想做的事(她一直想去念大學,但很小就被找出來要半工半讀支付家裡的開銷),心疼她那個原先她很愛的人,並沒有辦法給她很好的生活(不論是物質或者是心靈上)。 我心疼她沒有在該當小孩子年紀好好當小孩。 第二種心疼是心疼我自己: 我心疼自己在這麼小的時候就知道要照顧母親的情緒、我心疼我自己明明在學校被霸凌,但卻沒有說出來害怕造成媽媽的負擔; 我心疼自己其實很想出去玩、很想做別的事情,但卻因為母親「認同認真唸書」的價值觀,把自己關在家裡拼命唸書,然後拿知識、工作、事務來和「其他人類」建立與關係。 我想改變我和媽媽之間的關係,可是我還不知道要怎麼開始。 「你可以先從工具性的關係先開始,然後慢慢調整工具性關係在你們關係當中所佔的比例」我的治療師說。 於是,在一次的機會之下,我和老弟合買了七夕情人節禮物給我媽——新的平板電腦(媽媽原先的那一台網路功能壞掉了)。沒錯,這是一種用工具當作開頭的關係,但也是第一次我花錢買禮物給媽媽,而且是她很想要很想要的東西。 「看見對方的需求,也是一種心靈對話」我朋友跟我說,我突然覺得安慰了許多,因為這個禮物不只是物質上面或者是工具上面的交換而已,而是我從內心真正感覺到母親的寂寞。 媽媽收到笑得合不攏嘴,到處去跟人家說嘴,說自己兩個兒子很乖,賺了錢買平板回來給她(雖然買之前她還一直說很貴不要買)。 我很久沒有看到媽媽這麼開心了,或許在她那種連吃飽都很困難的年代,節儉成性的她要用奢侈品,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對她來說,貴的東西可能就是一種愛吧?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對我來說什麼是愛呢? 我花了好久去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幾天在跟幾個專業人士討論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我真正欠缺的其實就是擁抱,那種不為什麼、不因為我功課寫得好、不因為我表棒問因為我做了什麼厲害的事情,就給我的那種無條件的擁抱。 當我認識了這個需要擁抱的自己,也能夠給自己擁抱,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心靈的回家。 圖片|Photo by Alex Blăjan on Unsplash 倘若你的父親或母親沒有辦法給你你想像的那種愛,或者你想要修復跟他們的關係,但是還不知如何展開,那麼或許你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先嘗試擁抱自己吧,當自己的父母親。 雙手交叉你可以抱抱枕、抱一顆樹,或是單純的抱著自己,然後輕輕的跟自己說: 就算你不賺錢也沒關係、就算你不做什麼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也沒關係、就算你不努力也沒關係,因為你只要是你,這個原本的你,就值得被愛,值得被關懷。 (你會喜歡:我們都活在社會期待裡:比起「我喜歡」,更在意「被喜歡」) September 02, 2020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