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FGCPTf
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何妤玟專文|與傷道別,再一次勇敢的療癒練習 https://ift.tt/3FGCPTf 如果你也曾迷失在一段關係裡,推薦閱讀何妤玟的《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找出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以及內心最真實的渴望,你將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需要。 文|何妤玟 前陣子,我開始在 YouTube 經營自己的頻道。 經營頻道把我累個半死,想影片企劃、邀約來賓、拍片、盯剪輯後製⋯⋯,真正下去做了之後,我才發現就算有團隊協助工作還是超級多,真的很佩服那些能自己經營頻道,甚至養出一個團隊的頻道主。 陸續做了兩三集節目後,某一天輪到我帶小孩,我因為身體不舒服所以打電話跟前夫商量,看看能不能當天由他先照顧孩子,隔天再換我。 電話掛上前,我謝謝他的同時也說了句「不好意思。」 結果他笑著回我:「你在頻道裡大講特講我們的事,就不會不好意思喔?」 聽了他的話後,我在電話這頭大笑出來。 婚姻結束快兩年後,我們還能這樣互虧逗趣的互動其實是當初想像不到的。很多朋友粉絲都說,我們能當一對合作父母一起照顧小孩很厲害,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美好結局不會說來就來,為了維持友善,我們彼此都做了很多努力。 婚姻裡的「將就」,與「不將就」 年少時的我對愛情抱持很大的憧憬,也會大方主動追愛,人生最大的願望之一,就是找到一個理想對象陪我相知相惜地走下去。 三十五歲那一年,我跟所有女孩一樣走進了「夢寐以求」的婚姻。婚後很快懷孕當了媽媽,生活也快速地被家庭和小孩各種事情淹沒,我也一度期待婚姻就是愛情最完美的歸宿。 但是有一天,當我在日常生活中稍微喘口氣休息一下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跟先生之間好像有一點不太一樣了。 結過婚的人可能都有同感,婚姻中的變化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的。 一開始只是兩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太一樣,慢慢地,生活習慣延伸到對家庭、育兒的價值觀,最後是對配偶、對婚姻想像的分歧⋯⋯,在我察覺到我和先生對婚姻抱持的期待有落差時,來自童年的擔憂和不安,又再度浮現在我的眼前。 當婚姻出現瓶頸時,同一時間,我的原生家庭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從小在我生命中缺席的父親突然離世,同一年,母親又因為心臟重病開刀住院,那時的我突然變得很脆弱,需要另一半更多情感上的支持與安慰。 我覺得自己好像回到童年中那個缺乏愛、一心只想獲得關注的小女孩身上,在這段關係中很害怕失去先生的愛而不斷渴求;我好像又看到那個從小被母親嚴厲要求的自己,凡事不能鬆懈,只能完美。 但是要經營一段讓兩人都滿意的婚姻,哪有這麼簡單? 關係裡的雙方,需要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語言的交流、肢體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才能找出讓彼此更加親近的共同點,面對彼此不同的地方也能夠更加寬容、尊重,最終找到那一個能讓兩人求同存異的平衡點。 但大部分的婚姻卻剛剛好相反。 (同場加映:為什麼婚姻不再是唯一歸宿?關係心理學:最好的愛,是彼此需要、相互陪伴) 有一次和姐妹們聚餐,大家紛紛抱怨自己的先生家事不做、小孩不顧、只顧著工作應酬打電動,突然一個姐妹大嘆一口氣說:「什麼都不重要,我老公只要有拿錢回來就好。」 語畢,大家笑成一團,卻笑得有點心酸。 這讓我想到有一天我去咖啡廳用餐,入座後突然聽到隔壁桌的女孩子在聊各自的男朋友。 第一個女生說:「我男友每天都會接我上下班。」 第二個女生接著說:「我男友假日都要我陪他出去玩,不陪他還會生氣。」 第三個女生輸人不輸陣:「我男朋友更誇張,他連我跟其他男生合照都會吃醋。」 我在隔壁桌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對比我們這些明明找到愛情歸宿的已婚婦女,為什麼講到婚姻,大家對於另一半的標準卻都降低了,甚至是不敢奢望了? 有了孩子後的穩定婚姻,如果只是要為了「維持婚姻」而拋棄自己的對愛情、對另一半、對婚姻的需求與期待,這不是將就,什麼才是? 圖片|禾禾文化 提供 「留白」的藝術,讓我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每一種關係一定都有需要溝通、妥協和不斷磨合的地方。每一對夫妻也都有兩人之間才知道的共同目標和衡量,外人大可不必對其他人的婚姻指手畫腳。 我是一個會把另一半放在所有事情第一位的人,但這個位置本來就會因為不同時期而做出調整。 談戀愛時,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一天沒見到對方都不行,這時候父母朋友統統都可以拋棄,唯獨另一半不行。結婚後有了法律約束,關係更加穩定,有些人在配偶心中的位置可能就會排到小孩,甚至是事業之後。 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對方把自己擺在第幾位,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當發現位置失衡時,不讓自己將就的方法就是妥善溝通。 但也常常有人說:「有啊,我都有跟我先生溝通啊,他就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溝沒有通,還不是一樣沒用。」 在這裡,我不會教大家溝通的方法,因為我自己也是一邊學習一邊前進,但人其實是一種很有趣的物種,人的基因裡好像存在一種發現問題就要盡速解決的設定一樣,有時候因為太迫切的想要解決問題,甚至是爭個輸贏,而讓關係中的衝突一再發生。 所以在跟對方溝通之前,先停一下,坦承的跟自己面對面非常重要。 現在的我,也常常需要這樣的時間。 工作一天,孩子睡了之後,我會在夜晚保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延伸閱讀:【拾年有承】讀者故事|寫給婚姻:不是誰的妻子或母親,我就是我自己) 通常是坐在自己的床上,或是某個能讓我身心放鬆的地方(如浴室),重點是,我會把所有會干擾我的電子用品統統關掉(暫時遠離手機上每分每秒湧入的資訊,這些永不停止的訊息只會讓我們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花時間聆聽自己的聲音,跟自己獨處、放空。 這段時間裡,我會回想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今天工作上發生了什麼事、跟家人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跟經紀人發生什麼事、上節目發生了什麼事,或是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童年時的自己、第一次戀愛的自己、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 在這個跟自己獨處的時光裡,什麼都可以想,漫無目的的亂想也好,有目的的針對一件事情整理也好,你會發現在這些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整理、丟棄與歸納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確立眼前的「自己」是什麼樣子,需求是什麼、工作和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還有為什麼? 讓自己處在留白的時間中,是我從瑜伽學習而來的做法,因為留了時間給自己獨處,也才有了後續其他的療癒過程。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人生中的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而我認為,我跟我自己的相處,也是一種人際關係。 只有當我能接受自己經歷的一切、坦承的面對自己,不批評自己,與內在和平共處時,我才能更清晰的看見外面的世界。如果我的內在很紛亂,沒有自己的一套準則,那麼我投向世界的眼光也會是雜亂不堪的。 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解決它」。 也不要急著要求對方跟你在一樣的狀態裡,有一樣的共識,因為人的感受都是浮動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隨時變化的。 先回頭讓自己的內在安定下來,因為當我們沒有辦法處理好自己的內在時,無論是遇到什麼問題或什麼人,未來也只會不斷反覆發生一樣的衝突而已。 我和先生為了維繫這段關係,彼此都做了不同的嘗試和努力。 我很努力去爭取我想要的,我也很努力在這一段關係中找到能讓我平衡的支點,但如果我找不到也爭取過了,那麼坦承的面對之後,我就會選擇好好放手。 本文節錄自何妤玟的《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與傷道別,與真實相遇,再一次勇敢的療癒練習》。由禾禾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與傷道別,與真實相遇,再一次勇敢的療癒練習》 January 18,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