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在一起很久,彼此只剩埋怨?」理所當然並不存在,試著在日常中加入微小的感謝 https://ift.tt/3r5w4nC 在一起到了最後,相處起來的痛苦比快樂還多?看來是時候好好思考並判斷另一半的「情緒價值」了,以及學習當個「高情緒價值」的人。 文|Cyte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大家好,我是 KY 作者 Cyte。 最近,閨蜜告訴我,她跟相處了大半年的男友提了分手。 「你們怎麼分手了?」 「他沒辦法給我提供情緒價值,我不想和他繼續了。」 「請說人話。」 「我舉個例子,他總是跟我抱怨各種不如意,我慢慢覺得和他在一起,我也變得很累很消極。我心情不好的時候跟他講,他只會說幾句乾巴巴的話,根本安慰不到我。而且他特別容易崩潰、臉臭還愛發脾氣,我很受不了身邊總有個定時炸彈!」 我發現,如今在戀愛中,人們越來越頻繁地提到「情緒價值」這個詞了。 到底什麼才是情緒價值? 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提供情緒價值? 最關鍵的是,如何在日常交往中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 今天的文章就來解答以上幾個問題。 圖片|Photo by rainmaker on PIXTA 1. 什麼是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這個詞,最初來源於經濟學和營銷領域。 美國愛達荷大學商學院的 Jeffrey J. Bailey 教授(2001)從顧客與企業之間的關係營銷視角出發,將情緒價值定義為顧客感知的情緒收益和情緒成本之間的差值,情緒收益為顧客的積極情緒體驗,情緒成本則為負面情緒體驗。 在生活中,我們藉用了這一概念來界定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價值」:當一個人與伴侶相處時,他所感知到的情緒收益和情緒成本之差就是情緒價值。  也就是: 情緒價值=情緒收益(積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成本(消極的情緒體驗)(Bailey, 2001) 積極的情緒體驗帶來情緒收益;消極的情緒體驗增加情緒成本。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很多學者發現,只有使顧客在與企業的交往中獲得情緒價值,企業才能建立核心競爭優勢(Barlow & Maul, 2000)。類似地,在親密關係中,一個人能否為伴侶提供情緒價值,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決定一段感情的成敗。 比如,和他在一起的大部分時間裡,你感到對方帶給你的快樂比痛苦多,於是你可能會想要繼續和這個人走下去。反過來說,如果你在他身上經歷的難過、失望已經超過了幸福,你大概會放棄這段感情。 從定義「情緒價值」的這個公式上看,要想在關係中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只需要滿足這個條件: 情緒收益>情緒成本 可感情並不像解一道數學題這麼簡單。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呢? (推薦閱讀:「沒安全感,才會處處想控制對方」關係功課:別用情緒勒索代替關心) 2. 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提供情緒價值? 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的核心,在於情緒成熟。 「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意味著能根據不同情境,做出適當、積極的反應。 為什麼說,情緒成熟是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的核心呢? 這是因為,情緒成熟的人有這樣三個特點(Alexander, 1967; Allen, 2011): 負責 有適應能力 給予 這三個特點在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這件事上,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a. 負責——既知道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也願意為自己給他人造成的負面情緒負責。 情緒成熟的人,知道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比如,當他自己有很多負面情緒時,他不會發洩到別人身上: 「被老闆罵了心情很糟,調整好再回家吧!不想波及家裡的人。」 而情緒不成熟的人,則總是想著讓別人來分擔和應付自己的壞情緒,不願自己可能會過度影響對方的情緒: 「今天被老闆罵了一頓,已經夠倒霉的了,你都不想想怎麼哄我高興,就只知道玩遊戲,是不是存心惹我生氣啊!」 換句話說,情緒成熟的人不會寄希望於對方完全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你會喜歡:【職場通信】老闆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 另一方面,處在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彼此的情緒。 如果一個情緒成熟的人給對方造成了負面情緒,他也會願意在自己的能力限度裡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真誠地表達歉意,做出彌補來改善對方的情緒: 「對不起,今天我工作不太順利,還被老闆罵了,所以忍不住對你發了脾氣,我以後會好好調節情緒的!不如我明天下班就陪你去看電影,將功贖罪,你說好不好?」 b. 有適應能力,指的是有能力根據場景的變化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在情緒狀態中的行為反應。 如果一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好,他會更容易被情緒綁架,基於情緒做出衝動性的反應。比如,一發生衝突就暴跳如雷,衝著伴侶發火。 適應能力好的人,則能夠根據不同的場景調節自己的情緒,選擇自己的行為。他們能在體驗到負面情緒的同時依然維持理性,不會一位受到強烈情緒的影響而做出摔東西、傷害自己或傷害伴侶等衝動行為。 同時,因為他的適應能力良好,他掌握了情緒調節的技術,所以總體上,他會表現出一種情緒穩定的狀態。而在親密關係中,穩定的情緒狀態也會讓另一半感到安全、可靠。 c. 給予指的是一種付出的能力,表現為在情感上並不只關注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也會考慮他人、同理他人感受。 有些人在給予時,只是形式上為他人付出,或僅僅將給予看作一場交易——我給予你是因為你會因此對我付出,我給予的目的是為了索取: 「最近他天天加班,都是我在收拾家裡,還給他做晚餐。等他閒下來了,應該會犒賞我吧⋯⋯」 這樣的給予不會讓對方獲得長期穩定的情緒價值,因為他關注的始終都是自己的給予能否獲得回報,一旦他發現無法從對方身上索取到什麼,他就不願意再付出了。 情緒成熟的人真正在乎、考慮他人的快樂和需求,因此能共情另一半,從而讓另一半獲得情緒價值: 「你開了四個小時的車肯定累壞了,你去休息,行李讓我來收拾就好。」 (同場加映:「他很不體貼哎」你怎麼對待伴侶,他就會如何回覆你) 3. 如何在日常交往中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 看到這裡,如果你也想要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可以怎樣做呢?我們根據多項研究總結了以下 4 點 tips。試著在日常交往中運用看看吧~ 一、以積極建設性的方式回應(Active-constructive Responding)對方分享的好消息。 很多人可能已經知道,在伴侶傷心難過時給予支持,是提供情緒價值必不可缺的方式之一,而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是,在伴侶心情愉快時,我們做出的回應也很重要。 研究發現,比起如何回應伴侶講述的負向事件,如何回應伴侶講述的正向事件,似乎更能影響伴侶對關係的感受。當人們能對伴侶講述的正向事件做出建設性的、積極的回應時,伴侶會感到更高的親密感、信任感,對關係的滿意度也會更高(Gable, Gonzaga, & Strachman, 2006)。 積極建設性的回應是投入的和支持性的,一般表現為認真傾聽、積極評價、提問等方式,它表明了一個人關心另一半分享的好消息,能夠真正“get”另一半的愉快心情: 「親愛的,我升職啦!」 「太棒了寶貝!升到什麼職位啊?看來我們要去吃頓好的慶祝一下了!」 二、對日常小事表達高質量的感恩。 一項對同居伴侶的研究發現,在一方表達更多感恩的日子裡,另一方對關係感到更滿意(Gordon, Arnette, & Smith, 2011)。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家 Sara Algoe 指出,人們很容易養成習慣,把伴侶在關係中的日常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但是,感恩能起到助推劑的作用,為親密關係注入積極的情感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表達感恩的方法也很重要。 三、秘密地為壓力大的伴侶提供支持。 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Niall Bolger發現,向壓力很大的伴侶提供明確和公開的支持,可能會讓對方感到自己有義務快點好起來,而這會導致對方壓力更大。 最有效的支持實際上是「無形的(invisible)」。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暗地裡悄悄地為另一半提供支持時,伴侶情緒的改善會更加明顯(Bolger & Amarel, 2007)。 比起大張旗鼓地為他加油打氣,試試看秘密地、不動聲色地為他提供支持吧。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四、在爭論爆發前,軟化你開啟對話的方式(Soften Your Start-up)。 研究親密關係的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發現,在婚姻關係中,伴侶雙方爭吵的前三分鐘發生了什麼,可以預測他們是否會走向離婚。 與那些試圖保持冷靜的夫妻相比,那些帶著對對方的批評和敵意開始爭吵的夫妻更有可能在六年後離婚(Carrere & Gottman, 1999)。 Gottman指出:「在 94% 的情況下,爭論的開始方式決定了結束的方式。」他建議人們帶著積極的意圖,並用平靜的、中立的語氣和伴侶開始討論問題。 當伴侶和你意見不合、你免不了要和他爭論一番時,你可以在爭論前軟化你開啟對話的方式(soften your start-up)。 通過清晰而溫和的討論,對方可以感知到你對他的尊重和關心。避免用責備、攻擊的語氣,因為這可能會令他感到更加憤怒,相當於在增加對方的情緒成本。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最後,我想說,雖然從公式上看,只有當情緒收益大於情緒成本時,一個人才會感知到情緒價值,但是一個人的情緒體驗是難以計算和比較的。 一個人很可能因為伴侶一個關心的眼神就感動了很久,也可能因為對方一時煩躁的語氣傷透了心,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日常互動中通過實踐這些成功提供情緒價值的小 tips,慢慢學會走向情緒成熟。 參考資料: Alexander, F. (1967). Emotional maturity. Hogg Foundation for Mental Health. Allen, R. (2011). How to Become Emotionally Mature. Rogerkallen.com Bailey, JJ, Gremler, DD, & McCollough, MA (2001). Service encounter emotional value: The dyadic influence of customer and employee emotions. Services Marketing Quarterly, 23 (1), 1-24. Barlow, J., & Maul, D. (2000). Emotional value: Creating strong bonds with your customers.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Bolger, N., & Amarel, D. (2007).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visibility on adjustment to stress: Experimental evid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 (3), 458. Carrere, S., & Gottman, JM (1999). Predicting divorce among newlyweds from the first three minutes of a marital conflict discussion. Family Process, 38 (3), 293-301. Gable, SL, Gonzaga, GC, & Strachman, A. (2006). Will you be there for me when things go right? Supportive responses to positive event disclos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 (5), 904. Gordon, CL, Arnette, RA, & Smith, RE (2011). Have you thanked your spouse today? Felt and expressed gratitude among married coup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 (3), 339-343. March 02, 2021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r5w4n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