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rjxlXz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完美主義者、高敏感族群注意了!原來這 5 種人是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 https://ift.tt/3rjxlXz 憂鬱症並不是一種「不知足」或「想不開」,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可能在 21 世紀影響人類數量最多的疾病。 我們曾在後台收到過很多粉絲的留言: 「說不出來是哪裡難受,但我每天都不開心。」 「我感受不到任何東西了,心裡空空的,像是整個世界都與我無關。」 「不是沒有朋友可以傾訴,但去傾訴好難。我不能給別人帶來麻煩,不能成為別人的包袱。」 「我存在著有什麼價值呢?活著就只是在消耗父母的錢罷了。我不值得。」 微博、朋友圈、甚至陌生人社交的軟體上,我們可能在夜深人靜時分,看到過無數類似的帶著悲傷和絕望的話。 憂鬱的情況已然非常普遍。今年年初,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憂鬱症終生患病率為 6.8%,而其中有 47% 的患者,會因自殺或自傷的行為造成無法挽回的身體傷害。據估計,中國有 9500 萬人曾受到過憂鬱症的困擾。 憂鬱會使人: 非常容易感到悲傷,忍不住想哭 感受不到樂趣,難以享受生活 容易煩躁不安,亂發脾氣 思維和反應變得遲鈍 體重明顯地增加或減少 非常容易感到疲勞,精力不足 感到生活沒有意義,自身失去價值 難以集中精力,無法正常學習工作 變得封閉,隔絕了日常的人際交往 反覆出現自殘自殺的念頭,甚至嘗試自殺 憂鬱像一條隱蔽在日常生活角落裡的小蛇,它可能就在你感到疲憊、孤獨、或者放下防備的時候,偷偷爬出來纏繞住你的脆弱,迅速蠶食你的心靈。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一、關於憂鬱,你需要了解的事 關於憂鬱,有些你或許知道但並不了解的,我們想要講給你聽—— 1. 憂鬱症 ≠「傷心」或「矯情」 可能你失戀了,心痛的感覺揮之不去,眼淚會不受控制地流個不停。你也許會有這樣的擔心:「我這麼難受,該不會是得憂鬱症了?」 你或許是受到了一時的低鬱情緒的困擾。暫時性的難過、消沉、悲傷或沮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如果這種情緒持續了兩週以上,你需要引起警惕,你可能正被「憂鬱症」這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所困擾。 我們常說的「憂鬱症」指的是「重度憂鬱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它是憂鬱情緒的不斷累積、持續惡化,最終使人完全進入無法正常生活的狀態。 2. 重度憂鬱不是「想開點」就能解決的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內心想像成一間空房子,那麼當我們陷入重度憂鬱的狀態時,房子就像因內心能量不足而倒塌,我們被四面牆壓得無法動彈——此時的我們,已經完全喪失了行動的能力。 我們需要的是藉助藥物治療或臨床心理治療,重新找到支柱將「房子」撐起來。因為只有爭取到必要的空間,我們才有能力爬起來、活動、修補房子。 3. 如果憂鬱了,請不要自責 憂鬱的人常常會被誤解或譴責:「怪你自己想的太多」、「你怎麼一點都不堅強」。而他們自己也可能會將這種指責內化為深深的負罪感,為自己「性格軟弱」而感到內疚。 而事實上,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憂鬱的產生很可能是受到生理性的影響,是不受我們控制的。如果你確實感到憂鬱了,並因此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成為了他人的負擔,請制止這種不合理的想法。 接納自己憂鬱的情緒,承認需要別人的幫助,會成為你做出改變的勇氣。 (推薦閱讀:「我愛你,卻痛恨著愛你的自己」憂鬱心理學:疼痛情緒真實存在) 圖片|Photo by Naomi August on Unsplash 二、憂鬱,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普遍 21 世紀似乎是憂鬱的時代。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7 年的全球調查顯示,平均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患過憂鬱症。他可能是你的朋友、同學,可能是你的家人,甚至是你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感受到孤獨,會在繁忙的工作和日常事務的壓力中喘不過氣來——低落、消沉或沮喪的情緒隨之而來。雖然心裡很煩躁很難過,那樣難受別人卻無法理解,因為他們眼裡你的生活好像並沒有那麼難。 對於有些人,這些暫時的憂鬱情緒會隨著一頓火鍋、一次旅遊,就離開了他們的生活。但對於另一些人,這些日復一日消極的情緒沒有得到紓解,在心中越積越多,持續惡化,最後變成嚴重的憂鬱症。 根據憂鬱的素質——壓力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確實有一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憂鬱的侵擾(Ingram & Luxton, 2005)。我們稱這群人有憂鬱的易感性(Vulnerability)。 (你會喜歡:致高敏感者:在治癒世界之前,記得先治癒自己) 那麼來看看,究竟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憂鬱呢? 1. 低自尊的人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消極地評價和解釋事情。他們總會想「我是不是做的不夠好」、「好像他們並不喜歡我」⋯⋯他們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而自己就像環境中負面訊息的吸鐵石,於是總抱持著對自己、對世界、對未來的消極態度。 一旦生活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他們就會想:「看,我就是這麼差勁,所以不值得好的事物,不值得被愛」,這就成為了他們憂鬱的源頭。 2. 完美主義者 擁有完美主義信念的人,和自卑者有相似之處。他們常覺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則就顯得自己一無是處;他們希望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條,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否則可能會感到煩躁和沮喪。 一旦當他們發現自己所做的沒有達到預期,就會對自己產生難以忍受的失望情緒,甚至對未來也失去信心。 3. 高敏感的人 擁有高敏感特點的人,常常過度思索別人「話裡話外」的意思,將一句客觀的表達進行消極的解讀。高敏感的人情緒的起伏更為頻繁和劇烈,也更難應對自己的消極情緒。他們時常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反覆回憶一些讓他們不快的細節,因此成為了易患憂鬱症的高危人群。 另外,有一些對於外界環境敏感的人,他們會在陰雨天、低氣壓的天氣、甚至太久沒有看到陽光的天氣裡,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憂鬱。 4. 遭遇了重大刺激的人 研究發現,生活中的刺激事件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當糟糕的事情發生,人們又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時,消極的情緒就會積攢起來,轉化成對內的自我攻擊,滋生出憂鬱。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5. 在情感破碎的家庭中長大的人 在破碎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更容易受到情感忽視、情感剝奪,也會更早地體驗到喪失。如父母離婚後其中一方的離開、親人的離世等,這種重要他人的喪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哀傷。 而那些忽視孩子情感需求、不允許表達悲傷等負面情感的家庭,無法讓孩子理解現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會讓不經世事的孩子認為錯在自身;甚至有些孩子會覺得需要去保護情緒低落的父母不再陷入更深的悲傷(McWilliams, 2015)。 這樣的成長環境成為了滋生憂鬱的溫床。 (同場加映:「讓傷害停在原生家庭」對關係最大的責任,就是成為快樂的自己) 圖片|Photo by Naomi August on Unsplash 三、如何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況是否健康 身患憂鬱症的人會厭惡自己,總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這樣的想法時常迴盪在他們的腦海,使他們無法看到真實的自己和事情本來的樣子。他們站在憂鬱的懸崖上,晃動的石塊使他們的處境岌岌可危,外界一個微小的觸動就可能使他們跌入深崖。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希望你至少能了解一件事:憂鬱症並不是一種臆想,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可能在 21 世紀影響人類數量最多的疾病。 而研究表明,通過早期對憂鬱症狀的篩查,能夠有效地降低憂鬱症的發病可能;而對憂鬱的預防,遠遠要比對憂鬱的治療更為簡單有效 (Jane-Llopis et al., 2003 )。 參考資料: Ingram, RE, & Luxton, DD (2005). Vulnerability-stress models.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ology: A vulnerability-stress perspective, 46. Jane-Llopis, EVA, Hosman, C., Jenkins, R., & Anderson, P. (2003). Predictors of efficacy in depression prevention programmes: Meta-analys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83 (5), 384- 397. McWilliams, N. (2015). Psychoanalytic diagnosis: Understanding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the clinical process. Guilford Press. March 23, 2021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