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sCoTUH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30 歲離職,值得嗎?」不再被數字綁架,3 步驟建立轉換跑道的勇氣 https://ift.tt/3sCoTUH 人生難過,然而在陷入情緒漩渦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選擇學習「啟動當下」三步驟,聚焦練習,讓問題不是只停留在焦慮的層次,而是能找出心中的「刺」,進而討論並解決。 三十歲時的你,最擔憂什麼?如果這是一個人生選擇的關鍵時刻,你會想選穩定的鐵飯碗,還是充滿冒險的創業? 我們總是對這個年齡點充滿了期許與憧憬,甚至是想望,但會不會其實這個年齡點也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夢魘?那就彷彿是一道門檻,直到真的跨過去,才發現完全不是想像中那回事。 我離開華視時,就是三十歲,職涯重新開始。當時相交多年的男友遠在美國求學,未來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未知數,我忽然感覺從二十到三十歲這十年間所做的決定,沒有一項有留下來被優化。 那時身旁的三十歲朋友都很「焦慮」,我也一樣,沒車、沒房、沒事業、沒存款、沒伴侶,很少人喜歡三十歲的自己。 圖片|Photo by Keenan Constance on Unsplash 早已下載好的金錢觀程式 想到我在華視擔任記者時,明明薪資穩定、福利優渥,卻選擇在三十歲時放手一搏而辭職,也許就是因為下載了我父親的金錢價值觀程式。 此生我和父親的交流不多,他也已經過世了,但在極少數的交談中,有兩段話一直讓我深深記著。其一是對於金錢的觀念。 國中時有一次和他聊到「節儉美德」的話題,只見父親聽了我對如何節儉的一些想法後,板著臉說:「想要有錢?省能省下幾個錢?要有錢就要想辦法去賺,不要只想著省。」 或許是父親十分厭倦祖父那種教育工作者要兩袖清風、文官無財的人生觀,所以對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認同,終其一生,我的父親都處在對家族和世界的叛逆中。 他這番話不同於當時的主流價值,卻解放了我的金錢觀。我常覺得符合天性的事做起來比較不費力,當時沒什麼牽掛就離開電視台,或許和這個想法很有關係,因為沒有把優渥的薪資當成存錢的依靠。 也因為「靠自己」、「要想辦法賺」的觀念,我這輩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仍堅持一定要工作,即使走上創業的路,在不安穩、高風險的新創事業中也對此從未有過糾結。我想,這應該就是下載了父親的這項金錢觀程式。 除了金錢觀之外,父親在我大學畢業時曾對我說:「二十到三十歲這十年間,幾乎會決定人生大部分的事,例如選擇職涯,選擇伴侶,會結交到可能伴你一生的朋友。三十歲以後就是優化期,要優化和經營前面十年的選擇,所以這十年很重要。」 現在回想起來,只能說這種三十歲魔咒真的太逼人了。不知道全世界是不是都中了孔老夫子「三十而立」的毒,現在富比士雜誌(Forbes)還會選什麼「三十歲以下菁英榜」(Under 30),就在表彰那些三十歲以前有所表現、闖盪出名號的人。 我覺得「三十」這個數字,一定可以榮登人生最焦慮數字冠軍。 (同場加映:《飛天小女警》長大了?真人版延續童年回憶,聚焦女孩成年後的抉擇焦慮) 三十「而立」還是「而已」? 但看看現在,環境似乎更糟,高房價、高競爭、低起薪,而且價值典範轉移快速。現在年輕人面臨的社會現狀,比起我的年代甚至我父母親那個「台灣經濟奇蹟」的時候,更加不易生存。現在一般人要完成求學、人格養成、事業小成的「而立」,可能已經來到四十歲了,所以說連續劇反應人生,以前所謂的「三十而立」,現今真的變成「三十而已」。 但越不容易達成的事,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媒體也喜歡年輕的面孔,世界吹捧少年有成的故事,這讓更多的「三十歲」產生焦慮與痛苦。相對於別人的「英雄出少年」,每天照著鏡中的自己感覺到如此徬徨渺小。 其實我離開華視時,並沒有想好下一步要做什麼,脫去記者的光環,與一般人無異。轉職不容易,轉行會更困難,相較其他已在職場特定領域工作一段時間的三十歲求職者,還真不知道自己應該投入那個領域;心中以為是想要「做什麼」,其實真正要面對的是有什麼「可以做」。 過往的人生經驗及伴隨年齡增加出現的「內在」成長,可能會決定往後數十年的人生呈現怎樣的風景。以結果論,我似乎混得還可以,所以應該可以安慰大家將三十歲視為人生中的重要「伏筆」,尋思什麼樣的內在成長可以幫助自己在諸多挑戰中一步步走向「而立」。 但若是面對心境與我當時一樣心慌的朋友,我卻說不出要大家正面陽光宛如遲早都會順利的那種打高空話術。幾十年的人生工程,講道理容易,但在每個當下面對生存或發展的關卡時,這些「內在成長」雖能幫助我們好過一點,然而面對每天要應付的具體事項,並沒有明顯幫助。 (你會喜歡:為你挑片|《三十而已》:未來有無限可能,願我們永保「而已」的勇氣) 啟動當下切割法 人生真的不好過,常會擔心很多事,不斷深陷悲傷,挖出過去的悔恨,召喚未來的憂鬱,然後在腦中不斷試驗各式各樣的方法,接著又開始為自己無法平撫情緒而覺得糟糕。我就是那種在晚上容易把事情越想越糟的人,但是一到白天又會覺得好過一些,這些思緒千迴百轉,在三十歲那段期間特別嚴重。 後來我用了「啟動當下切割法」來減緩這種情緒,延用至今,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開始對某件事擔心,導致有「不好」或「不舒服」的感覺,很多人會勸說「不要多想」,但依據我的個人經驗,還真難做到,因為如果能「不想」就不會成為困擾了。遇到這種狀況,我反而會想辦法「聚焦思考」。 我會先問自己現在最擔心什麼?是經濟?工作?自己或他人的身體狀況?或是擔心某件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我們會陷在情緒旋渦中,常常是從一個點開始,接著越來越放大到覺得一切事情都糟透了。這種四面八方襲來的思緒,把自己往不同方向拉扯,但是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擔心什麼。 所以第一步請先把擔心的事具體化。例如最近身體到處不對勁,心情也糟透了,接下來你可能會習慣去想:萬一身體真的發生狀況,家裡怎麼辦?工作怎麼辦?小孩怎麼辦?越想就越悲。這時,請停止無由來的胡思亂想,先聚焦到身體最不舒服的是哪個部位?有什麼症狀?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第二步。想想自己能為所擔心的這件事做些什麼?例如你聚焦到覺得胃最不舒服,有吃不下的症狀,接著就問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請至少想出三個具體做法,例如:第一,掛號看醫生,做檢查;第二,疑似造成不舒服的東西明天開始都不吃;第三,向藥局問問有無方法減緩症狀。要做什麼沒有任何標準答案,如果認為應該要去附近土地公廟拜拜也可以,完全沒有限制, 但一定要想些可以確實「執行」的事。一旦開始聚焦、找尋原因,就先把其他不相關的事情移到一邊,擔心和焦慮可以先緩和一些。 第三步則是讓自己可以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對自己有所作為,拿回主動權,就能讓焦慮感降低一些。 最後搭配「切割法」,告訴自己,既然想出了要做的事,其他那些擔心的事得等做下去才知道實際會怎樣,還沒發生而且超過自己當下能做的那部分,擔心也沒用。 圖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把握現在,從完成小目標開始 完成「啟動當下切割法」三個步驟後,可以用雙手環抱自己,告訴自己:「你好棒!你已經想出有好多事情可以做,做完之後,明天對下一步再繼續想其他做法。」奇妙的是,有時天一亮,擔心的事情就煙消雲散,又或是事件有了不同發展。壞事總是讓人痛苦萬分,但它時常從沒真正發生過。 「啟動當下」這三步驟在執行上,具體來說就是:第一步,聚焦;第二步,專注在能做的事而且開始行動;第三步,切割掉不能做的,留待後續再想。最後一個步驟其實是轉移注意力,避免把對未來的理想值,或把自己無能為力的困難點無限放大。 透過這三步驟的練習,會發現外在的事總是千變萬化,我們只需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夠了。適時讓自己完成一些小目標,自然就會慢慢把擔憂轉換成信心。 (延伸閱讀:什麼是「錯誤願望症候群」?遠大抱負對改變現狀沒幫助,得從渺小的目標著手) 「啟動當下」也可以運用在職場或企業上,當面臨不確定性很高或危機管理的時刻,就適用這方法。 日本奇異電子公司(GE)的董事長安渕聖司,他在任內剛好目睹雷曼事件發生。當時美國總公司陷入金融風暴,很難兼顧其他分公司的連繫,日本奇異公司根本無法得知美國總公司的情況。安渕聖司沒能得到進一步訊息回應或安撫同事,於是他利用「啟動當下」法則,先避免團隊陷入猜測,讓資訊透明。 而且他誠實面對多方詢問,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沒有結果就說沒有;沒有耳語流傳,也沒有小道消息亂竄。他的做法就是先聚焦在最擔心的事情上,並列出前後順序,和大家共同思考眼前可以做什麼。 我們也可以練習集中精神做每天可以做到的事,在過程中完成各種小的目標,做完了再想。不要把對事情的想法和事情本身混淆,因為想法中包含了詮釋和判斷,而這些都不是事實本身,只是想法而已。當我們遇上大腦過度運轉的時刻,把想法聚焦在當下,就有助於回到事實,並且只處理事實,從而減緩對未知與無助產生的焦慮狀態。 本文摘自劉宥彤的《人生賽道,勇敢試也要勇敢放棄》。由遠流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人生賽道,勇敢試也要勇敢放棄》 March 30, 2021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