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sEcpvS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為什麼總是情緒低落、想哭?4 種症狀兩週未改善,你可能是憂鬱症高危險群 https://ift.tt/3sEcpvS 女性得到憂鬱症的比率比男性高,除了生理因素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因素,讓現代女性的壓力節節上升⋯⋯ 諮詢專家/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 憂鬱症是「大腦生病了」,也是「心靈重感冒」,因此是腦部疾病、也算是精神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個性難以改變、生理狀態變差,憂鬱情緒慢性化,憂鬱症的比例也跟著上升,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 2 倍之多;如果有家族遺傳病史,機率則增加至 2~3 倍。 女性易憂鬱,原因大解析 為什麼女性比較容易有憂鬱症呢?原因是天生的,由於男女的大腦結構不同,女性負責掌管情緒中樞的杏仁核運作功能較弱,因此容易出現焦慮、憂慮等負面情緒。若是有家族遺傳,罹患憂鬱症機率更大增 3 倍。 後天因素則包括:女性有生理期、會懷孕、更年期症狀明顯,因此有所謂的「經期憂鬱症」、「產後憂鬱症」、「更年期憂鬱症」。根據研究顯示,生育年齡的女性,高達 85% 感到經期相關不適症狀,例如:經痛、頭痛、腰痛、失眠、經前症候群等,都會影響情緒。 另外,約有半數的婦女,在產後 1~2 天之內,會出現突然的情緒變化,主要表現為突然哭泣、激動,或是情緒變化大的正常情緒反應。 而更年期的女性,也是容易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不只發生熱潮紅、盜汗、煩躁、失眠等生理狀態不適,超過 50% 會低落情緒,更有 3 分之 1 首次出現憂鬱症狀,主因就是女性荷爾蒙動情激素劇烈變化,影響調節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的分泌,自然會導致情緒症狀出現。 其他增加憂鬱症的原因,還包括:追求完美或神經質性格、家庭暴力、不愉快的婚姻關係、季節影響等。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女性憂鬱症症狀者,企圖自殺率是男性 2 倍 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 2 倍,通常會利用吞安眠藥、割腕等方式,表達需要獲得關心的求救訊號;然而,男性憂鬱症的自殺致死率則是女性的 2~3 倍,原因是男性比較容易過度壓抑情緒,反而產生「悶燒鍋效應」,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推薦閱讀:完美主義者、高敏感族群注意了!原來這 5 種人是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 憂鬱症前兆逾 2 週未改善,恐是憂鬱症 憂鬱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如果發生以下相關症狀,超過 2 星期都未改善,建議就醫尋求精神科及身心科醫師協助。 情緒症狀: 情緒抑鬱低落、常感到難過而哭泣、高興不起來、提不起興趣。 行為症狀: 容易疲倦、全身無力、說話或動作反應變得緩慢、自殺企圖。 認知症狀: 無法專心或集中注意力、健忘、猶豫不決、罪惡感、自責、喪失自信、覺得自己沒用、無助無望、負面思考、輕生念頭。 驅力症狀: 失眠或嗜眠、食慾減低或增加、體重減輕或增加、性欲減退。 圖片|Photo by Ben Blennerhassett on Unsplash 8 成憂鬱症可治癒 憂鬱症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親友支持,透過 3 種層面的正確治療,通常 3~6 個月可以治療痊癒,高達 80% 患者能夠治癒。不過,如果延誤忌諱就醫,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且復發機率也會提高。 根據研究顯示,憂鬱症隨著每次復發,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差、復發率也越來越高,第一次康復後,有 50% 的患者會復發,第二次的復發機率為 70%,第三次復發率則高達 90% 以上。 生理層面:藥物治療 透過調控大腦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功能不足,包括:血清素、正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主要為三環類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必須規律使用 4~6 星期才能發揮療效。 (同場加映:服藥的態度,變成像「每天吃維生素」一樣日常:專訪作家左燈《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 心理層面:心理治療 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認知性心理治療,透過安撫、安慰、陪伴、加油、打氣等鼓勵方式,以及改變憂鬱症患者不合理的思考方式,或是追求完美、神經質的性格。 社會層面:親友支持 親朋好友可組成至少 3 人的陪伴或互助小組,透過多傾聽、多陪伴,以及多陪同運動,幫助憂鬱症者遠離負面情緒。 圖片|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4 大良方遠離遠離憂鬱症 1. 生活規律: 保持正常作息、三餐定時定量,以及睡眠充足,建議晚間 11 時至隔天早晨 6 時的睡眠時間,一定要睡足 7 小時,可以降低壓力及自律神經失調。 2. 運動 333: 每星期至少運動 3 次,每次至少運動 30 分鐘,每次運動後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 130 次以上,藉由快走、慢跑、騎單車等有氧運動,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多巴胺,有效提升幸福感、改善憂鬱情緒。 (你會喜歡:除了跑步以外,職場女性運動的 15 種新選擇) 3. 腹式呼吸: 每天早中晚及睡前,各進行 20 次的腹式呼吸,吸氣時由鼻子吸入空氣,同時伴隨腹部隆起、胸部維持原有狀態;呼氣時,則用口將空氣緩緩吐出。藉由腹式呼吸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 4. 寫日記: 睡前寫心情日記、感恩日記及快樂日記 3 種日記,只要寫重點即可,無須長篇大論。 心情日記可以整理思緒、抒發情緒;感恩日記可以降低孤寂感;快樂日記能增加血清素分泌,改善睡眠及提升正面思考能力,並減少負面及憂鬱的情緒。 【本文由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金曲30|走過原生家庭創傷與憂鬱症,謝震廷:「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我想追求的。」 《謝謝你》強迫症中年熟女遇上憂鬱症厭世男!一段悲喜交織的療癒之旅,憂鬱症絕對不是「不知足」 「消費能帶來幸福快樂?其實,擁有愈多愈不滿足、愈憂鬱!」心理學家25年研究發現:價值觀是造成情緒生病的原因 March 29, 2021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