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新手家長理財懶人包:育兒津貼與生育獎勵加碼!從坐月子到幼稚園,申請補助、獎勵金 https://ift.tt/iI9wEby 2022 年 8 月起,政府發放的育兒津貼再加碼,讓有生子念頭的年輕人減輕生子面臨的經濟壓力。究竟生小孩可以拿多少補助?在做家庭財務規劃之前,不妨參考本篇育兒理財大補帖! 根據美國中情局全球總和生育率 (TFR) 報告,2022 年台灣的生育率在全世界 227 個國家排名生育率倒數第一。 政府打出「0~6 歲國家一起養」,並於 2022 年 8 月再加碼育兒津貼,到底能減輕多少負擔,正在著手家庭財務規劃的你,不可不知! 「生小孩到底要花多少錢?」 「請保母、送托嬰是不是很貴啊!」 「自己帶還是找人幫忙?」 在出生率連年遞減之下,身邊陸續有親友則踏上人生新階段,走向婚姻並思索著未來是否要生育小孩,而在生育計畫上,觀察多數人最關注的問題包含:生育小孩的花費、嬰兒照護托育、重返職場與否以及伴侶、家人協作照護的情況。 養育小孩是漫漫長路,隨著小孩成長會有不同的家庭價值觀以及不同的投資方式,不過我想多數人都好奇的,仍有一大部分是財務。 到底在孕期、生產和前期的花費投入,需要的基本花費有多少?以評估是否已經具備基本的經濟條件。 本篇除了帶大家了解目前的育兒津貼,也將近一年個人親身經驗進行分享。 圖片|Photo by Anastasiya Gepp on Pexels 2022 年 8 月再加碼,生小孩到底可以領到什麼補助? 1. 育嬰留停津貼 首先,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受僱者任職滿 6 個月後,於每一子女滿 3 歲前,得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至子女滿 3 歲止,其中最長可領到六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從 2021 年 7 月 1 日開始,除原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會再發給兩成的「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也就是可以得到八成薪。 記得,這個是政府而非公司發放給你的津貼,當然,是否要請休育嬰假根據不同的職業別、公司、個人生涯會有不同的選擇,或是看完本篇會有新的想法,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盤點資源與規劃吧! (延伸閱讀:「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2. 生育獎勵金 再來,就是小孩出生以後可以領到的生育獎勵金,全台各地方政府均有公告不同的獎勵制度,以北台灣為例: 3. 勞保、國民年金(國保)、農保生育給付 領完生育獎勵金(依照個地方政府不同),再來還可以領到的是勞保、國民年金(國保)、農保生育給付: 4. 中央育兒津貼 出生一次領完的,再來是按月給發的育兒津貼,也是最常被討論到會於 2022 年 8 月 1 日起再加碼的部分: 5. 托育津貼 除此之外,許多職業婦女請休完產假,或是請完產假連同育嬰假重返職場,可能就需要托育管道,到底托育能領到什麼補助,能讓托育的花費成本降低?以下來看看 2022 年 8 月 1 日起新的補助金。 除了中央衛福部的育兒津貼,在 0 至未滿 3 歲托育地方政府也有協力補助,從 2022 年 8 月起也有提升補助額。 以台北市為例,提供友善托育補助:公辦民營托育中心再加碼 2,500 元/月、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4,000 元/月、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保母/托嬰中心 4,000 元/月。 舉例來說,如果在 0 歲送托給準公共化保母,目前台北市準公共化保母公定價 18,000 元/月,再加上公定的年終與三節獎金,若扣掉中央以及友善托育補助一共 12,500 元/月的補助津貼,0 至 2 歲平均每月花費在保母托育約在一萬元。 對許多雙薪家庭來說,最先需要關注托育管道與花費,若選擇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托嬰中心與保母,透過政府公共化/準公共化機制的品質把關下,讓女性仍可以回到職場完成個人職涯規劃,同時維持女性經濟獨立,並共同承擔家庭開支。 從生育獎勵金到生育給付,大概能夠減輕多少的經濟負擔呢?接著就來看看生產到育兒的基本必要花費。 (同場加映:30 歲為育兒離職、50 歲又為照顧公婆離職!台灣女性的勞參率低於美日韓) 基本花費:家庭財務規劃預算必需知道 以下根據自己以及身邊幾位友人平均花費作為參考,當然這些項目會依照個人選擇、各地區物價不同仍有差異,這邊個人經驗提供參考! 1. 生產/坐月子 產檢(掛號費、超音波、產檢建議自費項目、高層次超音波、妊娠糖尿、乙鏈球等等)以及生產費用(自然產含無痛分娩)合計 6~8 萬元以上 坐月子:以月子中心為例(雙北):30 天合計 15~30 萬元以上 2. 新生兒用品 個人消費習慣、購買通路、需求偏好以及恩典牌(二手嬰兒用品)各有不同,這邊以個人與身邊友人經驗: 0 歲新生兒使用設備/物品一次性消費(嬰兒車/汽車座椅/嬰兒床/床包/尿布台/消毒鍋/包巾/奶嘴/奶瓶/紗布巾/紗布衣等等) 3~4 萬元以上 圖片|Photo by 근형 김 on Pexels 3. 新生兒每月固定支出 奶粉、尿布:4,500~5,000 元/月 新生兒醫療險:2,000~3,000元/月 食衣育樂其他雜支(生活/學習/成長類型如:副食品、餐具、玩具、衣服)平均 2,500~3,500 元/月  以上是從生產到 0~2 歲的主要項目,在嬰幼兒照顧部分,可能有自行照顧、托嬰中心、準公共化保母有所不同,若是以台北市準公共化保母為 18,000 元/月,扣除補助 0~2 歲平均每月約在一萬元上下。 幼兒在 2 歲以後可以開始進入幼兒園,在公幼/非營利、私立幼兒園選擇的差異性較高,也會讓花費金額有更大的差距,當然也有不同項目的補助,不論如何都涉及的家庭財務規劃環節。  (暑假加映:「有快樂的你,才有快樂的家庭!」給防疫期間家長們療癒身心的 3 個方法) 你們準備好了嗎?家庭財務規劃三大重點 當然,在生育規劃中負擔更多的是時間、精神等有形、無形成本投入,個人生涯、家庭功能、夫妻共識都需要列入考量,但不可否認經濟是最基本的必要條件,也絕對會影響家庭理財規劃。 綜觀上述的補助收入與必要性支出,目前的獎勵津貼能負擔的僅是一部分基本育兒支出成本,更重要的仍是父母如何進行家庭財務規劃,並能在心理層面上喜悅的迎接新生命。 圖片|Photo by hirost on PIXTA 不論如何,長期而言夫妻都要對家庭財務有所規劃,以下三個重點提供給正在著手理財的你: 1. 預算規劃在收支、心理狀態都要平衡 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有多少的錢做多少的事,進行財務規劃的第一步是製定預算,並有目標的優先順序,充分了解家庭每月固定花費項目,並將家庭的總收入進行比例分配。 若規劃許多重要大花費如:買車、買房、生育、子女教育金在同時間,結果讓家庭每月收入所剩無幾,留給生活的是債務壓力,家庭成員共同思考怎麼樣的收支能達到實質與心理層次上的平衡。 2. 緊急預備金不可忽視 除了規劃預算,了解收入支出去向,緊急預備金必然不可省,假設已經先背負房貸佔據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又加上每月多出來的養育子女開銷,也要預留至少半年到一年以上的家庭生活費作為緊急預備金,以因應內風險。 當然,伴侶雙方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生涯規劃,而影響到能否持續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更充足的資金水庫可以有更多彈性因應與調整。 (猜你想看:如何才能財富自由?重新檢視自己的收支、期待的退休生活模式) 3. 伴侶間無阻的溝通橋樑 伴侶之間不論是習慣共同帳戶理財或是 AA 制、AB 制、AO 制等等方理財、支付帳目,該如何負擔家庭共同開銷、旅遊基金、子女花費,每個家庭都均有不同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有良好溝通,在共同承擔的部分的比例如何調配、共同支出項目的討論(哪些該花、哪些非必要)兩個人可能有分歧之處,這時候雙方都能提出討論,盡可能在不影響共同財務規劃下尊重彼此個人花費。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想繼續關注「錢錢與它的產地」,敬請免費訂閱專為女人迷用戶打造的「專屬理財內容」——用心學習理財規劃,一起活出富足人生! August 03, 2022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I9wEb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