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eD7bwK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心理師分享真實經驗談:當你的伴侶罹患了「憂鬱症」,你可以為他做些什麼? https://ift.tt/EeD7bwK 心理師 ED 曾身為憂鬱症患者的照顧者,瞭解面對的挫折與挑戰絕對不會少於被照顧的人,因此他決定現身說法,將自身經驗化為文字,幫助每個照顧者有意識地覺察自身感受、維持身心健康。 文|ED 「轉開家裡的門,我一進房就看見天花板垮了下來,房裡亂的不可思議,角落有一條斷掉被丟棄的繩子。此時,我立刻感到不對勁,趕緊找尋她的身影,才看見她縮在床腳邊,失神地望向我,眼神就像靈魂被抽離一樣,空洞且毫無生氣可言。」 「我由衷地感到恐懼與不捨,無法想像今天又發生了什麼事,但值得慶幸的是,她還活著就好」——截錄自我的日記 我曾是一位憂鬱症患者的伴侶,陪伴對方走過不少因疾病所帶來的困境與挑戰,因此,我除了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痛苦與掙扎之外,也能深刻地理解陪伴者的無奈與困難。 本文我從曾身為憂鬱症患者的伴侶及心理師的角色,來跟大家分享當我們成為照顧者時會遇到哪些挑戰,以及能為自己或對方做些什麼。 圖片|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照顧者會遇到哪些挑戰? 陪伴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困境,讓我來分享兩個印象最深的部分: 1. 需承擔大量的負面情緒 憂鬱症的症狀之一,就是會有憂鬱情緒,患者容易感到悶悶不樂、哭泣且易怒;憂鬱情緒持續的時間會較長,且出現的頻率相當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憂鬱症患者大量且頻繁的負向情緒會不斷出現,照顧者絕對很難置身事外。 對我來說,自己就像是一個能裝滿 500cc 的水壺,平時工作完就已裝了不少的水,然而,回到家後不僅很難把水倒掉,還要承接來自對方大量的水(2,000-5,000cc)。 為了不讓自己被淹沒,我總需要用力地把水排出,或是強制扭曲自己的身形,好讓我有夠多的空間可以繼續裝水。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長時間下來,我早就感到疲倦不堪了。 (延伸閱讀:心理學看關係:面對負面情緒的態度,決定親密關係的品質) 2. 自傷或自殺的陰影 憂鬱症患者容易有自傷、自殺的想法或行為出現,這種事情只要發生過一次,負面的記憶就如同鬼魅般一直跟隨著你,讓你難以忘懷。 當時,前女友的憂鬱症頗為嚴重,自傷或自殺未遂次數已多到數不清,不論是割手腕還是跳樓上吊等方式都有過。 發生第一次之後,我總是不斷在心中想著:「還會有下一次嗎?」隨時都處於膽戰心驚的狀態之中。 隨著第二、第三、第N次的發生,我的想法就從「還會有下一次嗎?」轉變為「下次什麼時候會發生啊?」⋯⋯ 記得當時每次回家前,總需要在門口先做個深呼吸,預想等等可能會看到的驚嚇畫面,讓自己先有所準備,以防待會兒接受不了。 這樣的狀態不斷耗損我的能量,無止盡的壓力和擔憂一直壓在我肩上,連睡覺時都在擔心著她會不會去自殺,實在很難有放鬆的一刻。 (延伸閱讀:為你點歌|張惠妹《記得》:自殺者遺族,要怎麼繼續走下去?) 照顧對方前,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 身為照顧者,很多時候會把對方的需要放在首位,自己的需求反而不去在乎,這可能會產生一些隱憂。 也就是說,當自己的需要長期被自己或他人忽略的話,心中可能會產生一些不滿。這些不滿持續累積,可能在潛意識中,隱微地透過各種方式宣洩在他人身上,要避免上述的情況發生,照顧好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以下分享我在照顧過程中,讓自己堅持走下去的方法: 1. 支持系統 不管是找朋友、家人,或是心理師都好,一定要有可以理解、支持你的人。 照顧這條路是孤單的,尤其大家的目光很容易全放在被照顧者身上,照顧者的辛苦往往難以被看見與理解。 有人的陪伴與理解可以讓你更有力量走下去,我很建議去找心理師談談。 假如你是學生的話,可以多利用學校的諮商中心資源,想當初我也是靠著與心理師每週的談話,才有足夠的能量與空間可以去承接對方的痛苦。 圖片|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2. 盡量維持原本的生活步調 不要為了要照顧對方,就犧牲了自己原本的生活步調,例如:當時我有每天固定健身的習慣,即使碰到對方情緒不穩或住院治療等情況,我也會盡量保持這個習慣。 維持原本的生活步調會讓自己有控制感,這對照顧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病情變化多端,照顧的過程很常處在失序的狀態下,所以有意識地維持自己的生活節奏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延伸閱讀:「就保持你自己的步調就好了」停止自溺式自責,聽聽來自女人迷讀者的十句溫柔建言) 3. 不爽還是要說 簡單來說,當你對對方有不滿時,不要因為顧慮對方的病況,就都把話悶在心裡,我覺得是有必要讓對方知道的。 當然,不是要你在對方低落時補一刀,說的時機點很重要,要等對方狀況穩定可以溝通時,再與對方聊聊自己的感受。 為何說出來這麼重要?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是當你不說,這些情緒只是暫時被壓抑而已,之後你可能會無意識透過各種方式去發洩出來(例如:說話變大聲、越來越沒耐心); 二是讓對方知道你的需要和她要調整的地方,這樣對方才會有改變的可能,不然雙方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圖片|Photo by Bangkok Click Studio on PIXTA 除了看醫生外,你還能協助對方些什麼? 1. 除了要為自己找支持系統,也要為對方找支持系統 照顧的過程中,最忌諱「當英雄」這件事,這是絕對要避免的,不然你很快就會累垮了。 嘗試找尋各種可支持對方的資源,例如:對方信任的朋友、家人、老師、信仰、醫院和心理師等,讓這些資源進來,不僅可以幫助對方,也可以讓你有更多的喘息空間。 2. 相信對方 相信對方這個信念相當重要,尤其對容易太照顧對方的人來說,更是需要留意的。 有些照顧者容易弱化被照顧者,意思就是不相信對方有能力,只看到對方的弱勢,卻沒看見對方的優勢。 少了這個看見,太多的照顧只會讓對方更需要你,使得對方變得更虛弱,這並非是件好事。 我認為身為一位照顧者,並不是要當一個全能的保姆,反而更要像一位引導員,隨著對方的狀況去調整你的付出,讓對方可以因為你的幫助,有力量靠自己站起來。 圖片|Photo by Külli Kittus on Unsplash 3. 找一些對方感興趣的事,然後陪著對方一起做 這點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的答案。 憂鬱症患者容易對事情提不起勁,所以有發現他們願意做的事,就要好好保握持續下去。 當初我和前女友會一起去教會,就是因為信仰對她而言是有許多幫助的。我們也曾一起畫畫創作,又或者一起養小倉鼠(養動物要考慮周到),這些小小的事情,都能幫助對方撐過許多的痛苦時刻。 留意你是否有「不想讓對方好起來」的意圖 「共依存現象」是一種負向的依賴關係,意思是一方可能在關係中以對方為焦點、失去自我,必須依賴這份關係才得以生存(憂鬱症患者),而另一方則是過度地渴求別人需要自己、依賴自己,以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並獲得心理滿足(照顧者)。 你可以想想看,你從照顧的過程中是否滿足了些什麼?或者,照顧者的角色是否可以讓你逃離些什麼? 當你過度依賴這段關係來滿足你平時得不到的,或逃離你不想面對的事,就很容易發生共依存現象。 (延伸閱讀:小人物故事|神經膠質瘤照顧者 Daniel:她離開以後,教我重新看待生命) 但,這有什麼不好? 從被照顧者的角度來看,被照顧者可能為了滿足照顧者的潛在需求,在關係中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無法好轉起來。 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照顧者的需要,同時也滿足自己被關注、被照顧的需要,所以最後就會演變成一方不斷照顧付出,另一方不斷衰弱接受的失衡關係。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怎麼做,照顧的過程中一定充滿各種艱辛與挑戰,但也一定會遇到很多溫馨、感人的時刻,祝福你和被你照顧的人,一切都能順利。 作者資訊|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對於憂鬱焦慮、創傷、性及兒童相關議題都很感興趣。嚮往極簡生活,重視生活經驗與設計美學,期待自己的人生可以過得有深度並且充滿美感。歡迎來逛逛我的臉書「P+M-心理師的極簡生活」 July 13, 2022 at 02:45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