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

練習與原生家庭和解:沒有人天生懂得當一個母親,那些年妳所受的傷,其實也是媽媽受過的傷 https://ift.tt/uEzBI8F 母女關係中那種想掙脫,卻又放不下的情感,無形中成為難以修復的傷口⋯⋯其實修復關係是雙向的,而你們都受傷了,不如與心理師一起走過母女關係修復的歷程吧! 文|胡綺祐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想掙脫,卻又放不下——你需要和解的是⋯⋯ 面對母女關係的傷痕,總是令人糾結與掙扎,在放下與放不下間的來回,我們該如何捧著彼此的傷口來好好和解? 我們渴望修復和母親的情感,卻不得其門而入! 我改編綜融幾位案例成為「小晴」故事,來跟大家分享我陪伴當事人走過母女關係修復的歷程。 迎接初夏五月,街上處處可見母親節的相關活動,在百貨公司擔任櫃姐的小晴,每年的這個時候,心情卻相當複雜,已經五年沒有跟媽媽聯繫的她,很難形容自己的感受,她只是淡淡地說:「這個節日,不干我的事。」 五年前,和媽媽大吵一架的她,「逃」出了家,從此斷絕了和媽媽的聯繫,即便去年小晴步入婚姻,也不願讓媽媽知道她的近況。 她提到:「回想離開家的這些日子,自己曾一個人在外租屋過得很辛苦,也很孤單,但我真的不想再次經歷和她待在一起的恐懼,我想我是怕了吧! 我永遠都忘不了她對我的那些無理要求,過去的我,一直討好、努力配合,但她並不領情,只是更變本加厲,我真的好窒息!」小晴嘆了口氣說著。 回顧小晴年幼時期,媽媽因為受不了爸爸外遇不斷,選擇了離婚,獨自帶著小晴生活,雖然媽媽後來也交了幾個男朋友,但都沒有好的結果,小晴從小就看著這些叔叔來來去去,媽媽的情緒也經常陰晴不定。 (同場加映:鏡中母女:我的一切努力,是為了不像母親) 圖片|Photo by Bence Halmosi on Unsplash 「家裡就只有我和我媽,她一心情不好就把我叫過來罵,我以為只要我聽話、把書讀好,媽媽就會開心,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其實我只是一直在忍耐,當我真的快要受不了而跟她表達我的感受時,換來的是被用極其羞辱的言語指責。」 說到這裡,小晴臉色一沉,眼匡泛淚地問:「很奇怪的是,我竟然有罪惡感!有時候我都被自己搞得很亂,我是很氣她啊!可為什麼當她聲嘶力竭的吼我時,我卻有種對不起她的感覺?我知道她很依賴我,我們也曾像姐妹般一樣要好,但後來她對我的限制與控制,真的讓我只想逃,唯有離開,我才能擁有平靜。」 我對小晴說:「這樣的感覺讓妳動彈不得,對吧?這的確是很複雜也很糾結的心情,妳無法真的去恨她,但也不知道可以如何去愛她,妳也很難相信,媽媽是真的愛妳嗎?時而妳在她心中好像很重要,時而卻又被罵得一文不值。」小晴再也忍不住地放聲大哭。 或許,不跟媽媽接觸的日子,表面上得以平靜,但小晴心裡很清楚,這一直是她心中難以跨越的坎,有時肯定自己的逃離,但有時卻懷疑自己是否太殘忍。 反覆的想法使她不安,索性便把自己武裝起來,不要去想、不敢太去感覺,就不會那麼地難受。 她知道自己一直都是消極逃避,直到最近意外懷孕,小晴意識到自己將成為一名母親,頓時許多的焦慮感湧現,她想著:「我會不會變得跟我媽媽一樣?我真的可以勝任母親這個角色嗎?是時候該好好解開這個心結了吧?」 來到諮商室的小晴,就如同許多也有著相似經歷的個案,有的人對母女關係習得無助,有的人還在激烈的掙扎中,也有的人仍渴望修復和母親的情感,然而,面對這一道關係的傷痕,該怎麼辦呢? 圖片|Photo by Eldar Nazarov on Unsplash 其實你受傷了:接納自己的情緒 面對母女關係的小晴,情緒是相當複雜的,每每回顧過去,幾乎都快被強烈的感受淹沒,我陪著她慢慢去釐清,並協助她試著接納且同理自己的感受。 練習用「我可以感到⋯⋯因為/當⋯⋯」進行整理。 「我可以感到憤怒,因為我沒有被尊重,我的界線不斷被侵踏。」 「我可以感到哀傷,當被羞辱的語言對待時,讓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我可以感到失落,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被妳愛著。」 「我可以感到恐懼,因為我隨時都要承接那些傾倒過來的負面情緒。」 「我可以感到歉疚,當我看到妳的難過。」 「我可以感到無力,因為面對我們,我真的不知所措。」 「我可以感到遺憾,因為我後來的逃避,讓我們的關係失去了修補的機會。」 當試著將各種心情陳述出來後,小晴似乎感到釋放許多,這些她長年壓抑、忍耐在心中的感覺,先被自己理解了,看見自己其實受傷了,但也先把自己穩穩地接住。 (好文分享:「父母也曾是受傷孩子」療癒自己,也療癒家庭關係的可能) 其實她也受傷了:理解母親的限制 當自己的情緒得以被安撫後,心中也才有空間願意去好好理解母親。 當小晴看見媽媽在伴侶關係中屢屢受到挫折,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落,無情地奪走她的信任與安全感,於是她透過想要掌控小晴的一切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她難以承受小晴的拒絕,對她來說這又會是再一次的背叛。 遺憾的的是,媽媽並未覺察到,這樣的自己,反而把小晴推得更遠了。 在理解傷痕累累的媽媽後,小晴感到心疼,也比較能明白,這是媽媽想保護自己、維護關係的一種表現,只是用了不適當的方式,其實她也受傷了。 雖然媽媽並非自己心中理想的母親,但開始可以理解她有她的限制,當能接住媽媽後,小晴也看見限制之外,其他過往也存在的美好。 圖片|Photo by zon on PIXTA 需要和解的,一直是自己 漸漸地,小晴更清楚,這些年過不去的,是自己對於母女關係的看待,累積的複雜情緒,以及媽媽表象的行為,讓她把心鎖得更緊,曾以為可以事過境遷,但現在發現,其實需要與自己和解。 當自己鬆動後,看待媽媽的方式也變得不同,多了份更深刻的理解。 修復關係是雙向的,她不確定媽媽是否準備好了,不過她有了些勇氣,重新再次和媽媽接觸,無論結果如何,她知道母女關係仍然在自己的心中有著一份重量,想再為彼此努力一次。 修補破損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親子之間,那切不斷的血緣連結,讓面對這一切顯得更有挑戰。 沒有什麼形式的互動是絕對地好與壞,讓我們先回到自己,當能安放、照顧自己後,也才能重獲動力去理解另一方,於是,我們都能明白,沒有什麼人、什麼關係是完美的,擁抱不完美的母愛,也才能擁抱受傷的彼此。 你的工作快樂嗎?還是有時很痛苦?2022 年 5 月【職場虐心大調查】說出你的故事,一起捲動職場文化改變,填寫送愛的秀秀好禮,讓我們好好呵護你! May 0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uEzBI8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