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為你點歌|《葉子》減重之後,過比較好嗎?每個「由胖轉瘦」的人,都體會過的兩種人生 https://ift.tt/pr26Wgm 為什麼把體態改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了,卻沒有變得更開心?有時我們外型轉變後,心裡那個熟悉的部分沒有跟上來,而被迫用不同的標籤來辨識自己,於是鏡子裡的自己變得好陌生⋯⋯ 親愛的海苔熊: 海苔熊你好,學生時期的我是典型的胖子。 體育課不打球、不游泳,在操場旁邊跟老師或同學聊天;為同學分擔中午吃不下的便當,曾經吃完自己的,再為困擾一口也吃不下的同學「解憂」。 最難忘的是,我曾經和朋友吃八方雲集,在吃完 15 個泡菜鍋貼之後,眼前的朋友向我示出求救的眼神――將近一碗的牛肉麵,對我來說雖是輕輕鬆鬆,不過我勉為其難的說:「當然沒問題啊~但你不可以說出去喔!」 我知道一定會被傳出去,一定會被成為當時的笑柄,但是我很開心,滿足於帶給大家歡樂,也滿足自己能有一個特質被大家注意到,這是我存在的價值,我是個打從心裡充滿喜悅面對生活的胖子。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當我開始長大,步入一半的社會,我開始重視起自己的外表。我不諱言地說我長得還算漂亮,不再希望自己只能穿著寬鬆的上衣、搭配海灘褲和夾腳拖。 我認真控制飲食、認真訓練,轉變成社會所認為的瘦子,直到現在仍日復一日管理飲食和訓練。時間累積出我當時的願望,然而時間也讓我慢慢跟人走散了。 我汲汲營營地追求一件事情,忽略了其他成長的探索、自以為不會變的情誼,也沒想過如何經營,好好維護關係,回過神來我覺得我只剩自己一個人⋯⋯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 只是心又飄到了哪裡 就連自己看也看不清 我想我不僅僅是失去你 圖片|Photo by Julian Santa Ana on Unsplash 我沒想過變瘦之後的生活會長什麼樣子,孤單和空虛盤旋在生活裡,我知道我不快樂。不過我知道我不會停止這些習慣,這些東西成為我的一部分,我知道訓練時自己的存在感。 可是,我也好想好想重溫學生時,單純、大喇喇,每天被笑也很想帶給人歡笑的自己。經歷生活的傷痕,我發現訓練也當成我逃避的方式。反覆經歷遺憾的事件,走過幾段心痛的、開始過、不曾展開過的感情和曖昧。 原來我鮮少檢視生命帶給我的任何蛛絲馬跡,我不認識我是誰,不知道自己屬於哪裡,渴望擁有一個歸屬感的環境,而這些經歷好像也讓我限制自己探索的勇氣。 看著與時間走散的人和交集,雖然知道畫地自限也改變不了什麼。也許因為年紀和工作的環境,不容易再拓展新的生活圈,一直想改變些什麼,卻不知道從何做起,或許是自己也還沒準備好做出改變嗎? 現在就像喉嚨被打了一個結,怎麼也鬆不開,我還能找回那個喜歡笑、瘋瘋癲癲的自己嗎? by 大胖(2022/4/28 下午 4:56:24) 親愛的大胖: 謝謝你的來信,不知道為什麼我在讀你的信時,一邊讀一邊眼眶就紅了,很可能一方面也是觸及自己內心的某些部分,想到過去自己曾經也是一個胖子,曾經也因為胖胖的好像獲得了某一些大家的關注和好處,永遠在人群當中扮演搞笑和滑稽的角色,可是當這個部分的自己不見之後,卻又有一點不習慣。 看到你的信件也才想到,小時候那個胖胖的、穿著藍色吊帶褲的自己去哪裡了呢? 有些時候你呈現出來的樣子,只是為了維繫人際關係當中「浮在水面上面的油」,這是一種很獨特的「膚淺」,你明明知道這些人喜歡你的部分是你的表演,你明明知道他們的取笑背後你也會有一些難過,但是待在這個「快樂的胖子」的防護罩裡面好像就不太會受傷,和大家一起笑自己,就不會失望。 但我相信在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塊其實是很想要有人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的,就算不用吃掉大家剩下的食物、就算不用假裝跟大家說「你不可以說出去喔!」然後變成大家的笑話,也可以被愛的自己。 只是「這個自己」在你過往的人生當中都沒有被看見過,所以當他出現的時候,你會有點忐忑:「這樣的我,真的會被愛嗎?」。 當你特定的一個「部分」(Parts)過於巨大的時候,另外一個「部分」就會慢慢顯現出來。 比方說心裡面那個想要討好大家(或者是在人群面前因為胖胖的被嘲笑)而獲得關注的你過於巨大、鮮明的時候,另外一個部分的你(可能是想要變瘦、對自己的身體有掌控度的你)就會成為一種反抗的力量,也想要跑出來透透氣。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你選擇讓自己瘦下來,一方面可能你也想嘗試看看瘦下來是什麼感覺,另外方面當你瘦下來的這一刻開始,你的喜怒哀樂,也終於可以告別那些其他人的笑聲。 只不過這個改變是有代價的。 (延伸閱讀:減重、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快樂,是堅持自律的最好方法) 圖片|Photo by Debby Hudson on Unsplash 心理學 OK 繃 在回覆你的點播的時候,我找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研究。我一般都以為肥胖者的人際關係比較不好、沒有吸引力、能力比較差、比較不受歡迎、比較沒有價值等等,甚至連小孩都會內化這種刻板印象 [1],但實際上卻不全是這樣。 這個研究於 1995 年對 3,000 多名 25 至 74 歲的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2],結果發現一個現象: 一般來說,嚴重肥胖者(BMI > 30)的人獲得家人的支持比較少,人際關係品質比較差。 但是前面的結果,跟你在 21 歲時的 BMI 有關。 如果你 21 歲的時候 BMI 是正常或者是過瘦,那麼就算你長大了越來越胖,你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家人)對你的支持不會因為你越變越胖而越糟糕; 相對的,如果你 21 歲的時候 BMI 就超標了,那麼長大以後如果你變胖,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就會越少。 換句話說,現在家人和朋友支持你的程度、你過得好不好,和 21 歲的時候的你的肥胖程度有比較大的關聯。如果你年輕就胖,出社會之後如果越胖,家人的支持就越少。 我當初看到這個研究的時候我覺得很弔詭,為什麼 21 歲這個數字影響這麼大?關鍵在於「你對自己的看法」在 21 歲以前就形成了,這個自我概念不但會影響到你的幸福感,也會影響到身邊的人支持你的程度。 (同場加映:為你選書|《3分鐘未來日記》快樂能帶來好運!透過靜心書寫,創造心想事成的幸福奇蹟) 作者在後面提供了一段我覺得很厲害的解釋,引用如下: 「肥胖和超重的人,與正常體重的人一樣,會安排他們的社交生活以滿足他們的情感和社交需求。他們可能會(1)終止沒有回報的社交關係,或者(2)只選擇和「提供足夠情感溫暖和支持的人」互動。這兩種策略都具有適應性,因為它們可以保護肥胖者,或被其他特質污名化的人。(實際上他們心中也清楚)如果他們『跨出舒適圈』,從更大的社會環境中尋找朋友或男女朋友,可能會遭到拒絕。」(p.142) 上面這兩個策略,表面上看起來蠻不錯的,但實際上是一種自我防衛(self defense)的社交技巧,而且這個技巧跟內化的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s)有關。 如果上面這兩段都看不懂,那我來翻譯一下好了: 倘若你在 21 歲之前就是一個胖子,那麼你可能會「長出」一種和大家一起生活互動的方式,儘管你知道這個方式並不是真實的自己,但你在大家的嘲笑和戰火當中生存了下來。 可是在這個當中,仍然有一部分的你,是覺得自卑、不喜歡自己、甚至「很清楚的知道肥胖會被大家給貶低」的,他人對你的觀點(甚至是「你覺得別人會怎麼看你」)會形成你內在的「負面信念」(internalize negative belief)。 你想把這一部分的自己給藏起來,但這跟身心疾患(mentally ill persons)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憂鬱症患者可以假裝快樂不要讓別人看出自己的狀況,可是你的肥胖卻不行。因為外表是顯而易見的,你很難逃脫掉這個身分跟標籤。 除此之外,「肥胖」也跟家人對待你的方式有關,如果你原先很胖、後來減肥成功,家人可能會覺得你有所「長進」(improve),對待你的方式也會比較好一點 [3], 再加上自己慢慢符合社會對吸引力的期待,「由胖變瘦」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面似乎是過得比較好的。 圖片|Photo by Jernej Graj on Unsplash 不過如果這些說法合理的話,為什麼你還會那麼在意當初那個瘋瘋癲癲、喜歡笑的自己? 我的想法是,或許你真的懷念的並不是那個時候胖胖的你,懷念的是當時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的那種人際關係。當你變瘦之後,你的生活圈變得更廣闊了,原先「自我限制」的那些交友圈也變得不一樣了: 那些原本跟你很要好的朋友,可能因為你變瘦了、更有吸引力了,待在你旁邊更有威脅性了,而和你漸漸疏遠了。  那些原本不會靠近你的異性(或者是可能交往的對象),因為你變瘦了所以開始注意到你,你慢慢得到了一些以前沒有得到的(帶著性意味的)眼光,這個是你所不熟悉的、舒適圈以外的東西。 那個在你內心深處對於自己是「肥胖者」 的標籤被遺失了,用你的語言來說就是「充滿喜樂面對生活的胖子」不見了。原本你可以隸屬於某一個標籤的族群(stigmatized group),你也透過這樣子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認同,可是現在好像沒有辦法了,這個不確定的感覺讓你有些不安、卡卡的。  所以你才會覺得,那個快樂的自己好像不見了,雖然變得越來越瘦、越來越符合大家對於刻板印象當中對漂亮的期待,但你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快樂,反而好像整個人往裡面「越卷越多」,失去了你所習慣的那些連結和互動。 (你會喜歡:「不要擔心,有一天妳會很漂亮」曾之喬金句集,送給那些曾自我懷疑的女孩) 那該怎麼辦呢? 我的想法是,或許心裡面那個快樂的胖子並沒有不見,而是存在於心靈的某一個角落,你可以嘗試把眼睛輕輕閉起來,然後調整一下呼吸,找找看那個學生時期,胖胖的你是不是還在你的腦海裡?那個你現在在做什麼、他想要告訴你什麼呢? 有時候我們對外界顯現出來的形象(包括你刻意營造出來的身材),是為了讓身邊的人用我們所熟悉的方式來對待我們,但當內在有一部分的自己開始想要有些改變,並且引導身材也一起改變的時候,心裡面的那個熟悉並沒有跟上來。 所以瞬間變瘦或者是瞬間變胖的你,可能會覺得有一點不習慣,因為你必須被迫用不同的標籤來辨識自己,也不知不覺進入了你所不熟悉的人肉市場,不論是朋友圈或者是感情圈。  但不論是那個肥胖的你或者是變瘦的你,他們之所以出現在你的生命裡,或多或少都是為了應付或者是解決你生命當中的課題 [4]。 圖片|作者提供 (推薦閱讀:過度節食、對身材感到不安?親愛的,身體形象不該是妳唯一的價值) 所以在你找尋那個過去你所遺失的自己的時候,也可以照鏡子仔細看看現在這個變瘦的你,想想你第一次想要鍛鍊自己的身材、控制飲食、看到身上的曲線、那時候的你心裡面在想什麼呢?鏡子前面的這個身體又想要跟你說什麼?  「沒有不好的你,每一個部分的自己都是善良的。」Richard C. Schwartz 說 [4],我也是這麼相信的。 試著把求學時代的你和現在的你在腦海當中肩並肩坐在一起,讓他們互相說說話 ,給彼此一些鼓勵。 或許目前還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但至少他們兩個在一起,就不會孤單了。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 [1] Bell, S. K., & Morgan, S. B. (2000). Childre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ward a peer presented as obese: does a med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obesity make a difference? J Pediatr Psychol, 25(3), 137-145. doi:10.1093/jpepsy/25.3.137 [2] Carr, D., & Friedman, M. A. (2006). Body weight and the qual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69(2), 127-149.  [3] 研究發現如果伴侶一起減重,伴侶關係之間會多了一些積極的互動(例如找到一些健康的共同生活方式),但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相互批評的行為,Kluever Romo, L., & Dailey, R. M. (2014). Weighty dynamics: Exploring couples’ perceptions of post-weight-loss interaction. Health communication, 29(2), 193-204. [4] Schwartz, R. C. (2021). No Bad Parts: Healing Trauma and Restoring Wholeness with the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Model: Sounds True. May 23,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r26Wg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