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kFHCjs
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越長大越讓人憐惜的明日香:自戀,是我活下去的盔甲 https://ift.tt/SkFHCjs 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最常為 EVA 迷談論的,你是「明日香」還是「綾波零」派呢?截然不同的性格,設立了當時女主形象的強烈風格。 接下來就要帶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明日香」的角色——這名從小親見母親自縊的女孩,看似外放不羈,初見她忍不住帶有厭惡,隨著劇情推進,慢慢理解明日香的頑強背後,隱藏著不被人理解的傷痕。 一位個案在諮商時這樣跟我說: 我知道不要跟別人比較,但這要怎樣才做得到呢? 看到別人這麼厲害,我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羞恥得想找個洞鑽進去,甚至在心情很不好的時候,真想毀掉對方。 比較、競爭、自大、自尊、羞恥、自卑、自貶、自毀⋯⋯ 生命的某些時刻,我們多多少少會對這些字詞狀態,感到一定的熟悉。 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不斷重覆的苦痛課題,自大無比、惹人厭惡,有時又叫人自卑絕望,使人憐惜。 但所謂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經典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惣流・明日香・蘭格雷(Soryu Asuka Langley,在新劇場版中她的姓氏「惣流」被改為「式波」)正是其中之一,她向我們揭示了自大與自卑背後的童年創傷故事。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我們今天只探討動畫版的部份,這邊我為沒有看過這動畫的讀者做一點簡介: 讓我簡單介紹一下《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它是 1995 年由庵野秀明執導的日本動畫。 故事時空設定在 2015 年,人類受到名為「使徒」的巨型生物襲擊。碇真嗣、綾波零及明日香,是負責駕駛由神秘組織 NERV 所創造的生物兵器「EVA」與使徒戰鬥的青少年們,故事步步揭開這些謎樣生物來源,同時也探索人類情感與自我認同。 而明日香就是「EVA」貳號機的駕駛員。故事不只講述作戰,更深入探究人類的性格、創傷、人存在的意義等層面。 童年受挫者的基本自尊:「至少要像個人」 明日香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第八話首次登場,設定是個天才美少女,小小年紀就被選為 EVA 貳號機的駕駛員。她討厭輸給任何人、總是想居於主導地位、愛逞強、傲嬌、自尊心極強、一言不合就耍野蠻、總是保持戰鬥與挑釁的態度。 這樣的她,賣力的自我誇示,好得到他人的認同。 然而,一旦沒有被崇拜,就覺得被別人瞧不起,一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可能被他人取代,就會害怕得暴怒起來。 第九話,她就說過:「自尊心受到的傷害,我會十倍奉還的!」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說句老實話,小時候我蠻不喜歡明日香這個角色的,是長大以後,帶著相對成熟與同理的心態,才步步喜歡上她的真實與痛苦,亦能以心理學角度去理解她的內心世界。 男主角碇真嗣,曾問明日香為何要去駕駛 EVA? 她回應「當然是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 睡夢中堅強好勝的她,卻像個小孩般喊著「媽媽」而流淚。 隨著劇情發展,她內心脆弱的一面才慢慢呈現,我整理如下: 明日香的父親並不真的關心家庭,而忙於研究工作的母親亦忽略了她,可以說,她常常抱著布娃娃,童年過得十分寂寞,但她內心最渴望的,仍是被媽媽喜歡。一次意外中,母親精神失常,會把一個洋娃娃當做女兒明日香,後來父親還拋棄了她們。 有時候,明日香會哭著問母親:「媽媽,求求你,不要不當我的媽媽」 母親回答:「你爸爸討厭媽媽了,不要媽媽了,跟我一起死吧!爸爸已經不要我們了!」 明日香則在恐懼中本能地反抗:「媽媽,求求你不要殺我,我不是媽媽的洋娃娃,我要自己思考,自己活下去!」 另些時候,明日香太過渴望,想依賴母親,而答應說:「好,我跟媽媽一起死,所以請不要不當我的媽媽⋯⋯」 失常的母親,則冷冷地回應:「什麼?我不認識你。」 如此,明日香從小就面對著: 我是誰? 你喜歡我嗎?你會抱我嗎?我能依賴你嗎? 這兩個尤關「存在」的問題折磨。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如果她想要跟母親在一起,就該跟她一起死去,但如果她是被母親所愛的,她就不應該被殺──顯然,這兩極她都拒絕,只留下「我不需要母親,我不依賴任何人,我是個大人,我要自己思考,要自己活下去,但也永遠不會被愛」作為防禦兩極的最後選項。 許多關係中失敗的人們,為了保住「我很好」的那份自尊,往住全神貫注到事業上,用工作成就彌補傷痛。 然而,這麽做有著巨大風險,一旦效率下降、事業失敗,建基於此的自尊與自尊,也將隨即崩塌。 明日香正是如此,她否認童年所失去的他人與自我碎片,以及潛抑自身的依賴需求、痛苦與寂寞,好把所有生存的力量和自尊,轉向外在的成就。 她貶低他人(常常罵真嗣是白痴,罵綾波零是只會服從的人偶),抬高自己(強自己所駕駛的 EVA 才是第一台為了實戰而造,且同步率也最高),都是在回應「我是誰?」這個問題。 即在「 EVA 貳號機的駕駛員」的身份上,她「至少要像個人」──這正是動畫第二十二話的標題。 (擁抱內在小孩:「渴望被稱讚、總是特立獨行」這些行為,也許都與童年失落有關) 明日香: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寫照 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第十六話,當真嗣在 EVA 駕駛艙(插入栓)的同步率測試中,成績首次超過明日香,她便開始對他酸言酸語,背後其實是一份「我作為最優秀的 EVA 駕駛員」身份認同的搖搖欲墜的危機。 一旦面臨別人比自己優秀的情況,就會覺得自己會被取代,無法再得到別人的稱讚,即身份認同的崩解。 而我們最常看見的,就是崩解前後噴發的自戀暴怒(narcissistic rage)。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到了第二十話,因為跟使徒作戰的失敗,明日香的自尊底線完全崩坍,開啟無盡自我貶抑的模式。 用精神分析的說法,她其實是證明了自己從小緊抓的信念,也回應上文第二個存在的問題:只要沒有成就,就不會有人看見自己,不會被喜歡、不會被抱抱,且不論高興或失意時,皆無人能夠依賴。 其實,平時再傲慢、再惹人討厭的人,他或她在潛意識深處,也不過是想保住基本的自尊:「我至少要像個人。」 女人迷創作者・哈理斯 Harris 一旦失去外在的成就,如同明日香因為跟 EVA 同步率為 0 而失去駕駛員的資格。 人們便會因為沒有人再看見自己、讚許自己,而感覺到自體崩解,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說到底,即使像明日香一再貶損他人,但其實這些人最討厭的終究是自己。 就像她在第二十四話說到:「沒能駕駛 EVA 獲得勝利,我已經沒有價值了,不管在哪一方面。討厭,討厭死了,我討厭所有人,可是最討厭的是我自己!」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心理學稱這現象,往往是一群被歸類為「自戀性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者的寫照。而自體心理學的始祖,精神分析師寇胡特(H. Kohut)則解釋了這群被自戀困擾纏繞(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turbances)的人們,其童年創傷的原因。 (深入童年創傷:「容易被影響,又常覺得做錯決定」這些行為,也許都與童年失落有關) 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原因及三個練習 按照寇胡特的說法 [1],一個人之所以如此誇張地自戀(自覺完美、自大、傲慢),是為了避免與童年時期的重要他人分離時,感到空虛與無力,才改變為「替自己」的精神內,保住一個已失落的自戀完美體驗。 很小的時候,當明日香通過測試成為了 EVA 駕駛員,正興奮地沿路跑回家,要跟母親分享這個天大的秘密,一進門,卻看到自縊的母親。 此後,她不斷在內心跟自己說:「我長大了,我不需要別人!」 卻又在夢中不斷回憶起跟媽媽在一起的童年體驗。 這脈絡理解下:自戀,可謂童年自戀的創傷背後,為了保住自我不再崩解的方法。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同理,我們難以用道德角度去規訓:「你怎麼不能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不饒人的嘴巴?」 因為生命早期經歷了理想化父母的失去,導致人們對情緒控制與排解能力的失敗(超我的驅力——控制——疏通層面),即自戀性人格障礙者對情緒作出馴服、中和、分流的精神功能,是有缺陷的。 其自戀的脆弱性,因事情違反了內在的完美主義而崩潰。 我們無法在這以短短文字,來完成長期心理諮商對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療效。 但給出一些提醒、自我練習仍是可能的: 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 (人際) 問題 太過相信自己所解讀的「那個最壞、最焦慮」的版本,相對的,他們也很少詢問別人的意見想法。因此,對有病識感的自戀患者,值得強迫自己去聽聽他人的想法,不但能幫忙修正偏頗的觀點,也能夠減少許多內在焦慮。 絕對的完美主義傾向 對自己有否達到自我理想的標準?以及他人有否達到你的理想,都過度嚴格? 有要求是好事,但要把事情做好,往往不能太要求!當詞神林夕因為焦慮症而寫不出歌詞的時候,有一位製作人點醒了他:「怎麼,焦慮又來了?沒關係呀,隨便寫寫就算了嘛,你以為是什麼呀?一首歌詞而已嘛,你以為文學啊?」 最初,林夕覺得對方不尊重他的專業,但下一秒,卻發現自己的焦慮已經解除,工作效率反而不會被完美主義傾向壓垮 [2]。 童年的失落,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總是在尋找一個外在的完美形象 簡單來說是對某事過度入迷,嚴重起來則會受騙、被利用、被洗腦。 我自己的一個練習是:當覺得某個人事物很完美的時候,請提醒自己思考對方相對的缺點,強逼自己找出一些不足,然後問問自己:「如果他/她/它不完美,我還能接受嗎?我會如何去接受?」 這個正反的思維練習,多少可以幫助自戀患者克服理想化的不實傾向,攻破自己的自戀有色眼鏡。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彩圖 談完明日香,便不能不談碇真嗣所代表的童年創傷! 我認為他們二個角色,分別代表了自戀受挫的小孩的兩個向度: 加碼看真嗣: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童年補完計劃《新世紀福音戰士》: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真嗣! 作者資訊|【寫作需要支持,歡迎分享文章到你的社交平臺,或追蹤我的臉書專頁,按讚留言;若有心理諮商與相關疑問,可電郵或聯絡工作診所】 [1] Kohut, H. (1971).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TED│「心靈雞湯?林夕的逆向思考人生」 April 28,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