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OtP9RZ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為什麼長輩如此熱衷於「催婚」?逼婚表面上看起來是「分離」,實際上是操控 https://ift.tt/2OtP9RZ 對於兒女來說,逼婚表面上看起來是父母期待的「分離」,實際上還是一種操控。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已經八年沒有回家過年,每年都以工作忙為藉口搪塞父母,因為她已經三十九歲,卻還單身。她不是不想回家過年,而是害怕回去,害怕家族成員集體對她逼婚。 我沒有被逼婚的經驗,一開始不太同意這種不回家的選擇,無法理解到底那是股多可怕的力量,能讓人放棄一年只有一次的團圓時刻?後來,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進入三十歲,幾乎無一例外地被父母逼婚,每次和這些朋友們見面,他們都會跟我傾訴被逼婚的痛苦。 我聽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故事,讓我認真思考逼婚這個議題。 我也沒有相過親,一直對相親這種事充滿好奇,甚至萌生請朋友帶我一起去的想法。我非常想知道,感情這種模糊不清的感覺,在相親過程中如何應對? 故意裝糊塗嗎?不過這個想法很快被掐滅了。 圖片|Photo by perfecta on PIXTA (延伸閱讀:當社會集體逼婚:人有幾種,通往幸福的方式就該有幾種) 逼婚表面上看起來是「分離」,實際上是操控 我的朋友小慧,這樣描述相親: 「就像是被明碼標價的大白菜,等著被人挑選。」 「過程只有尷尬和厭惡,只想趕快完成任務走人,給父母一個交代。」 「見到相親對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在介紹人心中是什麼貨色了。」 「若不是相親,我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這個城市有這麼多奇葩!」 在中國很多城市的公園裡都有「相親角」,父母把自己兒女的個人資料和照片做成小冊子、海報等形式,在「相親角」分享,遇到覺得不錯的會留下聯繫方式,然後安排雙方的兒女約時間見面。 另外,有一些收視率非常高的相親節目,如《非誠勿擾》、《稱心如意》、《中國新相親》等等。 可是,帶著父母相親的節目,總讓我看得頭皮發麻,感覺更像是父母在「相親」,往往是子女看中的對象,父母看不上,而父母中意的人選, 子女沒感覺。 多看幾次,就讓我有一種錯覺,相親節目中出現的父母,對挑選未來的女婿或兒媳婦說得如此頭頭是道,彷彿以後是父母在跟女婿或兒媳婦過日子一樣。愛情這種私密的個人體驗,可以不用親自來嗎?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種人際關係裡,但生命中大多數的人際關係,最終的指向都是「分離」,父母和子女尤其是這樣。之前,我說過「父母和子女無法分離」,因為父母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控制子女,阻止他們離開。 逼婚,看起來就是一種「分離」,應該沒什麼爭議,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會因父母對自己逼婚而痛苦呢? 其實,逼婚表面上看起來是「分離」,實際上是一種操控。 經由插手子女的婚姻,來影響他們的選擇。如果父母真的想要和兒女分離,應該將子女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其個人意願,不管找什麼人結婚,或是不結婚,都不會插手,畢竟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到底,為什麼那麼多父母如此熱衷於逼婚? 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習慣。在華人社會,單獨生活通常會被大家排斥。在生育大過天的氛圍中,單獨過活,被認為是破碎不完整的,家庭才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才會被大眾認可和接納。 單身青年,尤其是大齡未婚男女,會被刻意排擠邊緣,這是集體主義文化中長久形成的一種認知。例如,有的人被迫成為單身,想結婚卻沒遇到合適的人,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完整的。 另一個逼婚原因,是父母為了轉移焦慮。我曾經採訪過很多人,不論是單身或者已經結婚組成家庭的,他們都有被逼婚的經歷,其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父母對於他們不結婚這件事非常焦慮,為了轉移這種焦慮,就會逼婚。例如,他們的父母會說: 「我同學都當爺爺了,你看你還是單身。」 「不趕緊找對象,好的都被挑走,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棗。」 「你看那些恐龍都結婚了,就你還一個人,我和你媽多沒面子!」 很多受訪者表示,除了父母,包括兄弟姊妹、七大姑、八大姨都輪番上陣逼婚,搞得自己像是得了「恐婚症」。 仔細想想,父母焦慮的背後是什麼?無非是自私。因為你不結婚,讓父母在別人面前沒面子; 因為你不結婚,為人父母的任務就沒有完成。為了不讓自己焦慮,所以爸媽就催小孩相親結婚,滿足心理需求。 圖片|Photo by rainmaker on PIXTA (延伸閱讀:男人求婚、女人逼婚?翻轉鑽戒下的性別文化) 儘管父母親的出發點是「為了子女好」,但本質依舊是滿足自己的私心。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極其隱蔽的原因,只要結婚,就可以掩蓋不完美。 封建社會有個習俗叫「沖喜」。例如,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中,女主角曹七巧嫁給姜家二少爺。 二少爺是個殘疾人,性功能有障礙,無法像正常人娶妻生子,所以姜家父母就讓曹七巧嫁給二少爺沖喜。 殘疾二少爺與曹七巧的婚姻,就是為「完美」而存在。 結了婚就彷彿說:「你看,雖然我兒子殘疾、不完美,但是結婚了,活得和正常人一樣。」利用結婚、擁有妻子的表面完整,來掩蓋兒子身體的殘疾,堵住悠悠之口。 到了現代,這樣的故事雖然少了很多,但是核心還是一樣,只要結婚,就被當作「正常人」對待。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離婚人士和大齡單身青年不願回家過年,因為怕別人議論,怕別人把自己當作「異類」看待。 我甚至聽過有人說,如果一個人三、四十歲還不結婚,那麼他肯定有問題,若非身體有問題,就是人品有問題!彷彿婚姻是一劑能撫平溝壑的良藥,不管什麼問題,只要結婚,就可以假裝正常。 本文摘自湯蓓的《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重塑內心秩序、理清關係、強大自己的 24 個練習題》。由幸福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重塑內心秩序、理清關係、強大自己的 24 個練習題》 【2021 多元領導大調查:女力綻放,領導現身!】 2021 年女人迷以「多元領導力」為題,了解大家對領導力的想像,在生活、家庭、職場、自我實踐中,領導力是否獲得有效發展。歡迎讀者踴躍填答,凡是填答者,即可獲得 Womany Shop 商品折價券,並有機會抽中 2021 年限量手帳及女力牌卡喔! 現在手刀填寫問卷 >> 問卷連結 February 11, 2021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