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為什麼會發生霸凌、虐待?支配一切的快感,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 https://ift.tt/3qRjhFc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毫不留情地霸凌別人?或者是對家人動手動腳? 《怪癖心理學》一書提到:人有暴力的行為,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支配者,也享受對方服從自己的快感。 被猶如麻醉般的快感控制時 大概是上幼稚園大班的時候吧,有一天,我和孩童時代的一個玩伴在家門前的小河邊捉泥鰍、撈水藻,可能當時已經玩膩了這些老套的遊戲,突然想要做一些刺激的事情。 玩伴發育得好,腦筋轉得快,經常會有一些壞點子,他先想出一個壞點子:朝前面路上騎車的人扔水藻。 當然,我們也擔心那樣做會不會把人惹毛,可我這位玩伴的膽子非常大。第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過來時,他沒有扔中,水藻從騎士的背後擦過,接著是一個騎著小台摩托車的女人,我們砸中了她車子的貨架。 摩托車就那樣離開了,玩伴非常得意地大笑,我也開始覺得有意思起來。 玩伴又拿了塊更大的水藻,等待下一個獵物的出現。這次是一個騎自行車的大叔,大叔騎得飛快,但是他好像已經掌握了訣竅,唰的一扔,水藻正好砸到大叔的肩膀。附在大叔肩上的水藻迎風飄舞,隨著自行車離去。那可笑的場景讓我倆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在這時,已經離去的自行車突然掉頭騎了回來。我們連滾帶爬地從河邊一溜煙地逃走。大叔臉色大變,把自行車扔到一邊,大聲叫嚷著向我們追來。我嚇得魂都飛了,玩伴動作敏捷,跑在前面,只有我被逮住。 大叔被我們氣得不得了。他好像也看到了罪魁禍首是我的同伴,於是把我扔在一邊,繼續往玩伴逃跑的方向追去。玩伴穿過我家,逃進了鄰居家,大叔見狀只好作罷,正要離開時,小夥伴哭著被鄰居家的大嬸牽著手走了出來。 鄰居家的大嬸似乎以為是我父親對他做了什麼嚴厲的事情。玩伴完全把自己的惡作劇拋在腦後,最後竟還聰明地把自己變成了受害者。 我之所以把這段故事拿出來講,是想要探討兒童時期的這種惡作劇跟成人世界裡的反社會行為之間,究竟存在什麼關係。 小時候誰都會有那麼一兩次因為太調皮而被父母教訓的經歷,請你回憶一下當時自己調皮的心情,是不是沒有感到恐懼,反而感到一種歡欣雀躍的樂趣? 圖片|Photo by Zachary Kadolph on Unsplash 其實這都是些最常見的事情,大多數人長大後會很容易將這些事忘掉。小時候惡作劇,因為年齡太小,還不能真正理解有些事不能做,還不能判斷是非,但也許不僅僅是因為太小不懂事,做那些惡作劇的時候,應該還伴隨著快樂和興奮。 惡作劇時看到他人受災苦惱,自己會覺得很有趣。因為能讓自己享受快樂與愉悅,所以不知不覺就那麼做了。 諸如「快樂殺人」這一異常嚴重的犯罪行為,電視上的這種犯罪報導鋪天蓋地,而我們也經常會覺得這些犯罪行為都是帶有特殊性的,殊不知這些犯罪行為與我們小時候的惡作劇極其相似。 暴力行為也是一樣。為什麼人會做出暴力行為?我們在探討暴力行為這一話題時,經常會忘記在施暴的同時,暴力同樣給施暴者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一事實,也就是施暴者會覺得暴力行為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 據說有這樣一個少年,他在欺負比自己年紀小的軟弱對手時,大腦會一片空白,感到一種猶如被麻醉過的快感。伴隨著自己的意識完全消失,理性也逐漸被麻痺,以此獲得的快感甚至不亞於吸食毒品之後的快感。 我們暫且不談這些程度上的差別,小時候欺負比自己軟弱的對手時會感到熱血沸騰,當稍微長大點,那種快感或許會被我們找個似是而非的藉口隱藏起來,使它埋藏在心底,不再在表面上表現出來,然而當剝開我們內心表面的那層皮時,裡面所隱藏的快感還是會顯現出來。 霸凌、家庭暴力或虐待容易上癮 霸凌別人會產生一種快感,一種如毒品一般讓人上癮的快感,因此,在霸凌別人時很難讓自己停下來。 在霸凌行為開始之前,雙方也曾相安無事地度過,而霸凌一旦開始,如果不加以適當處理,兩個人一見面,霸凌行為就很容易持續下去,就像吸食毒品後人們很容易上癮一樣。 對於霸凌者來說,霸凌對象猶如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感的毒品。同樣是平等的人,霸凌別人的人卻把對方當成毒品的替代品,這種心理確實可以說是在享受一種罪惡的快感。 霸凌別人的同時可以獲得快感,這一回饋又很容易加劇想去霸凌別人的心理,從而讓人嗜癖成性。 家庭暴力以及虐待也是如此。在對家人施暴或是虐待別人的時候,不管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這些行為都會給施暴者帶來一種快感。 雖說父母並不是因為喜歡打孩子才去打孩子,但是在打孩子的那一瞬間,父母對不聽話的孩子以一種權威者的地位施加懲罰,會讓自己體會到能夠支配一切的快感。 透過暴力壓制自己的戀人或是配偶也是同樣的道理。施暴者對對方施加暴力,證明自己才是支配者,同時享受到讓對方服從自己的快感。有時,和暴力行為一樣,家暴的目的是在給對方帶來痛苦的同時,體會支配的快感。 只要能透過某種快速的方式,達到支配別人以獲得快感的目的,人就很容易嗜癖成性,一旦出手便無法停下來。實際上,不管是家庭暴力還是虐待,現實中這兩種行為的發生情況和霸凌行為一樣,多數案例都是在這些行為發生之前,雙方曾相安無事地度過好幾年。 霸凌、家庭暴力、虐待,要克制自己做出這些行為,需要很強的自覺意識以及日積月累的自身努力;而要沉溺於這些行為,卻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所有能夠不勞而獲或者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回報的事情,都容易讓人獲得某種依賴感並且嗜癖成性。因此,對於罪惡快感的依賴,一旦開始蔓延,便很難消失。 虐待和霸凌是罪惡的溫床 虐待與霸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惡劣行徑,它們也是衍生所有罪惡的溫床。相比一些嚴重的犯罪案件,我們一般不會把虐待或者霸凌看作是很嚴重的問題。 然而,人類的異常心理以及類似犯罪的異常行為是如何產生的呢?隨著近幾年來這個問題不斷被提出,答案也逐漸浮現出來:虐待、霸凌等隨處可發生的傷害行為,才是釀成幾乎所有罪惡的溫床。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虐待、霸凌這類惡劣行徑可以直接在孩子的發育階段產生影響,從根本上扭曲孩子的身心發展。虐待、霸凌這類行徑還會為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以及對他人的依賴與共鳴,甚至世界觀和未來觀,抹上一層陰暗的黑影。 在這樣一種破裂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出現各種心理障礙。 他們不會相信他人,不會愛護他人,也不會尊重他人。不僅如此,充滿虐待、霸凌的生活環境還會在周圍的人以及孩子的心裡撒下罪惡的種子,從而使罪惡擴大再生。 不管是虐待還是霸凌,它們在違背人類應該愛護他人、尊重他人這一點原則上是一樣的。豈止是不去愛護他人,他們對受害者的傷害簡直讓人無法想像。而且,因為受到這樣的傷害而讓自己也走上傷害別人的道路,這種事現實中也時有發生。 本文摘自岡田尊司的《怪癖心理學》。由寶瓶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怪癖心理學》 February 24, 2021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qRjhF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