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沒有所謂的「你應該⋯⋯」有些傷痛,只需要同理或傾聽就夠了 https://ift.tt/3iSCrap 當一個人願意把自己脆弱的那一面,向另一個人展現時,其中代表的是極大的信任與依賴。 因此當聆聽者是用「我覺得你應該⋯⋯」的態度與對方溝通時,那種「自以為是的對或好」往往會造成二度傷害。 文|羅納德 盲點,往往出現在自己過度入戲於某個角色當中 在某一天的晚上,我和我一位朋友約在一間燈光微暈、氛圍靜謐的咖啡廳裡。 她告訴我,她最近在生活上遇到了許多嚴峻的挑戰,包括與愛人之間吵不完理還亂的關係,以及和家人之間有時冰冷有時熱絡的微妙拉鋸,讓自己的情緒變得起伏不定,也逐漸影響到她的工作表現。 我在朋友圈裡算是數一數二的口風緊,絕不會隨意把他人的隱私與境遇拿出來當話題聊,甚至是冷嘲熱諷來從中獲得滿足感。 再加上自己平時也都有涉獵心理諮商與身心靈相關的內容,所以朋友們都很樂意與我分享他們內心的煩惱和困惑。他們知道與我分享的時候,我通常能夠給到他們合適的建議與跳脫框架的思維。 我在想,也許就是因為時常朋友對我都有這樣高度的評價與反饋,讓我也開始自認為自己好像真的有點價值,也覺得自己給的建議與引導都可以起到滿好的效果。於是,不知不覺中我就把自己視為「專業顧問」或「人生導師」的角色了。 所以,當我聆聽完她整個心情轉折與發生事件的過程後,我很直覺性地以人生導師的高度來試圖告訴她「應該」怎麼來理解這些事,「應該」如何去做會比較恰當,「應該」要用什麼方式來面對這些發生才是好的。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改掉你的「好辯」壞習慣!練習傾聽與理解,培養職場人) 我以為當我說完的時候,她會對我的回應與建議感到「很滿意」,臉上浮現出「哇,你說得真好!」的表情才對。但萬萬沒想到,她聽完後臉色大變,開始用嚴厲的態度回應我。 「你剛剛所說的,都是在指責我的不對,我完全感受不到你總在說的支持與溫度。」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當下的反應是一片空白,臉色略顯得有些尷尬。 「等等,這好像不是應該出現的橋段啊?」「這是怎麼回事?我說得頭頭是道,但妳怎麼不謝謝我,反而還不滿意呢?」我的內心裡浮現出這些聲音。 我開始有點焦躁地為我自己辯解:「我當然是支持妳的啊,我的溫暖也從沒有變過,妳會有這樣的感受可能是因為誤解了,我剛剛所說的什麼什麼⋯⋯我說的那些意思不是妳所以為的那樣⋯⋯妳不要這樣想好嗎? 我的意思只是什麼什麼⋯⋯可能只是因為妳現在情緒比較敏感,所以才會容易往負面的方向去解讀。所以妳看見自己的信念了嗎?妳應該試著怎麼樣去想什麼什麼⋯⋯才對,而不是這樣子。」 她冷冷地回了我一句:「又來了!你總是在說這一切都無關是非對錯,但你的語氣、表情、話語,聽起來卻都是在指責我哪裡做錯,哪裡做的不夠好。」 這句話,讓我的武裝色,瞬間瓦解。像是在拳擊擂台中被對手用一記強烈的上鉤拳擊中我的下顎,讓我瞬間失去了意識,倒臥在擂台上一動也不能動。 我記得在那個當下,我的自我意識告訴我:「誒,你不說點什麼嘴回去嗎?難道你就要這樣認輸了嗎?這樣不會很沒有面子嗎?心靈大師耶你!」 我在腦海裡迅速地把整個過程回想了一次,試圖在這當中找到幾個對我有利的反駁證據來回應她:「我才不是妳講的那樣都在指責妳咧!妳不要誤解我!」 當我準備要開口舉證反駁的時候,我內心突然浮現出一個聲音:「她說的沒錯啊,你的方式不就是在試著告訴她哪裡做的不好,結果她才會發生這些事情嗎?你為什麼不承認她說的沒錯呢?」也很巧的,就在這時我想起以前的一個員工曾告訴我說:「我覺得你有種知識份子的傲慢。」 那時的我並不認為自己就是如此,但現在的我,好像突然看懂了什麼。於是,我選擇把那即將脫口而出的「反擊」吞了回去。 她氣吁吁地看著我,我則是呆默了一陣子。在彼此之間,那股空氣有種沉重凝結的感覺。 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喝了一口涼掉的美式咖啡,接著我開口說:「對不起,我給了妳這樣的感受,我沒有覺察到自己原來在用『自以為是』的方式在幫助妳,反而,還讓妳有種被二次傷害的感受⋯⋯」 我究竟是在爭什麼呢? 長久以來,我總以為自己是一個懂得聆聽對方的想法,又能同理對方的感受,還可以給予對方溫暖的人。 可是,當自己被誤解或被指責時,深藏在心中的那股傲慢、優越感與不容被質疑的自尊心就幻化成一把利刃,被我用來狠狠地回擊在對方的脆弱之上。 在陷入僵持的時候,我還是在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狡辯,為自己所制定的「人設(心靈導師)」而辯駁,打死不承認自己說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也不願承認自己就是在爭是非對錯,反而狡猾地利用一種隱性與迂迴的方式來塑造出「看見了吧?都是你的錯」的情境。 最終,我潛藏未表明的渴望就是想要成為那個居高臨下、睥睨一切的人:「只有我才是對的,只有我講的話才是有智慧的真理!你們只要表達對我的感謝與崇敬之意就行了!」 (延伸閱讀:「謝謝你願意和我說」當朋友吐露尋死念頭,別急著反應,三步驟代替「你怎麼這樣想」) 與她道別過後,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才意識到,其實我就是一位虛偽的假道學人士,那種標準「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萬萬沒想到,在不知不覺中我居然成為了我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在真實自己的那一面被挖出來看見之後,我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除了羞愧之外,更多的是我其實一點也不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傷害對方,但卻在保護自我尊嚴與不容被踐踏的自我價值驅使下,我卻一心一意只想著要為自己「認為的正確」而戰。 你寧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寧願自己幸福? 假設,在平行宇宙的另一個時空中,我在這段爭執的過程裡用我辯才無礙的反擊逼得她在我面前認輸認錯,迫使她無話可說之後。 在那當下,我贏得了面子,維持住了我在朋友圈裡人生導師的專業形象與高度,然後呢?與她分別過後,我帶走了什麼?留給她的,又會是什麼? 我用否定她的行為價值,只為了換得我正確無誤的夢幻形象? 在許多人與人的特殊關係中——像是親人、愛人或朋友——當對方帶著一個疲累不堪、傷痕累累的身心來到我們面前,卸下心防的跟我們訴說他們無人能懂的苦痛和所獨自承受的壓力時,那真的是需要諾大的勇氣與深度的信任才能辦得到。 他們內心所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句真心的「我懂你的感受」,或者是你專注而能理解的神情,甚至只是你溫柔而堅定地陪伴在他們身旁,這些就足以帶給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任何挑戰的力量了。 圖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同場加映:【一個人的派對】一個懂得安靜傾聽你的人,最是難得) 而那些能夠展現我們本身專業知識背景的心理分析、閱覽無數的豐富社會經驗,或是聽起來頭頭是道的人生哲理,其實從來都不是重點。那些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對或好」與「證明自我價值的意圖」催眠了我們覺得那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或許在下次,當我們陷入了與對方意見相左而爭辯,或是開始爭鋒相對起衝突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在內心當中問自己這一句:「我寧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寧願自己幸福?」 相信我,沒有人會想選擇讓自己過著不幸福的人生。一個過著不幸福人生的人,自然也不會讓他人過著比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內心由衷的祝福每一個朋友,都能夠過著幸福愉悅且輕鬆自在的生活。同時,也很感謝這段經歷的發生,更是謝謝那給我機會讓我能重新修正自己的朋友。 January 27, 2021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iSCra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