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9uIW0b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你沒經歷過,根本不懂我的感受」面對受傷的他:溫柔來自同理,而不是共同經驗 https://ift.tt/39uIW0b 養成同理心的第一步就從「多一些聆聽,少一些高見」開始, 如此儘管你與對方未有相同的經歷,也能透過技巧性的談話,療癒對方。 心理治療時,有時會聽到案主這麼說:「你沒有經歷過,不懂我的處境。」面對長者時,有時會聽他們抱怨:「唉!年輕人不懂,老了他們就會知道⋯⋯」 按照這樣的邏輯,助人工作者最好是經歷各種負面經驗的長者,因為他們的經歷最豐富,理應最能同理他人。但,真的是這樣嗎? 面對一位與你有共同經驗的人,真的會讓你覺得比較「被同理」嗎? 同理心的確是很需要仰賴後天經驗發展的心智能力,但,擁有豐富經歷體驗的人卻未必有良好的同理能力。 前陣子有位個案氣呼呼地來找我,向我抱怨:「爸爸去世後有個親戚來我們家拜訪,本來想向他傾訴失去爸爸的悲傷,沒想到愈講愈生氣,非但沒有安慰到我,還讓我感覺自己的難過是多餘的⋯⋯」 「他說了什麼讓你這麼生氣呢?」 「他見到我很沮喪的樣子,跟我說:『年輕人沒甚麼好難過的,堅強點!你算是幸運的了,你父親八十歲才離世,我父親不到五十歲就過世了,相比起來,你的人生已經有很多與父親相處的時光。』」 「聽完之後,我又氣又沮喪,所以我應該要因為自己父親八十歲才過世而覺得自己很幸運、不該難過嗎?」 那位親戚應該也想不通怎麼自己「好心」的安慰,對方卻不領情⋯⋯ (推薦閱讀:爺爺過世後,我知道節哀順變並不存在」曾寶儀:你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化解悲傷) 同理心不足的人,就算與經驗相仿的人談話,仍常常陷入「對話自戀症」而不自知。當對方期待你能夠理解他當下的感受時,你卻不斷將焦點拉回自己身上,甚至以自己的經驗來否定對方⋯⋯ 「我以前讀書時也曾被霸凌,還不是挺過來了,孩子才經歷一點挫折就不想上學,怎麼可以這樣?!」 「我當年一個人照顧三個小孩都沒問題,從不抱怨,你一打二就在那邊喊辛苦,這麼脆弱?!」 就算曾有相似經驗,倚老賣老的過來人姿態、缺乏同理的談話,反而是破壞關係、傷害彼此的利刃! 前幾天與社工同事談論某個案近況,同事分享這位個案正面臨新手媽媽的挑戰,還要承受長輩們的指指點點,壓抑的情緒已經到了臨界點,談到此,我與同事都紅了眼眶。 當下無需太多的言語,我們望見彼此微微泛淚的雙眼,都知道兩人對於個案的處境心疼不已。 圖片|Photo by Dasha Petrenko on PIXTA 然而,眼淚背後不僅是對個案的同理,當我望見尚未結婚生子的年輕同事能夠將個案放心上、深層的理解對方,眼淚帶著更多的是感動,是對同事同理他人的同理。 儘管未曾有相同經歷,但與同理能力佳的人談話經常感到如沐春風、溫暖療癒。 培養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根基!是生活、職場重要的軟實力,更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養成同理心的第一步也許就從「刻意讓自己多一些聆聽,少一些高見」開始。 January 30, 2021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