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接納自我的三個練習題:人生意義,在於打破固有循環 https://ift.tt/2FkoR07 「有天我才明白,原來我們此生的意義,在於打破生命固有的循環」我們以為生命是一道有著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複製別人口中成功的生活、成功的關係,然而當我們真正走進世界,睜眼去看,用心感受,才發現原來生命是一道無解的題,由每個人自行去活出真實的樣貌。 曾經我以為生活很容易,像求學階段面對考試,只要提前預習、認真複習,也去聆聽成功人士的故事,從中記取教訓,未來當我走出校門、面對生命來的臨時考時,我能給出標準答案,或許這樣能靠近成功、受人尊敬。 前幾年我遵循著上述的規條,除了工作,我也利用額外時間閱讀、參加訓練,拒絕友人邀約換取更多成長時間。我每天掛著黑眼圈,不知道對了誰交出一張我自認滿意的考卷,除了當下的驕傲,我其餘時候感到空虛,大部分時候我腦海充斥著各種聲音,比如「我今天表現夠好嗎?」、「他們喜歡我嗎?」、「我這樣做他們滿意嗎?」,我迷失在世俗認定的好工作者、好人的標籤下,丟失了真實的自己,也丟失了每個今天。 直到最近幾個月來,我經歷深刻的靈性覺醒,儘管每天過的日子看似如常,沒變得更有錢或成功,我的內在卻越豐盈,活得更自在真誠,這促使我決定要寫下這篇文章,記錄我這段時間的領會,以及我對理想生活的重新定義。 從來沒人教我,原來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成功、富有或受人尊敬只是手段之一。若要抵達幸福,要先覺知你真實的聲音,練習與他人建立深度的關係,能勇敢打破屬於你生命獨有的負向循環,向這世界貢獻最真實與美好的自己。 成為你自己,才可能體驗到真正的愛 我曾是工作狂,不懂得生活的樂趣,放假常開著電腦、回公務訊息,報名一堆研習訓練。生活中的留白,總讓我由衷感到恐懼,我害怕停下來,會在明天的競爭中失敗,所以我用力抓著工作角色,展現積極上進,只為了滿足我腦袋裡叨叨絮絮的聲音,像是「你不夠好」、「你應該那樣做別人才會認同你」。那時的我,常在驕傲與自貶間載浮載沉,眼光放在尚未發生的未來與過往曾有的悔恨之中。 後來我懂了,我努力成為某種人,我真正想要的,只不過是被愛、被接納而已,但我的做法,卻讓別人喜歡的不是我最真實的自己。 七月多的時候,我獨自去一趟日月潭,走進大自然,那次的經驗讓我對生命有新的看見。 身為一個人,要學著走出自己的腦袋,走進這世界。用觀察與欣賞的態度,去敬畏大自然的美妙,去吸入空氣中的芬芳,去看見這宇宙令人驚奇完美的秩序,每個生命都按著他本然的樣子存在,好不美麗。如此一來,你就能與宇宙萬物連結,提升自己的靈性層次,體驗到超乎你想像中的豐富。 奧修曾說過,人類的痛苦來自於汲汲營營,想控制萬物照著我們期待中的發展,一旦無法達成期望,人即開始怨恨、惱怒、抱怨、憂鬱,這一切只不過人類的虛妄,因為萬物都用真實的樣貌存在,在這個宇宙,只有人類瘋狂想變成其他樣子。 ——梓鈴,紀錄於 109.7.25 從那次旅行回來,我覺察到這世界不該有單一標準,因為每個生命即是獨一無二、多元並存的,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渴望某種真實的東西,我們想成為真實的自己,說真實的話,也被真實的愛給愛著,只是我們都好害怕屬於自己的真實無法被身邊所愛的人接受,而這份恐懼阻礙了我們成為自己的勇氣。 若我們無法先對自己誠實,也將無法讓別人看見真實的我,更不可能體驗到真正的愛。 於是我給了自己一個理由,我要從我的腦袋走出來,走入世界,走進每個當下,做真實的自己,不再試圖控制事情的發展,也不去掌控別人對我的評價,而是覺知我每個當下的感受與想法,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老實說,這決定無法避免將會被某些人討厭,因為在我們文化中「關係和諧」總是比「照顧自己」重要,但說自己相信的事,為自己設立界限,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只是你把自己當一回事,並不是自私。這段時間我拾回了自己最真實的笑容與眼淚,我感到釋放,也逐漸意識到誰能接納我真實的樣子,值得我花時間深入的交流。(延伸閱讀:《冰雪奇緣》心理學:看見真實的對方,也看見真實的自己) Photo by Yoann Boyer on Unsplash 練習一:成為自己的兩個習題 情緒是我們感知「自我」的訊號,情緒裡有你的渴望、有你是誰的印記。請每天給自己十五分鐘,眼睛閉上,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讓自己安靜下來,注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哪個部位不舒服或悶悶的,若有,請用手停留在身體感受上,去體會看看是否有些情緒滯留在其中?請去承認與允許它,也構思一下你想如何回應自己情緒?比如悲傷就哭泣,喜悅就去感激,生氣就去用安全的方式發洩。假如是感受到身體上的疲倦,請找一個方式好好照顧自己,睡個好覺、吃個好料,疼惜自己最近的辛苦,也對自己的身體表達感謝。 從現在開始,在進行每個選擇之前,你能多停留一會,問問自己,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為了貼近我真實的想要,我能有什麼不同的選擇?我能為這份選擇承擔某種代價嗎? 帶著善意、仁慈與真誠,建立一段真實的關係 我九月與一位老朋友見了面。這十年來,我們在打鬧嬉笑、邊哭泣也邊為彼此打氣的過程中共同見證了彼此這十年的光景。見面那天她送了我一張卡片,描述了我們之間的情感,也讓我回顧這些年與幾位朋友所建立的親密關係。 對我而言,朋友不是聊天打屁,消磨時間的對象,也不該被化約為人脈資源,我認為朋友是「親密關係」的一種形式。我跟朋友們每次見面,都在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如何面對困境與挑戰、被人傷害的憤怒與失望,還有在恐懼失敗中怎麼讓自己繼續相信自己,往前邁進。我每每都能從這些對話中更認識自己,對人性有更深的尊重與欣賞,並以新的感動、舒坦與欣慰作為後韻。 那種感動是,你看著他經歷好久的痛苦與掙扎,最近終於想要跨出小小的一步,你是第一個聽見這偉大新劇本的人。他的勇氣也在激勵著你,或許你也能為自己做出想要的改變。 那種舒坦是,當你們揭露最近在工作、愛情與家庭中的挫折時,你們的自我厭惡竟然有類似之處,原來害怕不被肯定、不被愛的感受竟是我們共同的經驗,真叫人鬆口氣。 那種欣慰是,這些年你們經常感到茫然失望、也在痛苦挫敗中打滾,但你突然發現,你們聊天的主題,似乎從抱怨伴侶同事,現在聊起了向死而生的智慧、如何善待自己、想與原生家庭和解。若在生命裡有個觀眾能聽見這些成長的故事,是多令人感到欣慰。 因為人生真的太苦了,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不容易,所以我們才需要夥伴,我們都是同路人。而人生有一種福氣是,你能與你愛的人一同變老。唯有親密,能超越人對死亡的恐懼,唯有愛,能超越時間的洪流,讓善意能繼續傳承下去。 我們來這世界短短幾十年,真的不只是為了取得成功、富有與受人尊敬,也是為了遇見你愛的人,以及愛你的人。每個人都在出生、成長,終將走向衰老,若這旅途中,有一群懂你的人陪著你一起度過人生的喜悅與痛苦、興盛與衰敗,這是何等得福氣。所以從現在,開始學習,帶著善意、仁慈與真誠,去建立一段真實的關係。 練習二:帶著仁慈,與人建立真誠地關係 建立親密關係的管道在於談心。學著去傾聽、發問,練習發展一段無評價、積極關注的關係。 很多人在聊天時容易給很多評論,比如說「你不要想太多」、「我覺得你應該這樣選擇才對」,當對話中塞入了評價與對錯,就容易停留在表面的故事,將阻礙人們更深入的分享自己。通常給出上述回應的人,也許從沒體會過什麼叫做好好被傾聽的經驗,但你能從現在開始練習,從別人的故事裡,試著回想你是否曾經歷類似的掙扎,也同理的回應他「我也有類似的經歷,我懂那是什麼感受」;你如果不懂他為什麼會有這些感覺,就練習去發問,問他在經驗中到底在乎什麼,也去接受每個人有權力擁有任何感受與選擇。你會發現在這樣的關係裡,人因為開始說自己,聽自己,也去聽別人,每個人的豐富才有空間被擺放。 有天我才明白,原來我們此生的意義,在於打破生命固有的循環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自從大學接觸諮商與輔導後,我成了一個熱愛自我覺察與成長的人。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二十歲前後如同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我樂於改變自己,退去舊有的處事方式,只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得更好。這些年來,我持續面對我過去在關係中的傷痛,也努力修復我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儘管如此,我依然感覺到在我生命裡,某些埋藏在深處的傷口難以被修補,有些眼淚也很難被止住。 這幾個月來,我開始跟青少年與家庭工作,我發現「代間傳遞」的現象,無論是教養方式、伴侶的選擇、個性特質,甚至是身體的病痛,都能從上一代與下一代當中看見相似的情形。在我們未經覺察之時,人內在會有股潛在的動力使你傾向於建立出你早年生活的一切。如果你從小出生在缺乏溫暖,甚至是暴力虐待的家庭,你感到痛苦、想逃離家庭所以選擇早婚,你卻會在冥冥之中尋找類似你父母的伴侶結褵;若你出生在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庭裡,通常你也會複製早年的幸福腳本,尋找能同樣善待你的人共度一生。 我也是個成長過程中片體鱗傷的孩子,有些傷真的不容易好。我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是由我來經歷?為什麼我不是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如果我當年進入不同的班級、學校,人生會不會不一樣?如果我的父母從小沒有受到忽視或虐待,他們對待我的方式,會不會不同?我的人生會不會順利一些?我走的路會不會更平順一點? 直到最近,我領悟到一個重要的道理,所有的生命都在一個更大的家族循環裡。一個壞經驗若不經檢視,將會繼續複製壞經驗,而我們為什麼出生在壞的環境,通常是早年家族遺留下來的「因」,我們正在承受這份「果」。身為人類,我們最大的寶藏在於,我們擁有意志。如果你對過去不滿意,你任何時候都有自由來決定你要如何回應這份處境。所以如果你不滿意你家族傳承下來的悲慘劇本,你能確保這陳舊的戲碼就停在你這代為止,你能有意識地打破源自家族的負面循環,這過程中需要非常大的毅力與決心,但只要我們持續帶著自覺,大聲宣告「我不要重複他們的痛苦」,你的故事,就有改寫的可能。 因為,所有來到你生命的一切,都是要讓你有所學習,成為一個更完整的自己。 經歷他人的背叛,是為了讓你明白,以同理心與仁慈去善待他人有多重要。生長在忽視、暴力或缺愛的家庭,是為了讓你明白,任何經驗都不能阻礙你去相信,你是何等有價值的存在,家的概念也不該只限於血緣之間。 美好人生不是沒有痛苦,是在沮喪、挫折密佈的狀況下,你沒拋下自己,還愛著自己,用接納地態度細細的體會生命中的每個發生,也帶著孩子般好奇眼光,嘗試了解,並把它納入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別忘記帶著純粹無私的愛與仁慈,面對你周遭的人。走著走著,有天你也許會發現,這過程中你逐步拾回了自己,也開始散發出具有人性的光輝與智慧,變得更有勇氣與堅毅。這是你這一生,本來就該遇上的自己,也是你該向這世界貢獻出最好的你。(延伸閱讀:王小苗專欄|我們渴望被愛,也渴望被愛的是真實的自己) 練習三:讓所有經驗,成為完整自己的練習 記得,我們經歷的任何一切,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成為自己。唯有去認同過去那些掙扎與痛苦,快樂與驕傲,我們的存在才得以彰顯。 所以當每個痛苦、傷痛、挫敗發生時,你可以回頭思考,這些經歷來到我生命裡,有什麼意義?它可能教會我什麼?如果我接納它的發生,並且從中學習、更新我自己,我可能在未來成為什麼樣子?我會欣賞那個自己嗎? 重拾理想的生活,我正在努力為自己做到這些,那你呢,你的故事又是什麼? October 12, 2020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FkoR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