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QEf0EN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總覺得無法再愛人」想走出分手傷痛,你需要思考的兩件事 https://ift.tt/2QEf0EN 有些人失戀後,很快就能振作,但有些人卻需要耗費數年。會這樣難以修復,也許和你的原生家庭有關。 那是一個冬日漸遠,春雨出來的日子,我和她第一次碰面。 我們騎著機車,來到北海岸的淺水灣,沿著堤防走到陸地的盡頭,拿起單眼,拍著浪花打上岸的波瀾。 「這種天氣,穿熱褲不冷嗎?」 「還不是有人愛看腿~」她俏皮地說著。 然後,我們就在那樣寒冷的陰雨天,輪流載著彼此,從北海岸騎上了大屯山主峰的峰頂,又來到了八煙溫泉。 「好冷喔,可以抱妳嗎?」 「恩。」 八煙溫泉的路十分的陡峭,我們也就順勢牽著彼此的手。 「我以為我沒有辦法再喜歡人了。」她對我說。「自從國中被劈腿到現在大四了,我真的都沒辦法進入任何的感情。」 但我很清楚,我和她不可能,畢竟她即將到國外讀研究所一年,對於焦慮依附的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那可不可以,就讓我喜歡你,到我出國為止?」 我沒有說話。但我心裡知道,即使不會在一起,但我至少讓她走出了不敢再談戀愛的傷痛了。 圖片|來源 因為受過傷,所以沒辦法再進入感情 五月天有一首歌是這樣的: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你決定不恨了/也決定不愛了/把你的靈魂/關在永遠鎖上的軀殼——五月天〈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分手之後,我們都會經歷分手的急性期,無論到哪裡,都很容易觸景傷情,看到抹茶就想起那是對方的最愛,看到汽水就想起對方討厭有氣泡的飲料,看到 IKEA 家具店就想起彼此一起在裡面度過的快樂時光,總之,只要能夠觸發關於彼此之間回憶的所有事物,都會讓我們變得十分痛心;但好在,就過去國內外的調查而言,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最多只要半年的時間,我們都會漸漸地走出分手的傷痛。 然而,有一些人卻不是這樣的。他們會持續這樣的狀態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他們無法忘卻過去的美好,即使接觸到新的人,也僅僅抱著「純交友」的心態,因為他們的心,被上了一道枷鎖,靈魂被囚禁在永遠鎖上的軀殼內,無法再對其他人產生情感。(推薦閱讀:【許常德專欄】「我不再愛你了」的勇氣) 「我再也沒辦法遇到對我這麼好的人了,沒有人能夠取代對方在我心中的地位。」或許會是這一些人的共同感受。 有些人,以為這樣的人特別專情,就像我曾經從國小六年級,喜歡一個女生到高二,然後又從高二開始,喜歡一個女生到大二——儘管都只是我單戀而已。 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這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圖片|來源 戀愛是原生家庭的延伸 不知道讀者是否曾經發現,戀愛中的自己,會變得特別沒有界線。我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不再害怕孤單的,但在感情裡面,卻又在找不到對方時變得歇斯底里、我們原本以為自己脾氣很好的,但在戀愛關係裡,卻變得異常容易生氣。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當我們進入戀愛之中,我們會把小時候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重現在戀愛之中。當我們小時候未能獲得滿足的部分,便會在戀愛之中再次展現出來:一個人在親子關係中缺乏被認同感,就會很希望自己的伴侶能夠認同自己、自己總是被父母忽略的人,就有可能在感情中害怕再次被拋棄。(延伸閱讀:專訪曾彥菁 Amazing:那年失戀後,我才發現自己在找父親的替代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模式只會出現在戀愛關係裡頭,和平時的我們所展現的樣貌,可能有著極大的差別。 而對這些一直走不出失戀的人來說,他們最忘不掉的,其實就是在感情裡,那種被愛、被重視的感覺,尤其當一段關係越是觸動到了一個人在幼時依附關係裡未被滿足的地方,就越容易出現這種「走不出來」的現象。 如果讀過一些我過去文章的人,或許會曉得依附關係可以大致分為安全依附型與不安全依附型,而不安全依附型,又可以分成焦慮依附型與逃避依附型。 就焦慮依附型的人來說,他們在分手之後,很容易不斷地在「抗議對方離開自己」與「對於和對方再次複合感到絕望」這兩個極端中遊走:在不斷去咀嚼傷痛、不斷想著前任的同時,又對於自己克制不了自己思念前任這一點感到憤怒與可悲。 對某一些焦慮依附的人來說,雖然他們可以在分手後很快地走入下一段關係,但這無損於「無法忘懷前任」這樣的特質:他們只是想要有一個人陪,而不是那麼喜歡對方,也就是所謂的籃板球式戀愛(rebound)。 而對逃避依附的人來說,他們的情況剛好相反,他們通常能很快地走過「抗議」與「絕望」兩階段,但事實上,有研究指出,他們只是把幼時的模式複製到成人時期而已——壓抑自己得不到愛、失去愛的痛苦,讓自己變得看起來很獨立,但事實上和所有想和自己親近的人,產生一道厚重的心牆——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兩個人明明曖昧到了一定的階段,看似就要進入一段感情了,逃避依附的一方卻突然消失無蹤。這是因為,他們害怕再次開啟戀愛模式之後,又得承受失去的風險: 我們在寂寞中靠近/擁抱中痊癒/卻不敢輕易說愛情/有些人愛著愛著就變了/而誓言愛著愛著會忘記——田馥甄《愛著愛著就永遠》 圖片|來源 重新整理自己,是走出來的可能之一 事實上,陷入這種模式裡的人,要走出來,並不是要他們「想開點」就能解決的事情:有些人可能要遇到一個剛好能夠走進他們心房裡的人,就像開頭的故事一樣、有些人可能需要遇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諮商師,但如果要主動尋找一些能夠走出傷痛的方法,我結合了 AWE 情感工作室的亞瑟所寫的《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一書中提供的幾個方法,在這裡列出來給讀者參考: 一、找出你無法忘卻的人,之所以讓自己無法忘卻的特點是什麼?這些特點和幼年依附關係有何關聯? 或許,是這個人最觸動自己的地方在於「我小時候總是被要求要獨立,而他卻能夠讓我像公主一般的疼愛我」、「我小時候總是被要求不可以生氣,但他總是能包容我的脾氣」等等。 二、當你失去對方時,你腦中不斷出現的想法是什麼?有什麼是「客觀事實」嗎? 或許,你腦中會出現「我不可能再遇到有人這樣疼愛我了」、「果然沒有人會真的愛我」、「我不可能遇到比他更好的人了」。(延伸閱讀:關係心理學:「為什麼都沒人愛我」其實,是你不願接受愛) 然而,究竟你未來會遇到什麼人,我想沒有人可以知道,就好像你在遇到他之前,你並不知道你會遇到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你未來遇到的人會怎麼樣,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人的一生當中,只要認識的人夠多,肯定會一直遇到各式各樣的人。 正因為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所以我們的人生就還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不確定要多久,你才會遇到一個讓你覺得滿意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從先前的關係中,找到你童年缺乏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找到我們缺乏的是什麼,然後試著用其他方式來面對自己的缺憾,那能夠帶給我們的或許才是,能夠在下一個讓你覺得滿意的人出現時,你不至於再毀滅掉這一段關係。 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到現在為止,我也還在走,事實上,我覺得每個人也都一直走在這一條路上。即便我們都曾在過去的依附關係上受過傷,但也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解開自己身上的枷鎖。 如果你還不能走出來,那也沒關係,就先把精力擺在其他地方吧。 對我來說,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還不能接納自己的時候、能夠去愛那個還不能愛自己的自己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愛自己。——貓心(推薦閱讀:有一種愛,是去愛那「還不能愛自己」的自己) 至於她,後來怎麼樣了呢? 她並沒有喜歡我直到她出國為止,而是遇到了一個願意等她出國一年的男孩,然後他也真的等了她一年。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March 23, 2020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