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WKEW5L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月事小教室 | 經痛不是正常現象!兩個自主辨別方法,別讓它成為慢性疾病 https://ift.tt/2WKEW5L 在醫師眼中經痛是不容忽視的警訊,透過兩種方法帶妳一起正視經痛,愛護身子,別讓它成為慢性疾病,讓月事教會我們做個疼自己的女生。 談起月經,女生總是懼怕的,不單是心情起伏難測,身體更是折騰,經痛兩字彷彿是天敵一般。妳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每當月事來襲痛倒在地、四肢無力,其實造成經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只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它的影響和嚴重性。 對伶娜(化名)來說,18 歲那年經痛便成了惡夢,每次經痛都比上個月來得疼,過去只是當下那幾天會痛,後來卻演變成月經前後都持續疼痛,甚至吃藥也無法緩解。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所造成的。錯失黃金治療期的她,起初在國外確診接受手術治療,但沒有搭配藥物抑制復發,這讓她吃盡了苦頭,在 36 歲前一共開了四次刀,直到回台接受治療並且搭配口服新型黃體素藥物治療後,才終於緩解了病狀,免於疼痛與動刀之苦。 想想經痛竟然鬧到要開刀?這的確會嚇壞不少女性,而伶娜的主治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不孕症科主任黃貞瑜醫師表示,「經痛」其實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的症狀之一,然而女性普遍從初經來潮後就已經習慣了經痛,因此我們時常忽略了疾病的表徵,造成延遲就醫的現象。 圖片 | 來源 經痛並非理所當然,正確辨別有技巧 每個女孩,每個月都可能都有那麼幾天難熬,若能免於經痛之苦那該多好? 首先,妳得先學會辨認自己的經痛是「原發性」經痛還是「續發性」經痛。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婦女泌尿暨一般婦科主治醫師張嘉珮醫師解釋,初經來潮的前一兩年,由於子宮內膜會分泌前列腺素,導致子宮收縮壓力變大而造成疼痛感,這是原發性經痛;而續發性經痛則可能是受到子宮肌瘤、骨盆腔感染或是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的。 第一種判斷方式:若妳已過了初經幾年仍有持續疼痛的問題,而且疼痛感延伸到腹部以外,像是骨盆腔、雙側腹部或是後背等,就要留意續發性經痛的可能。第二種辨別要點:則是留意自己的用藥頻次,月經來襲使用止痛藥已成習慣,而且逐次增加、甚至感覺無法獲得改善時,就應該要盡快檢查、尋求醫療協助。 適當治療經痛,溫柔正視妳的疼 多數時候,我們早已習慣熱敷,或者自行用藥來緩解經期疼痛,有時候甚至堅強忍耐、任由它疼。不過張醫師提醒,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輕則消化不良,重則可能會造成胃潰瘍、腸道出血等症狀。 很難想像,在台灣有高達六成女性不清楚自己的經痛屬於原發性還是續發性經痛,而自行服藥的狀況下可能引發更多嚴重副作用,特別是介於 25-45 歲之間的婦女,其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就高達 10%,然而實際就診率只佔約 3.7%。因此醫師也強調經痛不是正常現象,早期診斷才能及早正確治療,畢竟這些疼本就不是理所應當的。 那麼,萬一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所造成的經痛,該如何是好? 先不必太擔心,多數非急迫性手術的患者可以「新型口服黃體素」作為長期治療,研究顯示,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五年內復發率可從 69% 降至 4%,不僅能溫和長期減緩疼痛,對女性而言也比較不會有發胖、長痘痘或是骨質疏鬆等風險或副作用,當然如果正巧有懷孕計畫,也只需停藥兩個月便可進行受孕。 親愛的,無論妳有多麼習慣經痛、性格多能忍,身子終究不是鐵打的,請好好對待身體,別讓子宮內膜異位症這樣的慢性疾病成為妳的長期疼痛。正視妳所遭遇的經痛警訊,清楚辨別它的發生原因,盡早檢查就診才不至於錯過了黃金治癒期,煎熬於漫長屢次的疼痛中。期許溫柔對待自己,愛護身子,下次月經來潮,我們都要做回那個從容自在、自信得宜的女人。 資料來源:全台女性經痛 & 子宮內膜異位症關連調查 文字整理:女人迷 March 28, 2020 at 08:0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