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每次做完菜廚房總像被炸過?居家廚房簡易收納術公開! https://ift.tt/35SqmKY 廚房和餐廳,應該怎麼整理或打掃才能保持乾淨?讓極簡達人告訴你! 2019 年就快要結束了,也許大家能夠在 2019 年以前,再次好好地檢視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生活,來迎接 2020 年全新的一年!前一篇我們跟大家分享了「客廳 & 玄關之整理全攻略懶人包:從整理思維到實作方法!」,這一篇要先探討的就是「廚房 & 餐廳」的整理! 不同處室所對應的思考方式和整理方法其實都不太一樣喔!接下來我們就來整理「廚房 & 餐廳」吧! 與客廳 & 玄關整理相同,第一步你可以先將非屬於廚房和餐廳的物品移回到它應該在的處室,你看到一些明顯不會在廚房和餐廳使用的物品先移出,例如化妝品、吹風機、文具等等。 接下來,你可以坐在餐廳裡,並開始進行「思考活動」,想要真正有效地「整理」,讓居家環境從此不再變亂、讓生活重回自己的掌控,比起動手收納整理,其實真正的關鍵在於「思考」工作,也就是「整理思維」。 動手收納整理之前,我們應該要先進行「思考」的活動。(推薦閱讀:不只是打掃房間:為什麼「居家整理」會和「認識自己」有關?) 一、先動頭腦思考:廚房和餐廳的整理思維 餐廳和廚房的整理,其實就是「飲食生活」的整理。 「你怎麼吃」決定了餐廳和廚房的空間和物品配置!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有意識」地回顧平常你的飲食行為。 我們一樣可以依據一天的時間軸來檢視你的飲食生活:(檢視生活就是問自己問題) Q:早餐你是在家裡吃?還是出門買早餐店的呢? 圖片|作者提供 如果你的早餐是買外面的,基本上你在早上就不會碰到餐廳和廚房,頂多就是需要「喝水區」。 如果你是在家裡自己準備早餐的,請你開始回想: Q:為了做早餐你需要哪些空間和物品? 這些項目將取決於你偏好吃怎麼樣的早餐,如果你偏好吃吐司當早餐,則食材相關物品會有吐司、果醬等等;器具相關物品會有叉子、盤子、桌巾等,你還需要一個早餐備料區,和一個享用早餐的空間。 因此,你需要在思考三餐飲食的時候決定以下4大面向,與此4大面向無關的物品,就是你要移出的物品了,不需移出的物品則留下來進行「物品分類」! 圖片|作者提供 飲食生活第一個面向:「食材區」 食材區需要考慮「品項、食用頻率、食材期限和數量」! 我們再以早餐為例: 食材品項:如果喜歡吃吐司,品項則可能有吐司、果醬、三合一麥片。 食用頻率:若每天吐司 2 片,若每包 8 片就是 4 天吃完;搭配些許果醬,一罐可能可以吃 2~3 個月;再泡一包三合一麥片,每組 25 包可吃大概一個月,根據不同的食材,「多久吃完需再補充」必須好好規劃,以免不夠吃。 食用期限:吐司可能 5 天內就要吃完、果醬和麥片則可能可放半年。每一個品項的保存期限都不同,因此這些都必須綜合考量!才不會發生「買太少吃不夠,買太多卻過期」的窘境。 食材數量:不論是吐司、果醬或麥片,你也可能會想搭配不同的口味,才不容易吃膩,也許今天你想吃紅豆吐司、草莓果醬和杏仁牛奶麥片,明天想吃全麥吐司、花生醬和原味麥片,早餐組合的搭配和規劃將更為複雜,那就必須要更小心規劃才不會有食物過期浪費的情況。 比起其他處室的整理,食物的規劃配置是屬於較為複雜的整理思考,因為涉及食材的不同期限,還要兼具美味和多元,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喔! 以我們過往的經驗,尤其是食物過期的失敗經驗,我們建議的作法是只購買「2 天內」會吃完的食物,也就是只買「今天就會吃掉的食物或是準備明天要吃的食物」,尤其是更重期限、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生鮮食材。 除非你是全職在家煮飯的,隨時都在考慮全家的飲食生活,否則忙平常的事情都忙不完了,還要進行那麼縝密的飲食生活思考整理,這是非常耗神的!在台灣,現在不論是什麼物品或食材都非常容易買到。因此,你根本就不用多買囤著,才不會佔空間、又要擔心過期。 尤其,我們特別不推薦購買「大包裝的食材」! 第一,萬一喝了一包口味不合,剩下的怎麼辦? 第二,那麼大包要吃多久?喝多久?萬一你很快就會膩了,剩下的怎麼辦? 當你當下肚子餓的時候,你都會覺得「多買沒關係,反正我現在想吃」,但是一旦吃飽了,你就會覺得不需要那麼多了。(肚子餓的時候買食材是很不精準的!)金錢和財富就在這樣「多買」的情況下逐漸變少了。 事後在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的時候,你發現自己明明都是花在會使用的「項目」上,但卻存不了錢,因為「多買而過期」的數量,你難以估計。 第三,那麼大包很佔空間,無法再放其他喜歡的。 家裡的居家空間是固定的(除非你負擔更多的房貸),因此如果食材都塞滿廚房和餐廳的空間,除了難以找到想要吃的美食之外,你也失去了享受美食的空間。我們的腦袋真的無法時時刻刻去在意每一項食材,建議還是盡量購買 2 天內可以解決的食材,如此就能免去考慮食用頻率、期限和數量的問題。 你可以試著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每次的購買都能選擇自己當下最想吃的食物」,而不用因為家裡食物快過期了,只能先消化快過期的食物(笑) 如果食材管理不好,就會很容易傷身、傷荷包又傷空間。所以必須先好好思考你目前想要的飲食策略喔! 決定飲食策略之後就會出現清楚的「物品分類」了,下一步的「物品集中分類」階段就會又快又準了!如果你無法馬上清楚自己的飲食策略,也可以透過「檢視現有食材」回想「當初設定策略」,再思考是否要「調整策略」,步驟說明如下: 你可以在餐廳或廚房的平面處先將食材集中在一起,然後開始一樣一樣物品檢視,並問自己「你還想吃嗎?哪一餐要吃?怎麼吃?去買哪?」 圖片|作者提供 針對不想再吃的食物(NO) 如果以後不想再吃,且過期了,就是丟廚餘; 如果快要過期了,怕浪費食物,先放在餐桌顯眼處,有意識地規定自己2天內吃完,以後記得不要再買; 若真的不想吃,則趁過期前趕快送人吃。 針對會想再吃的食物(YES) 若是希望持續下去的飲食策略,則先於平面處進行「分類」,再設置(定位)方便取用的「食材區」,以後想吃就來這一區拿取。 「食材區」有哪些物品分類呢? 這裡整理了所有食材區可能的物品分類類別,如果你較無法掌握物品的分類,你可以根據以下分類進行分類動作。 圖片|作者提供 請務必在平面處將物品分類做好、清楚地分堆,每一樣物品都必須思考其飲食策略和料理方式。 飲食生活第二個面向:「器具區」 決定了飲食策略才有辦法決定你需要相對應的「器具」,食材區的分類完成後,即可開始進行器具區的檢視,再檢視器具時也必須與食材區做同步檢視。 你可以問自己「這個物品是用來放置什麼食物的或吃什麼的?」 若無用武之地,則需考慮處理方式 若物品已損壞不堪使用,則進行丟棄回收 若暫時用不到也不想送出,則先放置備品區   圖片|作者提供 請盡量不讓無用的物品干擾這個空間和正在用的物品!請讓處室空間所有的物品都是正在使用中的!最理想的做法則是讓無用物品轉手他人「變成有用的」。(備品區的整理會再寫文章教學)剩下要繼續留在廚房和餐廳的物品則可於平面處進行「分類」囉! 「器具區」有哪些物品分類呢? 這裡整理了所有食材區可能的物品分類類別,如果你較無法掌握物品的分類,你可以根據以下分類進行分類動作。 第一類是比較小型、輕型的容器類 圖片|作者提供 第二類是用於食用或料理的餐具類或小型工具類 圖片|作者提供 第三類是比較大型、重型的容器類及鍋具類 ​​​​​​​圖片|作者提供 以上分類的作業都完成後,才能再繼續下一步備料區和享用區的規劃喔! ​​​​​​​圖片|作者提供 將物品進行分類的主要目的有三: 掌握自己有哪些物品及數量 方便檢視物品並進行斷捨離 了解需要多少空間進行定位 在我們完成「食材區」及「器具區」的分類作業後,我們就能進行斷捨離,留下自己真正需要且怦然心動的物品,然後清楚定位在我們不會忘記又好拿取的地方。在進一步檢視物品之前,我們先跟大家分享我們對於理想餐廳的看法。 餐廳的理想配置 餐廳最主要的活動功能就是「用餐」,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飯、吃喝零食的地方。 相對應的物品除了餐桌、餐椅之外,主要是存放一些少量的食品,前面有提到食材管理的複雜性,因此最理想是只放置兩天內會食用完畢的食品,放置餐桌顯眼處也比較不容易忘記食用!(推薦閱讀:餐桌心理學:你佈置餐桌的方式,代表你不同的性格 ​​​​​​​圖片|作者提供 餐廳和廚房都屬於公共區域,最好不要放個人物品 若因大人工作或小孩功課所需,而必須使用餐桌,相關物品也建議使用完畢就歸到個人物品專屬空間,一旦累積太多暫放物品,最後就會亂的不可收拾!所以在東西不多時,養成隨手物歸原位的習慣,否則就維持餐廳只吃東西的「功能單一性」吧。 二、開始動手整理-廚房&餐廳 廚房和餐廳會有以下 4 大區域:食材區、器具區、備料區及享用區,因此分類階段及定位階段都會採用這 4 大區域的整理邏輯。 ​​​​​​​圖片|作者提供 1.「食材區」的分類與定位 食材區可以一起集中配置在一大區,可能是一個「收納櫃」,通常位於餐廳處,或是廚房餐廳中間的區域會設置一收納空間或大型收納櫃(如下圖),食材區就可以集中設置在這裡。 ​​​​​​​圖片|作者提供 食材區的細項分類仍需照以下品項清楚分類好(如下圖),才能達到最好檢視、一目瞭然、不會再忘記的效果! ​​​​​​​圖片|作者提供 收納櫃會有其分層的配置,也許是這樣的配置的: ​​​​​​​圖片|作者提供 前 3 項的細項分類有米、麵、調味品和乾貨類,這些屬於煮飯時會用到的「原料類食材」,在做定位時,就能考慮放在同一櫃或同一層,而且可以放在較靠近廚房料理的位置,比較好就近拿取。 第 4~7 項為麵包、零食、飲料類的食材,屬於休閒食品,平常可以直接拿來吃的食材,如果量不多,可以一起集中在同一櫃或同一層,如果量比較多,可以將「吃的」和「喝的」分開各放一櫃。 最後是水果區,水果是最不能放任不管的食物,需要盡速食用完畢的水果可以放置在餐桌上,讓家人一看到就會記得拿來吃。 以上食材的分類均可使用大創的收納用品(如下圖),可以根據食材數量選擇適合大小的收納盒,這類收納盒的優點就是有不同大小規格可以選擇,且外型簡約,可讓風格一致化,視覺看起來比較舒服,同時清潔擦拭也很方便,而且還很便宜。 ​​​​​​​圖片|作者提供 有些居家空間比較小,廚房餐廳區可能沒有收納櫃,就僅能利用現有廚房區的收納空間做定位,分析以下案例空間,考慮方面性米麵類是放置在廚房檯面之平面上,平常在用的調味料則是放在冰箱,休閒泡品則是放在上方收納層櫃內,用玻璃罐裝,零食區和不常用的調味/乾貨區則是放在下方櫃內。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也有案例是將食材區全數放進下方抽屜櫃中,透過抽屜櫃不同分層進行食材分類。(如下圖) ​​​​​​​圖片|作者提供 以上案例的分層分類的邏輯仍是依照食材四大類的分類方式進行定位喔!每個家中的空間配置都有所不同,每個屋主習慣和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大原則下,再做細部調整就可以了! B&W 的極簡生活做法 如果你能控制「休閒食品及水果」在 2 天內就能食用完畢的數量,那麼也就不需要太多的收納盒和大型收納櫃了。如果你有在料理,也許你只需要一小區放置米和面的區域,調味料的瓶罐也能放置在廚房檯面上方便料理就近取用! ​​​​​​​圖片|作者提供 2.「器具區」的分類與定位 前面有提到器具類物品的使用是基於食材區,吃什麼、吃多少會決定器具區需要的物品和數量,若能依照飲食生活的整理思維決定好食材內容,器具區的物品也能對應最佳的品項和數量囉! 器具類物品主要分為 3 大類: 第一類:比較小型、輕型的容器類 第一類是比較小型、輕型的容器類,如杯子、小碟子、碗盤、保鮮盒和保溫瓶等物品 這類物品比較輕巧,可以放置在廚房區「上方的櫃內」 通常上方區比下方區較難拿取,所以也要考量屋主使用的順手度,如果真的太高或身高搆不到,則建議上方收納空間淨空,或是改成較不常用的輕型物品才放上方櫃內,常用的必須定位在較好拿取的高度 切記:不好拿取物品的收納空間最好不要放置物品,人會因為物品不好拿取而選擇不拿來使用,而不常使用的物品最後就是會被遺忘! ​​​​​​​圖片|作者提供 第二類:用於食用或料理的餐具類或小型工具類 這類物品體積通常較小,需要放近處才容易看得到,如開瓶器或密封夾,若放在上方深櫃處,肯定會看不到、找不到。 建議放置在手邊最容易拿取處,如廚房的抽屜區,抽屜一打開就能一目瞭然 由於這類物品體積小,所以細項分類呈現很重要!可以筷子一區、湯匙一區、叉子一區、勺子一區等,建議可以使用下圖這類收納盒做分類再放置抽屜中。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第三類:比較大型、重型的容器類及鍋具類 第三類是比較大型、重型的容器類及鍋具類,這類物品因為較大型又重、建議放置較下方的空間。若是抽屜式的收納空間(如下圖),則可以將同類大小的物品疊在一起,可節省空間!但不同類就一定要分開放,否則下方物品容易忘記! ​​​​​​​圖片|作者提供 若不是抽屜式的則要注意「是否視線可及」,以以下這個開放式廚房的案例來分析,上方完全沒有收納櫃,全部物品必須放在下方層櫃,最下方是最不易看到的地方,適合放大型鍋具,而且盡量只能放在前排,因為後排除了不易拿取之外,因為不容易看到,所以特別容易忘記物品的存在,如果物品太多而必須放在後排則需考慮斷捨離囉! ​​​​​​​圖片|作者提供 3. 飲食生活第三面向:「備料區」 食材區和器具區都定位完成後,基本上廚房檯面和餐桌桌面都比較會是淨空的狀態,廚房檯面通常會設置瀝水區和備料區,而備料區通常介於洗水槽和瓦斯爐之間。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你可以先決定瀝水區,因為它一定在水槽旁邊,請感受一下並找到洗碗之後你最順手放置瀝水的區域,而剩餘的空間則都能歸屬備料區。備料區愈大,愈能發揮料理創意喔!(哈) 4. 飲食生活第四面向:「享用區」 飲食生活的最後一個面向就是「享用區」的部分,既然要「享用」美食,當然要悠閒舒服的享用! ​​​​​​​圖片|作者提供 享用區通常是在餐廳或是客廳,當食材區、器具區都定位完成後,桌面就能淨空了,就能好好享用美食啦!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你可以開始行動了! 《動腦思考》 依據一天的時間軸來檢視你的飲食生活:早餐、午餐、晚餐 你選擇的食材的四大考慮面向:品項、頻率、期限、數量 根據「食材」配對出相對應的「器具」 《動手整理》 食材區的分類與定位 器具區的分類與定位 決定瀝水區與備料區 開始享受享用區 認識布蘭達 & 極簡維尼:極簡旅人網站 我希望獲得專業的協助,來去了解「整理師」到府服務! 【極簡整理師】培訓課程:經營自己喜歡的工作、分享你的理想生活方式,進而成為自己! December 23, 2019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5SqmK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