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當孩子「自殘」,我該怎麼做? https://ift.tt/39kPUTc 「割腕,讓我覺得比較放鬆,胸口不會很重像被石頭壓著。」為什麼有些孩子在面臨挫折時會嘗試割腕?割腕為什麼能讓他們放鬆? 小姿被轉介來輔導室的原因,是左手臂內側有五道新割的傷痕,在傷痕之中,不難看到一條一條白色的疤痕。就算是再熱的夏天,小姿都一定穿著薄外套。小姿只要心情不好,就想要割,像是被媽媽罵、和男朋友吵架、男朋友劈腿、考試考不好、被同學笑⋯⋯等等。每一道疤痕,都是一個故事。 在諮商室裡,小姿常常低著頭,看起來悶悶不樂的樣子。 問小姿對於一些事情的感覺,小姿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是淡淡的說還好、不知道。小姿說,看到血流出來,才覺得自己還活著,問她會痛嗎?她說不會。「割腕,讓我覺得比較放鬆,胸口不會很重像被石頭壓著。」 「感覺妳很辛苦,很多情緒積在心裡讓妳很難受,當妳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好像割腕會讓自己好過一些⋯⋯」 同理孩子的情緒之後,我會試著去理解孩子割腕背後的心裡動機,像是小姿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能宣洩情緒,用割腕的方式來抒發情緒;有些孩子割腕是因為無聊或好奇,因為同學割腕就跟著割,可能在國中出現模仿效應;有些孩子是想被看見,因此會割在手臂的外側,不穿外套遮掩,希望得到他人的關心或注意,那這類型的孩子可能有低自尊、愛與隸屬未得到滿足的狀況。我也會和孩子討論導致自傷的壓力源、對壓力的主觀感受。 「爸媽知道嗎?」 「我不會讓媽媽知道,因為媽媽知道就會一直念一直念,讓我覺得更煩。我爸知道,他通常都沒有說什麼。」 我問小姿,「所以,你比較喜歡爸爸的做法,媽媽一直念反而會讓你壓力很大是嗎?」小姿點點頭。 在晤談開始之前,我都會讓孩子知道來諮商基本上是保密的,但有些狀況發生時,為了要保護他,會讓必要的人知道,像是家長、導師、輔導主任等。三個保密例外狀況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違反法律。因此,若得知孩子有傷害自己的企圖或行為時,會提醒孩子我們要讓身邊的人知道,讓他們也能幫忙。 有些孩子會很激烈反彈,覺得如果爸媽知道自己就完蛋了,或是不想讓爸媽擔心。這時候我會和他們討論擔心背後的原因,瞭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最後討論我可以怎麼和爸媽講,孩子可以比較安心回家面對父母。(推薦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見原生家庭的傷,不為記恨,而是為了拿回掌控權) 面對自我傷害的孩子時,評估孩子的支持系統非常重要,通常我會問孩子,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跟誰說,如果孩子說出好幾個人,代表孩子的支持系統還不錯;有些孩子會抓抓頭跟我說「我不知道要跟誰說」。 我也會和孩子討論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會感覺好一些,這對於幫助孩子抒發情緒也很重要。很多國中階段孩子的心事可能不會想跟父母說,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開始對抗父母的管教,父母也開始感受到孩子的叛逆和不想被管,孩子在獨立和依賴之間衝撞,試圖重新找到平衡。 圖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當父母知道孩子割腕時,通常會感到困惑、心疼和生氣,氣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傷害自己,也不懂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父母往往表現出來的就是責備,其實,孩子身上的傷痕是求救的呼聲,「我的壓力大到不知道該怎麼辦,誰可以幫幫我?」 我會讓爸媽知道,孩子割腕可能是有些話、有些感受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當強度大到自己都承受不了時選擇了割腕。割腕有可能復發,當孩子忍不住又割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陪伴,父母可以試著傾聽孩子的想法,練習傾聽且不批判,當父母開始關心孩子的狀況,孩子的情緒也有了出口,也有可能較不需要用割腕的方式來抒發情緒。 我打電話給小姿的媽媽,告訴媽媽小姿知道媽媽很關心她,但媽媽的方式讓小姿感到有壓力,可以試著關心小姿「最近有什麼事讓你心情不好?」,然後尊重小姿想說多少,表達對小姿割腕的心疼,但不責備。 區分「自傷」和「自殺」的不同 我也會先釐清孩子是想自殺,還是自傷(如割腕)。自殺者可能感到絕望、自責、罪惡感或無價值感,認為問題是無法被解決的,且對未來沒有希望感,或將自殺視為一種手段,想用自殺來控制或報復他人;自傷通常是情緒太滿,不知道如何宣洩情緒,透過割腕的方式來抒發情緒和壓力。自傷的孩子不一定想自殺,但只要孩子有自我傷害的狀況,一定會做自殺評估。 先評估自殺意念的分數,1 分到 10 分,如果分數越高,則自殺的風險越高。我會詢問孩子目前自殺意念是幾分,如果到幾分就會真的想去自殺,目前的自殺意念如何降低一分,像是和好朋友聊天、聽音樂⋯⋯等。 之後是評估孩子有無自殺計畫,像是預計用什麼方式自殺來評估自殺風險,若是割腕、吃安眠藥,那致死的危險性較低;若孩子說要跳樓、上吊,那自殺的風險是較高的。同時,也要評估孩子自殺計畫的周密性及可行性,有沒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如何取得自殺的工具,評估孩子只是嘴上說說,或是自殺計畫實際上是不可行的,還是已經有了具體的計畫,那這樣自殺的風險較高。 最後,要確認孩子是否曾有自殺行動,若之前曾嘗試自殺,那麼再次自殺的風險就提高了! 若孩子自殺意念嚴重時,會建議父母帶至精神科就醫,看是否需要服藥,以及把致命的工具(如菜刀)收起來,以及不單獨讓孩子在家裡房間,隨時留意孩子狀況。(推薦閱讀:相信你的孩子!五個和孩子當好朋友的幸福溝通術) 我和小姿討論,當很想要割腕時,有沒有可以其他方法,可以抒發情緒也不會傷害到自己,像是找朋友聊天、聽音樂、騎腳踏車等方式。我也提到割腕的替代方式,像是可以用拳頭捶牆,降低傷害的程度。撕紙、用美工刀割紙、丟或搥玩偶等等,也能抒發情緒又不傷害到自己。  我也和小姿一起寫「不自我傷害契約書」,約定在一個時間範圍內,若小姿有自我傷害的衝動時,可以做哪五件事幫助自己平靜下來,像是打電話給同學、聽音樂、和寵物玩、出門走走⋯⋯等,把我們想到可以做的這幾件事寫在契約書上。若還是無法平靜下來,可以打電話或找哪五位信任的親人或朋友訴說,在契約書上面寫上他們的電話,契約書上面也會有生命線、張老師等電話,若上述方式都沒有辦法幫助自己,則需要就醫。 我們談了快兩年,小姿的狀況時好時壞,好幾次導師衝進輔導室無奈的跟我說「她又割了!我們到底還能做什麼?」小姿有學習障礙,但愛面子的她寧可考最後一名也不肯去資源班,低自尊讓她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被愛,但又好渴望被愛,因此她在人際關係及情感上非常敏感。一直到畢業,小姿的割腕頻率下降了,但仍然改不掉割腕的習慣。 畢業後的兩年,小姿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她對我笑著,我都快認不出這是從前那個悶悶不樂、低著頭走路的小姿。「老師,我這半年都沒有再割了!我覺得這樣不值得,為什麼要替那些不開心的事情留下疤痕呢?」 當孩子有割腕的行為,爸媽可以怎麼做: 瞭解「自傷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當孩子情緒大到自己無法承受的時候,孩子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幫助自己,而選擇自傷。爸媽可以跟孩子討論心情不好的替代方案,像是:找個人訴說、運動、轉移注意力⋯⋯等,或做會感到開心的事情。幫助孩子找到宣洩情緒的其他方式。 若孩子自傷情況嚴重或有嚴重自殺意念,建議父母帶孩子去就醫,看是否有憂鬱的狀況需要服藥,以及是否需要心理諮商。 以願意傾聽的態度陪伴孩子:當孩子不想談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都在這裡,如果你需要找人聊聊,我都在」。孩子可能還沒有準備好要說,或是不知道怎麼說,但他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關心。且不過度責備或放大孩子割腕的行為,像是不要說「怎麼又割了?真的很不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是改成說「可能心裡很難受讓你忍不住又割了,媽媽看了覺得很心疼,我們之前有討論其他替代方式有幫助嗎?可以試試看嗎?」 December 31, 2019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9kPUT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