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33BJxH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關係心理學:朋友該如何變成戀人? https://ift.tt/333BJxH 什麼是「Friend Zone」?對於那些不想與朋友進入戀愛關係的人,會將他人劃入「Friend Zone」。那麼,這時我們該怎麼面對這種棘手的情形呢? 文|KY 作者/縮飛,編輯/KY 主創們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在一個好朋友的婚禮上,我曾經聽到過一段很動人的新人結婚致辭。其中一位新人是這麼說的:「很幸福,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結婚了。」 圖片|《我們不能是朋友》劇照 我們可以看到朋友關係與羅曼蒂克關係之間,並沒有必然的矛盾。相反來說,能夠與自己最好的朋友開展一段羅曼蒂克關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向自己喜歡的人表明心意的時候,有些回覆卻是以「朋友之名」來拒絕的。他們往往會說:「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今天,我們就想和大家來聊一聊「friend zone」。friend zone 指的是:在兩方的人際關係中,有一方對另一方產生了羅曼蒂克的感情。但因為種種原因,另一方卻希望維持「做朋友」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這一方就陷入了 friend zone。 在中文中,friend zone 還沒有完全相對應的詞彙出現,所以我們暫且用英文詞彙來指代這種人際關係中的特別現象。要注意,friend zone 是一個比單純的「友情」或者「愛情」要複雜得多的概念哦。 為什麼人們會進入「Freind Zone」? 在了解為什麼人們會進入到 friend zone 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friend zone 到底包含了哪些涵義。 當人們向自己心儀的人表達心意時,卻收到了一個貌似答非所問的回應——「我們還是做朋友吧」。這個微妙的回答既不是完全肯定的,也不是完全否定的。事實上,friend zone 本身就包含了雙重含義。 從本質上來說,friend zone 就是「對於羅曼蒂克關係的拒絕」。即使包裹上了「做朋友」的糖衣,friend zone 依然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拒絕的形式(Gion, 2017)。而社會拒絕往往會給人們帶來心理,甚至生理上的真實痛苦。但與直接拒絕不同,將他人劃入 friend zone 往往是當事人有意識地想要降低他人痛苦的做法。 而 friend zone 的另外一層含義,是肯定了雙方在「熟人——朋友關係區間」上的連結。為了能夠更好的分類人際關係,人們對於既不是親屬又不是戀人的關係,往往會以「朋友」解釋(Grace& Muehlhoff, 2016)。所以「做朋友吧」也許不是真的肯定了「友情」,而僅僅是對人際關係中連結的一個肯定。 在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有人會選擇以 friend zone 來回應他人的心意。這種做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刻板化的社會禮儀認為,「拒絕」都是不善意、不禮貌的(O'Malley, 2011)。作為一種形象管理的策略,有的人可能會選擇「以朋友之名」來粉飾自己的拒絕。另一種可能的原因就是,當事人也會真心希望對方少因為自己受一些傷害。 圖片|來源 對於很多「被 friend zone」的人來說,他們也許會感到困惑。為什麼彼此能夠成為很熟悉的熟人或者親密的朋友,卻不能進一步發展成羅曼蒂克關係。 雙方互相的「性欲望」(lust)、「吸引力」(attraction)和「依戀」(attachment)是建立羅曼蒂克關係的基本三要素(Fisher, 2004)。 性欲望(lust):性方面的吸引力和渴望。 吸引力(attraction):心理上的吸引力和形成穩定關係的動力。 依戀(attachment):相互之間的連結感、安全感和責任感。 研究羅曼蒂克關係吸引力的心理學家 Jeremy Nicholson(2013)進一步指出,只要在這三要素中缺乏一個,就可能被劃入 friend zone。 「性欲望」和「吸引力」往往是原始的、不能完全受主觀控制的感覺和情感。人們往往無法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是否被吸引或者被性喚起(Nicholson, 2012)。 而人們卻往往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出「依戀」的情感。比如說,人們會有意識地選擇和誰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是有意識地選擇與一個「安全可信」的人相處。 所以在 friend zone 中,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他真的是我的好朋友,但我不想和他發生任何性或者羅曼蒂克關係」——這可能是缺乏「性欲望」,但存在「吸引力」和「依戀」情感的關係。 除此之外,friend zone 是一個存在多種可能性的複雜情況。有可能是彼此的關係中只存在「依戀」,從而形成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也有可能是彼此的關係中只存在「性欲望」,從而形成一種「炮友」(friend with benefit)的關係。 與喜歡的人「做朋友」,會不會傷害到自己? 正如我們說過的:friend zone 是一種複雜的人際關係。進入到 friend zone 到底會不會讓自己受傷害,取決於這段關係中的雙方。 說出「我們做朋友」的這一方: 即使當事人會選擇「以朋友之名」試圖降低給他人帶來的傷害,friend zone 的存在,本身就必然會給對方帶來負面影響。 真正有效降低這種傷害的方法,應該是當事人「清晰」地傳達出「自己當下對於兩人關係的真實看法」 (Gion, 2017)。 這裡的「清晰」包含了兩個維度: 對自己心意的清晰:確定自己現在以及未來,真的完全不想與對方發展出羅曼蒂克關係。 表達的清晰:在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上都明確傳達出「做朋友」的意思。在語言上,明確表明彼此的「朋友關係」。在交往時會使用朋友之間應該使用的語言和稱呼。 在非語言的表達上來說,不做超出友情的肢體接觸。也不會超出朋友關係的範疇干預或者參與對方的生活。同時不會接受和允許對方一些超過友情的邊界突破——可能是性範疇的、也可能是經濟或者情感範疇的。 由這兩個維度的「清晰」,演化出了 4 種 friend zone 當事人的狀態。 不同的狀態,也會給「被劃入 friend zone 的一方」不同的影響。 「心意模糊,表達模糊」=完全不明晰的自然狀態 「心意清晰,表達模糊」=「利用——被利用」關係 「心意清晰,表達清晰」=真實的友誼 「心意模糊,表達清晰」=平等、尊重的良好關係 1. 心意清晰+表達清晰 當事人能夠清楚地明確,自己對於對方沒有羅曼蒂克之情;在表達上,也能夠將這個意思準確的傳達給對方。 對於「被劃入 friend zone 的一方」來說,這種情況也可能是最好的一種。雖然他們在短期內一定會因為被徹底拒絕而感到失落。 但這種清晰的表達能夠幫助人們做出決定——是堅持繼續對對方懷有羅曼蒂克的愛意;或是接受現實維持彼此的友情;甚至是因為傷心失落而中斷兩人的任何聯繫。 從長期來看,對方的清晰傳達能夠幫助人們盡快走出這段感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 心意清晰+表達不清晰 還有一些人明明對於自己的心意是很清楚的——他們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對方發展出羅曼蒂克關係。但是他們會有意的在表達上含糊其辭。利用 friend zone 來作為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去暗示對方:「我們的關係還是開放的」。 這種模糊的答案其實是利用「暗示」去完成有意的操控和利用。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包含著「社會交換」,而 friend zone 就預示了不公平的施予——收獲關係(Conyers, 2015)。一方以朋友之道對待對方,而另一方以戀人的方式相處。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會以「潛在戀人」的身份去接受對方的付出,而同時又不用相應地承擔作為戀人的義務和責任(他們只需要承擔作為朋友的義務和責任)。 在生活中,這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常常被稱作「備胎」關係。不過,這種非良性的依賴共生關係反而可能是十分持久的。也就是說,一方需要對方在實際生活上的付出和好處。而另一方願意為了「模糊飄渺的可能性」不斷地刷新底線、繼續付出。 在這種有意識的操控中,「被做朋友」的一方可能會面臨心理和實際資源的剝削和利用。 最近新上映了一個綜藝節目《請與這樣的我戀愛吧》(是的,努力學習綜藝的 KY 小姐姐是我了),裡面有個小哥哥說: 圖片|《請與這樣的我戀愛吧》節目截圖 看完正在寫這個稿子的我就哈哈笑了,「逼」有很多微妙的方式。一些細微之處的曖昧,比如「不拒絕」,其實就是長期吸引付出的一方無法退出的方式。 3. 心意模糊+表達模糊 比起有意識的拒絕或者是操控,friend zone 還很有可能是因為當事人既不明白自己的心意,也沒有有意識說明現下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給予了雙方一個模糊不清,甚至前後矛盾的關係。比如說,明明說了要做朋友,但是卻在深夜酒醉時親吻對方。 這種完全不清晰的關係狀態可能是真實的,但被這樣對待的人,難免會受到七上八下的煎熬。 4. 心意模糊+表達清晰 還有一些人,雖然不能絕對肯定自己的心意會不會發生變化。但是他們依然有意識地做出努力,明確表達出「我也不知道,我現在心意究竟是什麼」。 雖然這樣的答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模糊的,可能會讓對方感到更加困惑。但是通過真誠的溝通,他們給出關於自己足夠多的真實信息。這種真實表達自己心意的舉動,給予了對方更好行使自主決定權的機會。對方會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處境,從而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去做出選擇。 比起「心意模糊+表達模糊」來說,選擇將自己模糊的心意清晰地表達出來,本身就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 被做朋友的一方: friend zone 會不會傷害自己,還取決於「被做朋友的一方」在獲得「做朋友」的答案後,對於這個答案的理解。 有一種情況是,把對方的回答作為最後答案。在基於理解對方的基礎上,開始接受自己的身份定位並做期望管理。他們可能會選擇降低對方的期望值,而自己也選擇不以「戀人」的身份付出。 這種情況雖然在理論上能夠降低人們的痛苦,但在實際操作上依然是十分艱難的。一方面,人們會把這種「期望管理」的願望當作一個借口,放任自己繼續深陷在這段感情當中。 另一方面,由於認知偏差的存在,人們往往會因為對方某個小舉動,就告訴自己「他一定還是喜歡我的,現在的狀況只是暫時的。」 (Hosie, 2016)。 除了認定對方的答案是最終答案,「被做朋友的一方」還可能對 friend zone 有別的理解。他們可能認為 friend zone 只是關係的一種過渡,將 friend zone 作為發展關係的一種策略。這也是抬高自己期望的一種做法,可能會在無法收到回應時,導致更高的失望。 同時,這種高期望會促使人們加倍地付出。對方可能會不接受這種付出,甚至因為人際壓力而疏遠這段關係。 「被做朋友了」,怎麼辦? 首先,我們都希望大家保護好自己。不管說出「做朋友」的人是出於什麼動機,被 friend zone 都是一種社會拒絕,可能給人們帶來潛在的傷害。這需要我們設立清晰的個人邊界,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 圖片|來源 在對方說出「做朋友」後,不論到底是什麼原因,那麼暫時就需要與對方劃清作為朋友「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的邊界。這個清晰的個人邊界包含了心理層面和身體層面。 在心理層面,人們需要接受「朋友」這個設定。並且明白從朋友的標準來看,自己可以從對方那裡期待什麼、允許什麼和付出什麼。 而在身體層面,人們也需要劃清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樣的身體接觸是超過「朋友範疇」的。比如說,如果你並不認可「朋友之間也可以存在性關係」的觀點的話,那麼就不應該在「被做朋友」的情況下繼續與對方發生性關係。 其次,人們需要嘗試去了解對方的真實心意。「我們做朋友吧」這句簡單的闡述下可能包含了太多的複雜意味和情感。有可能是因為對方「心意的不明確」,也可能是因為對方的「表述不明確」。但其實人們需要更加準確的信息,去幫助自己理性地判斷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位置。 如果對方真的尊重你、並且在意你們之間的這段關係,他是會明白即使坦誠地說出「我不清楚現在自己的狀態」也是一種選擇。重點在於「真實」和「溝通」。 最後,如果在溝通之後,你明白這段關係到底是什麼狀態也作了相應的嘗試。但是這段關係依然讓你覺得痛苦,那麼可以嘗試把關係降級到熟人關係。 退步不見得就意味著放棄。如果這段關係真的被雙方珍惜的話,對方也應該在關係明顯冷卻後主動聯繫和維護。不管是真正的友情還是羅曼蒂克關係,關係都是雙向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 如果他是你值得珍惜的人,無論他是想把你當作好朋友來珍惜,還是真的對你有著某種還不明確的眷戀,他都一定會在行動上讓你看見他的真摯。為真摯感動,不要自我感動。 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 friend zone。真實地看清自己和他人,才是通往幸福的第一步。 以上。 參考資料| [1] Conyer, S. (2015). Why the Friendzone is an Evil Place of Espionage, Lies, Seduction and Manipulation. Australian News. [2] Fisher, H. (2004). Why We Love: The Nature and Chemistry of Romantic Love.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3] Gion, G. (2017). Devil's Advocate: Both Sides of the Friend Zone Need to Communicate. Daily Titan. [4] Grace, C., & Muehlhoff, T. (2016). Why do we Place People in the "Friend Zone"?. Biola University's Centre for Marriage and Relationships. [5] Hosie, R. (2016). The Sinister Logic Behind 'Nice Guy' Syndromes, Explained by Psychologists. Independent. [6] Kassoy, B. (2013). What's in a Name: Redefining the "Friend Zone". Glamour. [7] Nicholson, J. (2012). Why Women can't Find a Good Man. Psychology Today. [8] Nicholson, J. (2013). Avoiding the Friend Zone: Becoming a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Psychology Today. [9] O'Malley, H. (2011). The Friend Zone Myth. Doctor Nerd Love. November 21,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