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直男只顧說自己的事?海苔熊看直男行為研究社:兩個對話練習,擺脫有毒男子氣概 https://ift.tt/wmyrYaD 異男不善溝通表達、不懂得交朋友?這背後與恐娘、厭女、有毒的男子氣概有什麼關係?海苔熊提供你兩個練習方法:「感覺自己怎麼了,不一定會讓你更快找到伴侶,但你會更自在地和自己相遇。」 這陣子宥勳引起廣泛討論的文章,指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異男不會跟女生聊天,是因為異男也不知道如何跟男生聊天。」 我部分認同宥勳的觀點,男生之間可能很少「推心置腹」的聊天,但這並不代表男生也不會跟女生聊天。相反地,正因為男生之間很少聊心情,所以能夠聊心情的對象,就剩下紅粉知己或者是身邊的伴侶[1]。 而「男生之間不太能夠聊天」這個行為的背後,可能跟「恐娘、厭女」有關(這裡的「女」不是指女性,而是「陰柔氣質」)。 這篇文章會進行兩件事: 討論異男為何厭女,這又如何影響了異男的溝通表達。 提供幾個容易上手、不會踩雷的聊天、溝通指南。 文章很長,你可以跳到有興趣的段落閱讀。 圖片|Photo by Karl Fredrickson on Unsplash 被霸凌的回憶:你那麼喜歡跟女生玩,娘娘腔! 我想到一個我自己古老的回憶。 大概在國一的時候,學校辦了一次夏令營活動,和靜修女中的姐姐們一起去清境農場。那時候我因為還胖胖圓圓,長得像哆啦 A 夢,幾個姐姐們在活動當中很喜歡跟我說話、玩耍,我也跟她們玩得很開心——完全不知道這背後危機四伏。 當天晚上回到寢室,我被同房的男生們鎖在門外,其中一個男生大聲說:「你那麼喜歡跟女生玩、你去跟他們住好了啦!」另外一個大聲附和「對啊!娘娘腔,滾!」 我一個人被丟在小木屋外面,瑟瑟發抖,眼看天色漸漸暗了,真的沒辦法,只好哭著跑去找靜修女中的姐姐們求助。她們人很好,先收留了我(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是什麼神秘的片子裡面才會出現的劇情),一邊跟學校老師聯絡,最後讓我可以回到原本的寢室。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告一段落,但如果你仔細感受我的處境,就會發現細思極恐。 當天晚上,我的床墊被孤立開來,一個人瑟縮在角落;同寢室的這些男生們,不敢直接罵我,可是卻竊竊私語;而且,一群女生大姐姐幫我去跟老師打小報告,害他們挨了一頓罵,沒有一個人看我的臉色是好的。 圖片|Photo by Morgan Basham on Unsplash 幸好,當天晚上還爆發了同學偷偷抽煙的事件,訓導主任來寢室處罰抽煙的同學,暫時轉移了大家對我的敵意。 可是事情還沒有落幕。 當我們要離開清境農場,我在收拾行李的時候,發現我的隨身聽(對,那個時候還是放錄音帶的那種)不知道為什麼不見了,老師看到我一臉焦急的樣子,還把開到一半的遊覽車繞回去讓我找,可是我找了很久還是找不到。我急到想哭,因為我媽在我出門前還特別叮嚀不可以把它弄丟。 主任搜查大家的背包,最後在我們寢室老大的包包裡,找到了我的隨身聽。被抓包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咦,怎麼會在我這裡?」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對我的報復,還是只是老大自行犯案的單一事件,但那一個傍晚「你去跟女生住啦,不要過來,娘娘腔!」一直在我心裡,讓我很受傷。 一如既往,回家之後跟家人說,他們因為工作忙碌,也是說:「像他們那種人,不要理他們就好了。」[2]。 (延伸閱讀:心理學:小時候曾有被霸凌經驗,長大後真的會好起來嗎?) 會罵髒話才是兄弟?當情緒簡化為一句「幹」 前面這件事,當時的我一直以為只是某一種排擠,畢竟以前也不是沒有經歷過,我只知道國中三年都很努力讀書,然後對於男性有一種很奇怪的恐懼。 考上成功高中以後,我發現班上同學都會一個我不會的「技能」:罵髒話。一開始我覺得這是禁忌,但同學們開口閉口都是髒話,用髒話開頭、用髒話結尾、用髒話問候、也用髒話表達情緒。 見面:「幹!還沒死喔!」 巧遇:「幹!都不揪的!」 打球進籃:「幹!你怎麼這麼賽!」 被教官抓:「馬的!超幹的!」 我開始意識到如果不跟著也講髒話,就很難融入大家,然後隨著時間,我開始也覺得罵髒話沒什麼,不過是個發語詞而已。 圖片|Photo by Matheus Ferrero on Unsplash 一直到「碧潭鴨子船」事件那天。 有一次,我們好不容易有機會和景美女中聯誼(因為中山女中的公關拒絕我們),我們去碧潭踩鴨子船,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女生願意跟我們坐在鴨子船上。那怎麼辦呢? 最後每艘鴨子船都坐「同班同學」,換句話說,女生跟女生坐一起,男生跟男生坐一起。換句話說,聯誼和沒聯誼根本差不多。 為什麼女生不願意和我們一起踩鴨子船? 隔天星期一上課,負責辦聯誼的公關被班導叫去說話。我們才知道,女生們說我們整個下午都在罵髒話,很沒品,所以不願意和我們一起玩。 (延伸閱讀:認真談髒話的必要:「幹你娘」背後的性別問題) 公關低著頭回來轉達,我們一群男生也只是笑一笑,其中一個說:「沒關係下次不要找景美的!」另外一個說:「對啊,奧梨仔假蘋果!」,完全沒有要反省的意思(這或許可以 echo 為什麼某些「直男行為研究社」的男性,明明說了很糟糕的話,還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我突然很慶幸,原本要跟我們聯誼的中山女中沒有去(裡頭有我喜歡的女生,不想讓他看到髒話滿滿的我們><)。 厭惡陰柔氣質,有毒的男子氣概 上面兩個故事,並不是要責怪任何人,或者是批評罵髒話不好(畢竟我自己有個節目就叫做《就愛講幹話》),而是多年以後,我重新再想起這兩個故事,我發現兩個值得思考的點: 述情障礙[3]:如果所有的情緒都用「幹」表達,他們隨著時間,男性會不會變得「無法精確描述自己的情緒」?而這個跟宥勳所談到的「男生跟男生之間也不太會聊天」之間會不會有一點關聯? 厭女情結[4]:有時候不會聊天、甚至是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感覺、自我揭露,搞得和女生約會見面,都要講自己多好多厲害,會健身會划船,透過貶低女性來得到優越感。會不會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個性裡面,也有陰柔氣質的部分,或是害怕自己不如女性,無法成為女性的「依靠」? 圖片|Photo by Christopher Campbell on Unsplash 看起來是兩個問題,但我覺得可能都和「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5]有關。男子氣概,如:堅強、獨立、控制,並非都是不好的,但當男子氣概展現在壓迫或支配其他人的時候,例如「霸權型男子氣概」[6],很可能會產生兩個效果: 形成「仇女」、「仇甲」與「恐同」。 一個男性嘗試和同性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或者是在男性當中哭泣,會被認為是「沒有用」或「娘娘腔」。尤其在青少年的時候,如果一個男生都跟女生廝混在一起,有可能會被其他的男生給排擠,說「你乾脆去當女生好了」。 (延伸閱讀:「看都不看我一眼」可怕在哪:讓男性受傷的,是放不下的男子氣概) 避免陰性特質,反讓男性失去表達自己的能力 「在父權體制下,女性被視為具有同情心、敏感、擅於照顧等等陰柔特質,卻鼓勵男性貶抑和否認自身擁有這些特質,因此極力避免跟這些『與女性有關』的特質連結在一起,產生非理性的憎恨和嫌惡,進而合理化優越者的支配地位。」[7] 上面這段話翻譯成現實生活當中的版本,異男和異男之間的對話可能會變成這樣: 「幹,今天被主管罵超不爽的。」 「幹,走啊!還不喝一杯!老闆那種人叫他去死啦,幹!」 「幹,真的很不爽耶!」 「算了啦,不要想太多,喝!」 圖片|Photo by James Sutton on Unsplash 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在女生跟女生的對話上,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 「好煩喔。」 「怎麼了?你還好嗎?」 「我今天把報告交給主管,被罵了一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工作⋯⋯為什麼別人都可以做到、我卻不行?我是不是抗壓性太低⋯⋯」 「別這樣說,可能你還在適應期。晚上有空嗎,一起吃飯聊聊?」 當然,上面這兩個例子只是舉例說明,「有毒的男子氣概」在情緒表達時產生的影響,每個人都不一樣,畢竟人百百款。 但如果一個男性從小就被教育成「有感覺不要說出來」、「不需要察言觀色」、「可以佔據比較大的社會空間」(你可以觀察捷運上男性和女性的坐姿差異)[7],那麼當這個男性長大,要和女性建立關係的時候,就可能會受挫。 畢竟,未曾留意到自己情緒的人,也很難注意到其他人的情緒;不曾好好關心自己感受的人,也很難關心別人的感受。 整體而言,異男如果在同性面前呈現出自己的脆弱,可能會被覺得很沒有用、被其他人看沒有,與其承擔著被取笑的風險,不如壓抑自己的情緒。 (延伸閱讀:走出壓抑的三個練習:壓抑不可恥,但長時間可能會傷害你) 突破有毒男子氣概,兩個練習開啟表達、聊天能力 講了這麼多,異男是如何漸漸培養起和他人溝通、聊天、表達情緒的技能?我的想法是,有些異男之所以可以突破前面「有毒的男子氣概」給自身的壓力,可能來自下面幾個原因: 小時候可能生長在有機會和女性多互動,而且不會被責罵的家庭。 這一切都要感謝他們的女性朋友、女友、前女友教導有方(還有多方忍耐)。 刻意練習,透過閱讀和刻意與女性互動,慢慢建立出表達感受的能力。但要不斷地修正調整,並且尊重彼此的界線。 如果你小時候成長的家庭比較傳統,而且到現在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要如何在刻意練習的過程當中,又不給對方造成困擾?這裡提供 2 個建議給你參考: 圖片|Photo by Alex Woods on Unsplash 方法一:嘗試「以他人為中心」的對話方式 如果你仔細觀察「直男行為研究社」裡面那些令人傻眼的對話,你就會發現那些直男們都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自以為。 不斷地吹捧自己的價值、或者是強迫對方跟自己試試看,但從頭到尾,都沒有要認真聽對方說話(而且當事人本身可能還不知道這一點)。 還記得那個在路上搭訕,強迫路人聽他把「台詞背完」的約會教練嗎?之所以會讓看的人覺得不舒服,是因為在過程當中,他自顧自地說自己的事情、提問題(就像在審問犯人一樣),完全都沒有要聽對方講話和互動的意思。 有些人在和異性說話的時候會很緊張,不是一語不發,就是滔滔不絕,那該怎麼辦呢?行為科學家 Logan Ury[9] 指出,你可以把「轉移型回應」(shift responses,把焦點拉到自己)改成「支持型回應」(support responses,把焦點聚焦在對方)[10],例如: 女:「我昨天去吃了一家很好吃的義大利麵⋯⋯」 男 1:「(打斷)是喔,我知道有一家義大利麵很好吃喔,我跟你講那一家義大利麵(展現自己很懂義大利麵)⋯⋯」(轉移型回應) 男 2:「(聽對方把話說完),那家的義大利麵感覺很厲害,跟以前你吃過的別家有什麼不同呢?」(支持型回應)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們對話當中,只能夠出現一種回應方式,而是說與其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不斷誇耀自己的豐功偉業、吃過什麼好吃的、去過什麼厲害的地方,不如閉嘴,認真聽聽對方想說什麼。 畢竟,你是來認識朋友的,而不是來表演的。 過與不及,如果你一直都把問題丟到對方身上,對方也會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採用瑪那熊的 QSQ 模式[11],穿插提問(Q)和分享(S),就像打羽毛球一樣,一來一往,彼此都能夠享受其中。 (延伸閱讀:親愛的,你是聊天沒有內容,還是聊天沒有技巧?) 方法二:多參加「你享受而且高互動」的活動 如果你想要拓展交友圈,Logan Ury 建議你在紙上畫一個十字,X 軸代表雙方互動程度的高低(例如參加讀書會就是高互動,看電影就是低互動),Y 軸代表你享受的程度。 這兩個軸交叉出來的第一象限,就有機會讓你自然的展現自己、又能夠和其他人建立關係。 與其勉強自己去參加不喜歡、不享受的活動,或者是整個活動辦完之後,沒什麼機會和其他人互動聊天的活動,這種第一象限的活動,比較有機會讓你認識更多人,也讓人認識更多的你。 圖片|Photo by Alexis Brown on Unsplash 搞得好像吊書袋我很厲害,但事實上,我跟宥勳一樣超弱(不過還沒有到要背行為的程度 ⌓‿⌓),再加上過往和男性互動經驗產生的恐懼,所以才來研究人際關係。一起慢慢學習,找到自己適合的步調。 我覺得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是很複雜的,不會有一個普遍的法則能夠以一擋百。 每個人在關係裡面的恐懼和需求都有所不同。練習感覺自己怎麼了,不一定會讓你更快找到伴侶,但當你可以更靠近感受,你也會更自在地和自己相遇。 *本文感謝王振圍博士,在文獻以及專有名詞上提供許多協助和觀點。在性別研究的領域我了解有限,一點淺見,望各界先進多多指教。 *這篇文章為了行文回應宥勳,很簡略地化約成為「男生」、「女生」,但性別當然不只有這兩種,而且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人,與其簡略的用「直男 / 異男」來指稱你身邊某一個特定的生理男,不如用心去體會他「這個人」本身。在這個標籤背後,還有許多值得關心和探索的特質,這也是人與人之間連結最可貴的部分(這裡並沒有在開車)。 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 [1] 李佩雯(2021)「男人是這樣煉成的」: 各生命階段直男同性友誼中的男子氣概建構初探。中華傳播學刊,(39),231-268。 [2] 海苔熊(2017)被霸凌者的眼淚:別再跟孩子說「不要理他們就好了!」。親子天下 [3] 當然有些人不會辨識、表達情緒,跟性別無關,而是跟自身的人格特質有關,稱之為「述情障礙」(Alexithymia)。Sifneos, P. E. (1973). The prevalence of “alexithymic” characteristics in psychosomatic patients.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2(2-6), 255-262. [4] 孫子靖、呂明蓁(2022)「厭娘」與「拒C」?—大專校院學生性別刻板印象之探究.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96):153-156。 [5] Connell, R. W., & Messerschmidt, J. W. (2005). Hegemonic Masculinity: Rethinking the Concept. Gender and Society, 19 (6): 829–859. [6] Connell, R.W. (1987). Gender & power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7] 白爾雅(2019)男子氣概有毒嗎?從厭女,反同到解毒。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122-126. [8]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灣,台北:心靈工坊。 [9] Logan Ury(2021)哈佛 ✕ 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How to Not Die Alone: The Surprising Science That Will Help You Find Love)(孔令新譯)。台灣,台北:商周出版。 [10] Derber, C. (2000). The pursuit of attention: Power and ego in everyday li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瑪那熊(陳家維)(2018)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台灣,台北:如何出版。 [12] 黃燕女(2009$考試不考,但很重要—閱讀空氣。師友月刊,(500),86-89. June 30,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wmyrYa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