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1CadMK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心想事成的刻意練習——從 GWIS 得到的 3 個行動解方:接受害怕,再無懼地實現夢想 https://ift.tt/31CadMK 2021 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 GWIS 首次開放線上票,讓海外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參與,其中一位參與者 Daphne 細細咀嚼他在 15 名講者的分享中得到的豐富回饋,並整理出 3 大行動解方,作為夢想與想像實現之始。 文|Daphne 第一次參與 GWIS,在登入 Zoom 時,我記得我的腦袋是一片純白,想要如海綿般把所有精髓完全吸收。 我備好了筆記本和不同顏色的筆,在聽著美光科技 DRAM 產品工程副總裁 Debra 分享時,開始記下她說的每一句話,把自己當作記者,想像著是自己在提問,很認真地寫著筆記。這樣的動作持續整個論壇中,過程裡有很多的思考,都以紅筆把關鍵字圈了起來,再寫下自己的想法。 散場時電腦屏幕前的我,細看自己的筆記,紅色和藍色穿插在線條上,心理學的靈魂出現,把不同主講人所說出的相同關鍵字放在一塊,分析著主題。到了晚上才憶起這是教授曾說過的,通過質地研究的主題分析,來整理看似雜亂無章的筆記。 圖片|Photo by asaya on PIXTA 我很喜歡 GWIS 的呈現,從 5 個生命力主題出發,我們看到了不同人生故事的分享。聽論壇時我想著,如果讓我從這一次的 GWIS 帶走 3 個我可以立刻運用在生活裡,以及同朋友分享的行動解方,那會是什麽? 1. 同理自己(To empathize with one’s self) 善待自己如同善待旁人,靜下來傾聽自己内心的呼喊,瞭解自己真正的所需還有渴望。好比你閨蜜的悲傷和夢想,我們會駐足聆聽,給予最大的鼓勵。我們也該這般溫柔地對待自己。 這讓我想起設計思考的第一步——「同理心」。 在這一個階段我們需要去換位思考,瞭解客戶的需要,方能產出更加特別新穎,以及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只是在這裡,客戶是我們本身,映襯設計思考「從客戶的需求出發」的核心價值(Liedtka, 2018)。 我們都是各自人生裡自己最大的客戶。所以在要行動之前,在要實現之前,我們都需要去好好瞭解自己,從我們的心出發。 就好像雙語演員林微弋說的「傾聽身體裡更深層的聲音。」 還有台灣第一位極地旅行探險員陳芊華說的「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麽。」 呂欣潔也說「做自己喜歡的事。」 還有 Google 人資長 Vanessa 的渴望「想要成為女兒的 role model。」 (推薦閱讀:【拾年有承・真實週年】時代講堂「數位趨勢培育」:勇敢、自律,迎向生成中的未來) 我看到了不同的渴望,和對該渴望的包容:想要演戲的林微弋,想要探險的陳芊華(我好喜歡她爽朗地說:「我不甩」旁人加諸的性別框架時的堅定不移),和其他多元的「我想要這樣/那樣。」 還有一個印象很深的是王心怡(微軟全球營運總部 客戶服務產能管理 亞洲區副總經理)的分享,關於微軟改進文化 D&I 部分的三個關鍵詞:「同理心」,「好奇心」,和「無懼心」,很好地對多元發出了邀請,無所畏懼地擁抱著不同。 很多時候我們展現「同理心」的對象都是別人,我們也總是對他人抱有滿滿的「好奇心」,但請讓我們在 2021 年即將結束之際,好好地同理自己,也對自己的需要感到好奇。 一切的起始,是從瞭解自己出發,方能抵達。 圖片|Photo by S&B Vonlanthen on Unsplash 2. 盡情地去夢想(To enjoy dreaming) 瞭解自己渴望之後,脫離所有的框架,最大限度地去想像所有的可能。 WOW 基金會創辦人 Jude Kelly 提到的突破性別的框架,身為女人的我們可以選擇任何職業去發光。還有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 劉怡汝的跳脫框架和重新定位,讓科技和藝術結合,把兩廳院帶到線上,有了多元的藝術呈現。 Angela 也說,框架和限制都是別人或是自己給的,既然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就得撕下所有的標籤。我們要先相信自己擁有不同的可能性,才能有實現的可能,就好像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所說:「先相信,才看見。」 寳博士也說:「開放自己的想法。」我們如孩童般,是一張純白的紙,能夠接納不同的彩色和圖案,承接不同的摺紙形狀,才能看見自己的想像。 (同場加映:從區塊鏈到 NFT「寶博士」葛如鈞:分享知識讓自己快樂,那就是我持續的動力) 台灣輝瑞總裁葉素秋和 Google 人資長 Vanessa 談起她們的職涯變化和轉變,Pattie Sellers 提出的「職涯如方格攀登架」概念在我的腦裡浮現(Sandberg, 2015)。 我們的一生裡會有很多的身份轉換和跌宕,當我們勇敢去夢想,職涯會是繽紛的方格攀登架。如果葉素秋和 Vanessa 的職涯如同傳統的「階梯形式」,我們還能看到多元的可能嗎? 盡情地去夢想,是以相信為基底,你相信這些想像的可能,你看見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想像在眼前實現。 盡情地去夢想是很美好的,在那裡你只會是你自己,很自在、很舒服。夢想沒有限制,也沒有框架。它是超越性別,超越所有不同,所有人都能自由做著的事。 圖片|Photo by Mohamed Nohassi on Unsplash 3. 無懼地去實現(To achieve fearlessly) 在主題 1 的故事短講要結束前,Debra 說:「I am not too afraid of being wrong.」(我沒有那麼害怕犯錯。) 在 GWIS 要結束前,吾思傳媒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說:「Don’t be afraid to make mistakes.」(別害怕犯錯。) 開頭和結尾相呼應。那一瞬間,我聼到了勇敢,也看到了溫暖笑容背後那顆無懼的心。 林念慈則提出了該如何抵達無懼的第一步,她說:「先接受我們都會害怕。」 「我們是從無知,到恐懼,再到無懼。」趙文豪如是說。 (你會喜歡:專訪茶籽堂創辦人兼執行長趙文豪:真正的無懼,是敢投降、承認自己的不足) 從恐懼到無懼,第一步要做的事是接受所感受到的不安情緒。明白害怕是人之常情,那我們是否能卯足全力的、無所畏懼的去實現我們所有的想像。而當跨性別者吳宇萱勇敢地推開 16 歲的那一扇門,她看到了曾經的渴望在眼前展現。 我喜歡曾之喬說的:「人生只有一次。」既然只有一次,更需要無懼地實現自己的渴望。 在這過程中,也要勇敢面對所有的突發狀況,那些未曾想到的意外。然後讓我們溫柔地即興發揮,相信所有的發生,都是為了抵達。 「沒有一副牌,是不好的牌。」喬喬說這話時,眼神堅定,是因為她相信。有了這個信念,其實真的沒什麽好怕的了。 好好同理自己,讓自己盡情地去夢想,然後無懼地去實現。然後呢?知道了這些,能帶我們到哪裡?或許,這些解方能讓你的所有想像實體化。 我想起好幾年前讀過的麥可.J.羅西爾的書《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的黃金三步驟》,裡頭闡述了通過三個黃金步驟,邀請讀者一起進行「心想事成的刻意練習」。 圖|本文作者 Daphne (猜你喜歡:是什麼把你帶來我身邊?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一天下來,GWIS 帶給我的感覺是,你好像什麽都可以實現,只要有夢有行動。 當我聽著不同的夢想,過程中相同的不安和緊張,看見了他們的願望,我也吸收了他們的勇敢。 整個過程裡,我仿佛也是他們,往心裡看,往外想像。我看著自己畫著的格子,寫著的行動解方,突然有一種「心想事成」的可能。 參考資料| Liedtka, J. (2018). Why design thinking work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etrieved from https://ift.tt/2BuEAXM Sandberg, S. (2015). 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Nihon Keizai Shinbun Shuppansha. December 07, 2021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