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WST0MR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為什麼女同志抗拒看婦產科?醫生若不瞭解同志,容易造成同志病人就診時的不信任 https://ift.tt/2WST0MR 醫生如果不夠瞭解同志,容易造成同志病人就診時的不信任。這一篇,帶你理解故事中的 Amber 為什麼對於看診就醫如此抗拒?而他內心的恐懼與擔憂,真的會有人懂嗎? Amber 是一個 38 歲的女同志,有一位交往 5 年的同性伴侶小紫,Amber 已經在一間中型連鎖咖啡店擔任副店長一些時間了,服務業忙起來沒日沒夜的,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最近因為公司在舉辦節慶促銷的活動,業績壓力更是大,常常一站就是十個小時。Amber 和小紫的月經通常每個月都差不多時間來,但最近小紫都已經來過兩回了,Amber 卻都還沒有動靜。 「寶貝~」小紫對著坐在馬桶上的 Amber 說,「妳最近在家好像比以前更常去上廁所耶,在公司太忙嗎?」「不知道,就一直很想尿尿阿,但去廁所又尿不太出來。」 Amber 的中性外表一直是她去上公共廁所的障礙,尤其是在充滿粉紅色的百貨公司女廁中,她的短髮與西裝褲更顯突兀, 「調去百貨公司裡的分店真的好煩喔,上廁所都要被一堆女人看來看去!」Amber 煩躁地撕下內褲上預備的衛生棉,穿上褲子走出浴室。 圖片來源|PIXTA 「明天妳休假,我陪妳去看婦產科吧,我覺得妳可能有點尿道發炎耶,順便可以做個抹片啊,30 歲以後就可以免費做耶,妳 一次都沒做過真浪費~而且妳月經沒來,會不會是子宮或是卵巢有問題啊,應該要檢查一下」小紫在一間地方醫院當行政人員,對醫療檢查還算熟悉。 「我才不要!」Amber 馬上皺眉說道,「醫生每次都要問我結婚沒,有沒有性行為 balabala 的,之前還有一次開避孕藥給我吃,還有叫我趕快結婚不然小孩會生不 出來的,我後來就決定再也不去看了!」 Amber 翻箱倒櫃一邊找東西一邊生氣的說,「我隨便找藥吃一下就好啦,月經不來也不會怎麼樣,我樂得輕鬆!」 「欸!哪有人這樣啦,我陪妳去就好啦, 妳不要擔心啦,我幫妳回答呀!」小紫一臉擔心的企圖說服 Amber。「那如果醫生或護理師問我們是什麼關係,怎麼辦?妳知道上次小花女朋友陪小花去看醫生,就被請出去耶~」Amber 突然停下動作,轉頭問小紫。「就說我們是好朋友啊!又不會怎樣⋯⋯。」小紫心虛地越講越小聲⋯。 打開性別小視窗 醫生如果不瞭解同志,容易造成同志病人就診時的不信任 一般來說,女同志於婦產科就醫常見的幾點困難如下:1. 不知道女女之間的性行為 (多為指交撫摸外陰部或進入陰道、口交、或以情趣用品震動或進入等方式) ,是否算在婦產科醫師對於性行為的定義之中。 2. 擔心醫生不瞭解或排斥同志,以及醫生對病人的「異性戀假設」讓女同志感到不信任,以至於難以出櫃。 3. 有些本身就不是這麼喜歡自身女性性徵的女同志,或者,比較中性外表的偏 T 的朋友,甚至有些偏向跨性別的朋友,對於婦產科整體為女性設計的環境,或必須打開雙腿內診,都會比一般異性戀女性感到更焦慮與不安。 以下針對婦產科同志就診有幾點建議:1. 採取性別中性與友善的問診方式,如: 以「是否曾有過進入式的性行為?」或 「妳最近有沒有懷孕的可能?」的行為描述,來取代「結婚沒?有沒有男朋友?」類似的異性戀關係假設問句。 2. 提昇醫護人員對於同志與多元性別相關的敏感度詞彙使用訓練,例如同志有可能使用「伴侶」或「對象」等中性用詞來稱呼另一半。 3. 提昇尊重病患隱私的意識。 推廣護理師事前問診或填寫初診單須於較隱密的空間,或請醫事人員放低音量,如此一來, 同志想透漏身分之時,也不用擔心被旁邊候診的其他病人聽到。 就醫小故事 牽手多年,我們也想要有孩子 小雅與小芳在一起 8 年,早在同志婚姻生效之前,小雅與小芳就舉辦婚禮,並邀請雙方家族參加並獲得親友支持,2019 年同婚專法通過後,兩人的婚姻關係終於被國家肯認, 但交往多年的她們,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充家的版圖,共同生養下一代,現今 (2021年) 法律不僅不允許她們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也不能共同收養無血緣的子女。 考慮再三後,小雅打算先諮詢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尋求海外人工生殖技術,為了要前往海外進行試管嬰兒,年紀已超過 35 歲的小雅,決定先在臺灣進行人工生殖檢測,也就是俗稱的不孕檢測,確定自己的生理狀況。 共同前往醫院的小芳,對於檢測十分擔憂,小雅安慰她,表示該間醫院是北區有名的婦產科,檢測數值就算不理想,但還是可以透過調養,讓生育能力加分的! 醫生:「今天是要進行孕前檢測嗎?」小雅:「對,抽血檢驗跟輸卵管攝影都需要。」 醫生:「不孕成因有很多種,先生也可能是不孕的原因,建議夫妻一起檢測會比較好。」 小芳:「醫師不好意思,小雅沒有先生, 我們是女同志伴侶,已經結婚了。」 醫生:「喔喔,不好意思,但妳們不能在臺灣做人工生殖哦。」 小雅:「我們了解,但孕前檢測是不分性傾向都可以進行的,是吧?」 醫生:「是啦,當然都可以,只是提醒妳們而已,妳們這樣很麻煩啦,不過時代在變,我們醫生也要轉變思維才是!」經歷這次的看診經驗,小雅跟小芳還在思考需不需要換一家醫院進行檢測呢? 打開性別小視窗 同志家庭若使用人工生殖療程擁有子女, 因考量到人工生殖療程往往需要長期看診,包含後續使用排卵藥等等,或是前往海外成功受孕後,後續需經歷的產檢與分娩,倘若一線醫護人員了解「同志也有生育需求」,或是「不會直接預設女性都是與異性交往生育」,讓就診過程中,同志家長不需承擔過多的身心壓力,對於同志家庭來說自然是更加分,醫護人員對於同志生養的認識,讓同志族群不需要重複解釋性傾向與生養需求,長遠來看,在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中就診,對同志家長與孩子來說,可以提供更加安心檢查與生養的醫療環境。 同志生養雖然不容易,但根據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服務經驗,在 2010 年前後已有上百組同志家庭存在於臺灣社會之中,自 2016 年開通生養諮詢以來,同家會每年亦有近百人的生養諮詢,在同志婚姻專法通過後,也越來越多同志也渴望擴展家的版圖,一線婦產醫護人員也需要看見同志社群的生養樣貌,拋開僅有異性戀可以生養的思維,避免人工生殖檢測是異性戀家庭專屬的想像。 LGBTI + 友善醫師經驗分享:林靜儀醫師 你 / 妳看見同志了嗎? 為了確定不是我自己沒唸到這個章節,我去翻了一下 Novak ’s Gynecology;是的, 以前受訓時的指定教科書裡並沒有「女同志健康照護」這個章節,index 裡面沒有 Lesbian 這個詞,也沒有 Homosexual。 我是在第四版的 Manual of Outpatient Gynecolog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中讀到 Lesbian Health Issue 這個章節,才思考到原來門診可能遇到不同性傾向的病人,這是專科醫師訓練過程中可能未被提及的部分。 所以,以前沒有考慮過自己的病人可能是女同志,不是妳 / 你的錯,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要編這本小手冊的其中一個原因 — 是的,不是每個女生都是異性戀,都想跟男生生小孩。但是,有些女同志也有生小孩的規劃,只是在人工生殖法還只允許 「夫妻」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她們更辛苦一些。 我在門診遇過不少的女同志,她們很酷的在我問到關於性伴侶問題的時候,非常直接的回答我「我有女朋友」、「我的性伴侶是女生」,很感謝她們願意相信我,不用隱藏她們的 history 或 present illness,我相信所有醫療人員都同意,病人不隱藏的提供資訊,是我們提供正確診療和適當診治的重要關鍵。 第二,請記得,不論你 / 妳自己是什麼樣的性傾向,友善就醫環境是基本人權,也是對醫病關係和醫療處置重要的一環;即使她和妳 / 你有不同的性傾向、宗教觀、政治 或家庭想法,醫師不該批判病人生涯與性傾向的選擇。 第三,同性戀女生,和異性戀女生,或是雙性戀女生,健康需求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我們的訓練和照護原則之一是「以病人為中心」,病人的需求是什麼、如何的治療照護對她們是有幫助的、如何不帶批判的提供充分資訊以達成「醫病共享決策」,是醫事人員在診療過程與病人溝通的重點。不預設立場的問診,和傾聽病人的需求,讓病人能夠感受到友善的就醫環境,是不論什麼性傾向的病人都需要的就診原則。 我臨床經驗上遇過同性戀女性的幾個問題,包括「是否需要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否可以開排卵藥」、「若需執行手術或醫療探視,同志伴侶或密友可否 簽署同意書?可否探視?」 理論上來說,女同志間的性行為,比異性間性行為的性傳染病、包括 HPV 的感染機率較低,因此相對子宮頸癌風險較低,不過,若經過說明,且病人有意願,還是可以執行子宮頸抹片篩檢。 另外,某些有懷孕計畫的同性戀女性,會安排時間至國外接受人工生殖技術,因此如果單純是排卵藥物的給予或是生育計劃的諮詢,是可以的,但是在人工生殖法修法之前,暫時未能提供依照「748 施行法 (同性伴侶專法) 」登記的同志伴侶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成年人手術同意書的簽署,在神智清醒的情況下,不需配偶或直系血親的同意,而同志伴侶依法有擔任醫療決策委任或簽署同意書、探視等權利,不要認為女性一定要丈夫或直系血親才能有代行醫療決策或探視等權利。 請記得幾個基本概念: 1. 直接問「有沒有性經驗」、「現在是否有性伴侶」,會比問「有沒有男朋友」、 「有沒有結婚」、「有沒有老公」適當。 2. 假如你 / 妳的病人說 「我有女朋友」、 「我的性伴侶也是女生」、「我是T」、「我是婆」,請不要露出驚訝奇怪的表情;若對於同志議題不清楚,可以找坊間關於同志的書籍或是諮詢國內性別平等團體、同志團體。 3. 當妳 / 你的病人說她是女同志時,拜託不要苦口婆心「規勸」她「回復正常」,有不同性傾向是很正常的事,世界精神醫學會也早就宣布同性戀不是疾病,是先天的;而我國也已經公告「矯正性向治療」違法。 4. 同性戀女性和異性戀女性都有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選擇,不要批判她們的選擇,包括是否結婚、計畫要生育、領養等。 5. 請稍加瞭解女女間性生活和異性間性生活有所不同;並提供適當與正確的醫療。 醫生看診時友善詳盡的解釋,能夠減少許多誤會與傷害!關於隱私權的保障,應該落實於每一位病人, 同志病人更是如此。我們將在下一篇 承認自己是同志,就被檢測 HIV?你所不知的醫療歧視:未告知便抽血,可能已經觸法 分享 給你的同場加映 | 親愛的,在性別議題上,我們總有學不完的事,也希望透過不同的性別小故事,讓你更加理解自己與他人——讓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為你提供心理諮商、資源轉介、成長課程、教育訓練等心理保健服務。在你需要的時候,心衛中心始終都在。 你可以到粉絲專頁找到即時陪伴:傾聽 each 來 也可以到官方網站取得更多資訊:心衛中心官方網站 或是來電心理諮詢專線:(02) 3393-7885(請幫幫我) October 08, 2021 at 08:0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