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女人迷內容主任的十週年邀請函:多元共融,是每個人都能活出本質,展現價值 https://ift.tt/30HlSJu 女人迷十週年了,你是否也和我們一樣思考這個問題:在有限的生命時間,下一個十年,我們要一起創造什麼? Dear 女人迷創作者與支持女人迷的朋友, 女人迷十週年了,你是否也和我們一樣思考這個問題:下一個十年,我們要一起創造什麼? 過去十年,我們看見女性與 LGBTQIA 在結構下的性別限制、權利困境,秉持「行動能改變現況」的信念與初衷,透過內容給出觀點、媒合科技與行動,從平面內容到性別駭客松、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形成社群,一起推促改變。 下個十年,社會討論也許趨極分化、信任漸泯,女人迷想從宏觀角度,著手集體困境,透過一年兩次的大型調查問卷,看見共通經驗,不貼標籤逕踩對立,以解方思維討論行動,邀請更多組織響應。微觀至個人,看見個體的多元,說出故事,培力激勵,不再恐懼於活出生命多元的樣態。 在未來十年,我們想與你共創的,是「支持每個讀者發展本質潛能」的環境,不只包納不同性別性傾向、也包含種族膚色、身體形狀、不同世代年齡等。這不容易,但我們相信再往前走一個十年,有同樣信念的社群一起,可以做到。 為什麼多元共融很重要 多元共融文化,其實並不是全新的概念,女人迷過去所做的皆在多元共融大傘下,接下來除了繼續性別倡議行動以外,更擴及其他。 舉凡人類進步的歷史與法律,其實都試圖處理人的多元性與共融可能。多元共融作為一種信念,是欣賞每個個體皆不同,讓多元的個體在家庭、組織、社群、社會環境中,不因其本質/身份感到恐懼,可以發展自己、協助他人。那麼,從個人到社會的成長潛力,將能真正被釋放出來,產生正向影響,漣漪擴散。 舉女性與性少數為例,在政治參與、投票、工作環境中,不因身份遭受法律限制、不等對待,是基本。下個十年,更積極去創造「多元個體都能積極發展」的環境。 舉例來說,多元共融的汽車設計,不以高加索白人男性的身形為準,考量不同種族性別身形,安全帶與氣囊設計將能保護更多人,抵達目的。又例如,在會議環境中,主持人觀察有沒有哪些參與者,總容易被忽視或打斷,主動邀請對方表達看法,貢獻進程,打造任何人都能積極參與的空間。 從性別倡議到多元共融,是階段性的接力,代表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足夠成熟,能接受更大的時代改變。平等,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坐到會議桌前。多元共融,是身份各異的人,不只能坐到桌前,有不同方案創造正向改變的時候,都受到歡迎,能開啟對話、引導改變發生。 我們開始了哪些行動,還想一起實踐的是⋯⋯ 在過去一年,我們重新連結用戶、鼓勵讀者說出多元經驗,例如千人以上的多元共融影響力大調查、關於性自主的高潮大調查。我們以俏皮的心理測驗,針對不同學習性格,設計對應時代講堂,邀請十個來自不同領域/性別/年齡世代的講者創造對話;視覺亦對焦願景,色彩對應本質力量,推動廣受好評的品牌識別更新。 與創作者之間,我們廣泛接收建議,從去年十月開始迭代「走得更遠的基礎建設」:更清楚的年度簽約系統、所有創作皆有稿費獎勵、一對一定題、創作者個人專屬的後台 insight dashboard,以及馬拉松般,持續每週更新社群用戶痛點觀察等。這一切,都是上路的邀請,邀請創作者與讀者,一起實踐多元共融願景。 你可能會問,多元共融該怎麼做?我們持續思考,有實驗也面對錯誤,或當下思維限制,以成長心態,翻新昨日自己。更想與創作者與讀者分享,打造多元共融的生態圈,能一起行動的做法: 首先,面對想改善的社會現況,以解方思考取代偏見貼標 我們相信,改變始自於論述空間始終以「解決問題」為前提目標,開啟對話。 面對想要改善的社會現況,不妖魔化個人,不以八卦心態追求點擊,理解社會成因、歷史脈絡,在急於踩立場之前,暫停下來思考,理想狀態是什麼,解方與行動可以是什麼,邀請讀者共同思考、解決、行動。 多元共融,是我們理解社會有各種現象與聲音存在,包括仇恨歧視、假消息、恐懼製造、暴力言論、情緒勒索等。但是要讓多元共融可能,對於上述言論型態,並不合理化或給予同等媒介、擴大平台。 現實世界不是乾淨二分,有各種意圖存在,但不論如何都保障個人與群體的人權尊嚴,不因種族、性別、性傾向、年齡、身形等受到威脅。 多元共融亦有它的極限,並非任何傷人言論與行為都能被包容,這是民主國家如德國立法管制仇恨言論的原因。多元與自由有界線與艱難,女人迷內容或創作者,給出能幫助讀者同理自我與換位思考,有勇氣從自己開始改變成長,進而創造正向影響的內容。 持續地挑戰刻板印象,細微至文字修辭,具體至提供多元範例想像 無意識偏見一直存在,在持續進步的環境裡,我們回過頭,可能會驚覺幾年前的自己「怎麼會這樣想」。沒有人是聖人,翻新環境,往往從翻新自己開始,每一天都能有改變、能有進化。 我們希望持續挑戰無意識偏見、刻板印象,並逐漸做到行動提案,讓閱讀者潛移默化「其實我還可以怎麼想、怎麼行動」,由我們的創作,開始帶動。 舉例來說,細微處至避免預設性別角色,採中性通用詞彙,這件事看似小,其實仍須持續溝通。除了真實事件的必要描述,其他皆能以「伴侶」、「對方」、「交往對象」取代「男女友」、「男人」、「女人」。延伸至所有女人迷實體產品的生產設計,都做此設想。原創內容,更持續邀請創作者給出國內外多元範例,啟發讀者「自己現在就可以開始的改變行動」有哪些。 我們的願景與希望,是讓各種背景身份的讀者,知道「自己也是這篇內容所對話、陪伴、培力的對象」。 (推薦閱讀:讀者創作,開啟每一個人的寫作之路) 提升內容信任度,提供解方或解釋時,懷抱多元 女人迷作為中介信任的角色,透過平台擴散的內容,都具有影響力,共同刺激閱讀者的思考,內容可信度的自我要求,也持續提高。 我們也理解,理論或數據都有其侷限,研究誕生有社會時空脈絡,有時無法囊括集體經驗,避免武斷全稱,不說「某一族群這樣想/行動」,盡可能從多元的用戶角度,思考不同身份的讀者如何接收,留下空間,給多元存在的可能。 有人會想,這樣的寫作與創作,好困難啊,要考慮這麼多。對啊,真的很挑戰,可是我們從歷史上發現了,考慮了「社群的多元性」的創作,其作品影響力時長,往往比作者壽命更長。相對的,某些作品即使當下熱門,如果沒有多元共融考量,在社會進步過程也受重新檢視討論。群眾總能找到更多元共融的好內容。 人性複雜,人的行為與其作品,不一定完全一致,但隨著意識進步,當更多元的精彩創作者現身,下一個十年,女人迷將舞台與眼球,放在「作品優秀也鼓勵多元」的創作身上。 女人迷與社群一起翻新成長 要做好上述這些事情,需要有意識的不斷努力、溝通、彼此激勵。我們始終相信,連結各社群、產業組織,能創造複數的多元共融環境。再結合創作者的多元,讓使命能被內容擴充。這樣的社會,將更貼近我們共通願景。 敢於許願,才有實現可能。推動更好的下一個台灣十年,一起打造多元共融的亞洲燈塔,你願不願意閉上眼想像,抵達的可能? 每一字句、每次討論、每個行動,都如蝴蝶振翅,條件備齊之時,形成改變巨風,能讓背景各異的個體,彼此啟發,無懼活出生命本質最豐盛的模樣。 下一個十年,我們一起踏上旅程,實踐多元共融的願景,你說好嗎? October 22, 2021 at 07:4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HlSJ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