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H2lDL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對你而言,生命最重要的是什麼?大人小孩都能在家上的五堂課 https://ift.tt/2UH2lDL 在家防疫期間,這幾個問題你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反思! 疫情險峻,感染的年齡層也慢慢的出現年輕族群,加上國外返鄉的留學生,造成許多的學校,開始出現停課的狀態。此舉讓許多學校開始展開線上遠距課程,也提高了家人在家庭中的相處時數,教育與家庭,在孩子上學之後,再次有了交叉的時刻。 在我們孩子抵達學齡,開始去學校之後,其實身為家長,不經意地把大部分的教育責任,轉嫁給老師跟學校。因著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變少,又無法得知孩子在學校上課的完整樣貌,包括人際互動、應對進退、運動、衛生、才藝、課堂學習等,「成績」成了我們最表象評量孩子的「量表」,但能讀到的訊息,其實微乎其微,而且相當容易產生誤判。 但隨著 Covid-19 病毒的肆虐,從大學以降,各級學校都有了封校停課的風險,雙雙上班的父母親,最怕孩子停課沒地方去,似乎不在課堂、不在補習班、不在才藝教室的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了。 其實不然。面對這一波世紀性病毒,在全球都停滯甚至逆轉的時刻,正是父母親帶著孩子重新學習,從新檢視價值觀的好時機。關於生活的目的、讀書的目的、家庭的意義與生死,是不管哪一個年齡層,只要是人類,是世界的一份子,都可以好好思索的問題。 一、疾病與衛生(Disease and health) 這一嚴重傳染病 Covid-19 源自於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肺炎」,從1/23武漢封城以來,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造成全球60萬以上的感染人次。因其「口沫傳染」及「接觸傳染」的傳播途徑相當容易,再加上「高傳染率」「低致死率」,讓傳播這件事情非常快的藉由無症狀或是輕狀的患者,在不留意的狀況下,就藉著「群聚」「交通」這兩途徑,在親密的交談中,在共處的時光裡,藉著全球化的交往模式,讓來自中國的病毒,很快的去到全世界。 當我們在告訴孩子要戴口罩、勤洗手的同時,也可以搭配全球性的擴展,讓孩子知道,唯有從個人的衛生習慣做起,每一個人都當病毒的守門員,才有可能減輕自身與他人的得病風險。藉由戴口罩來阻隔病毒,藉由洗手不繼續傳播病毒,並在有可能接觸案例的風險時,積極接受檢測,並做好自我管理或是居家隔離,阻絕繼續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才有可能暫緩病毒的傳播速度。 然而會「傳染」的,不只是病毒還有謠言、霸凌跟假消息。一些看不見但是對人類並不好的「負面(Negative )因子」,一樣會藉人們悠悠之口或是文字、影片散播,慢慢影響人的思想與行為。多少網路霸凌或是未有法源的公審,一樣具有「害人性命」的果效。教孩子「戴口罩」,不做謠言散播者,「勤洗手」讓謠言止於智者,莫再繼續擴散。(推薦閱讀:居家防疫法:不把細菌帶回家!七種方法清潔孩子的玩具) 防護世界不被疾病打倒,要從每一個個人衛生做起。 二、公民與道德(Citizens and morals) Covid-19 病毒所攻擊的對象,大部分處於:自由、資本、民主的國家與地區。中國除外的歐洲各國、美國、伊朗、南韓、澳洲各國,都是民主主義國家,秉持自由、平等,經濟上盛行資本主義,與全球各國的交流頻繁,不管是在經濟、旅遊、教育或文化,都是開放的無邊境國家。而在承平時為全球所奉行的政權體制,對病毒傳播的管制,卻似乎毫無用處。最有效控管案例的共產專制國家北韓,越過邊境者死,不遵守居家隔離者死,甚至,染病者死。所以至今依舊,零案例。 這隻病毒似乎在考驗著民主國家人民與政府的「公民意志」(Civic will),共產國家可以藉由強烈的政府意志,來禁止人民的一切行動,但民主國家在權衡公民權利跟病毒擴散的兩難時,只能靠著大部分國民的道德,來自我約束。而這個世界,真的要為了圍堵病毒,拯救生命,犧牲自由跟民主嗎?誰也沒有答案。 但我們能在這個政府全力防堵的時刻,盡國民的責任,不該出國不出國,居家隔離不亂跑,不在國家有難之時,將個人的自由意志彰顯於全體國人的安危之上。但不忘記,當病毒得以控制,我們依舊可以拿回屬於我們的自由權利。 而當我們暫時失去時,我們思索,自由與健康的意義。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三、個人與家庭(Individual and family) 當全世界在限縮自由,宅在家中,成為防疫的最高要義。平常出門上班賺錢、上課讀書、上街購物,去旅行、去派對、去健身、去看戲,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我們都不是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甚或從很早開始,我們為了爭取更好的未來,而遠離家鄉,從南部到北部,從台灣到世界各地,家庭從來都是我們「最後」的避風港。不到最後關頭,不想返航。 而這次的疫情,讓很多在中國工作的人,回台了;在美國念書的孩子,回家了;在台北打拼的遊子,返鄉了。在外面飛了一身疲憊的人兒,因為這波的病毒封城或失業,看似失去了很多,卻回到了他們的家庭。在家中,好久沒有一起吃飯,好久沒有這麼長時間一起待著,好久沒有聊聊彼此的心情與境況。也是本篇最主要的重點。(推薦閱讀:我們的家|在家防疫後,才知道先生是我婚姻最大的破口) 如果工作會暫停,學校會暫停,經濟行為會暫停,娛樂行為會暫停,只有家庭的功能不會暫停。「居家隔離」讓家成了最後的避風港、防空洞,臨時的醫院、旅館、餐廳與教室。集一個人生命所需的種種功能於一身,但是家庭卻又是這麼容易被忽略的場域,但父母把孩子推出去學習獨立,卻忘了告訴孩子,家庭的功能依舊存在,不曾稍減。 如果不小心,我們被隔離,我們被封城,不能去上班上課的時間,把家族的故事告訴孩子,把自己的成長的故事告訴孩子,把關於台灣的歷史,家鄉的風土告訴孩子。在國際化之前,不能不先本土化,當世界對彼此關上大門,讓我們把眼光放回自身,趁此時,自己的故事自己來寫,自己的國家自己來傳。讓我們盤點,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成就自己的背後家庭,又存在著怎樣無法替代的意義。 四、生命與死亡(Life and death) 很多人抱怨咒詛著 Covid-19 取走很多人的性命,讓我們的生命與財產受到威脅。但人的一生原本就包括著生與死,只是我們常常活著像是不會死一樣,不到年老與疾病,很少會花時間為死亡預備。這次 Covid-19 病毒的全面襲來,讓全球不管是何種族、是何性別、是何年齡、富貴與貧窮,在任何地方,都同時面對疾病與死亡的快速襲來,無一倖免。 病毒的高傳播率跟低致死率,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得病,而且無症狀跟社區感染,讓我們與風險的距離,近到無法直視,死亡如影隨形。但是回到「保險」(Insurance)的概念,人活著就該為死而預備,人健康時就該為疾病預備,因為「明天跟死亡,不知哪個先到」。這波疫情只是提醒我們,唯有積極的面對死亡與失去,才能珍惜現在的生命與健康。 或許就因為人類只有一條性命,所以有時不敢勇敢的去嘗試;也因為人類的生命可以長達七十八十年,我們又常忘記很多事情應該即時去行,總想還有以後,還有未來。疫情的險峻,提醒人們善待眼前人,珍惜眼前事,在失去生命之前,損失的工作、錢財、自由、便利,都讓人像是褪去身上的層層重擔,能帶走的不多,更看清最後生命的真相,什麼才是最珍貴的部分? 尋找一個信仰,為自己跟家人拍張好看的照片,寫些什麼給未來,或許很快就用的上。自己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是否現在已有了答案? 五、科技與自然(Technology and Nature) 疫情讓我們遠離人群,卻也投入科技與自然的兩個極端。所有的遠距視訊、遠距教學、線上娛樂、線上監控,讓很多像是劇場這樣具有「即時」、「現場」特質的聚集不再,大家更鎖在自己的螢幕小框框中。卻也有另一批人,發現降低了商業行為跟交通運輸之後,整個大自然的環境得以喘息。於是勸告除了宅在家中追劇之外,養盆植物,或是到大自然走走,向它們交換能量,聽聽大自然要告訴我們的聲音。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太久,自尊自傲到要整個世界來服務我們的生存,用金錢物質衡量所有的人,讓人們為了所謂「更好的生活」疲於奔命,忙碌到忘記探問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讓不重要的事,填滿了生命這段珍貴的時間,也荒廢了家庭這個美好的空間。 如果疫情讓我們暫時不再如此忙碌,靜下來,好好跟自己聊聊,跟孩子聊聊。那些生命中最寶貴的課程,或許正發生在你我家的客廳。Enjoy it! April 03, 2020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