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DMPyt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看到出糗影片,忍不住笑了」暗黑心理學:為什麼人們會幸災樂禍? https://ift.tt/3cDMPyt 明知幸災樂禍不好,但就是難以壓抑笑意?不用責怪自己,因為幸災樂禍是人類的本性! 文|海苔熊 看到標題你可能會覺得不以為然,心想「我這麼宅心仁厚,怎麼會是個幸災樂禍的人呢?」先別太快就幫自己貼標籤,回想一下你的人生是否曾經有下面這樣的經驗: 看到 YouTube 或者是社群軟體上面有出槌的影片,如走路不小心跌倒、滑手機滑到撞到電線桿、貓咪想要試圖跳躍間隙卻跌個四腳朝天等,就忍不住噗哧。 曾經看過湯姆貓與傑利鼠卡通,因為湯姆貓的臉被平板鍋打成可麗餅的形狀,而哈哈大笑。 在求學時期的球隊比賽,曾經因為敵方隊伍漏接球,內心大喊「yes !」,或者曾經不知不覺在旁邊喊著希望對方「漏油」,結果被班導或體育老師制止,而感到罪惡。 看到你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公司老闆、或者是電影的反派角色,最後因為出糗而得到悲慘的後果,覺得罪有應得、大快人心。 看到你很羨慕嫉妒的人,可能是你的朋友、或者是班上很囂張的同學,甚至是辦公室裡超愛逢迎諂媚主管的同事,終於在人生踢到鐵板,會有一種「爽啦!風水輪流轉!」的感覺。 怎麼樣,有沒有開始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容易幸災樂禍的人?先別覺得氣餒,如果你上面五個感受你一個都沒有感覺過,那麼我反而會懷疑你是如何活到今天————沒錯,幸災樂禍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本性,也是社會形成群體、找到安全感的一個重要情緒表徵。 圖片|來源 幸災樂禍的心理機制 這本書回顧了過往許多文學、歷史故事,甚至是心理學研究,來嘗試說明以下三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會幸災樂禍? 什麼時候我們會幸災樂禍,什麼時候我們會感同身受? 如果發現自己是一個幸災樂禍的人,該怎麼辦? 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 我稍微整理了一下,這本書使用了非常多心理學理念,來說明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嘲笑別人的人,而且嘲笑別人有些時候還會為自己帶來好處。我們之所以會幸災樂禍是由於以下幾個因素(好啦作者並沒有一一列出,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書裡內容,而歸納出來以下觀點)。 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 : 從小父母就喜歡拿你跟別人比較,所以「比較」也會變成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當我們做向下社會比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比方說想像比自己病情還糟的人、疫情比自己嚴重的國家,就會有一種「好險」的感覺。(推薦閱讀: 母親沒有「完美」,也無需比較:請你活出自己的人生 ) 內外團體區分(in group / our group divide): 你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某個政治立場的人嘲笑另外一個政治立場的人嗎?看到你討厭的公眾人物出糗,講一些沒有腦袋的話,就突然覺得產生優越感?如果你在社群軟體上面留言嘲諷敵對陣營,還有一群跟你同樣立場人在下面幫腔挺你,你就更會口不擇言⋯⋯上面談到的狀況,其實都是來自於內外團體的區分,透過「貶損外團體、抬高內團體價值」,我們會覺得自我感覺良好、自己相信的都是對的,對方的腦袋都裝大便。 演化與攻擊性(Evolution): 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角度來看,我們在這個社會生存其實需要合作也需要競爭。資源是有限的,當鄰近部落獵到比較多獵物的時候,你的部落可能就會面臨餓死的命運。所以詛咒隔壁村莊這次打獵空手而歸,會比自己部落打獵大豐收來得更開心。人類天生有攻擊的本能,它在運動比賽上面更明顯的表現出來,所以在看球賽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透過唱衰對手(一種攻擊的形式),來獲得滿足感。 相似性(similarity): 這一點也解釋了第二個問題,也就是什麼時候我們會幸災樂禍,什麼時候我們會感同身受。一般來說,如果按照前面的「內外團體」區分,我們會對於「和自己不像的人」比較沒有同理心、比較容易幸災樂禍。 譬如說,一群年輕人看到路上有一個中年人踩到橘子滑倒,可能會在路旁捧腹大笑;但一個曾因此而跌到半身不遂的老人或殘障者,可能就笑不出來。年輕人之所以會笑,那是因為他們深信:「這種事情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來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安全感。但如果他們意識到這件事情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一樣笑不出來。可是,「選擇誰跟自己相似」又是個特殊問題。例如,前面例子中的中年人、年輕人、或者是老年人,如果在電視上看到長期欺壓他們的鄰國和我國的球賽,他們一樣會因為鄰國球隊的失誤而一起感到開心。同樣的,如果今天跌倒的是一個因為顧著和女友聊天而沒看路的年輕人,在旁邊笑的可能就是單身狗的年輕人了(然後做過這件事情的年輕人就笑不出來了)。 自尊(self-esteem)與嫉妒(Envy): 在「嫉妒」在情緒底下,前面談到的相似就更複雜了,我們通常會嫉妒跟自己相似的人,然後把自己和他做出「區分」,在他發生慘劇的時候,跟自己說:「好險我不會這樣」。例如說,你不會嫉妒郭台銘比你有錢,但當那個國中一直霸凌你的同學生意失敗,窮困潦倒時,你卻會有一種非常快樂、覺得他罪有應得的感覺——那是因為你的國中同學相較於郭台銘來說,跟你「比較像」(念同一所國中),可是又「比較不像」(你知道你並不會像他一樣冒險做這麼大的投資),藉由嘲笑他,你的自我感覺會比較良好。 圖片|來源 從罪惡感中逃脫 那麼關於第三個問題「該怎麼辦」,書裡提供的解答是什麼?如果你因為看完這篇文章,發現自己是一個容易幸災樂禍的人,然後因此感到罪惡,那麼放心,作者在最後並不會告訴你該怎麼辦。這本書跟一般的成長自我療癒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並不是指出一個「有病」的現象,闡述原因,然後最後教你如何克服這個「病」,而是告訴你:這個病很正常,大家都有,所以你也可以不用「好起來」。作者在最後一個章節稍微整理了幾個讓你可以寬慰的想法,包含: 說明幸災樂禍的好處 覺察到自己「正在幸災樂禍」這件事情本身就有所幫助 有些時候承認自己「正在幸災樂禍」,其實反而會讓自己輕鬆許多 完美的人,可是我們又希望自己能夠贏過別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往往需要一些「揶揄和數落他人」,來維繫自己孱弱的自尊。在沒有傷害到他人的情況下,這並不是一種罪過,而是一種調節情緒的方法,透過想像別人的苦難、和比自己狀況差的人比較,我們得以有辦法在絕望當中自我解嘲,在痛苦裡面保持創造,然後在這個倉促又荒唐的人生當中,找到一群想法相識的同僚,棲息在一座有歸屬與安全感的小島。(延伸閱讀: 「你的責備讓他看不起自己」孩子的自尊高低,與父母教養有密切關係 ) 很多有趣的例子在講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幸災樂禍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會看到別人有事而覺得「還好自己沒事」,不需要覺得自己這個人「很有事」,只要不礙到別人,想笑就笑,世界更美好。 為這本書寫推薦序,成功拖延了我寫論文的時間,而我相信它有趣的程度,也會讓你放下你手下正在忙的事,而有所收穫。 本文摘自蒂芬妮史密斯的《幸災樂禍》。由木馬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幸災樂禍》 April 22, 2020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