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一日丟一物計畫:其實你的生活,不需要這麼多東西 https://ift.tt/2XEVbSC 丟東西,其實是一門學問。想到要丟棄它們,就覺得心痛?試試這五個方法,讓斷捨離更容易些。 別讓不需要的,一直跟著你。 #1 設定理想的生活藍圖 持續進行一日丟一物時,遲早有一天會不知道今天該丟些什麼。這時請在腦中描繪理想生活藍圖,思考「想把家裡打造成這樣」、「想要那樣的生活」等。想像時尋找「實際的畫面」,會比漫無目的的空想,還要能夠激發自己的動力,推薦大家透過室內設計雜誌、IG 或生活類部落格等,尋找理想中的空間。我自己會參考時髦的家具店或日常雜貨店商品陳列,像無印良品的店面,很容易愈逛愈有期待,讓整個人充滿了幹勁。「一日捨一物」是種習慣,並不是「丟掉多少東西就達到終點」的計畫。想像目標空間的模樣與生活型態,則是避免在養成習慣前就遭遇挫折的好方法。 我習慣在新月這天寫下願望,讓自己的想法更加明確,這個動作我稱為「新月筆記」。「希望整個家都可以變得清爽又舒適」、「我現在已經能夠輕鬆愉悅地做家事了」等,都是很常寫的項目。我在書寫新月筆記的時候,發現寫出「是否實現」比「想實現的模樣」更易促進事情發展。或許是因為書寫「是否實現」的話,就不再處於希望某種力量幫助自己實現的被動狀態,而是自動自發地做出具體行動並實現,如此一來,主動的種子就會埋入心中。新月筆記還有個令人驚艷的效果─不管是找到現在的家還是出版書籍,都是在寫下新月筆記不久後就實現了,所以我很開心地在思考下次的新月筆記要寫些什麼。 我常在 IG 中搜尋「飯廳」、「客廳」與「無印良品」這三個標籤。風格自然簡約的空間,都格外吸引我的注目。 #2 放手時,要想著「現在」 腦中浮現「我也想讓家中雜物減量,讓生活更清爽」這個念頭時,後頭往往伴隨著「但是」。「但是搞不好哪天會用到就丟不下手」、「但是這個很貴,丟掉太浪費了」、「但是這個充滿了回憶......」,就像這樣,心中會有種種念頭在喊停。意識到心中這些想法並深入思考下去的話,就會難以割捨。 直到某天我意識到,「搞不好哪天會用到」是對未來的擔心,「很貴」與「回憶」則是在回顧過往。過度重視不知道會怎麼發展的未來,以及已經無法回去的過往,是否代表輕忽了最重要的「現在」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現在會如何」,如果現在已經因為雜物過多而不易打掃,也認為家事效率太差的話,就不應該困在未來或過去裡,必須果斷地放手。「現在需要這個嗎? 好像派不上用場。」只要用這種簡單的思維,就能夠輕易放手了。 正式展開「一日捨一物」的計畫時,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已經學會在放手時不要思考太多了。我的判斷力經過這些時日的磨練,已經能立刻判斷物品是「真的需要」還是「丟掉也無妨」。在過多雜物干擾下而變遲鈍的直覺與判斷力,經過「一日捨一物」的訓練下變得敏銳許多。 有人認為禪是「心的名字」。禪的存在就是為了避免讓心受到知識、地位與過度的思慮侷限,能夠幫助人們捨棄自己的執著,放下刻板觀念與先入為主的觀念等等包袱,以與生俱來的單純心靈生活。 「或許會用到」、「雖然不用,但是備著很方便」,或許就屬於空想與想太多這類應該放下的包袱;捨物時會感到「浪費」或「罪惡」,也只是受到刻板觀念束縛罷了。只要這個東西會對生活的舒適度造成阻礙,就先丟掉看看,注意下次購物前應深思熟慮,不要再浪費錢買用不到的東西。 在美髮沙龍時,設計師表示非常好用而收下的洗髮試用品,回家後仔細一看,發現可能不適合肌膚敏感的我,所以儘管感謝設計師的推薦,還是決定丟掉。 #3 記錄所有捨棄的雜物 只要持續一日捨一物的習慣,很快就能夠感受到家中變清爽嗎?事實上,就算每天確實執行這個習慣,仍必須花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因為一日捨一物帶來的變化是逐步發展的,物品從眼前消失的同時,也會從腦袋中消失,所以其實很難一一感受「丟掉了」、「減量了」的感覺。如此一來,可能在空間變清爽之前就放棄「捨物習慣」。 我會將清掉的物品記在日誌或筆記本上,以預防半途而廢。很多東西都是看到後就立刻丟掉,因此搭配簡單的塗鴉有助於加深印象,讓腦中保有更深刻的「捨物感」。此外也非常推薦用照片記錄清掉的物品;我會把照片 PO 上部落格公開給大家看,藉此提高捨物的幹勁。不管是純記錄還是要公開,可以善用像是 IG 社交軟體的方便功能,在 IG 上搜尋「#捨物活動(捨て活)」的標籤,就會發現很多人都上傳了自己的捨物報告。看到其他人也這麼努力,就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幹勁。 雜物減量的同時,捨物清單會跟著增加,這是自己日積月累努力的結果、效果,同時也是一種豐功偉業。很多人都會寫「待辦清單」,卻很少人會記錄「完成清單」。請將自己的努力成果列出成清單,使其轉變成積極的力量,讓心裡充滿「我減量了好多雜物」、「今後也可以繼續努力」的正面想法。 我會在日誌記錄當天清掉什麼物品,每天都有東西可以寫,讓「一日捨一物」變得愉快且令人期待。 這是「待辦清單」。將預計要做的事情,以及捨棄至今的成果轉換成肉眼可見的模樣,就能夠成為動力的來源。 #4 難以取捨時,以「使用頻率」來決定 雜物減量所帶來的好處,可是大到與人生息息相關的地步,例如:生活變得輕鬆、找回原本的自己......等等。但是有人會誤以為,這就是「發現生活中有物品缺少時,就將就著過生活」,事實上兩者還是有差異的。家裡都擺放喜歡的物品時會有好心情,都選購方便的物品時能讓生活更輕鬆,在執行雜物減量時最重要的準則,就是找到自己的「適量」範圍。 執行雜物減量時,心中會漸漸確定自己「物品取捨」的基準。以我來說,就是「使用的頻率」。鮮少使用的物品肯定不需要,每天都會用到的方便商品則一定要留下。家事育兒愈輕鬆就愈幸福,每當發現有助於生活的物品,我就會立刻購買。 我幾乎都是從網路發現這些商品。網路的普及,在家中坐著也能夠獲得豐富的資訊,邂逅各種物品的機會也大幅增加。我在判斷是否購買時,會參考物品的說明事項與實際使用評價。但是仍難免有失敗的經驗,即使商品在網路上的風評很好,卻可能發生「實際收到時發現太大了」、「太重用起來不順手」等問題。 學到教訓後,我在添購新物品前,會先到實體店面看過實物再做決定。由於我格外珍愛簡約的設計,所以親自確認尺寸、重量與觸感後,也必須確認實物的外觀是否能引發我「珍惜的情感」。 每天都會吃的萵苣,就用 OXO 的「按壓式蔬菜脫水器」瀝乾水後,直接放進冰箱內。按鍵可以壓進蓋中,所以不會佔用太多空間,相當方便。我一次會放入一週份量的萵苣,每天直接取用即可,如此一來,就不必每天為了製作生菜沙拉洗菜、瀝水,大幅縮短備餐時間。   山崎實業的「Tosca 湯杓&鍋蓋立架」,可以避免湯杓或鍋蓋弄髒調理台,另外同屬「Tosca」的砧板立架則用來當作瀝水架,兩者都是白色的簡約設計,深得我心。 Pearl Metal的「剝蛋器」,煮蛋前先將較圓的一端放在上面按壓,煮出來的水煮蛋就會很好剝殼。孩子們喜歡吃水煮蛋,因此每天都得煮上很多顆,這個工具就幫我省了不少工夫。另外貝印的「嚴選 100 刨絲器」,可以幫助我每天不費力地輕鬆切出胡蘿蔔絲。刨絲器的造型簡約俐落,與我手邊的琺瑯容器風格一致,這也是我很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5 最重要的就是讓心情舒服 雖說人生起起落落,但是坦白講,人人都想要永遠幸福。幸福的定義五花八門,不管別人怎麼看待,只要自己覺得幸福,那就是幸福。我自己定義的幸福,就是「有舒服的心情」。即使贏得樂透的頭獎,心中若是充滿煩悶,就稱不上是幸福;相反的,就算家境普通,只要每天都過得充實、快樂,那就是真正的幸福。 因此遇到任何讓惹人煩躁、心情不舒服的事情時,就必須想辦法解決,別讓自己深陷其中。有時煩躁的原因不見得是事情本身,也可能是「自己鑽牛角尖」、「處理方式有偏差」造成的。舉例來說,「同事批評我,難道是討厭我嗎?」因為這種想法而感到煩躁時,不做任何處理就無法恢復好心情,但是也不可能毫無根據地就轉念為「算了啦,同事一定不討厭我!」。這時,請先暫時刪除「難道是討厭我嗎」這部分的想法,客觀探索「同事批評我」這個事實, 再思考出有助於恢復心情的可能性。假設同事批評自己「工作很慢」時,說不定是在提醒:「再這樣會被主管盯上,加油一點吧!」同事批評自己「很難相處」時,說不定代表對方「想和自己變好朋友」。 至於自己的猜測是否為真就先不管了,畢竟將對方的言論視為好意,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自己。只要「找到優點、並集中注意在這一點上,好感就會增加」,這是人事物皆適用的道理。一旦認為「那個人其實是想和我交朋友」、「只是就事論事罷了」,再次看待對方言行時,心情就更不容易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要是沒有轉換思考方式,以「對方討厭自己」當作結論的話,日後不管對方說了什麼,都會覺得充滿了惡意。如此一來,就會使彼此間的關係更加惡化,「好心情」也會離自己愈來愈遠。面對與他人之間的相處問題時,轉念並不簡單,但是仍然要努力練習轉念的功力。 有句禪語是「壺中日月長」,意思是就連狹小的壺中世界,都會隨著心境或寬或窄。寬心時能夠感受到悠長的時光,讓精神面暢遊四方。同一件事情是好是壞全取決於看待的方式,只要能夠將煩躁轉化成舒服的想法,就能夠讓心情變得比原本更好。根據我的實際經驗,都是因為我隨時保有好心情,才會發生這麼多正面的好事。例如:找到想找的東西、一直有興趣的工作自動上門等。 我會專注於讓自己保持好心情,歸根究柢,「思考」這個行為,目的正是為了讓自己有好心情。 本文摘錄自蜜雪兒《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讓生活7分滿,最剛好!1天斷捨1件東西,只要2週,就有明顯改變》,由幸福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讓生活7分滿,最剛好!1天斷捨1件東西,只要2週,就有明顯改變》 June 29, 2019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EVbS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