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DeM53Q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老是與伴侶吵架?衝突也是增加親密度的一種 http://bit.ly/2DeM53Q 常常與另一半吵架嗎?其實親密關係裡的衝突不一定是壞的,吵架也可能帶來正面影響。 研究發現,在親密關係裡,引起矛盾的導火線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多。心理學家 David Buss 曾要求學生們詳細描述「伴侶所做的讓他們心煩的事」,結果收集到 147 種截然不同的衝突源:「怎樣打發時間、該誰付錢、情感表達不夠充分(感受不到愛意),或是情感表達太誇張(太依賴)」等等(Millder & Perlman, 2010, p.334)。 研究發現,伴侶們發生矛盾的頻率也很頻繁—— 戀愛期間的伴侶們,平均每週會發生 2~3 次衝突。在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中,夫妻報告他們每個月都會經歷 1~2 次「不愉快的爭論」,並且這個頻率在三年中並沒有發生變化(p.331)。 既然親密關係中可能存在大量衝突,而且無法避免。那麼學會如何應對衝突就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應對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讓衝突變成推進關係的契機。(推薦閱讀:停止挑釁!不讓吵架毒化親密關係的四大秘訣) 圖片 | 來源 吵出來真的比冷戰對關係更好 親密關係中的衝突源於伴侶間的差異(例如價值觀、各類喜好、人生目標等)。如果這種差異沒有對雙方的選擇造成妨礙,就不會有衝突。而當差異在實際生活中妨礙到伴侶時,就會發生衝突。例如,如果你和伴侶喜歡不同地段的房子,當你們不打算買房時,雙方即使知道兩人的喜好有差異,也不會有衝突;直到有天你們準備購買房子,才會發生衝突。 在親密關係中,不是衝突都會表現出憤怒和敵意,也不是所有衝突都是公開外露的。有時,伴侶可能意識不到他們對我們造成了痛苦,也就沒意識到兩人之間存在著衝突。我們也會選擇不對伴侶挑明兩人間的衝突。研究發現,有 40% 的人會在感到衝突和惱火時,選擇不告訴伴侶(Millder& Perlman, 2010, p.329&331)。 比起這些沒有被表達的衝突,直接發生的爭吵對關係有更多積極的作用。它能滿足人們在關係中自我表達的需求。人際關係學家發現,伴侶們沒有表達出的煩心事越多,他們對親密關係往往越不滿意。一味退避衝突的新婚伴侶,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更不快樂。而且,比起直言不諱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感受到衝突卻沒有充分表達的中年女性,在未來 10 年裡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經常吵架的人高出 4 倍。 此外,吵出來的衝突給了人們一個機會,避免兩人的分歧惡化成更嚴重的問題。雖然面對衝突,人們不一定能立刻獲得滿意的結果,但是如果能較好地處理,則可以使親密關係更好發展(p.348)。 面對衝突有 4 種應對方式 人們應對衝突會做出種種反應。有些反應具有破壞性,會不利於親密關係;而有些反應則具有建設性,有利於維持和提升親密關係。有些應對方式是主動、公開地面對爭端;而有些應對方式則是被動的,試圖繞過問題。 按照「破壞性-建設性」、「主動-被動」兩類維度,心理學家 Caryl Rusbult(1982) 將親密關係中應對衝突的方式分成四類:退出(exit)、忽視(neglect)、協商( voice)和忠誠(loyalty)(見圖1)。可以對應接下來的描述,看看自己是屬於哪種應對方式。 以「退出」作為應對方式:破壞性+主動應對 退出是以主動的、但卻是破壞性的方式來應對衝突,強硬地要求伴侶服從自己、為自己妥協。比如威脅結束關係,提出對抗性的問題,或是作出粗暴、惡意的反應,例如大喊大叫或對伴侶大打出手。它被稱為退出,是因為這種關係中,以這種方式應對衝突的人,一旦衝突發生,就直接退出了好好解決衝突的努力。 破壞性的面對衝突會損傷人們的健康。人們在粗暴的衝突中會提升心率與血壓、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抑制人們的免疫功能,使得人們更容易感染疾病;而且這種負面影響會累積。一項針對 9000 人、歷時 12 年的研究發現,在親密關係中經歷大量粗暴衝突的人更容易患上心髒病。 粗暴地應對衝突也會導致雙方陷入負面情感的相互作用(negative affect reciprocity)模式,來回不斷地傳遞憤怒情緒。 以「忽視」作為應對方式:破壞性+被動應對 忽視是指以消極的方式應對衝突,眼睜睜地看著情況惡化下去卻坐視不管。比如會避免和伴侶討論關鍵性的問題,自顧自地與伴侶拉開距離;或是不直接和伴侶起衝突,改為因為和衝突無關的事指責伴侶。迴避衝突的人,甚至會用其他不利於親密關係的方式來緩解焦慮,例如出軌。 忽視會對親密關係造成損害。當一個人用忽視進行回應後,他的伴侶可能會試圖主動地解決衝突,逼迫忽視者作出回應,結果形成了「追逐-逃避」模式:追逐者不斷批評、嘮叨、向忽視者提出溝通的要求,而忽視者則更加抵觸、逃避,結果使得追逐者進一步逼近。形成惡性循環(Millder & Perlman, 2010, p.340)。 另一種情形是,被忽視的伴侶可能也會轉為消極應對,雙方都不再就這件衝突進行討論。表面上結束了衝突,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長此以往,要不導致表面和諧、卻越來越表淺的關係,要不迎來日後積怨的爆發。 以「忠誠」作為應對方式:建設性+被動應對 忠誠是一種被動但有利於親密關係的反應,忠誠者並不會主動交流,只是樂觀地等待境況的改善。忠誠與忽視的區別是,在面對伴侶的溝通要求時,忽視者會迴避交流:打斷對方的話,或者就是不肯談論與衝突有關的問題。而忠誠者並不迴避交流:當伴侶發起討論或批評時,忠誠者會溫和地進行反駁,或者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以「協商」作為應對方式:建設型+主動應對 協商是積極應對衝突的方式,試圖通過溝通來恢復或改善親密關係。協商者會與伴侶共同討論問題;而當協商者覺得兩個人不足以解決問題時,他們也會積極尋求第三方的幫助,例如朋友或是婚姻諮詢師等。進行協商的伴侶們,更容易達到積極結果,例如達成一致、雙方折中,或是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無論是忠誠,還是協商,建設性的應對之所以有利於親密關係,關鍵在於它們會開啟溝通的正面循環。人們作出建設性回應,加強了伴侶的信任、提升伴侶作出同樣回應的意願,於是又反過來鼓勵人們更多地作出正面回應,如此不斷循環下去。 心理學家Bach和Wydan認為,一場建設性的溝通可以增進親密性,雙方在過程中都是贏家,都會取得更多積極的結果。他們為此設計了「爭吵結果簡述表」,人們可以對照簡述表,根據結果是否積極,來判斷自己是否經過了建設性的溝通(見圖 2)。 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們對衝突的態度? 為什麼人們的應對方式會不同? Rusbult 等(1991)的研究發現,這與人們的個人特質與關係情況有關。 個人特質 依戀類型會影響到人們的應對方式。迴避型依戀者會更多地採用破壞性的應對方式。比如,迴避型依戀者會忽視衝突,希望通過迴避溝通,來迴避深層次交流帶來的親密感;而相反,焦慮型依戀者由於害怕失去這段關係,會(過於)積極地嘗試和伴侶溝通。迴避型與焦慮型的伴侶會容易形成「追逐-逃避」關係。 人格特質也會對應對方式產生影響。神經質者(neurotic)情緒較不穩定,更容易和伴侶發生暴躁、痛苦的爭執,破壞親密關係。而宜人性(agreeableness)高的人們比較容易順應伴侶,態度也更友善,比起宜人性低的人,他們更容易作出建設性的反應(Millder & Perlman, 2010, p.331)。 人的同理能力對解決衝突也很重要。同理能力的高低代表了一個人能否站在伴侶的角度上看問題。同理能力越高,就越是能理解伴侶的感受和需求,也越傾向於作出建設性的回應。 2. 關係因素 對自己關係更滿意的人會傾向於做出建設性的回應。因為衝突發生時,對當下這段關係滿意度高的人們,會對衝突進行積極歸因:他們會對伴侶的行為作出積極的解釋,不認為伴侶引起衝突是出於惡意的目的。用正面的方式看待伴侶,會使得人們用更正向的方式與伴侶溝通,不容易陷入激烈爭吵。 此外,可替代的潛在伴侶更少、對關係投入更多、越是將關係作為生活中心的人,越傾向於使用建設性的回應。因為這些因素,會促使人們渴望將關係持續下去,來避免損失關係和投入過的成本。於是人們在面對衝突時,會越傾向於能解決衝突、提升親密關係。 一般而言,人們在形成一種對衝突的應對習慣後,這種習慣就會持續下去。但是研究也證明,即使是習慣於破壞型應對方式的人們,依然可以通過學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應對方式(p.348)。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有建設性地應對衝突。 圖片 | 來源 如何更建設性地應對衝突? 需要避免的:三個「不要」 婚姻專家 John Gottman 建議,人們在應對衝突時要做到三個「不要」:不要退避,不要負面回應,不要來回傳遞負面情緒(p.349)。 首先,不要退避。當你的伴侶抱怨或者提出質疑時,不要試圖逃避衝突,也不要表現得過於防備。戒心和逃避的意圖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伴侶更加感到不安。如果你感到自己不方便和伴侶進行溝通、或是需要時間思考,你可以直接、坦誠地告訴對方自己的難處、請求伴侶重新安排時間來討論衝突。在定下新的時間地點後,要記得之後履行諾言。 其次,不要負面回應。即使你的伴侶用惡劣的態度對你,你也要盡力控制自己,不要用譏諷、挑釁、表示輕蔑等負面的方式應對衝突。一方面,負面回應容易激化矛盾;另一方面,伴侶們更容易記住對方做過的負面的事,一旦給伴侶造成傷害,雙方都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彌補。 翻舊賬也是一種負面的回應方式。在衝突的過程中,要就事論事地討論、避免翻舊賬。翻舊賬對解決爭端並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對方產生反感,認為你不斷地在用過去的事攻擊他。如果你發現在自己會忍不住翻舊賬,說明你有過去的問題沒有解決,可能是過去壓抑的憤怒、掩蓋的傷害等等。先將這些問題擱置,等其他合適的時間再拿出來和伴侶討論。 最後,如果不小心進行了負面回應,也要及時停止,不要演變成雙方來回地傳遞負面情緒。當你意識到你和伴侶正你來我往地侮辱和傷害對方、互相辱罵和攻擊時,立刻喊停。可以舉起雙手要求休息:「我覺得現在自己過於激動了,我們停十五分鐘再來談」。等平靜下來後,再準備好討論的內容,重返和伴侶的對話,並且為之前的過激言辭道歉。誰都有失控的時候,但事後是否願意道歉卻是一種選擇。道歉其實體現了一種願意承認和承擔責任的成熟。(推薦閱讀:【塔羅插畫】負面情緒來襲,你適合這樣陪伴自己) 圖片 | 來源 2. 可以做的:使用「聽話-說話者」技術 婚姻專家 Markman 教授認為,伴侶雙方可以使用「聽話-說話者」技巧來應對衝突,例如「使用『發言權』」、「停頓與重複」等等。他認為這些方法雖然不屬於「平常的溝通方式」,但卻是溝通困難議題時相對安全的方法。 解決衝突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而在「聽話-說話者」技術的幫助下,可以確保雙方每個人都能發言,每個人都可以讓對方傾聽,以及讓雙方都表現出願意解決問題的誠意( p.350)。下面,我們列舉一些「聽話-說話者」技巧: 使用「發言權」 指定一個小物件(比如手機)作為「發言權」。規定只有握有「發言權」的人才可以說話。當一個人握著「發言權」時,另一個人不能反駁或插嘴,只能認真地聆聽。討論的過程中,雙方需要輪流交換「發言權」,確保兩人都有機會表達。 停頓與覆述 每過一段時間(例如交換「發言權」時),發言者需要停下敘述,由傾聽者覆述剛才發言者說的內容和想法。這樣可以避免傾聽者對發言者想表達的內容產生誤解,而且也可以顯示出傾聽者確實在認真地聆聽對方。 盡量只談論自己的感受、想法 當你發言時,盡量只談論自己的想法,並使用第一人稱來描述你的情感與關心的問題(如「我的想法是」、「我感到」)。避免就對方的意見、想法和情感做出評價和武斷的臆測,像「你肯定是這麼想的。」、「你這麼說不好」等等,因為評判式的語氣會讓伴侶感到不受尊重。如果你有個猜測,並且希望向伴侶求證,你可以在最後加上提問,像是「我想你的意思是⋯⋯我說的對嗎?」 減少負面情緒對解決衝突的影響 在對話的開始前與過程中,都要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在對話開始前,你感到自己對伴侶懷有很強的敵意,那麼你需要先釋放你的攻擊性(比如先去房間裡深呼吸一會),再開始雙方的交流。如果過程中,你意識到自己有很強的負面情緒,可以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是對方的哪句話觸動了你?隨後可以就你的情緒和伴侶進行討論。 之所以要盡量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人在負面情緒下,容易做出負面的、不當的回應;另一方面,我們對伴侶話語的解讀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比如,也許伴侶說的話裡並沒有攻擊我們的意思,但我們憤怒的情緒會讓我們覺得伴侶似乎在挑釁我們。 而所有之前提到的建設性的應對衝突的方式,核心在於人們面對衝突時的自我控制。只有在每一次面對衝突時,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憤怒、控制住自己惡意的念頭,讓自己用善意的方式去看待伴侶,用友好的方式進行溝通,才能將原本可能帶來傷害的衝突,轉變為成促進親密關係的工具。 就到這兒了,今天的文章有點長,但希望會對你們有幫助哦~晚安啦。 References: Millder, R., &Perlman, D. (2010). Intimate Relationship.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ompany. Rusbult, C. E,Verette, J., Whitney, GA, Slovik, L. F, Br Lipkus, I. (1991). Accommodationprocess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Theory and preliminary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53-78. Rusbult, CE,Zembrodt, IM, & Gunn, LK (1982). Exit, voice, loyalty, and neglect:Responses to dis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involve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43(6), 1230. January 17, 2019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