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DeiFD3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成為自燃型人:主動選擇而非被動接受 http://bit.ly/2DeiFD3 你曾經羨慕同事工作上的行動力與意志力嗎?其實只要掌握這個原則,你也能成為這種「自燃型人」喔! 如何成為一名自燃型人 二○一六年六月,我接受了央視CCTV的一次採訪,忘記是美女記者還是一同而來的助理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看起來好年輕,好有活力,你是怎麼做到讓自己時刻充滿激情的?」激情這個詞,呃,我真的給別人這樣的感覺嗎,這樣的詞真的適合我嗎?我內心是有一點點抗拒的。 我有一群二○一四年在網路上認識的好朋友,一共八個人,掐指一算,我們已經認識整整兩年的時間了。這大概是唯一一個我會在累時、迷茫時表現自己真實狀態的團體,裡面的其他朋友亦是如此,我們每天隨心所欲地表達著自己的真實想法。 但更多的常態是,當他們迷惘時的第一反應是來找我,或者聚會的前奏是我們趕緊去找找Angie 聊聊吧。如果非要說我充滿激情,我內心是更樂意接受我就是心靈雞湯本身。就連劉先生都時常會問我:你這些行動力、堅持力、意志力到底是哪裡來的?(同場加映:一張圖了解:支持現代女性自信向前的動力) 我時常也是一臉迷茫地看著他:「這個就是我生活的常態啊。你天天看到的我不就是這樣嗎?」 後來看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變非凡》,提到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一種類型是「自燃型人」。當時的感覺是:「叮咚,我找到了我的星球。」 在《稻盛和夫工作法》一書中,稻盛先生參照物質的燃燒性能分類,把人分為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種。並認為要想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熱愛工作、能夠自我燃燒的人,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做的積極主動的人。 同時,自燃型的人,除了自動燃燒,還應該能夠點燃別人,勇於在漩渦中心工作,積極影響周圍的人,成為團隊前進的發動機,乃至於成為團隊領袖! 那麼我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名自燃型人的呢? 圖片 | 來源 修正與自己對話的模式 自燃型人懂得與自己話的好處和方式,透過與自己對話,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對話是為了有意識地觀察自己。 假如你能跳出來觀察自己每天的狀態,你對自己滿意嗎? 如果滿意,是否可以透過觀察自己,讓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不滿意,是否可以透過觀察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更加瞭解自己? 對話有助於釐清自己的想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如果他人透過一問一答來幫助自己一步步地梳理想法,思路會越來越清晰。同樣的道理,每天與自己有效對話,也有助於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想法。 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天固定問自己幾個問題、找一段時間把自己的想法系統地梳理出來⋯⋯。 對話讓解決問題更加容易。 我們往往並不是被問題本身困住,而是找不到問題、分不清方向,無法聚焦處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看清自己,卻能夠給別人解答問題一樣,問題本身不難,難的是看清。 展開觀察別人的觸覺 觀察的觸覺打得越開,你的眼界就會越寬,生命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可能,這個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時間太少,而行動必須更快。 觀察他人使用的小工具 很多人都不用微博,但我個人覺得微博非常好用。我開通「在行」,微信置頂〈公眾號後台回覆微信獲得使用小技巧)作為自我管理的小工具,都是透過觀察到微博上長期關注的自我管理達人用了之後馬上用起來的。 世界那麼大,我們無須總是親自去看,借助他們的眼界,也是很不錯的方法。(推薦閱讀:17 款推薦生產力工具,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圖片 | 來源 觀察他人的狀況、處事方式 前面內容講到,在衡量一份工作好壞時,上司是非常重要的標準。 每個職場人士幾乎有大半的人生時間和同事相處,而這些同事當中,上司的角色最為重要。學會從自己的上司身上進行觀察、學習,是我職場成長快速的重要原因。幾乎在每一個自身的角色上面,我都會尋找一個可供學習的榜樣。 這個榜樣有可能是一個人、一本書甚至是一個課程,並且隨著自己的成長,還會不斷反覆運用這些榜樣,讓這些榜樣持續不斷地給自己帶來力量。 觀察他人思考問題的方向 我特別喜歡李笑來的書,他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是從心智的角度來對時間的管理進行解讀的。這本書我讀了兩遍,還把李笑來的課程、演講等拿出來反覆研究。 記得書中提到了一個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大致的意思如下:有一次他花了幾個小時寫了一篇文章,最後因為電腦故障文章丟失了,他花了幾分鐘發現沒有辦法恢復後,馬上做了個決定: 「重新寫。」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反應可能會有兩種: 反覆掙扎看是否有解決方法,花掉大量時間。 心情受到嚴重影響,什麼都不想做。 這個例子雖小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學會了一個思考方式:問題出現之後,不執著、不被困住,果斷、理智地做一個決定,然後開始行動。 主動選擇而非被動接受 仔細回想,你過往的人生,多數是自己主動做出選擇,還是被迫無奈做出決定?(推薦閱讀:必讀!如何變成一個高效學習的人?) 舉個例子:今天晚上,你的主動選擇是明天早上早起跑步,到了第二天早上,你是遵循了自己的主動選擇:「起床跑步」,還是聽從了身體的被動回饋:「我起不來了,還是睡覺重要!」 很多人都不知道業餘時間空閒下來做什麼好,今天剛好藉這個機會做一個區分: 比如說,我今天主動選擇看一集動畫片,這個算是主動選擇嗎?當然算,但前提必須是我很喜歡看這個動畫片,並且透過看這一集動畫片,我全身心都得到了放鬆。 但是如果變成:原本計畫是看完一集動畫片就去看書,看了一集後忍不住接著看第二集,當然,在看第二集的時候內心因為沒有看書而有點愧疚,但心情還是很好的。如果因為沉迷於這種享受無法自拔,無法克制地熬夜看動畫片,這就完全屬於被動選擇了。 圖片 | 來源 那麼,如何分別用一句話來區分主動選擇和被動選擇: 被動選擇的最大特點是,當下看起來是愉快的,但過後更加迷茫。 主動選擇的最大特點是,當下也許是吃力的,但長久堅持後即可看到收益。 做好以上三點就夠了嗎?答案是:No! 這只是剛剛開始。你當下是什麼類型的人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你想成為什麼類型的人。從主動選擇自己的行動開始,撕掉身上連自己都厭倦的標籤,你可以不斷學習更多適合你自己的方法,也可以把以上方法做到極致!自然而然,你就會慢慢變成自燃型人! 本文摘自張丹茹《知識變現:微夢想、微行動、微習慣,開啟你的斜槓人生》。由今周刊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知識變現:微夢想、微行動、微習慣,開啟你的斜槓人生》 January 17,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