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WknPoH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女性真的不擅長「理科」嗎?女性的「低自尊」來自社會影響 http://bit.ly/2WknPoH 「我在工作上總覺得能力不夠,比不上男同事:我有了點成績,也總覺得是運氣好。⋯⋯以前家裏人對弟弟要求更高,而我考不好就會說:『沒關係,女孩子本來就不擅長理科』可能我真的不行吧,後來理科真的越學越糟糕⋯⋯」許多女性內心都有「我比不上別人」的念頭,而這樣的「低自尊」,究竟會如何影響女性的表現? KY 作者|隋真 前幾天,有位粉絲發來了長長的留言,她說:「我在工作上總覺得能力不夠,比不上男同事: 他們總是更加自信,敢去嘗試,可以自信地談論自己的成就。但我有了點成績,也總覺得是運氣好,而且一旦做不好,領導就會安慰我:『沒關係,對女生來說是太難了。』但這種話並沒讓我覺得好受點⋯⋯以前學習上也是,家裏人對弟弟要求更高、寄予厚望,而我一旦考不好,他們就紛紛表示『理解』,尤其是理科。『沒關係,女孩子本來就不擅長理科』可能我真的不行吧,後來理科真的越學越糟糕⋯⋯」 和這位留言者一樣,許多女性內心都有「我比不上別人」的念頭。這道內在的聲音時不時地阻礙她們向前,在女性面對新機會時叫她們退縮,讓女性在面對他人的誇獎時下意識地說出「我不行」,讓女性不敢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害怕被嘲笑⋯⋯Facebook 的首席運營官 Sheryl Sandberg(2013)認為,固然有外部因素阻礙了女性取得成就,如差別待遇、制度問題等等,但女性的內在障礙同樣限制了女性。要想取得良好發展,消除內在障礙同樣重要。今天的文章就來談一談「內在障礙」——女性低自尊——介紹什麽是女性獨特的低自尊表現,為什麽女性會低自尊,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自尊感。 什麽是低自尊? 自尊是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信念(central belief),它是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對自己的評價與想法,以及人們賦予自己的價值感。低自尊意味著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質和價值有負面的信念。低自尊者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沒有能力、配不上自己的身邊人等等(J.V. Fennell, 1999)。 低自尊者會有哪些表現呢?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很糟糕,卻又不希望他人發現自己「惡劣的」本質,因此低自尊者會對別人的批評尤為敏感。有些低自尊者會對提出批評的人發脾氣,來掩蓋「被戳穿」的恐慌;也有些低自尊者索性回避與他人社交,來避免他人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低自尊者會不自覺地討好他人,且常常會為自己沒有的錯誤道歉,希望能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此外,低自尊者對自己的評價存在偏見。比起優點,低自尊者會更放大自己的缺點,並反覆強調。面對他人的誇獎,有些低自尊者會指出自己的缺點,開始自我批評。 比起男性,女性的自尊感更低。一項研究發現,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不論女性處於哪個年齡段,她們的自尊水平都要比同年齡段的男性要低(Bleidorn, 2016)。那麽,女性的低自尊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什麽是女性獨特的低自尊? 1. 在職場中的表現 a.「只顧做事,卻不為自己爭取」:皇冠綜合症(Tiara Syndrome) 圖片|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在面對晉升機會時,女性往往會遲疑,她們不敢主動提出去承擔新的任務與職場角色,她們過於擔心自己不具備擁有新職務需要的技能。惠普的一項報告顯示,女性只有在認為自己 100% 符合職務條件的時候才會提出申請,但男性只要覺得自己有 60% 的條件符合就會去爭取。對於晉升,女性更加被動,好像在等待別人把她們提上位置。 這種現象可能和「皇冠綜合症」的心態有關,這個名字是由談判女性公司(Negotiating Women Inc.)的創始人Carol Frohlinge r與 Deborah Kolb 提出的,意思是女性會期望「自己如果工作能力很好,他人就會自動注意到,並為她們戴上皇冠」。有這種心態的女性覺得:「只要我做得好,就一定會被人看到,一定會因此升職;相反,如果我沒有被人賞識,一定是我能力不夠,配不上。」 然而,有皇冠綜合症的人忽略了主動爭取的必要性,事實上,Sandberg(2013)指出,良好的工作表現如果沒有得到他人認可,女性理所當然地可以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利益。許多機會如果不經過爭取,是不會主動落在一個人頭上的。而且,女性應當對自己多點信任,能勝任之前的工作就意味著她們有一定的能力。女性應當少說「我還沒準備好」,而是學著說「我想要,而且我可以邊做邊學。」 b.「我不是真的好,我只是個騙子」:冒充者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 許多有能力的女性會陷入自我懷疑。她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她們被人稱讚時,她們覺得自己實際上沒那麽好,只是稱讚者被她們欺騙而已。許多女性即使在工作中成就非凡,她們依然擺脫不了這種感受。她們覺得自己只是一群優秀的人中間的「冒牌貨」,並擔心總有天真實的、糟糕的自己會被別人察覺。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冒充者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在男女群體中都會出現這種現象,但冒充者綜合症在女性群體裏比男性更為普遍,並且相對於男性,女性會更經常也更強烈地感受到自我懷疑。 背後的差異也許源於人們的歸因模式。面對成功,男性通常會向內歸因,即將成功歸因於他自己的技巧和能力;而如果讓女性解釋她為什麽會成功,她更多會歸因於外界因素,例如他人的幫助、難以置信的運氣等等,總之不是因為她本身足以勝任。相反,在解釋失敗時,男性更傾向於向外歸因,比如「我考得不好是因為窗外太吵了」,而女性則更容易認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導致的失敗。於是,負面反饋對女性自尊感的影響比起男性更為嚴重,由此引發的自我懷疑會對女性的工作表現有長期的不良影響(Beyer, 1998)。 c.「我不希望你不高興」:取悅者傾向 比起男性,女性更顧忌他人的反應。女性往往會掩蓋自己真實的想法,即使她們內心反對一個提議,也不會表達出來。她們會希望為他人留下良好的影響,不希望自己讓別人不快。這可能與女性觀察周圍事物的方式有關。女性對他人的意見有「廣譜察覺(broad spectrum notice)」,除了他人表達出的意見外,女性也能察覺到對方潛在的情緒反應,來衡量自己受支持的程度。但對他人情緒的敏感,也意味著女性更容易遭受他人的負面情緒的攻擊。於是女性會用討好的方式,來避免感受到他人的負面情緒。而相對來說,男性察覺不到、或是不怎麽在意他人的情緒(Civiello, 2014)。 d.「我是個好的職員,也得是個好伴侶/母親」:對工作/生活的平衡更焦慮 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為自己「沒有分時間給家庭」感到愧疚,而沒有辦法真心地讚美自己在事業中取得的成就。許多女性試圖獲得一切,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好家庭,要為伴侶和孩子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她們夾在「工作/生活」的衝突中,小心翼翼地維持平衡。一旦工作和家庭沒有兩頭都兼顧好,女性就會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我工作得很好,但⋯⋯」。相反,男性可以更坦然地為了工作犧牲家庭,不強求在兩個領域中都做到最好(Sandberg, 2013)。 2. 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 女性獨特的低自尊也體現在親密關係中。比起男性,女性更難離開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即使在關係中受到傷害,低自尊的女性會將受到的傷害歸因於自己:「是我不夠好,對方才傷害我,這都是我應得的。」而且,許多女性擔心自己離開這段關係後,沒有辦法找到更好的伴侶。她們也認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人,也就對受到的傷害更加忍氣吞聲。 當自己的需要與他人的需要產生衝突時,女性更傾向於犧牲自己的利益。她們覺得自己的利益或選擇不那麽重要,理當「成全」對方,而不去爭取自己的權益,或是要求對方為自己作出妥協。 此外,在親密關係中,女性有較嚴重的形體/外貌焦慮。比起男性,女性會更覺得需要保持良好的外觀。而且女性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一旦自己胖了、醜了,被伴侶嫌棄是正常的。許多女性在生產過後,會因丈夫的疏遠感到自責,認為這是由於自己沒有維持住體態的緣故,卻沒認識到生育對形體的改變是必然的。而女性將「用外表吸引住伴侶」視作責任,使得女性比起男性,在工作與日常生活之外,還多出一份「維持外貌」的壓力。 是什麽造成了女性的低自尊? 1. 社會環境影響 a. 女性內化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普遍接受的對一個群體的固定印象與偏見」,如認為許多美國人認為亞洲人擅長數學,刻板印象往往過於簡化而且不精確。社會存在四類對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印象(PlannedParenthood, 2007): 性格特質:例如認為女性應該是溫柔的、情緒化的,而男性是堅強而有侵略性的。 家庭行為:例如認為女性應該相夫教子、負擔家務,而男性則應該賺錢和做修理工作。 職業:例如認為女性適合做照顧人的工作,例如教師護士等等。而男性適合做領導人的工作。 外表:例如認為女性應該苗條、線條圓潤。而男性則應該長得比女性高、有肌肉等等。 圖片|日劇《月薪嬌妻》劇照 不光是他人會用刻板印象來要求女性,女性也會用刻板印象來要求自己。社會通過各種途徑強化了刻板印象,如新聞、影視、廣告等等。廣告中,總是媽媽和女孩在做飯、洗碗,而爸爸與男孩在桌子邊等吃飯;化妝品宣傳片中,只有用了化妝品變美,變心的男性伴侶才會回到女性的身邊⋯⋯在反覆強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性,會內化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把來自外在的要求,變成內在的、自我約束的聲音。許多女性會有意無意地自我檢查:我的行為、外貌是不是符合「規矩」?而當她們遇到挫折時,也會反思:是不是我哪裏做得不符合規矩了? 比如,明明女生可以談論自己的成就。但一想到「女生不能太強勢,不然會被人討厭」,許多女孩就把想說的話咽了下去,或是用自謙的方式面對讚揚(「哪裏,就是運氣好而已」)。久而久之,女孩不敢大方承認自己的能力。 b. 缺乏榜樣 取得成就、位於高位的女性的比例依然不大。在全世界範圍內,財富 500 強的首席執行官裏僅有 4% 是女性。在中國主要的上市公司裏,企業董事會中的女性占ㄒ8.5%,而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女性不到 4%。同時,人們經常能見到媒體對高位男性的正面報道,而很少有對位於領導層的女性的宣傳,即使有,也更多聚焦於領導層女性對無法兼顧家庭的愧疚上(Sandberg, 2013)。 領導層中缺乏女性,帶來的是一種負面循環。越是缺乏女性,女性進入領導層的幾率就更低。因為人們傾向於和自己的同類工作,男性更願意與男性工作,而女性在一個缺乏女性的環境中會更容易感到敵意。許多女性面對「男性佔據多數」的領導層會望而卻步,她們擔心自己沒有辦法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而且,女性也更難得到來自男性高位者的幫助與提拔,一方面是人們喜歡接觸與自己相同的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害怕他人「說閒話」,擔心別人認為提拔中有不正當關係的成分(Sandberg, 2013)。 此外,缺乏榜樣的後果,是女性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如果女性很少見到領導層中的女性,她們可能會想「或許我就是不合適做領導」、「或許做領導對女性來說,還是太難了」。而對高位女性無法平衡「工作/生活」的宣傳,又進一步加重了女性的焦慮感,擔心自己一旦升職,就必須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作出非黑即白的選擇。 2. 家庭教育影響 在家庭中,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家長就傾向於低估女孩的能力,認為女孩更需要被幫助和保護。研究顯示,和男嬰相處時,母親會更多時間看男嬰自顧自玩耍,而和女嬰相處時,母親則會花更多時間擁抱女嬰,她們認為女嬰更加需要幫助。此外,在孩子們想要玩耍時,父母會更加估計男孩去自由地探索,而會對女孩叮囑要「注意安全」。於是,男孩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對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而女孩則產生一種「世界很危險、我沒有能力應對它」的感受,變得更加自我懷疑和焦慮(Romm, 2017; Sandberg, 2013)。 如何提升女性的自尊? 1. 擺脫內化的刻板印象的影響 首先,要發現阻礙自己的刻板印象有哪些。試著列出腦海中阻止你行動的負面聲音,例如,「我就是不擅長理科」、「大聲說話像什麽樣子」等等。有時它們太根深蒂固了,遇到事情就會飛快地在內心一閃而過,所以剛開始你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在捕捉和識別上。 當你將刻板印象的聲音寫成文字後,有理有據地在旁邊寫下對它的質疑。在寫作的過程中,你不再是在腦袋中亂哄哄地和自己的聲音吵架,而是能有條理、有邏輯地組織自己的話語。最好是能列出自己身上與之相反的證據。例如,在「女生不應該主動」旁邊,寫下自己曾經因為主動爭取而獲得良好結果的經歷。當你試著反駁那些文字時,你會發現很多刻板印象是被社會建構的,不符合你的情況,或是根本毫無道理。 此外,我們也可以在適當時候,做與刻板印象相反的事。比如,如果你認為女性不適合做領導,那麽就試著去承擔一次領導的任務,不一定上來就是大項目,可以從小開始。關鍵是,這些行動的經歷,會成為反對你內心聲音的證據。 2. 試著不再做個取悅者,學著為自己爭取 當下次你想提出自己的觀點時,試著更關注你行為的目的和結果,而不是過程中是否所有人都滿意。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而因為討好他人就放棄自己的目標只是因噎廢食。在溝通的過程中,當你開始懷疑對方可能不高興時,可以再次提醒自己溝通的目的,並且作出不影響目的的調整(比如語氣更緩和一些,但依然堅持自己的需求)。 在生活與工作中,試著表達真實的想法。許多取悅者會擔心,自己一旦說出真實的想法,會遭到他人的拒絕。而想要驗證/反駁內心的假設,行為才是最好的方式。在表達之後,也許你會發現,不是所有人都會拒絕,而自我表達並不會招致無法承受的後果。有時阻礙表達的只是自以為是的恐懼,而越是表達,越是不再害怕表達。 之前提到,我們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當我們發現別人的敵意時,會產生負面情緒,此時可以允許自己釋放情感。許多人為了逃避他人的敵意帶來的負面情感,而不敢表達自我。而Sandberg(2013)表示,難過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人們可以做到在哭泣與釋放過後,繼續擦幹眼淚前進。 3. 找到自己的同伴 女性需要構建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選擇合適的人留在身邊。如果原本就比較缺乏自信,那麽你可能需要有更多願意鼓勵你、支持你的朋友在身邊。低自尊者在需要不斷自我肯定的同時,也需要外界的讚美。來自朋友的肯定會為低自尊者提供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在他人眼中,她也有自己的價值。 而在尋找伴侶時,Sandberg(2013)也提倡女性尋找到願意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夥伴。有一個願意溝通、彼此協調的伴侶,能夠承擔起女性許多生活中的負擔。比如,如果伴侶願意一起承擔家務,能給女性留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忙於工作,不至於在工作的同時還要被無法做家務的挫折打擊得焦頭爛額,越發自我懷疑。 Women can do anything they want. I believe in it. I hope you do too. References: Beyer, S. (1998). Gender differences incausal attributions by college students of performance on course examinations.Current Psychology, 17(4), 346-358. Bleidorn, W., Arslan, R. C., Denissen, J.J. A., Rentfrow, P. J., Gebauer, J. E., & Potter, J., et al. (2016). Age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a cross-cultural window.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Psychology, 111(3), 396. Civiello, M. (2014). How women can narrowthe 'confidence gap'. Fortune. J.V. Fennell, M. (1999). Overcoming lowself-esteem. Robinson Publishing Ltd. PlannedParenthood. (2007). What are genderroles and stereotypes? Planned Parenthood. Romm, C. (2017). Why Does Being a Woman PutYou at Greater Risk of Having Anxiety? Science of Us. Sandberg, S. (2013). Lean in: Women, work,and the will to lead. Random House. January 26,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