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該不該凍卵?醫師透露冷凍卵子使用率、保存情況 https://ift.tt/vQYpKim 近年來隨著晚婚與晚生的社會趨勢,「冷凍卵子」已成了偶時聞之的生育選項之一。醫生建議「凍卵」要考量自身的交友、婚姻、經濟能力等狀況,最好在 30 歲左右找專業醫師進行諮詢。 晚婚晚生已經成為現代人常態,坊間常有生殖醫學診所打出「凍卵」的宣傳,建議育齡女性提早準備,以免日後想生沒機會,也讓「凍卵」成了近年育齡女性間的關鍵字。 不孕專科醫師蔡鋒博分析,這幾年凍卵略有增加,特別是在 2014 年名模林志玲傳出凍卵新聞後,確實造成一波凍卵潮。 (猜你喜歡:「一通電話,就決定嫁了」林志玲與 AKIRA:謝謝在這不安的世界,有彼此相伴) 凍卵以三十歲以上女性居多 蔡鋒博指出,之前有機構曾經做過調查,大多數考慮凍卵的族群為高教育程度、中產階級以上的 30-40 歲女性,尚無伴侶、追求職業目標、或是經濟尚未穩定等等,是女性考慮凍卵的主要因素。 但以他個人的門診經驗,年輕女性比例較少,還是以超過 30 歲女性因為經濟能力較穩定所以較多。 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則觀察,這幾年凍卵人數呈現緩慢的增加,並沒有突然上升的狀況,凍卵者多半是在 35 歲左右。來凍卵的原因多半是擔心自己年紀太大,怕到時候生不出來。透過近年來冷凍技術的發展,讓卵子解凍成功率大幅提升,也增加不少女性提前凍卵意願。 圖片|Photo by Anna Hecker on Unsplash 急速冷凍和新型藥物,提升凍卵成功率 李世明指出,急速冷凍方式問世前,卵子在傳統慢速冷凍方式下,容易因為溫度變化導致解凍時造成卵子破壞。在快速冷凍方式問市後,這種玻璃霧化冷凍方式,將原本解凍成功率六成提升到八成甚至九成左右。 此外排卵藥物進步也是讓女性願意接受凍卵的因素。 李世明說,在進行刺激排卵時,藥物經常造成卵巢過度刺激,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噁心、嘔吐、腹水增加;但現在使用新型藥物後,幾乎不會造成卵巢過度刺激。 至於凍卵該如何進行,李世明表示,首先凍卵者必須先施打排卵針,連續施打 12 天後再打破卵針準備取卵。取卵手術時由陰道進入取卵。醫師取出卵子後須在 20 分鐘內急速冷凍,避免卵子被冷凍的冰晶破壞。急速冷凍後放入攝氏零下 196 度的液態氮桶內保存。 (延伸閱讀:「懷孕,讓我成為更強大的自己」有一種勇敢,叫成為母親) 卵子得來不易,越年輕所需卵子數越少 到底應該要存多少顆卵子才能提升懷孕成功率? 蔡鋒博醫師指出,根據歐洲與美國生殖醫學會根據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小於 35 歲的女性,每顆成熟卵子解凍的活產率約 4-5%,因此平均存下 20-25 顆成熟卵子,約有 80-90% 可達成一次活產的機會。 依據發表在 Human Reproduction 的文章提出的演算公式: 以植入整倍體囊胚活產率 60%來 計算,得出以達到 75% 機率至少得到一名活產嬰兒為目標的所需卵子數:34 歲 10 顆、37 歲 20 顆、42 歲 61 顆。 也就是說,愈年輕凍卵,要達到成功活產所需的冷凍卵子數愈少。 蔡鋒博提醒,冷凍卵子不代表以後一定有機會生下小孩,未來使用這些冷凍卵子的受孕機率也非百分之百。 根據美國解凍卵子的資料顯示,太年輕時因非醫療因素所冷凍的卵子,也可能因日後經由自然懷孕產子,而浪費了當初凍卵的資源,最後有解凍受精的比例很少,所以經濟效益不高。 圖片|Photo by Dainis Graveris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沒有人應該因為懷孕,失去自己的形狀」陳茻致妻子:妳首先是妳自己,而後才是一位母親) 冷凍卵子使用率低,建議先找醫師諮詢 蔡鋒博引用目前文獻報告,冷凍卵子使用率約為 9.3%-12.1%,此數據可以讓大家思考,冷凍卵子到底是否划算? 李世明分析,根據中山醫院的統計,大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冷凍卵子最後被取出使用。未能取出使用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婦女冷凍卵子的年齡太早,結婚後自然懷孕,所以用不到;或是這些婦女一直未婚,無法解凍卵子。 李世明最後提醒,凍卵還是要從自身狀況考量,不是人云亦云或是朋友找了就一起去。 還是要衡量本身交友、婚姻、經濟能力等狀況,最好是在 30 歲左右找專科醫師進行諮詢,才能掌握生育黃金期,這樣超前佈署才真正有意義。 Hi,我們想和看到這裡的你,打個招呼,邀請你花 1 首歌的時間,匿名填寫這份「職場真心話」問卷! 因為這個小小的行動,就能夠幫助那些在職場上無法表達現況的人們。除此之外,為了感謝你的真心,填寫問卷後我們將送出女人迷編輯為你製作的「職場生存包」,你一定會喜歡:)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你所不知道的凍卵真相 人工受孕懶人包|成功機率、費用解析 你需要知道的婚姻真相:別對另一半翻白眼 February 11,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vQYpKi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