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專訪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人都有無意識偏差,關鍵在你願不願意直視它 https://ift.tt/3COcam4 持續推動平權議題的呂欣潔,給人的感覺總是直爽無懼,但說起自己的事時,她坦承她也有脆弱、恐懼的時候,面對人生帶來的難關,她是怎麼應對的呢? 欣潔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穿梭在社會運動中,無所畏懼、堅韌不拔的精神人物。然而擔任群眾溝通的重要角色,對她而言,其實也有害怕的時刻。 「有時候我也會有些無意識偏差,」在社會運動倡議的過程中,許多人或許會認為,組織運動者勢必時時「政治正確」,但欣潔坦承地說,她也會有下意識產生刻板印象的時刻。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常態。隨著生命經驗的積累、教育系統的養成,多數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判斷,都會帶著社會系統的預設值,而這些預設值,往往在大腦需要快速判斷分類時,會以「無意識」的狀態出現。 欣潔說不要急著自我否定,「先接受自己『有』,因為我們的經驗都是獨特的。當我們意識到這樣的觀念時,就可以去思考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多接觸不一樣的人事物,大腦會改變它的迴路。」 很多時候最難的是接受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欣潔提到有些人會強調自己沒有偏見、很客觀,但沒有人能完全客觀。這並不是要互相指責,反而應該是去看見這些無意識思考,從而檢視有沒有創造更具共融性的空間,提升到有意識的層次。 社會運動像分享食物,要邀請對方試吃 當我們可從無意識思考,改變認知迴路,重新認識世界時,就能更柔軟地和不同成長歷程的人對話、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 在實務上,如何將理念傳遞到不同的群眾之中,欣潔說:「在不同層級中,需要不同的 Key person,但更重要的是向外溝通。」她提到,自己剛開始從事社會運動時,難免有些浪漫性格,不斷往自己的理想之途衝撞,信念卻只存於同溫層中。於是欣潔體悟到,「社會運動要改變,需要一群人一起走。」她比喻就像分享食物,比起和對方說好吃,不如直接邀請對方試吃,這樣的經驗才有可能對他人,甚至整個社會產生影響力。 社會不會自己改變,社會的改變,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 呂欣潔 這也是彩虹平權大平台的理念,透過不同的方法,將「溝通」的種子散播出去。然而,欣潔提到 2019 年同婚法案實施後,一起倡議的夥伴漸漸減少,期望有更多人可以持續加入。大平台目前有「彩虹公民行動」,邀請對同志議題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參與街訪,認識不同人的想法。 「我們想做的不是說服,是理解。理解不在同溫層的人在想什麼?先有理解,我們才能知道溝通策略。社會不會自己改變,社會的改變,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在運動推廣的過程,不能只有單方面的輸出,需要去了解對方的思考模式,雙方才有可能創造出交集點。這樣的行動需要打開心胸聆聽,欣潔說聆聽是一個很重要的練習。 透過實際的訪談,欣潔也意識到,她與夥伴也可能先入為主,比如認為中老年人比較不容易接受同志議題。但談話後,才發現其實有些人,只是沒有機會認識這樣的主題,甚至本來就是接受的。經由對話,彼此的意見得以交流,組織運動者也能更清楚,該怎麼擬定行動策略。 回應期待前問自己,那是對別人重要、還是對自己重要 在推廣這麼久的平權運動之後,欣潔笑著說,比起對自己加油打氣,她更希望自己懂得休息。提到自己有點工作狂的性格,她不後悔做過的任何決定,只希望花更多時間在家人與自己身上。相較於過往高強度的參與,這兩年來欣潔有了更多照顧自己的時間。 她提到,2016 年到 2019 年,有許多影響巨大的決策要擬定,很多時候會遭到不同意見端的攻擊,甚至是網路匿名的謾罵。雖然她會告訴自己,要以大局為重,但心中仍累積了傷口。彼時的她,會自我懷疑還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夠好,是不是沒有滿足誰的期待,她會想辦法去符合外界的期望。 「以前的我真的會困在那個狀態下,覺得我做的還不夠好、不夠多,我要再努力、再努力,沒有任何一天休息。」然而,周遭不同意見,不可能同時滿意,直到身心俱疲時,欣潔忍不住質問自己:「我到底在幹嘛?」 她說是直到近期某一天,坐在電腦前工作,她突然意識到,「那些要我這麼做、那麼做的人,其實是那個人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事情,但希望由我來幫他完成。」 以前,她會急著去回應這些期待,現在,她會問自己:「那我的期待呢?比如説平權議題,他的期待跟想法、他希望我做到的,我做得到嗎?或是我想做嗎?」透過課題分離,才能清楚將自己的理念與他人的期望劃分開來,同時保持自己穩定的能量輸出,不至於在各項議題處理上,陷入枯竭的狀態。 而該怎麼讓自己恢復能量?欣潔笑著說他有一位朋友,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後,告訴自己:「我很棒!」過去的她會想著哪裡還做得不夠好,但朋友卻說,你為什麼要這麼累,你就要先跟自己說很棒阿! 妹妹的病,讓我知道人生沒有所謂完美 朋友的提點如醍醐灌頂,關注外界的視線漸漸轉向內在,欣潔說到這,推薦大家不要怕做心理諮商,那是同理自己的蹊徑,在安全狀態下,重返曾不知如何面對的情緒與傷,陪伴自己,把自己從已過期的自我保護恐懼中,釋放出來。 欣潔的左手臂上,有一個刺青,Love Sina Forever,Sina 是妹妹的名字,左手臂是靠心臟最近的位置。 欣潔的妹妹在 8 年前過世,至今談起從小患有罕見複雜性心臟病的妹妹,她的眼眶仍會突然泛紅,「我從小就一直在學習這件事情,我的妹妹生了一個不會好的病,你不能一心想要把她治好,」這件事,讓她體認到人生沒有所謂的完美,「人生就是無常,會發生一些你無法預測的事。」 這些體悟都是整頓過後的自己,曾經欣潔也怨過、躲過,「記得是高中的時候,我妹在病房抽血檢查,因為她很小,血管特別細很難抽。我知道不是醫生的錯,可是醫生就是要扎她的血管,小孩子無法控制,她一直逃一直哭,在旁邊的我真的有種椎心之痛。」她負氣跑出病房,發洩情緒,直到比較穩定之後,才回到病房和母親道歉自己的失序,沒想到母親告訴她:「沒關係妳可以跑,但如果連我都跑了,就只剩妹妹一個人在這邊。」 「我覺得這影響我非常多,很多事情都很痛苦,你想逃,可是你逃了回來之後,它還是在,」母親的一席話,讓她漸漸明白,逃避雖然短暫有用,但它不會消失,不會因為你逃走之後,就不用再處理這件事情。 當然並不是要完全抽離負面情緒,只能往正向思考,而是學習與它共存,允許自己短暫逃避,但要找到回來的勇氣。欣潔笑著說,或許聽起來有些八股,但這正是她在學習的課題。 不同階段的生命經驗,讓我們學到不同看事情的觀點與角度,但也並非從此豁然開朗。那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沒有人能夠從此變得不再害怕、不再恐懼,而是在一次次恐懼與害怕中,找到還能夠站起來的能量,成為下一次面對難關的養分。欣潔和我們分享,新的課題仍會不斷來到,但我們都可以選擇更相信自己一點。 想聽更多欣潔的分享,歡迎報名參加 12/4(六) 第五屆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 GWIS!今年,我們邀請超過 12 位在國際跨領域發光的重磅講者,淬煉出五種生命力主題,邀請你一起共創無懼! 關於更多「第五屆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 GWIS」連結請點我。 攝影|蔡佳蓁 專訪|Wanyun, 黃繭 November 26, 2021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Ocam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