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wHmI6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你也有「社交扣打」嗎?致內向者:別無限放大對話裡的消極訊息 https://ift.tt/3DwHmI6 如果你常常對社交感到「不舒服」、過分關注自己在社交時的行為,並且常常做出負面評價的話,那也許你有「社交恐懼症」的特質——不過請記得,要公平地對待自己。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會焦慮症、人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焦慮症的一種。此症最早被發現於 1985 年,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經過 14 年才漸漸被重視。 一般人對參加聚會或其他會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事情都會感到輕微緊張,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出席。 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會導致無法承受的恐懼,嚴重的案例裡,病患甚至會長時間的把自己關在家裡。患者在面對或進行其所恐懼的社交活動時,除感到焦慮外,多數會伴隨著如臉紅、發抖、口吃、異常冒汗、心跳加速、心悸、輕微頭痛、暈眩、胸悶、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狀。」 每天,我們都需要跟人交流,交流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當然也有人不喜歡跟人交流,這也並非就是「社交恐懼」。 但是,很多對社交感到不舒服的朋友,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擔心自己在社交情景中會做出令人難堪的舉動,事後回想老覺得自己說錯話,還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讓自己盡量不參與社交活動、不出現在社交場合。 比如:朋友聚會、同事開會、課堂發言、跟陌生人交談、在公共場合吃飯/寫字、使用公共廁所、與異性朋友約會、和權威人物交流、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等等。 現在,就來看看「簡單心理」提供的資料,為何我們會有這種心態,是哪裡出錯了呢? 圖片|Photo by GrandJete on PIXTA 一、注意偏差 「為什麼總是有人一直盯著我呢,就等著我出錯吧?那我低著頭、不說話好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抬頭看了一眼,對面的陌生人還瞪我一眼!我很奇怪嗎,為什麼要用這樣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該死!我的臉變得更熱了,一定很紅吧?我真是個膽小如鼠的人,大家肯定也都這麼想吧?完了,大家都會感覺我很奇怪了。我真是個沒用的人,大多數人都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卻做不好。」 這是一位社交焦慮的朋友跟我分享的內心獨白,是不是似曾相識呢?這是大多數害怕社交的朋友在社交場合常常出現的心理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1. 注意警覺: 我們會忽視社交情境中的積極訊息、首先發現消極訊息,並將注意更多地分配給消極訊息。想想,我們是不是比身邊的朋友更容易注意到憤怒的表情、消極的評價呢? 2. 注意固著: 當我們注意到消極訊息後就難以自拔了,這讓我們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感受,難以接收到其他的積極訊息。就像上面那位朋友的內心獨白中提到的,當他發現對面的陌生人盯著自己的時候,就像著了魔似的無法從中抽離出來了,一直在想這個事情。 3. 注意迴避: 我們把自己的注意從外部那些讓我們不愉快的訊息轉向了我們自身,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一向不高,這就算了,我們還假設這種消極的評價也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後面的一連串內心獨白讓我們越陷越深,痛苦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維裡出不來了。內心獨白的後半段全是對自己的評價,還堅信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延伸閱讀:小 S 的內心獨白:我每天都活在否定自己的恐懼) 二、解釋偏差 除了我們的注意在作怪之外,我們對社交場合中訊息的解釋也好像有點不一樣。 曾經有個英文特別好的女孩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積極面對自己的社交恐懼、利用暑假時間給小學的孩子們上英語課。有節課她給孩子們用英語講了個故事,講完後孩子們都笑了,她跟我說當時覺得特別尷尬,覺得孩子們在嘲笑自己的口音、表達不清楚。 ——友人說;他們可能是覺得有趣呢? 在面對這些模糊情境的時候,我們的解釋好像總是消極的,就像這個女孩兒,把孩子們的笑看作嘲笑而非開心地笑。 其實,這個女孩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還是很多開心時刻的。但是,每當他人對她表示祝賀或為她高興時,她總會不屑一顧地說,這都是我那天運氣好罷了、碰巧孩子們那天心情好而已,給我們的積極經歷打了個兩三折啊! (同場加映:「看你能堅持多久」喬治王子想學芭蕾:從新聞主播的嘲笑,聽見熟悉大人式霸凌) 三、記憶偏差 在社交場合的這種過度焦慮讓我們過多關注自己的擔憂,影響了我們的記憶,事後反思、日後回憶時,只記得當時引起自己強烈負面情緒的部分,完全忘記了那些積極的部分,又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社交無能的想法。 可是想想,如果我們的人生歷程真如記憶中那麼糟糕,我們又是怎麼一步步上高中、考大學、找工作、還交到了幾個知心朋友的呢?所以,我們該嘗試著努力完整地回憶自己在所有社交場合的表現,讓人尷尬的要直面它,平淡或者愉快的更是要記下讓它成為一個個里程碑。 一定要記著公平地對待自己,否則等待我們的就是「過去不堪回首、未來一片灰暗」。 這樣的人生,你願意擁有嗎? 圖片|Photo by Ball Park Brand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如何做到「活在當下」?專注此刻,別過度憂慮「過去」與「未來」) 改變的第一步是清楚地了解。以前的我們就好像戴上了墨鏡,看什麼都隔著一層灰色,在註記、解釋和記憶上都出現了一點偏差。現在,我們知道自己只是因為這墨鏡才過濾了原本的色彩,就可以在面對社交情境或之後回想時,對自己的注意、解釋和記憶打個小小的問號。 這個問號給了我們一個停下來看看的機會,幫助我們更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言行舉止。久而久之,對自己身體形象、表情、肢體動作、交流談話能力也會慢慢地建立起自信了。 其實,天一直都是藍的,只是我們不小心戴上了墨鏡,所以感覺灰濛濛。現在,是時候摘掉它了,還自己一片藍天! August 31, 2021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