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BjvN5h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害怕傷害別人,總是勉強自己?親愛的內向者,比起照顧他人,你更需要「寬待自己」 https://ift.tt/3BjvN5h 很多時候,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感覺到「能量枯竭」,是因為太在意別人,而忘了表達自己的需求。其實,說出自己的「需要」並不可恥,對方也能更理解你的感受。 文|安炫珍 表達內心 外向者A:這週我們一起去樂天世界玩,好不好? 內向者B:(上週才去參加爵士搖滾音樂節⋯⋯這週我想休息的說⋯⋯)樂天世界?嗯⋯⋯天氣好像有點冷? 外向者A:不會啦!我去年也差不多這時間去的,玩遊樂設施就不冷了。 內向者B:(唉,樂天世界好像會很累⋯⋯)嗯⋯⋯除了樂天世界沒別的地方了嗎? 外向者A:幹嘛!不想去?很好玩的說。 內向者B:沒有,不是不想去,只是好像會冷,會很累的樣子⋯⋯ 外向者A:去了就知道很好玩的~上週音樂節不也是這樣,去了發現很有趣。走吧~就這麼說定了唷? 內向者B:(唉⋯⋯好想休息⋯⋯)好,知道了。 上述對話情境雖有重新編輯過,但現實中真的有一些內向者如同案例一樣,不懂得如何確實表達自我意見,當然有些人個性雖然內向,但很勇於表達自我意見。不管是否為有意識的表達,這些人皆是後天才習得如何表達主見,及明白其重要性。 內向者不太會明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常被戀人或朋友們牽著鼻子走,反而導致非本意的結果。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內向者會給自己壓力,並一直壓抑在心中,兩人關係猶如一顆未爆彈,每天都心驚膽跳,不知道何時會爆炸。 萬一內向者的壓力爆發,發生燃火般的衝突,將導致彼此的關係難以復原。站在外向者的立場,他們認為是內向者「無故」對他們發脾氣。因此,內向者與外界相互作用時,首先必須學好的第一個技巧是「好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圖片|Photo by Bruno van der Kraan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經營關係之前,請先善待自己」拒絕有毒溝通,你可以做的 3 個「好感說話」練習) 為什麼他們不易表達內心? 內向者不易表達內心的原因有二: 第一,內向者有一缺點是「充滿罪惡感」。他們很在意自己說出本意後,給對方不好的感受。 以上述案例的內向者 B 為例說明,他擔心告訴外向者 A 自己不想去樂天世界的意願後,A 會覺得失望。因此,內向者要兼顧對方心情,方能表達內心想法。 第二,內向者不知道表達內心的時間點,正確來說,他們不知道何時要說出自己的本意。 想知道時機點為何,他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的臨界點在哪。依前述案例,內向者必須先確實知道自己是否能繼續承擔戶外活動的刺激,或者能量已耗盡需要絕對的休息。 不顧對方,只考慮內向者自己,難道不會有問題嗎?如前章所述,內向者最大的優點之一是「貼心」,所以我敢肯定內向者一定會充分顧慮對方後,才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實際上,我也常聽身邊的人說我太顧慮對方了。例如:一封提案拒絕信,每次寫完發送前,我都會先給身邊的人看,十之八九都說我過度放低自己的姿態。 總歸一句,當你已經在臨界點時,不用過於煩惱自己是否未顧及對方的感受,因為有這樣想法的你已經充分照顧到對方了。 尊重對方的非暴力溝通 內向者猶豫自己是否該表達自我內心,是怕自己會傷害對方,但其實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在不批評、指責及傷害他人的前提下,誠實地表達內心。 我也曾為此問題困擾許久,最終我從心理諮商師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找到了解答。「非暴力溝通」是以自我需求與感受為主的「自我傳達方法」。 其實,將焦點放在自己誠實的需求和感受,在溝通時很容易去批判或指責對方。首先,我們來看有哪些是注入語言暴力引起對方生氣憤怒的例子: 1:「你為什麼總是遲到?我好欺負嗎?」 2:「你幹嘛每次都那樣說話?」 自我價值觀與對方不同,或自我需求遭受到挫折時,我們很可能說出如同上述舉例的言語,類似上述這種「以對方為主的傳達方法」去指責對方,會使對方不易接受自己的錯誤,反而惱羞成怒。 (同場加映:為什麼每次想跟另一半溝通,他卻總是咄咄逼人?關係心理學:一個人如何溝通,取決於他的傾聽方式) 一般而言,通常發現自己說話方法有問題,並努力想要改善的人,都會學習如何用婉轉的語氣講話,如: 1:「有事情要忙嗎?下次可以早點出門嗎?」 2:「你講話有點傷人,彼此說話更好聽一點吧!」 但,這些話的本質依舊在評論對方的行為,改善有限。若想積極有所改變,必須正確掌握隱藏於言語之中的自我需求。同上例,我們來看看這些話裡,潛在的自我需求為何。 1:「你為什麼總是遲到?我好欺負嗎?」(自我需求)應該遵守時間的價值觀或期望對方準時出現的需求未達成。 2:「你幹嘛每次都那樣說話?」(自我需求)對方的話造成我內心受傷,故期望彼此溫和對話的需求未達成。 由於對方未達到自己期望的需求,或價值觀不同,導致我們使用攻擊性的言語表達,但我們應該在「不指責對方」的前提下傳達自我需求,因此,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非暴力溝通」,內容如下: 觀察:客觀地觀察事實 感受:表達觀察後的感受 需求:思考感受背後的需求與價值觀 請求:具體傳達需求 圖片|Photo by Etienne Boulanger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為什麼伴侶都不會「主動一點」?致在一起很久的你們:別用指責的口吻,溝通你的想要) 依上例,若改以「非暴力溝通」方式說話,則為: 「你遲到讓我心情不是很好(觀察與感受),可是我還想繼續跟你當朋友(需求),所以下次你可以再早一點出門嗎?(請求)」 「你這麼說我很難過(觀察與感受),希望我們可以更冷靜一點交換意見(需求),彼此說話更好聽一點吧!(請求)」 在現實生活裡,想要實踐非暴力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提議一個方法,可以讓大家更善用非暴力溝通。首先,要忠實「自我需求」,周邊朋友和戀人都說很難懂內向者在想什麼,所以明確地公開自我需求是健康溝通的墊腳石。 回到第一個例子,內向者 B 想要和外向者 A 度過一段美好時光,但擔心跟他一起去樂天世界玩,會耗盡自己的能量而不想去。這時可依下列方式向 A 傳達內心想法: 「A 啊!我也很想跟你一起玩得開心(需求),但連續兩週都是戶外活動的話,我真的會能量耗盡,所以去不了(觀察與感受)」。」緊接著,也可以再加一句:「我們這週去看電影,下次再去樂天世界,好嗎?」訣竅是以自我需求為主,就能確實表達內心又不傷對方的心情。 拿捏底線:比較身與心的能量標準 內向者常會搞不懂自己的心意,例如:第一個例子的內向者 B,他實際上有一點想去樂天世界的意願,但無法確保這份意願的大小,既想出去又想休息,加上不能預測出去後會消耗多少能量,所以無法表達內心。 除此之外,有些內向者習慣逼自己,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快放棄或耍性子,因此故意壓抑自我內心。 有一個方法可以分辨自己的狀態是否已達臨界點,或須再鞭策自己,其方法為「比較自己精神上與身體上的能量標準」。 內向者應多注重身體反應勝於精神。我們曾於第四章探討內向者的主要特徵之一為「持久力」,其優點的基礎為「延後滿足」,但延後滿足亦有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虛脫的狀態。 其實,我也曾因太過無視身體的能量,僅專注於精神能量與渴望目標,不小心掉落逼死自己的狀態。那時,我非常努力地運動,也很認真工作,精神告訴我,要更努力運動增加自我生產力,但其實身體叫我要休息。 作為一個典型內向者,我未能掌握到身體需要休息的信號,反而擔心自己是不是想偷懶,因此將自己逼入絕境,最後生了一場十年來最嚴重的病,臥床不起。 喜歡投入精力於內心深處的內向者,只會考慮到精神層面的狀態,所以常常頭腦很清醒但身體已虛脫。 注重身體反應的另一個意思便是要「寬待自己」,換句話說,別硬生生地將自己推向絕境。 案例一的內向者 B 可以問自己:「這週去樂天世界的話,我可以開心享受嗎?還是真的需要休息?」排除外向者 A 的影響因素,誠實回答自己。假設判斷為「真的需要休息」,使用「非暴力溝通」向對方表達即可。 有些內向者會認為自問自答很難,那你需要學習第七章談論的「自覺」技能。 所謂「自覺」,係指領悟並接受自我的欲望及感覺。平常深入窺探自我欲望,磨練自己的感官知覺,你就能發覺自我需求為何。假設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不知道此刻是否能表達內心的話,那就發揮自覺的力量問自己吧! 捫心自問:頭腦的精神狀態是不是已超越身體所及的範圍,我正嚴苛地對待自己嗎? 知道何時該表露自我需求,並以自我需求及感受為主表達自我意見,則能與外界建立健康又安定的關係。 本文出自安炫珍的《不害怕週一的內向人:發揮內向性格優勢,安心脫離舒適圈,成為自在又自信的人》,由大好書屋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不害怕週一的內向人:發揮內向性格優勢,安心脫離舒適圈,成為自在又自信的人》 August 23, 2021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