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坦承真實自我,等於會被拋棄嗎?無法坦露真實的自我,最終還是難逃關係的結束 https://ift.tt/3AE8P9m 現代的親密關係常常是「假性親密關係」,因為我們隱藏起自己,害怕被對方覺察內在本質裡魔鬼的那一面,但最後還是難逃關係的結束——關鍵是練習去接納、表達真實的自己。 你會擔心自己的所有面向被看見嗎?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是不是總在任何關係中扮演一個角色,而不是更多的做自己?去迎合其他人的期望,也期望其他人去迎合不斷迎合對方的自己? 坦承真實自我,等於會被拋棄嗎? 在親密關係的一開始,我們總會想要把自己最迷人的一面展現給對方看到,甚至裝出自己本來沒有的那個樣子,而害怕把自己的真實面向展現出來。在談論親密關係的知名書籍《新關係花園》中提到: 「人多半相信袒露真實的自我只會招致別人的批判、拒絕和拋棄,很難相信有人肯接納我們內在本質裡的魔鬼:我們所受的傷害、憤怒、卑鄙、嫉妒、恨意、邪惡的欲望和可恥的貪念。連父母都無法接納我們內在的這些東西,更何況認為我們既美好又善良的伴侶或朋友呢!現在怎麼可以向他們坦承自己一直在欺騙他們呢?親密和坦誠豈不等於找死嗎? 不!不!我們最好還是當更完美的伴侶,努力討好別人,更加壓抑自己可怕的本質。即使這樣做會使我們更沮喪、更加依賴藥物和酒精,或是產生更嚴重的疾病,都沒有關係,至少我們不會被拋棄,我們寧可當慢性病人,也不願意被人拋棄、一無所是! 」 這段顯示了,我們是多害怕去面對、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因此,我們現代的親密關係總是形成了所謂的假性親密關係,隱藏起那個自己也厭惡的自己,害怕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自己被對方察覺,兩個害怕對方知道自己內心魔鬼的兩人,建構起一對對看似恩愛實則陌生的伴侶,寧願僵硬地待在一起,也不要面對被拋棄的可能。 圖片|Photo by Ahmad Odeh on Unsplash 無法坦露真實的自我,最終還是難逃關係的結束 然而,當我們僵化地維持了假性親密關係一陣子後,將會帶給彼此缺乏活力帶來的吸引力以及自我價值、給彼此黏滯依附的沈重感,對彼此的興趣便在這樣的狀態中消解殆盡,最終卻反而達到自己不斷想要逃避的被拋棄、關係結束的境地。 我們從小到大,總是被期望成為其他人眼中的理想自我,用以討好父母、朋友、愛人,我們逐漸成為別人眼中善良、舉止恰當的人,卻對自我認識十分匱乏,在長大的過程中,壓抑自己的感受跟想法成了常態,幾乎對自我認知是完全不在意的,更何況去接納真實的自己呢?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道:「人的處境是沒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在自己的形象中, 卻不知道角色和文化期待的面具之後隱藏著更深的本質。」 自我覺察不足的人,無法進入一段真實的親密關係 一個無法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人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時,往往只能扮演別人期望中的樣子,扮演著不屬於自己的角色,同時也抱著期待對方也扮演好自己期待的想法,使彼此都無法深入地認識彼此,剩下的是在彼此使自己失望時的互相指責與權力爭奪。 要達到真實親密,便要有勇氣展露真實的自我,缺乏自我覺察的人,是無法認識自我、有勇氣展露自我的,因此與人親密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我們沒有能力躍入對自我以及關係的未知,我們也不能接受真實的對方,那我們也沒有能力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探索親密。 (延伸閱讀:多數原生家庭,都充滿謊言?研究顯示:伴侶間難以坦承,源自我們都沒有能力接受真實) 關鍵是練習去接納自己,表達真實的自己 那要如何去接納自己、表達真實的自己呢?我們可以在日常,練習書寫自我覺察日記,藉由書寫去認識自己,進而培養在日常的覺知與表達勇氣。 *品毅版自我覺察日記簡介 追溯並記錄引發情緒的背後機制,而不是單單情緒本身。 追溯並記錄觸發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單單行為結果。 若能練習為自己行為與情緒感受負責後書寫,將有助於意識到自己的議題而突破關係困境。 圖片|Photo by peachpeach on PIXTA 自我覺察日記範例: 「昨天到今天腦中幾度很混亂,最近有不少時間是在與人互動,包含在這個新的換宿地方,因為未來會有比較深入的合作,所以也有不少溝通的時間。這讓我觀察到我對我沒有開始動筆寫作感到焦慮,我需要比較專注且獨立的時間創作,我喜歡一氣呵成,不喜歡一篇文章斷斷續續的寫。 但這也讓我知道自己對於日常的事情還沒辦法全然放鬆以對,昨天意識到這件事時就可以放鬆了,但反反覆覆的,忘記覺察時就開始焦慮。最近想要更多的去覺察自己是不是緊繃的。 最近很多機會與人深刻的交流,其實讓我感到挺深刻跟臨在的。也更明白世間事物的起落,也知道自己還不夠清醒地活,還是容易跟著這些起落起舞。 然後前天晚上看了久違的 A 片,結果腦袋就有點被影片內容充斥,覺得昨天焦慮源有來自於此。覺得自己還是會想要肌膚的接觸,想要性愛,想要物理性的接觸。 不過我希望我不要執著這樣的感受。目前看起來是不執著的,但是身體的慾望還是會挑起自己的焦慮。被壓抑的慾望就會轉化成焦慮出現,我希望更不壓抑地去覺察自己的真實慾望,不執著也不沉溺。 最近想跟自己的焦慮相處更久更深刻。」 (同場加映:你害怕獨處嗎?給獨居者的 3 個居家防疫建議:把注意力放回想做的事情上) 若你有興趣一起練習,歡迎與我聯絡(文末有我的聯絡方式),與我一起分享自己的書寫,我也分享我的每日覺察日記給你,願我們在這條認識自己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習慣書寫後,我們會越來越有能力探索自己的各種下意識模式,加以辨識並接納之,進而減弱它們的影響力,逐漸地綻放真實的自我。 如果我們能敞開自己,接納自己,面對朋友、家人、伴侶,堅定地分享真實的自己,就能逐漸找到與人親密連結的方式,生命力便可能隨之燦爛滿溢。 情緒總是大起大落,難以保持自身穩定?女人迷線上《能量工作坊》,陪你釐清情緒背後的需求,找到適合自己補充能量的方式。活動資訊請點我。 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July 07, 2021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E8P9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