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給焦慮依附型人格的「三級警戒」 的教戰守則:關注自己,取得生活的掌控權 https://ift.tt/3pGsS1M 面對變動的彈性,人人不同,我們都有一套自己的適應規則,也許得花一點時間,但我們都能漸漸地找到變化後與生活相處的模式。 你要記得:無論靠近或疏離,愛你的人一直都在。 作者|蔡秀娟 諮商心理師 為有效因應 Covid 19,臺灣進入第三級預防警戒,細看警戒的內容,你會發現,其內容大多強調著需要減少非必要活動或聚會,簡單來說,就是保持社交距離與減少與人互動,以堵斷病毒的傳播鍊! 但刻意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人際互動,其實與人的心理需求和歸屬感有所抵觸。我想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心裡都會有一種難熬且孤獨的感受,甚至有些人,會伴隨著不安及害怕,擔心著自己無法再跟在意的人見上一面。這樣的不舒服感,基本上會隨著時間的推進,去調整自己並獲得其他的歸屬感。 如:取代面對面的人際互動,改為通訊軟體聯繫、不可以密切接觸;分流上班者於交接班時留下小紙條,保持跟他人的情感聯繫。 這個過程,也是就是心理學中談的「調適」與「適應」,它指得是一個人在因應環境變化時,會經歷短暫的失衡,我們會試著改變內在認知結構(調適),以符合環境的現況及要求(適應)。 而適應其實是一個變動歷程,我們在面對不斷變動的環境時,內在會經由一次次的適應,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預測及控制力。 但對於某一部份人來說,適應「減少與人互動」會尤其困難,這群人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焦慮型依附」的人,相較之下,自給自足的「逃避行依附」或「安全型依附」的人來說就相對簡單一些。 圖片|Photo by zhang kaiyv on Unsplash 焦慮型依附的人可能會在這一次疫情下出現哪些情況? 明明分流上班,卻在非上班時段出現在公司中,表示自己需要保持人與人的連結。 少了社交聚會後,取而代之的不是自我照顧與投資,而是購買酒精想要在孤單時麻痺內在空虛感。 明明說了,現在疫情晚點碰面,但卻還是積極的要來赴約,而且是風雨無阻那種⋯⋯ 你可能會有所不解,並認為他們不落實防疫,但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所有人忙著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影響,他們擔憂的是自己該如何避免被滿溢的孤單感給淹沒,害怕因為無法與他人接觸而失去從他人身上獲得關照。 焦慮型依附通常是處於一個我不好(低自我價值),但對方好的心理狀態。在關係中,有著高度的不安感,他會擔心自己不被愛、不被接納甚至被丟掉,因此著急的尋求與他人的靠近與連結,盡可能引發更多的關注與回應。 焦慮依附的人通常是以他人為主,認為自己需要有他人的存在才能襯托其價值與意義。 在理智面,他們都懂,在非常時期下,必須減少人與人的互動;可是在情緒上,對他們來說,內在對於外在的不安及焦慮,會大到完全佔據其心思,以至於他們根本沒有心力、時間去留意自己及當下環境的現況。 圖片|Photo by Pam Menegakis on Unsplash 焦慮依附者如何在疫情的壓力下,取得「內在焦慮」與「現實環境」中的一個平衡,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1. 關注自己,取得生活的掌控權 刻意的花時間跟心力在自己身上,並在心中不斷的告訴自己,現在暫時把他人的一切隔開,試著在自己跟他人之間畫出一個光環(可以真的用紙筆畫出來也可以想像的方式),將其視為一個保護罩,並把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你的需要是什麼? 2. 建立生活中心理及物理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指我們透過一個動作,使自己能在不同心理狀態、物理情境之間產生轉換。 過去的你,可能凡事以他人為主,並因著他人的回應來轉換你當下的狀態,那麼你現在要做的事情是:試著問問自己一天的生活你想怎麼開啟、怎麼進行、怎麼結束,而對於這樣的生活型態又該怎麼執行呢? 儀式感是一件滿足個人風格的事,沒有既定標準,建立儀式感不僅是在物理環境上提醒自己現在該做些什麼,更可以讓心理有一種預備進入另一個狀態的感受。 3. 好好的謝謝自己,並跟自己說聲辛苦了 在每一次關照自己的過程中,都花一些時間去看看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跟嘗試,因為在過程中,你可能會因關照自己而衍生出一些對自我的「負向評價」。 請謝謝自己,即便知道會不舒服的情況下,仍願意嘗試的勇氣。 跟自己說聲辛苦了,不管在每一次的嘗試中你持續關照自己多久,都請鼓勵及肯定自己在當下想讓自己更好的心意。 我們永遠是自己行為主人,需要在有限的環境中去找到自己可以承擔及調整的部分,如果你總是把焦點放在對方何時要回應自己、對方對自己的感覺或想法,時時刻刻被這些主宰著自己的生活,等同於你把自己的一切交付給了他人,但自己卻沒有絲毫的掌控力。 沒有人喜歡在關係中矮人一截,也沒有人喜歡全然的依賴在另一個人身上,所以刻意去營造出一些時間、空間,思考及感受自己這些焦慮不安背後的自己,怎麼想、怎麼感覺、怎麼行動,並進一步去問問自己這些行動,有助於自己減緩焦慮嗎?還是增添焦慮呢? 希望我們每個人在透過覺察後,可以在有限的情境下,去創造出讓自己感覺到平等跟舒服的關係。 June 10, 2021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pGsS1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