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情緒處在不穩定的狀態怎麼辦?找到適合自己保持穩定的方式,建立自我復原力 https://ift.tt/35DvgNJ 長期處在憂鬱的狀態,感覺自己的「心靈生病」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鍛鍊「心理的自我復原力」,讓你在不穩定的狀態下,也能找到柔軟應對的方式。 文|一林大基 「鋼鐵」給人很強韌的印象。 最近常聽到「強韌的心理」或「心靈很脆弱」之類的說法。當精神上受到傷害時,處在憂鬱狀態時,也會形容為「精神受創」、「心靈生病」等。 然而,所謂的「心靈生病」,在醫學上是指怎麼樣的狀況呢? 「心靈生病」是指一種「精神或情緒處在不穩定的狀態」。當情感、情緒或心情「不穩定」時,如同「生病」一樣。反之,精神處在平靜的狀態時,則多會形容為「穩定」。 喜悅、悲傷、憤怒、絕望、驚訝、厭惡及恐懼──受到這類情感波動的影響,情緒往往會一時之間出現紊亂,即使在這種狀況下,若能讓自己不受影響,保持在穩定的狀態,正是達成精神上平靜的條件。 此外,即使心情受到擾亂,不會超出某種程度的界線,並能立刻回復穩定的狀態,這個能力稱為「復原力(Resilience)」。 簡單來說,就是「心理的自我復原力」。 將此能力加以發揮,達到高度的心理自我復原力,本書將這樣的精神狀態視為「鋼鐵之心」。 「鋼鐵」通常給人「堅硬」與「強韌」的印象,但實際上更具有「柔軟」及「容易加工」的特質(純度一○○%的鐵或金屬,不會輕易碎裂而無法使用的!)。 像這種「不易受挫」、「不易崩潰」的精神狀態,比起「強度」,使用「柔軟性」或「復原力」、「適應力」一類的形容詞或許會比較貼切。 (同場加映:「心順了,一切都是順的」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的能量提升四步驟方法論) 人際關係是否也能同等視之呢? 擁有堅強信念或理想的人,雖然是令人尊敬的對象,但也容易樹立敵人。此外,也有太注重細節,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或對工作太過專注而在家庭中受到孤立等狀況。 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本人沒有意識到問題,但長期給予周遭過多的壓力,最後會導致與伴侶的關係惡化,甚至也有不少人因此精神上出現失調。 相對的,個性柔軟的人能將職場與家庭加以區分,並考慮到周遭的狀況,不易樹立敵人,能享受怡然自得的生活。整體而言,像這樣具有配合周遭的柔軟性的人,大多是心靈不容易生病的人。 然而,因為個性太柔軟而失去自我也是一個問題,沒有自己的想法,總是受周遭的意見左右,也會導致心理上的失衡。因此,支撐自己的「強韌」,及配合周遭環境的「柔軟性」,對心靈而言,兩者是不可或缺的。 如同兼具這兩種性質的日本刀,不易斷裂的韌性,以及靈活的柔軟性,處在這種精神狀態下的人,正是所謂擁有「鋼鐵之心」的人。根據我治療上萬名病患的經驗,我敢如此斷言。 過去的日本,常會提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輕易放棄的人是因為意志薄弱」等說法。把「個人」的資質或能力視為價值,導致過勞死,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停滯不前,甚至被冠上先進國家自殺率第一名的汙名。 然而,最近已經開始理解到「人類的能力會受到環境或立場而輕易改變。個人能力所及範圍意外地小」。對個人抱有過剩的期待或權力的集中,會構成精神上的壓力而出現反彈,導致罹患名為「適應障礙症」的精神疾病。 人類有所謂的能力範圍,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與不擅長的事情。如果總是要做能力範圍外的工作或不擅長的事情時,與其強逼自己待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如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才能享有充實快樂的生活。 理論上來說,要獲得「鋼鐵之心」,不僅僅是透過精神論或思考法去改變自己內在的態度,也需要調整周遭的環境與人際關係。 無論擁有多麼柔軟靈活的思維,只要長期處在會造成負擔的環境下,遲早會支撐不下去。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我們需要適時用客觀角度去冷靜審視自己的狀況,並且加以評估。 圖片|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拒絕假性正能量:願你不僅有快樂和堅強,更要有脆弱與悲傷) 當出現會危害到自己的壓力源時,察覺危機並想辦法迴避,讓自己全身而退,這也是一種可靠的能力。懂得改善狀況,為自己開拓道路,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在「穩定」的狀況中。 然而,精神上失去平衡的人,這種察覺危機的能力會變得極為低下。 插畫家汐街可奈老師在二○一六年一○月二五號,在 Twitter 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以前曾經不經意自殺過」、描寫過勞自殺的漫畫,在當時引起話題,被轉發超過一○萬次。 這篇漫畫之所以會引起大眾的共鳴,是因為「長期過勞,會導致判斷力下降,連『與其送死,不如辭職』這樣的道理都無法理解」。當還有判斷力時,當然會考慮到辭職這個選項,但長時期勞動,會讓思考力與判斷力都變得麻木,自然變得看不見辭職這個選項。汐街老師回顧自身的經驗,將心聲說了出來。 人類長期待在嚴苛的環境下,為了讓自己在那樣的環境下存活下來,會欺騙自己,「會變成這樣都是自己造成的,只能接受」像這樣逼自己接受,藉此來保護自己。這種自我催眠的想法,稱為「習得性無助」。 這種思考方式是處在戰爭時期等極限狀態時,人類為了在嚴苛的環境下倖存、維持精神健在,而在進化過程中所學會的。這個能力在求生方面能帶來重要的功效,但在現今日本的社會構造中,反過來被利用,正如字面上的「工作到死」,巧妙地運用在社會機制中。 無論是學校或是職場,將「憑自己去思考及行動」的能力剝奪,即使被迫待在無法自由說出想法的環境中,我們被教育成習慣這樣的環境,無法對此存疑。 以心理衛生的觀點而言,現在的日本社會被形容成「難以生存,蘊藏著危險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活著,總是不去思考,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掉進其他人設下的陷阱。 而我們的生活或許哪天也會受這樣的威脅。 在這種狀況下,迅速察覺逼近自己的威脅,並立刻回歸到穩定的狀態,擁有這種素質的人,也就是擁有「鋼鐵之心」的人。為了達到這一點,需要一項能力,正是接下來我要傳授給各位的「後設認知」。 本節的重點 「鋼鐵之心」是指擁有高度的心理復原力的精神狀態。 「太過堅硬」或「太過柔軟」都不合格。 人類長期待在嚴苛的環境下,連判斷力都會被奪走,失去讓自己解脫的選項(習得性無助)。 「後設認知」是可以獲得鋼鐵之心的一種方式。 本文出自一林大基的《不要變成壞掉的大人:當世界崩壞時,我們更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由台灣東販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不要變成壞掉的大人:當世界崩壞時,我們更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總是被處理不完的代辦事項追著跑?無法享受生活與工作,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女人迷線上時間管理工作坊,帶你發現時間運用慣性盲點,透過實作方法,有效調整低效能生活模式,讓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活動資訊請點我。 June 21, 2021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5DvgN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