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gQAZ7s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脫離「我被婆婆殺死」陰霾,打破情緒勒索循環:不讓對方講的內容,成為你的軟肋 https://ift.tt/3gQAZ7s 要擊敗情緒勒索,只能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讓自己成為情緒勒索的受害者。 面對情緒勒索的家人、情人、朋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狠下心,拒絕將軟肋暴露在情緒暴力之中。 文|Nico Yu 前陣子轟動全台的一件自殺案,死者遺書中明確寫下「我被婆婆殺死」。 幾週前,一段死者與婆婆之間的對話錄音釋出,社會輿論當然是一面倒地在罵錄音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的婆婆。 其實,這位婆婆所使用的手段不是什麼太特殊或是太瘋狂的方式, 簡而言之,就是「情緒勒索」。 什麼是情緒勒索 ? 以下是 Wikipedia 對情緒勒索的解釋: 情緒勒索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情緒勒索(英語:Emotional blackmail 或 FOG)是一個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 它同時也是一個理論,主張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是介於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互動戲碼中,主要的「人際溝通動態(transactional dynamics)」。理解這些動態,對於嘗試要從他人的掌控行為跳脫出來的人是有用的。 同時,也有助於克制他們自己為他人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願、麻煩沉重的、甚至自我犧牲的事物的強迫感。 簡單來說,情緒勒索的一方會使用各種攻擊的言語、行為,來找到被勒索方的 FOG(取恐懼、義務、罪惡感字首,同時有「如迷霧(fog)般」之語意)。 身為媽媽又是太太,婆婆就用「你是個爛媽媽、爛太太、爛媳婦」來攻擊你,讓你覺得自己沒盡到義務、又對全家人心懷罪惡感。 你身為孩子,那父母就用「你都不孝順父母、不幫忙家裡」來攻擊你,讓你覺得自己沒盡到義務、對父母產生罪惡感。 你身為太太或為人母,丈夫就用「你都沒有進到一個當媽媽、當太太的責任義務」來讓你自責。 圖片|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為什麼要情緒勒索別人? 行為是學習來的。 回想你怎麼學會說謊:一開始是怕做錯事被罵,說了一次謊,發現不但沒有被發現、甚至還得到一些意外的好處;中間可能也有被拆穿過,但下一次,你就知道「喔,如果要在某件事上說謊、要先做怎樣的準備,謊言才不會被戳破。」 情緒勒索也是學習來的。通常,會情緒勒索的人身邊也都充滿著讓他盡情勒索的人。 比如說,丈夫一開始心疼太太在家裡,所以當太太拿出「我為妳生孩子、放棄一切」這樣的理由時,丈夫就退讓; 面對孩子,媽媽可能說「我為了你放棄一切人生、努力賺錢養你供你上學,還不好好念書!」孩子就退讓了。 因為身邊的人不斷的退讓、縱容情緒勒索,讓加害者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效來得到自己想要東西的方式,也就開始更多的情緒勒索家人。 情緒勒索都是學習來的,請狠下心、打破這個循環 一句話:你不可能改變對方。 「XXX,你不要這樣說」、「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這類的話,只會讓對方知道自己打中你心中的軟肋。 要擊敗情緒勒索,只能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讓自己成為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從而打破對方使用 FOG 不斷攻擊你的負回饋循環。 在幾週前被公佈的錄音帶中,有幾句話也曾在我人生中出現過,比如: 「我喔,看清你了啦!」 「沒有啊,我沒有說什麼啊,就只是說我看清楚你的為人了啊!」 「你覺得 XXX 被夾在中間很可憐,那還不是你的錯!」 如果是你家人跟你說這些話,你會怎麼回應呢? 要跳脫情緒勒索的循環,第一步就是:否定對方講的內容是你內心的軟肋。 婆婆曾經在電話吼過一句話:「你一點都不在意我啊!你沒有把我當媽媽!」 我當時回:「您說的沒錯,我真的不在意,你不是我親媽媽,你是我婆婆。我們是婆媳關係,所以我也真的不在意您在意的這件事情。」 後續,我婆婆也曾經找機會數落我:「我看清楚你是怎樣的人了!」 我馬上回:「對啊!我就是這樣,不要覺得會有改變,我就是這樣的個性,接不接受在你們,若不能接受,你們就找一個新媳婦吧。」 後續,他又嘗試用我先生做理由來情緒勒索:「你這樣不改,害你先生被夾在中間,他最可憐!」 我:「對啊,您兒子這樣被卡在中間,情緒波動對身體非常不好。我沒了先生可以換一個,您沒了兒子,這該怎麼辦好。」 每一句話,我都是在否定她用來綁架我的理由,是我內心存在的罪惡感。 要戰勝情緒勒索,第一步就是放下心裡認為怎樣是好人、好太太、好孩子的框架。不要在意別人怎樣看,也不用害怕被說成是情感關係中的壞人。一個會出去說你不是的人,就算你跪在地上幫他穿鞋,都可以嫌你做的不夠好。 (延伸閱讀:「勒索者永遠無法被滿足」七個步驟讓你跳脫情緒勒索循環) 如何發現自己被情緒勒索了? 當你發現,某個人跟你的對話內容幾乎都是你回答「是、對、知道了、好的、對不起」你分享的內容很少,但每次都覺得整段對話結束都是你要做什麼、或是沒做什麼,覺得很無力但不做又充滿罪惡感⋯⋯那恭喜,你被情緒勒索了。 當一段關係中,你總是那個因為罪惡感、怕做錯事,而不斷退讓,不斷吞下自己真正感受的一方,你就成為了縱容情緒勒索發生的那一個人。 如同前面提到,情緒勒索是學習來的,要打破對方的這個壞習慣,就要先成為拒絕被勒索的人。會被情緒勒索的人通常在關係中比較好說話、原本比較會讓步的那一方。而會情緒勒索的人,如同前面所提,通常身邊都有很多的「enabler」,也就是縱容加害者情緒勒索的人。 因此,必須適當地打破這個既有的相處模式,是非常關鍵的。 「忍氣吞聲,可能變成對方情緒的反撲!」 有人可能覺得我上面回應婆婆的方式非常不盡人情。 這邊要提醒一下:會這樣回答,是因為發現對方在很單方面的強加她的價值觀給我,也一再地用讓我產生罪惡感、或是詆毀我人格的方式,來達到他所想要的目標:單方面的退讓跟道歉。 這樣的關係不但不對等,非常不健康,而且家裡不只我一個人已經被她的情緒勒索逼到情緒崩潰邊緣。 在打破情緒勒索的循環後,就可以重新在關係中立界線。每個人都是個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界線是不能被侵犯的。 越是親密的家人、夫妻、親戚關係,更是需要好好建立那一個界線。由於亞洲人偏向集體主義,所以更容易在關係中越界。 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在情感中是弱勢、被勒索的那一方,可以提起勇氣,開始拒絕對方的詆毀跟壓迫。 自重者,人重之;自賤者,人賤之。 記得:沒有任何事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沒有健康的心理,不會有健康的生活、家庭,也不可能會有健康的下一代。 現在的忍氣吞聲,有可能變成情緒上的反撲,害了自己也害了身邊的人,包括孩子。 (延伸閱讀:如何跟情緒勒索者互動:不道歉、不妥協,幫助對方成為自己的力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原作 Nico 部落格:Mon Jourco,若無原作者同意,請勿私自轉載。 December 16, 2020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