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你不需要太快好起來。」順應悲傷的到來,聆聽它的聲音,才能做到悲而不傷 https://ift.tt/3n4MbPc 來自心理諮商師的溫柔絮語,悲傷有時像一條長長的隧道,當你沈浸在隧道裡,總看不到盡頭,但你得相信,這條隧道,既然有入口、則必然也會有出口。 沈浸悲傷、感受低落的情緒,不用逼著自己馬上快樂起來,我們都擁有難過的權利。 文| 胡瑋婷 我問了許多人這個問題:「幸福是權利,還是義務?」大家的答案都跟我一開始一樣,是義務。 學習「痛快地」允許自己,擁有悲傷的權利 有位前來申請心理諮商的當事人,名為小櫻(化名),她在談話的過程中,幾乎全程面帶笑容,說話欲言又止時會微笑,講話支支吾吾時也會微笑,尷尬地坦承不知道自己怎麼了,起初我心裡想著,肯定有什麼事令她難以開口,於是我打算一步一步,慢慢地卸下她的心房。 我關心她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她說很好;關心她的課業表現,她也說很不錯;再關心她的家庭關係,她說她和家人都相處得非常好。 我蒐集了這麼多層面的資訊,卻沒有發現問題,但我懷疑這可能是關鍵所在,有著各種值得快樂的理由,但卻活得不快樂。 我問她:「妳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所有方面都很好,自己應該要過得很開心,但卻開心不起來?」 習慣微笑的小櫻,突然不笑了,眼眶泛紅地看著我,拚命點頭說:「對,對,對,我覺得應該要讓自己開心,但我卻做不到。」她把開心當作自己的義務,必須得做到才行,而我告訴她,也許卡住的點就在於無法允許自己不快樂。 SHE 有一首歌《痛快》,歌詞裡寫到:「痛快去痛,痛快去愛,痛快去悲傷,痛快去感動,生命給了我什麼,我就享受什麼,每棵人間的煙火,我都不要錯過。」 如果,我們已經不能改變事實,何不選擇「痛快」享受一番? 經歷懷孕與育兒過程中,我發現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痛快的「允許自己」,允許自己可以悲傷,允許自己可以生氣,允許自己可以焦慮,允許自己可以依賴他人,唯有先允許自己,不再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想法後,我們才有力量在生活裡發展新的可能。 圖片|Photo by Kinga Cichewicz on Unsplash 你不快樂的原因,也許出自於「無法允許自己不快樂」 我是七年級生,這代被六年級生稱為草莓族,他們認為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擁有他們稱羨的資源,卻還是經常抱怨自己過得很不開心。 每當我越是反駁與抵抗,這標籤就貼得越黏、越緊,我認為不快樂的理由是個申論題,每個人都不同,而且這答案本來就沒有正解,如果你問我不快樂的原因,成為妻子及母親的我,我想我第一個想到的答案是「不允許自己不快樂」。 還記得,高中時我在週記本裡道盡哀愁,卻換得班導師七字箴言「為賦新詞強說愁」,我見到老師的回應,我相信他是希望我能夠快樂,但他直接否定我的負面情緒,讓我更加不開心,也更惆悵了。 難道,我沒有傷心難過的權利嗎?這社會的氛圍似乎傳遞著,我們是被期許必須幸福的一群人,擁有便利的交通、科技、和網路等等,讓生活如此便捷,怎能不幸福呢?如果不幸福,就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我成長的歲月裡,數不清地的人明示或暗示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勵志書籍都提倡著知足與感恩,但往往一開始我們學會的不是惜福或知足,而是否定自己的負面情緒。 因此,在這裡,我想告訴你,無論如何,都要允許自己悲傷。 別傻了,人生怎麼可能不悲傷 如果你問我有沒有產後憂鬱症,我會回答:「怎麼可能不憂鬱!」 我成為新手媽媽後,經歷過一段低潮,覺得世界全都對著我槓,我在最需要先生幫助的時刻,他卻數度沉迷於電玩,這中間還穿插著,婆媳間育兒方式不同的衝擊。 世界上最體貼的婆婆與最暖心的先生,都給我碰上了,我竟然還不知足。 三餐都是婆婆準備的,她從來不讓我餓著,甚至在我加班時,她親手洗我的衣褲,可見她也不會讓我累著;而我的先生從抱寶寶、換尿布、餵奶、哄睡、陪寶寶玩耍,無一不熟練,我想已經有不少媽媽感到羨慕了吧?更別說他幾乎包辦家中所有家事了。 朋友說:「跟別人比起來,已經夠好了,難道妳還不知足嗎?」對啊!我得知足,但這麼想並不會讓我比較開心,反而更容易被憂鬱壓著喘不過氣,也更加責備自己。 當我心情低落時,藉由閱讀探索自己到底怎麼了?找個同溫層安慰自己,行有餘力時,再試著尋找因應困境的方法。為此,我走進校園圖書館,看著一排排的書籍,突然間有本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書名是《你可以不快樂》。 書中寫道:「幸福不是義務,是權利。」意思是說,我們毫無義務要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幸福快樂的活著,每個人都有傷心難過的權利,即使擁有再好的資源,都可以不快樂。 請你試著大聲唸三遍,我可以不快樂,我可以不快樂,我可以不快樂。 因為這很重要,最好多說幾次,讓它深深刻入你心底。 我告訴自己:「無論生活過得如何,妳都是有權利傷心難過的。」當我開啟了接納負面情緒的念頭後,身心也舒暢了些,心中大石也變輕了。 我的中醫師曾告訴我,其實我長期罹患「乾癬症」是好的,因為我體內的毒素才能夠藉由皮膚發炎排出來,而有些人表面上都沒有任何的病症,那些體內毒素一直在身體裡面累積茁壯,最後就變成了「癌症」。 我想,情緒也是如此,我們會感知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也是好的,甚至是透過各種方式發洩出來,也是好的,假若我們一直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心裡,不去探索與抒發,那這情緒將會成為心裡的巨大腫瘤,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六句療癒語錄集:悲傷像隧道,有入口,就一定也有出口) 在處理悲傷之前,先聆聽悲傷的聲音 茱迪斯.歐洛芙把「臣服」定義為:「在適當的時機優雅的放下,並接受事實。」 她指的放下並非放棄,而是採取積極的態度,順應當下的直覺,不去對抗。而接受事實,並非是對任何事情都點頭說好,而是理解現實的限制,更懂得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下,才能真正拿回人生的主控權。 請你試著向悲傷臣服,把自己交給悲傷,用積極的態度去傾聽它的聲音,了解它究竟想要告訴自己什麼? 看似很難,但其實並不難,因為身體與心靈是互通的,在悲傷的當下,你可以試著覺察身體的感受,聆聽身體發出的訊號,你的身體就是和悲傷溝通的橋樑。 請你找一個安全的空間,閉上雙眼,暫時收回對悲傷的抵抗,開啟身體的覺察力,覺察目前呼吸的的狀態,再試著從頭到腳掃描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若有不適感,盡可能不去抵抗,尊重每個身體部位的真實感受,並誠心地向身體請教:「你想告訴我什麼?」同時,也再詢問悲傷:「你最想跟我說的話,是什麼?」 順應悲傷的到來,聆聽它的聲音,才能使其悲而不傷。 December 31, 2020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n4MbP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