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WNGpqq
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誰都不需要當完美媽媽 https://ift.tt/2WNGpqq 讀《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給所有不放過自己的媽媽,當媽媽不是考試,我們不需要完美,我們只需要當孩子最適合的媽媽。 拋開對完美的執著 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當母親以外的角色得分,也在為母親這個身分加分.最終的目的不是樣樣拿滿分,而在於平衡與取捨。 ——劉淑慧《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 一個醫學院碩士的母親,一個小兒科重症急診的父親,他們夫妻的人生故事,感動許許多多人,他們有一個腦性麻痺的女兒,作者形容女兒出生那天,「以沒有呼吸的方式來到世界」,自己因為過度用力,眼球微血管破裂,仍努力的虛弱的喵著孩子,但她看見的是全身發黑的一個小身體,嚴重缺氧的特徵,生產完的她虛弱的躺在產房,看見產房全部的醫護團隊啟動了急救處置的程序。 她的丈夫是小兒科醫師,原本是陪產也準備相機要開心拍照,見到全身發黑的女兒的時候,身為醫生,第一個反應是為沒有呼吸的女兒做CPR,作者的先生王聖儒醫師回憶:「我從沒想過,成為小兒專科醫師,居然有一天會在手術台上救我自己的小孩!」,很難想像原本是要迎接新生兒喜悅的父母,要如何面對這個人生的衝擊。 作者劉淑慧是一個堅強值得我們學習的母親,她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女兒,但她仍然貢獻自己為更多陌生的孩子付出,為山服社的學弟妹辦獎學金、參與共融遊戲場的評選議題、關心偏鄉教育、投入國小生命教育的志工,在她身上我們看見女性柔軟的力量。 給所有不放過自己的媽媽 當媽媽不是考試 這本書真的很推薦所有「不放過自己的媽媽們」閱讀,作者劉淑慧在書中寫到有一天她的母親告訴她:「你可以放過自己嗎?」鼓勵每一個媽媽,當媽媽不是考試,不用要求一百分,真的在人生中的太多時刻,我們太要求自己了,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書中有一段話寫著: 「媽媽」從來都不是孩子一生下來,就能做好的角色。而是需要不斷地刻意地練習與學習,三不五時還要推翻重來,因為永遠都不會知道,前方會有什麼挑戰在等著。最重要的是,這不是美術作品、藝術裝置,不需要盡善盡美的呈現,承認自己不是最好的媽媽,但是一定要當孩子最適合的媽媽。 ——劉淑慧《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 在閱讀這本書的當下,同為母親,同為太太,同為女兒,有好多故事的情節或面對生命的態度,都讓我覺得有所感觸和啟發也有省思。我覺得如果你現在也有低潮的時刻,不要放棄自己,你值得活出屬於你的人生,我一直相信自己生命中唯一且最有影響力的人,每個人都值得活出最棒的自己!(延伸閱讀:不當完美媽媽,孩子更快樂) 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為你打分數,沒有人該來評價你如何如何,我們需要的是先肯定我們自己,從我們的內心長出自信,因為孩子也會感覺到家裡的氣氛,父母親相處的模式、父母親在面對問題的態度和反應、父母親對於金錢的價值觀、父母親與長輩的互動狀況。 書中提到: 多數的父母一直用盡全力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往往說的比做得好聽,不是做不好,是忘記「身教」才是最大的力道。 ——劉淑慧《當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 我非常非常認同這個想法,我覺得身教比言教的影響力大多了,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會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但是舉例有父母覺得孩子忘東忘西,沒有責任感,一點都不像自己,自己平常都把事情都處理得很有條理,這時候,如果我們用一些更具體的方法協助孩子會更好。 Photo by Jeniffer Araújo on Unsplash 我有一個方法覺得還不錯,那就是讓孩子知道「這是他的事情」。比如說,我會跟孩子說:把功課完成,並且主動拿來請爸爸媽媽簽名是你的工作喔!因為你是學生,你有你的工作,這是你要完成的責任,就像爸爸媽媽也有爸爸媽媽要完成的工作一樣,我們必須自己去把工作完成做好,而不是別人來叮嚀提醒我們做好,主動幫我們確認是否完成。 從此之後,我的小孩都把功課放在桌上讓我檢查,有時候我少一根筋自己都忘記幫他看功課,睡前他還會很擔心特別問我:媽媽你簽名了嗎?但在我們溝通好這是誰的工作之前,其實檢查功課都是我跟爸爸的工作,我們兩個每天都很認真從他書包把聯絡簿拿出來,然後自己主動找出國語甲本是哪一本?數學乙本是哪一本?並且翻到聯絡簿上說的 P36~P39 簽好簽滿!但是現在完全相反,這些都是我孩子自己整理好,我只要坐下簽名和檢查就好!我跟我的大兒子說:媽媽好輕鬆喔!謝謝你讓媽媽這麼輕鬆都不會很累,孩子也得到成就感和培養的責任感。 這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裡面除了愛與勇氣之外,你還會看到一個母親的溫柔力量。 作者也曾經陷入低潮憂鬱,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敵鐵金剛,永遠不會倒下,我們要懂得「放過自己」,有的時候,我們該向另一半求助,該尋求長輩協助,該請小孩幫忙,我們就要去做,不當一個一百分的媽媽,我們只要當最適合孩子的媽媽,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我們的另一半,一個家必須有「爸爸」和「媽媽」,這兩個角色就像家中的兩個柱子一樣,必須同等的有力,才能夠支撐起一個家,而家的幸福需要用心經營,我和作者一樣,我們的另一半都同樣支持我們實現夢想,鼓勵我們勇敢的往未來邁進,在我們脆弱幾乎要倒下的時刻,努力推我們一把。 作者劉淑慧的先生王聖儒醫師,他的推薦序讓我印象深刻:「人生被打亂,但沒有被打敗」,序中描述「大女兒小米的出生,打亂了我們計畫好的人生,從沒想像要照顧一個出生沒有呼吸心跳,歷經兩次急救才回復生命跡象,卻留下嚴重腦傷後遺症的孩子。」在王醫師的眼中,太太淑慧和很多醫生娘很不一樣的地方,她不追求名牌,也不太跟風,連百貨公司周年慶時間都不知道,但他的太太會為山服社的學弟妹辦獎學金、參與共融遊戲場的評選議題、關心偏鄉教育、投入國小生命教育的志工,有事沒事還會辦些公益性質的快閃活動,並委身在教會兒童牧養工作。 王醫師長期投身在兒童急診,他說在兒童急重症這一塊,因為健保給付的關係,所以變成大家沒有人願意投入這一塊,可是小朋友的急重症,事實上是很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他提到自己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女兒,出生時的狀況,讓他從在旁邊陪產立刻下去陪同急救,這個經驗和過程,他更能同理急重症兒童家長的心情。 沒有完美夫妻,也沒有完美母親,我們不需要完美,我們只需要在一段關係,找到最適合彼此的陪伴和支持。 身心障礙兒童的支柱是長期擔負照顧責任的父母,他們必須比平常的父母投注加倍、數倍的時間和資源在照顧孩子、維持家庭,可以想見,身為父母的心力交瘁和天人交戰的考驗,這漫長的照顧陪伴過程中,更衝擊夫妻間的感情,但是書中作者卻以自身經驗分享,她不是無敵女超人,結婚後也曾第一次離家出走,也曾從計較誰最苦、到同理對方,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她如何走過這些人生低谷。 如果你的人生、家庭關係、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同樣面對了一些困境和困難,同樣讓你覺得沮喪無力,我們希望你能透過此書的分享看見希望,就如同作者說的低潮是幫助爬出生命低谷的梯子,願你也找到這份力量。 May 10, 2020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