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你的孩子正處在「焦慮」嗎? 七個檢測方法 https://ift.tt/2MBjJXJ 「你看別人家的OOO這麼厲害。」「這沒什麼好怕的!」父母一句無心的話,不知不覺地「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如何讓孩子不焦慮,七個檢測方法與實際經驗為你解答。 在生命中,有一些時刻,是否讓你感到美好?一個人的咖啡的時間,一個人靜靜地讀一本好書的時光,多麼美好。 這個周末讀了一本書叫做《焦慮的孩子》,這本書的作者 Paul Foxman 是一位心理醫師,他在書中揭露自己兒童時期的經驗,父母離異、性侵害、需要緊急氣切的瀕臨死亡經驗,以及在紐約著名的地獄廚房(暴力和種族緊張的社區)成長的經驗,讓他自己就是個從很小就開始有焦慮反應。 作者有多年的經驗,長時間都無法放鬆,大多時候他都很緊張,而自身因為完美主義、控制的需求、高表現的動機、因為自我要求一直處於很大的壓力下,在他的童年期和青春期,他會把焦慮隱藏起來,並假裝自己很活潑,很有自信,而且當他在外在世界表現得愈傑出的時候,他想要隱藏焦慮的壓力也就愈來愈大。(延伸閱讀:「工作時,煩孩子;照顧孩子時,擔心工作」 4 件事,擺脫焦慮) 圖片|來源 作者列舉了下面這些症狀都是過度焦慮的症狀: 1. 過度或不真實擔心未來的事件  2. 過度或不真實的擔心過去事件的合宜性 3. 過度或不真實的擔心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包括學業成績、運動和社會能力在內 4. 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5. 過度的自我意識 6. 在很多事情上,都過度需要別人的安慰 7. 無法放鬆和高度緊張 你可以看看上面七個,自己、孩子、你的家人、朋友符合幾項?很有可能你就是深陷在「焦慮」中,這是一本 2005 年出版的書,但是,即使到了 2019 年我拿起來讀,都仍然覺得非常值得一讀,也更能夠理解限在焦慮裡面的人的心情,還有去思考我們該如何理解和支持深陷在「焦慮」中的人。 圖片|作者提供 下面是一些讀後心得,也是我開始省思的成長功課,當孩子告訴你他的某些擔心的時候,你都會如何回應他們呢? A.「這個有甚麼好害怕的、這有甚麼好擔心的」 B. 「你想太多了,怎麼可能」 C. 「你看哥哥都一下就學會了,你怎麼就這麼膽小呢?」 選項 A 和 B 是大部分的家長,可能都會回應這些話,但這句話第一時間他做的事情是,「否定」了孩子害怕的感覺。不管孩子陳述的內容在你聽起來是否是合理的擔心,首先我們不應該去否定他說好可怕或是好擔心,我們要能「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感受到他被明白、被了解、被接納的時候,他才能進一步學習如何去面對自己這樣的情緒。(延伸閱讀:怕黑、怕鬼、開燈睡?心理師教你讓孩子三步驟不怕黑) 我從另一本書上,看到一些作法覺得不錯,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你害怕的時候,可以唸出來說,我接受我現在覺得害怕的感覺,我接受我自己現在覺得很擔心的感覺,而不是告訴自己不要擔心、不要害怕。 身為旁人或父母,安慰的方法也不要是不要擔心,而是去同理孩子的感受,引導他說出他在擔心甚麼?他在害怕甚麼?可以的話,可以抱抱你的孩子,一些肢體接觸會讓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選項 C 是長輩習慣用的方式,叫做激將法,拿手足做比較,拿鄰居做比較,那個誰誰誰都怎麼樣,華人普遍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出孩子的潛能。但是,這種方式是最不正確的,我們一定要知道,你這樣說話,是因為你希望孩子變得更好,變得更強,但是孩子不會因為你這個方法進步,反而很危險!請問比哥哥厲害或是比姊姊厲害,或是比哪個同學厲害,真的是孩子該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嗎? 父母無形中,透過言語,把這些人形塑成孩子的「競爭對手」。父母出自於好意,認為「有比較才有進步」,但是,每個人的長處不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愛的安全感來源,請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你很愛他,不論他的表現是好是壞,都不會影響你對他的愛。 做為父母,我們不要再比較了 做為主管,也不要拿員工跟另一個員工比較了 做為男朋友/女朋友,也不要拿這任跟前任比較了 做為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跟別人的人生比較了 因為比較,對於焦慮並無幫助,反而會讓焦慮更加惡化,書中作者要我們審視自己,你可能沒有發現,自己和家庭往往就是孩子壓力的來源。 書中作者 Paul Foxman 提到經常受到批評的孩子會不敢嘗試、害怕失敗,以及無法在課業和社交上有成功的表現,所以多給予正向的語言,新一代的父母其實多半已經會用正向的語言取代負面的批評和否定,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就是「幫助孩子有成功的經驗」。 比如說,如果孩子很害怕上台講話,可以從比較小的場合(例如家裡親友)開始讓小孩練習在大家面前講話。更進一步,當孩子害怕上台的時候,可以幫助他回想他的成功經驗,像是你幼稚園的時候成果展那天就在好多人的面前表演啊? 讓孩子回想成功的經驗,也幫助他建立和累積新的經驗,這些都是父母可以做的,你知道嗎?當你給孩子甚麼,孩子就會得到甚麼。 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次,我的孩子對於幼稚園要上台表演,非常擔心和焦慮,長輩就用幽默的方式告訴他,你就把下面的人頭阿,黑黑的一片,都當成西瓜就好了,孩子聽了就哈哈大笑。雖然內心仍然焦慮,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上台那天把大家當成西瓜,但是過了四年後,換弟弟要在幼稚園表演成果展了,我就聽到他問弟弟會不會緊張,然後他告訴弟弟,你就把他們(觀眾)都當成西瓜就好了。這個談話像閃電擊中我的腦袋,沒想到過了四年,小孩還記得當年長輩的一句話,我想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力量,他現在也想把這股力量傳給弟弟,他除了同理弟弟的擔心外,他也用同樣的方法鼓勵弟弟,所以孩子是很會模仿的,父母的影響力是很大很長遠的。 廖家欣 Kelly  生活市集、松果購物、365超市共同創辦人,現任上櫃電商創業家兄弟總經理。圖片|作者提供 附錄: 在書中,有一段寫到焦慮的孩子的人格特質,給同為父母的大家參考。 1. 過度發展的責任感 2. 完美主義 3. 不合理的期望 4. 對於他人的批評或拒絕過度敏感 5. 強烈的控制需求 6. 無法放鬆 7. 想要取悅他人 8. 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9. 常常擔心 10. 有太多的「應該」 11. 「不是成功,就是失敗」的想法 August 26,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BjJX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