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E2WiB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致親愛的孤獨者》:原來長大,是去習慣世界的不友善 https://ift.tt/2HE2WiB 「年輕的時候,我走進人群裡,走在他們中間,我覺得我快孤獨死了。」《致親愛的孤獨者》凱涵篇,18 歲女孩北上念大學,因為學校行政程序的疏失,沒有宿舍可以住。校方敷衍了事的作為、父母劈頭就大聲嚷嚷地責怪⋯⋯片中凱涵是不是就像每一個我們,在 18 歲時,才發現自己期待的獨立與自由,是如此令人窒息? 文|結果娛樂 「年輕的時候,我走進人群裡, 走在他們中間, 我覺得我快孤獨死了。」 ——駱以軍。 妳還記得自己 18 歲的樣子嗎? 18 歲的我們,在法律上,來到了「成年」的年紀,這個年歲的我們,理應都剛結束了十二年國教的旅程,面臨著人生的交叉路口──繼續升學、還是踏入職場?故事裡的凱涵,則是好不容易擺脫了三角函數與歷史年表,也終於把學生制服卸下,懷抱著對於世界的憧憬和想像,來到了這個過往只能從大人敘述的字眼裡,理解到的自由空間。 起初,每個人都滿懷著期待,但又難免有一些惴惴不安。妳渴望已久的自由與解放,誠如師長們常常玩笑形容的「由妳玩四年」。大學生活理應多采多姿的吧?可以不受家長限制的生活肯定是自由的吧?可以背棄教科書的世界一定更加新鮮有趣的吧?腦海中充斥著各種美好想像的妳,提著行囊來到了新生活。 《致親愛的孤獨者》李雪飾演凱涵。圖片|夢田文創提供 那時,妳的行囊,是妳唯一能夠緊抓住的羈絆,那是妳還能感受到的家鄉氣息,也是妳的安全感來源。縱使妳在打包行李的當下,想像著內容物會隨著成年後的日子而有所更迭,或許是一套拘謹而端莊的正式套裝,也可能是一雙妳曾經看著學姊們穿著的楔型涼鞋──但現在的它,就是唯一跟妳一起闖蕩的唯一夥伴。 妳彷彿會在凱涵身上,看見自己曾經的影子。隨著列車搖搖晃晃地北上,內心懷抱著諸多憧憬與期待,卻也會在一個人初次到訪臺北車站時,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在熙來攘往的車站大廳裡,感受到一絲徬徨與無助。妳打從心底明白,18 歲了,是該獨立的年紀了,所以妳為了這一天做了太多準備──重複確認的路線、悉心紀錄的筆記本⋯⋯。(推薦閱讀:最溫柔也最殘忍,少女的 18 歲青春) 可就當滿懷期待展開大學新生活的那一刻,凱涵就跌了跤。 不是凱涵的錯,怎麼也不會想到,行政程序的疏失,就這麼把屬於自己的房間跟床位,拱手讓給了陸籍生。她看見自己期待的獨立與自由又再次變得狹隘、變得窒息,校方敷衍了事的作為、父母劈頭就大聲嚷嚷地責怪、同儕置身事外的態度,甚至是天外飛來的橫禍,都讓不知所措的凱涵難以承受。 圖片|夢田文創提供 妳知道她招架不了的──面對這個「不是我的錯」的問題,卻要凱涵獨自去承擔,那個當下,曾經的期待跟幻想都成為泡影,在離開舒適圈的瞬間,感受到了人情冷暖、體悟到了社會現實。凱涵終於明白何謂無助,看似車水馬龍的城市裡,卻只充斥著憤怒與怨懟;而妳卻也因此想起了曾經的自己,在這樣一個需要一點溫暖的時刻,從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 於是妳也瞬間明白,孤獨是什麼。孤獨是人來人往,可妳卻明確的感受到只有自己孤身一人的無援;孤獨是當妳接觸到這個世界之後,才發現這世界的運轉與妳原先想像的並不相同,而且,並沒有那麼友善。 妳吶喊、妳崩解,甚至有一刻妳的失控,是源自於妳對於這個過渡期的適應不良,於是妳像是對全世界生氣般地、怒吼著妳的委屈。沒關係的,女孩,別怕,妳所承受的這一些孤獨,是每一個人都會乘載的過往,妳會走過的,妳會熬過的。(推薦閱讀:趁年輕時練習孤獨、適應獨處、面對不安) 圖片|夢田文創提供 《致親愛的孤獨者》李雪(飾演凱涵)這樣說: 「不管是現在的李雪,或是片裡的凱涵,內心都有一個小精靈,告訴我叫我不要做什麼、要做什麼,當我想違背心中的小精靈,就會被罵為什麼不聽話,然後叫我閉嘴,但是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需要有人的時候,小精靈卻說沒關係,不要想太多,多喝水就好,根本都沒有任何的安慰。 這次凱涵的小精靈跟我說,它怕黑叫我不要這樣,我內心怒吼著叫它閉嘴,無數個像催狂魔的怪物在吞噬著小精靈,但是小精靈越是痛苦,我就越能大膽的走向前,這次我告訴我自己,沒有人要幫我,我就他媽的自己來。」 September 01,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時代不一樣了!你家也有「認為努力就會成功」的長輩嗎? https://ift.tt/2LjhTHW 我也曾經說,父母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人,後來我發現這句話重了。媽媽小時候也有夢想,但不得追。她長大後卻發現,時代確實變了,自己追不起,孩子也不願跟隨。或許,環境再怎麼改,我們都仍共存著上一個世代的記憶。 火車叩隆叩隆的行駛過鐵道,一路從艷陽高照的嘉義開到新店。 「我跟火車真的很有緣啊!」媽媽常常這樣告訴我們。 小時候,載滿白甘蔗的火車,沿路叩隆叩隆的行駛過鋪設在鄉間的鐵軌,開的速度不快,許多農村的孩子會蜂擁而上,快速的拔起一兩根,然後落荒而逃。搜集起來的甘蔗,可以再賣回給糖廠,賺取一些微薄的零用錢,或多或少幫助家裡的經濟。一開始是親戚帶著媽媽,後來媽媽背著弟弟,帶著妹妹,到後來所有的小孩都出動,在監控下,偶爾可以得手,反正沒有損失。 回到家後,弟弟還是背在身上,書包放下後就去撿柴,砍柴。把柴火放到灶裡面,跟著她的奶奶一起,生火、煮飯,張羅弟妹先吃,並且帶弟妹們先去洗澡,讓爸媽回來以後,桌上有著熱騰騰的食物,也不會有額外的家務負擔需要處理,畢竟,他們在外辛苦了一天,回家也沒有更多時間了。 媽媽說,從有意識開始,她的手就沒有停過。小朋友的手很小,能夠做的有限,就是幫忙拔拔雜草,餵餵家裡養的雞、鴨、豬,做做家事,照顧弟弟妹妹。等到大一點後,在上學前,可以起來幫忙撿柴、砍柴,準備家裡的早餐晚餐,準備便當,帶弟妹去上學。下課後,可以去幫忙拔甘蔗、剖蚵仔,農忙時幫忙插秧等等。 總之,一直在勞動著。 圖片|來源 媽媽總是想像她的未來,會在台北工作,坐在辦公室,賺很多錢,打扮得時尚,燙一頭鬈髮,穿著墊肩的衣服,擁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她很努力讀書,即使每天所需要做的家務事跟農作很多,她還是很努力讀書。因為她只知道,讀書不難,還可以讓她去台北,完成自己的願望。而不是坐在路邊剖蚵仔,或者是去紡織工廠車衣服,最後結婚、生小孩,跟她的爸爸媽媽一樣。 就這樣,抱持著夢想,媽媽一路名列前茅,在國中畢業前,考上了嘉義女中。離坐辦公室又更進一步了吧?媽媽心想。 回家後,她的媽媽,我的外婆,語重心長的跟媽媽說: 「放棄讀書吧,家裡要蓋房子。」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媽媽忘記自己是否有哭,但肯定沒鬧,因為窮苦家庭的孩子沒有鬧的本錢,能不能哭她也忘了。總之,隔天她還是一樣早起,做完應該做的家事後,到了學校跟老師說:「我家要蓋房子,不能繼續升學了,謝謝老師。」 老師很不捨,特別到了媽媽家裡,跟外婆促膝長談,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就算是自掏腰包,也要讓媽媽可以繼續升學。老師離開後,外婆把媽媽叫了進去,跟媽媽說:「什麼債最難還妳知道嗎?人情債。」 「人情債難還,所以我就沒有繼續升學了。」這是媽媽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從小壓得我喘不過氣的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因為人情債難還。很多跟我一樣出身的人,終其一生要練習的,是如何開口求助。 一句人情債難還,以及奶奶的過世,把媽媽送出了嘉義。她在工廠跟髮廊之間,選擇了髮廊,從嘉義坐火車到台北,更精確來說,是台北縣,從辛苦的美髮學徒做起,一路做著做著,終於出師,能寄錢回家,跟幾個朋友合資開了髮廊,然後結婚了。 二十二歲就結婚生子,在那個年代,以鄉下地方的小孩來說,不算稀奇。一連生了四個,比起自己的奶奶生了一打,還少了許多。只是在台北,在後來她認識的朋友群裡面,她算是多產的了。 結了婚後,手也沒有停過。這場婚姻是好是壞,媽媽自己心裡有數,我們心裡也有數,周遭的人心裡更有數。跟年輕的時候相比,這個時候的手無法停止,更是沒有了未來的想望。只能被生活逼著走,一步一步,唯一想的就是等孩子長大,但長大後能幹嘛,她也不知道。 自己失去什麼重要的東西,就不能讓孩子也重蹈覆轍,這點似乎是媽媽的中心目標。雖然經濟困頓,但媽媽始終捍衛著我們的教育權。在她心中認定,只有讀書才可以翻身。即使要去借錢,即使要把書藏在書櫃,即使要跟爸爸吵架,即使大家只能吃比較便宜的食物,但還是要讀書,要買書給我們讀,要讓我們以後跟她、跟爸爸走不一樣的路,要去坐辦公室,做個有未來的人。(延伸閱讀:「還是小孩的我,怎麼教養小孩」你也是千禧世代父母嗎?) 平常,媽媽工作很忙,我們的三餐常常是媽媽在早餐店、便當店甚至是鄰居家放錢,然後我們自己去消費,以儲值扣款的方式進行著。只有當我們功課不會的時候,媽媽會請假,親自到學校去,跟老師學習。五年級時,新來的老師教我們用輾轉相除法,我怎麼學都看不懂,回家跟媽媽哭。媽媽隔天就去學校,中午午休,請老師教她,她學會了回來教我,我以後也可以教弟妹。除此之外,媽媽幾乎是沒有時間管教我們,她只是不斷的跟我們說著故事,並且讓我們看到讀書的好,以及用她的生命故事,讓我們知道,不讀書就會像她這樣,一種恐懼的教育,倒也是逼得我們向前進。 圖片|來源 在大學時,媽媽跟外婆一起去排紫微斗數的命盤。紫微斗數的老師跟媽媽說,如果她當時選擇讀書,現在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會非常的好,飛黃騰達,子孫滿堂,丈夫疼愛,總而言之,就是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當時,外婆握著媽媽的手,跟她道歉。媽媽跟外婆說:「沒關係,人情債難還,至少我們沒欠人情債。」 我們照著媽媽的期許,致力於學業表現,考了不錯的學校,看起來是進入翻身的行列了。然而,等到我們進入學校後才發現,取得的不過就是入場券,進去後的每一個消費,我們未必負擔得起。販賣成功商品的特殊商人,什麼時候會出現,好像只有我不知道。讀書等於翻身這點,我打上了大大的問號。(延伸閱讀:給丈夫:家中的無垢,是世代女性為你除的業) 再後來,畢了業,出了社會,努力著努力著,用著媽媽告訴我們的方法,用著社會給的窮人翻身方針,奮鬥了幾年。最終發現,這些方法都很老舊,就像是用著十年前的程式設計教科書,來解決現代儀器的 bug 一樣,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好險沒出事。 媽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只能聽著孩子抱怨自己的無奈,還有一些些不耐。如果能像過去一樣,去學校、去公司,找老師、找老闆問怎麼辦,然後回來教小孩,我想媽媽還是會去吧?只是,公司不是學校,有很多東西不是教育就可以解決的,涉及到的是階級,是媽媽改變不了的現狀。 當代的台灣社會,流行著的書籍,除了心理勵志外,還有「情感勒索」、「童年情感依賴」等關鍵字所寫成的書籍,每個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試圖找尋究竟為何導致自己現在這樣子。社會結構難以鬆動,個人情感又不容忽視,最後,劍指家庭,指向爸媽,相對來講比起撼動社會,容易許多。 我當然也不例外,在尋求心理諮商解決工作問題時,也不免碰觸到家庭這塊。曾經,我也把所有的錯怪到家裡,怪到媽媽身上。我也會跟別人說,世界上最保守的人其實應該是父母,因為他們希望孩子過得好,所以他們用他們成長的標準跟方式來教育孩子,認為他們照這樣做,就可以高枕無憂,甚至覺得自己能夠提供這樣的環境,就是一種成功。殊不知,時代更迭,劇烈變動下的環境,他們跟不上。 雖然這句話很重,但確實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讀書不等於翻身這件事情,那可能是媽媽那個年代的答案,或者,早個一、二十年,可能據以成功的手段。但當代社會,可能已經沒那麼實用了。因此,我在書中、文章中,認真地闡述階級,以及階級帶來的視野跟人脈,對於成功的影響。 媽媽是否聽進去了,我不是很清楚。但最近帶媽媽去吃飯,她偶爾會說:「雖然人情債難還,但當時應該就欠下去,現在怎樣都還得了啦!」 然後大吃著火鍋,或是她最愛的韓式料理,用肉片吞進去她的不甘心。 本文摘自張慧慈《乾脆躺平算了!?︰關於翻身,那些沒說的故事…》。由大塊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乾脆躺平算了!?︰關於翻身,那些沒說的故事…》 September 01,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jhTHW
家裡有人正值「青春期」?好好溝通,你需要會 CPR 法則 https://ift.tt/2ZBYsTK 你的孩子變得衝動、重朋友、情緒起伏大,是不是也正值「青春期」呢?親子之間想好好說話,臨床心理師夫妻圖解分享青春期孩子的大腦變化,應用簡單的「CPR法則」,讓青春期不再等於叛逆、不成熟。 拔麻們,面對家裡的青少年很頭疼嗎? 覺得青少年很難理解嗎? 每天和孩子吵架吵得心很累嗎? 希望這個懶人包可以給您一些幫助! 參考資料: [1] 《青春,一場腦內旋風:第七感練習,迎向機會與挑戰!》, 丹尼爾.席格 Daniel J. Siegel [2] 《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舒霖(柯書林) ※ 歡迎到我們的臉書粉專按讚、留言及分享: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 September 01,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BYsTK
「修復力」的秘密:你的出身,無關未來幸福 https://ift.tt/2MLuGGc 不能改變原生家庭,我有沒有能力改變自己?心理師解析,「修復力」能夠幫助你了解「過去負面經歷」和「現在的你」之間的關係,並且理解,不愉快的童年經驗,不一定會讓你失敗。 「過去的經歷會塑造我們今天的樣子。 」當這樣的觀念已經顯得有些陳詞濫調的時候,人們開始對它有了一些質疑: 我的原生家庭已經是這樣了,難道我就註定會受到影響麼? 有兩個人明明經歷差不多,為什麼現在發展的情況差別很大? 我無法回到過去改變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是什麼讓有的人能夠克服原生家庭的不幸,成為健康、快樂、有成就的成年人? 在最開始做 KY 的時候,我們懷抱著這樣的希望:讓那些苦苦掙扎過、掙扎著的孩子找到一個秘密的、精神的歸處——就像聚集那些發著微光的星星一樣,連成一片,照亮夜空——多好你找到了我。 我們今天引入「修復力」 (Resilience)這個概念,説明大家進一步理解「過去負面的經歷」和「現在的你」之間的關係。 這篇文章送給星星一樣的孩子們。 什麼是修復力? 你是像橡膠一樣的人,還是像玻璃一樣的人? 如果你用力摔打橡膠,橡膠可以暫時被彎曲、壓擠,但總是會回彈成原樣。 而玻璃卻無法承受這些打擊,會徹底破碎——那種讓人在承受打擊之後恢復的力量,就是「修復力(回彈力)」,英文中稱為 Resilience,Wiki 中這樣定義它:心理修復力是指個體良好適應壓力和逆境的能力。 這種壓力和逆境可能來自家庭、關係問題、健康問題、工作或財務壓力等等。 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心理學家、臨床醫師 Norman Garmezy,在他四十餘年的研究中,見了數以千計的孩子。 其中有一個男孩,得到了他持續多年的關注。 他認識這個男孩時,他 9 歲,有一個酗酒的母親,沒有父親。 每天,這個男孩都會帶著一個同樣的「三明治」來學校:兩片面包,中間沒有任何東西。 因為家裡沒有人做食物,麵包是他唯一可以吃的東西。 儘管如此,這個男孩一直希望「不要讓別人同情,也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母親的問題」。 每天,他都會微笑著帶著那塊麵包走進教室,精神奕奕。 長大過程中,男孩始終在學業、人際、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現良好。 這個男孩屬於一群特別的孩子。 ——在很多年的時間裡,Garmezy 走訪了許多學校,尤其是那些經濟困難地區,尋找那些處在糟糕的處境中,看起來有很大概率成為問題少年,但實際卻成長得令人驕傲的孩子。 Garmezy 說,他們「儘管經歷過異常困難的處境,卻不斷走向成功、不斷獲得超越大多數人的優秀」。 這些孩子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Garmezy後來定義為「修復力」(resilience)的東西。 你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修復力」。 當你處在順境中的時候,你很難知道自己的修復力水準到底怎麼樣。 只有當你遭受了負面的經歷,你的人生在那之後繼續開展,才能逐漸看出一個人的修復力是否強大。 也就是說,只有在面對著障礙、壓力、環境威脅時,你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具備還是缺乏修復力——你會被壓垮,還是會戰勝它? 幸運的人生不需要修復力。 而如果你沒有很幸運地擁有一個順暢的人生,你的修復力水準,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最終的生活幸福感水準、以及你能夠取得的成就。 圖片|作者提供 糟糕的經歷本身,不一定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Garmezy 是第一個在實驗語境中研究「修復力」這個概念的人。 在他之前,人們對「負面的生活經歷」的研究,往往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的:哪些經歷、因素會讓人變得更加「脆弱」——更容易過上糟糕的生活? 這些也就是研究者們所說的「風險因素」。 這些因素的存在,預測了一個個體未來生活不幸福的概率更高。 你可以評估一下,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過很多的「風險因素」? · 急性的風險因素包括遭遇事故、目睹暴力事件等 · 慢性的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不良家庭環境和社會地位低下,例如父母本身有心理問題,長期處於暴力環境,被父母惡劣對待,糟糕的離婚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慢性的風險因素、環境威脅,可以是很隱蔽的。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習以為常」,不會像遭受了急性風險的孩子一樣,表現出激烈的壓力反應。 因此不管是他們自己還是他人,有時都很難意識到。 他們的壓力反應是相對緩和的,卻會對他們造成反復的、日積月累的長期影響。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 Bonanno 卻提出,這些負面的經歷和事件本身,對於人們未來的生活境況沒有太大的預測力。 「研究資料發現,曾經遭受了創傷性的事件這一點,無法用來預估人們未來的社會生活功能」,他說,「只有當人們對這些創傷性的事件有負面的回應時,它們才和未來負面的影響聯繫在了一起。 」也就是說,即便你曾經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過,或者曾經經歷過糟糕的事件,都不表示你的未來會受到它們的影響,一直糟糕下去。 起到決定作用的,是你看待這些事件的角度,和回應的方式。 他認為,很多不好的事件在發生時,都只能被稱為「潛在創傷性事件」。 假如說,你最好的朋友因病過世,當時的悲痛在所難免,如果你一味把它看成創傷,它對你的影響會延綿不絕;而如果你把它看作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它提醒你注意身體、珍惜身邊的人,等等,它就不再是一個創傷。 創傷本身沒有延續性,你對創傷的解讀才是有延續性影響的東西。 圖片|作者提供 修復力和哪些因素有關? Garmezy 對修復力的研究,給人們理解自身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保護性因素」。 在個體的環境和人格中,有哪些因素會保證他們即便遇到重重挑戰,也仍然會成功? 他和他學生們的研究發現,這種保護性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個體的心理因素;外部的環境因素。 後者主要靠運氣,前者卻多少是個體自己可控的。 另一位發展心理學家 Werner,曾經對 698 個孩子從出生開始進行了長達 32 年的跟蹤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她監測著這些孩子遭受壓力的情況:從子宮內起遇到的不順、貧窮、家庭問題等等。 這些孩子中有 2/3 的孩子來自基本穩定、成功和幸福的家庭。 另外 1/3 的孩子則被標記為「有風險的孩子」。 她很快就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在被標記為「有風險的」孩子群體內部,不同的孩子應對風險的表現也是不同的。 這些孩子中,約有 2/3「在十歲前出現了嚴重的學業和行為問題,或者有少年犯罪記錄,精神疾病,或者青春期懷孕等」。 而其餘 1/3 卻成長為「有能力、自信和充滿關愛」的人。 他們取得了學業、家庭和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而且他們總是隨時可以把握住新出現的機會。 她發現, 一個擁有修復力的孩子,可能是「幸運」的,擁有一些保護性的環境因素。 Ta 可能有一個很支援 Ta 的照養者、父母、老師、或者精神導師一類的人物。 但修復力更多和一系列心理因素有關。 從很小的時候起,那些孩子就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他們自主,獨立,會主動嘗試獲取新的經歷,而且能夠融入社交和人際。 他們並不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但對於他們已經掌握的技能,他們會十分積極有效地加以運用。 但最重要的,可能是,這些擁有修復力的孩子,擁有一種被心理學家稱為「內部控制點」的人格特質。 也就是說,他們相信是他們自身,而不是環境,影響著他們的成就。 他們相信人的命運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 測試結果顯示,這群孩子遠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能夠影響自己的命運。 Werner 還發現,修復力會隨著時間改變。 有一些原本擁有修復力的孩子,尤其不幸運: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打擊,而他們的修復力終於被耗盡了。 她說,你可以把修復力看作一道持續的計算題:壓力和修復力在天平的兩端,哪一側更重? 有時壓力如此之重,修復力無力與之抗衡。 大部分人都會有那麼一個會導致崩潰的臨界點。 圖片|作者提供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原本不怎麼具備修復力的孩子,隨著學習,逐漸掌握了修復力。 他們在後來學會了處理自己有過的那些負面經歷,並且變得和那些從一開始就有修復力的孩子一樣出色。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修復力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好消息是, 積極的認知模式是能夠習得的。 「我們能通過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讓自己更脆弱或更堅強。 」Bonanno 說。 哥倫比亞的神經學家 Ochsner 做了一系列實驗。 他給被試一系列能夠引起正面或負面反應的「刺激」。 在給出那些原本引起負面反應的刺激時,他訓練被試重新從積極的角度理解這個「刺激」。 當一些刺激原本會引起激烈情緒時,他訓練被試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更冷靜。 訓練結果發現,被試對於刺激的反應會真實地出現變化,並持續維持這種變化。 也就是說,人們管理情緒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而訓練的效果會是長期的。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說,我們如何解讀負面的人生經歷,對於修復力的習得是至關重要的。 賓夕法尼亞大學相關的研究指出,以下三種解讀方式的轉變是極為重要的: 1. 從向內的變為向外的(「壞事的發生不是我的錯」); 2. 從總體的變為具體的(「這是一個獨立、單一的事件,並不暗示著我的全部生活都大錯特錯」) 3. 從永久的到暫時的(「眼前這個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而不是假設一切都已經固定不變了」) 這三種改變會極大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降低人們的抑鬱傾向。 另外一種思維的轉變,就是前文提到的,我們要將對人生控制的理解從外在轉向內在。 你對於自己的人生是有影響力的——明確這一點,會讓你從內心感到力量。 研究發現,它不但能提升你的心理狀態,還能直接提高客觀的工作表現。 而壞消息是,「我們的適應能力也可能會變差。 我們可能會在頭腦裡製造或者誇大刺激。 這是生為人類特有的一種危險。 」Bonannno 說。 人類憂慮和思考的能力使我們會將一件小事放在頭腦裡翻來覆去,想過一遍又一遍,直到被自己逼瘋,以為這件事就是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大的麻煩。 某種程度上,這會成為你自我實現的預言。 ——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將它變成了一個創傷,從而能對你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將困境重構為挑戰,你會更加靈活地處理它、跨過它、學到經驗,然後成長。 而如果只看到它的災難一面,潛在創傷事件就會變成持續的問題,你會感到動彈不得,負面的影響會越積越多,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有一天,真的把你壓垮。 對一些人來說,活著的感覺,始終像是一場接一場的戰役,需要翻越一座接一座的山峰。 而修復力是你必不可少的裝備。 August 31, 2019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LuGGc
為你讀詩|戀愛詩句:怎沒下雨,我已經等不及你在我的傘裡 https://ift.tt/2PxLmmN 「我這一生只確定四件事,星星,月亮,太陽,我愛你。」借我們三分鐘,帶你讀三首好詩,看愛情的三種模樣。 〈窗外〉 晚上記得幫我買回來, 會。 你確定? 我這一生只確定四件事, 星星, 月亮, 太陽, 我愛妳。 圖片|來源 〈有露安〉 怎麼還沒下雨, 我都已經等不及妳在我的雨傘裡。 〈總裁愛上妳〉 「妳最好是跟我走, 不然以後我在街上看到妳一次親妳一次。」 「好。」 本文摘自張天捷的《張天捷在台北繞了一年都沒遇到蔡依林》。 由大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August 31,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xLmmN
陰柔男孩的自白:如果長出那樣的腋毛,是不是就不會被欺負? https://ift.tt/2HDpY9b 尚恩真的很漂亮,從小就長得「像女生」。但他不是被笑娘娘腔,就是被攻擊性器官,導致尚恩對於生理男性有一定的恐懼。回想成長過程,你也曾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受傷嗎? 尚恩真的很漂亮,皮膚白皙,鼻梁高挺,濃密整齊的眉毛,一雙眼睛眨著長睫毛,若硬要挑出缺點,就是嘴唇太薄了點,而且因為營養不良,長期顯得蒼白。尚恩從小就長得像女生。聽說女身男相和男身女相,都會是外表出眾的人,但在欠缺性別平等教育的中小學,這類人通常只會成了被欺負的對象。尚恩回想成長過程,不只貧窮的境遇不堪回首,更多是因為長相所帶來的身心靈傷害。 這樣的長相從來沒為他帶來什麼好處。不是被笑娘娘腔,就是被攻擊性器官,導致尚恩對於生理男性有一定的恐懼。(延伸閱讀:陰柔的「中二男孩」?為什麼我們期待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 尚恩中學的時候,補習班有一個很帥的老師,很多學生都喜歡他,尚恩也不例外。尚恩也明顯知道,這名老師對自己有著異樣的好感,一種帶著性欲的好感,尚恩長大後才明白,那樣的動作和神情,是一種侵略、一種關注,和一種壓迫。所以,尚恩一方面享受有權者給予的特別待遇,一方面更加厭惡自己。 「老師幾乎都穿著白色短袖襯衫,寫黑板時,抬高的手臂露出黑黑的腋毛,很成熟,很有威嚴,我看著只想趕快長大,像他一樣,這樣我就不會被欺負了。」 尚恩遲遲沒有長出那樣的腋毛。 圖片|來源 老師的特別待遇,不僅讓尚恩陷入困境,也讓他對姐姐的感情益形惡劣。姐姐讀私立國中,可以直升的那種完全中學。爸爸媽媽認為,只要進私立國中就能夠觸及有錢人的世界,未來就能變有錢,所以窮盡所有把女兒送入私立國中。但也只能讓女兒讀私立國中。 單單讀私立國中就已經耗盡家中資源,更遑論給女兒零用錢,讓她可以和同學出去玩。就像大大說的,貧困的孩子在這類學校極為格格不入,因為父母沒有辦法給予足夠的資源讓他們經營人脈,也沒辦法讓他們有資本學習上流社會的價值觀。學校作為社會的前驅,上流學校就是上流社會的縮影,原本就學的孩子學習著如何當個上流人,貧困的孩子卻從中提早知道自己的無力和無奈,進而自暴自棄的人比比皆是。尚恩的姐姐也不例外,她總是先預設立場,總是說「這個我做不到」,或「你看,我果然考不上吧?好險我沒有太努力,不然就虧大了」。尚恩知道這是一種自我驗證,但他不願給予姐姐更多的同情。 尚恩說到姐姐總是沒什麼好話,縱使在大學讀了心理學、兒童發展,也對於女性主義有一定的涉獵,甚至性別方面也很通透,可一旦形容起姐姐仍然極其負面。或許,尚恩不滿的是,姐姐掠奪了所有資源卻不努力。其實,尚恩沒辦法像姐姐一樣讀高級私立中學,心中一直憤恨不平。他從小就很聰明,很會讀書,也喜歡讀書,卻因為家裡貧窮,只得上公立中學,不只斷了晉升上流社會之路,也讓他在國中因為外型備受欺凌,所以他很不甘心。 回想起來,國中生活唯一讓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兩件事情。 第一件,有次段考,常常名列前茅的他被老師叫去辦公室,因為自然科有道題目,全校只有兩個人答錯,其中一個就是他,另一個則是公認的笨蛋。那是一道是非題,題目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太陽轉,◯或╳?」 老師說這題很簡單,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不能理解為何尚恩會答錯。 尚恩則回答說:「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球也會繞著太陽轉啊,只是路線不太一樣。」 進了高中後,就讀資優班的尚恩也把同樣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課輔時也讓老師修正了一道題目的標準答案,逆轉了全校成績。 這兩件事對尚恩的影響非常大,最重要的是,當時老師沒有擺出一副「我是老師,我是對的」的態度,否則可能引發父親以威權壓迫孩子的印象,最終讓他退卻,但這兩位老師都沒有,對他來說,兩位老師的認可,讓他知道努力是有價值的。 尚恩高中讀的是外縣市的第一志願,在前往住校的路上,爸爸一貫的自顧自的演講,他要尚恩努力讀書,以後考上公務員,娶個老婆安穩度日⋯⋯尚恩看著車窗外一幕幕黑壓壓的田地,心裡唯一的念頭是「我一定要離開這個鬼地方」。 尚恩確實比別人都努力,數學不好,他就每天早上五點起來念數學;他知道英文很重要,英文好可以讓他離開苗栗,甚至離開台灣,踏上小時候在HBO上看到的歐美國家,所以他必須擅長英文。他採用補習班老師指示的最劇烈做法,每天背兩百個單字,隔天複習昨天背的單字,再背新的兩百個單字,直到背完整本必備單字,前後僅花了一個月。這樣一來,不僅讓他在校名列前茅,最後更如願考上前三志願的大學。 「同一條快速道路,只是這次是離開苗栗,路邊的風景都不一樣了。 成功,就是每餐可以有兩百元預算 上了大學,依舊苦哈哈的尚恩也憧憬著戀愛。他拚命打工,存了錢,除了餵飽肚子,還買了台相機。有了相機,才有照片,才能上網交友。而這台相機也確實厲害,或者說尚恩的長相真的無敵,所以,他很快就找到對象了。而且,一個比一個有錢。 第一個對象,用現在的說法來形容,就是個甘蔗人,簡稱渣。 在交往的時候,因為年紀很小,尚恩只覺得痛苦,但不能明白為什麼。等到尚恩畢業後進入社福機構,專門輔導家暴相關的單位。某一天,他終於明白自己過去為什麼那麼容易遇人不淑。因為他一直自卑自己長相像女生,而這樣的自卑是危險的,容易吸引到利用他自卑感的人,予取予求,連分手都顯得是尚恩的錯,讓他重複在沒有道理的反省中,累積心靈的疾病。 第二個交往的對象,是個有錢的工程師。 這位工程師對尚恩很好,會帶尚恩吃高級料理、住高級飯店、出國玩,甚至幫尚恩張羅高薪的打工機會。但尚恩並不喜歡這名工程師,只享受著被工程師喜歡的感覺,因為這讓尚恩覺得自己有價值。有一次,工程師和尚恩說,畢業後不用工作,就搬來跟自己住吧!自己可以負擔兩個人的開銷,尚恩只要在家裡等著自己回家就好,剩下的時間可以快快樂樂地玩耍著。 不料,這句話讓尚恩反胃,當下決定離開這個工程師。 過去,尚恩在控制狂的父母手中長大,而今,又有另外一個人企圖要控制他的未來。他怎麼甘心?這不就像被豢養的鳥,只不過從一個小籠子移動到另一個富麗堂皇的金色大籠子而已,但終究還是籠子,就像小時候綁著自己的繩子,他的身心靈再次崩潰。不過,再度走進學校諮商中心的同時,他仍舊上網交友,繼續由被愛的感覺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那位和歐巴馬吃過飯的鵝肝壽司人也是如此。一貫六百元的鵝肝壽司,尚恩說他現在已經點得起,更遑論 Buffet 什麼的了。在吃下那些料理的時候,他心裡唯一想著的是,我要變得和他們一樣,我一定可以的! 但成功終究沒那麼容易,尤其在這個年代,又讀了社會學,對於未來總是茫然一片。彷彿讀書不只無法讓我們翻身,甚至可能因為我們「選錯科系」,而陷自身於險境之中。因此,大三時,尚恩提筆寫信給社會學的老師,直接問說:「我們讀社會學到底有什麼用?」 我很佩服尚恩的勇氣,也或許是我從來沒有這樣的疑問,我認為社會學讓我轉大人,我轉得很快也很感激。但尚恩告訴我,他從來沒有讀懂文本,因為他真的不懂,文本到底在寫些什麼。但我很慶幸他沒有讀懂,至少在那個時候沒有讀懂,不然他應該也會很痛苦。 老師回了一封情意懇切的信,內容的細節什麼的,尚恩忘了,信也沒留著。之後,當他開始讀得懂文本,升了碩士,出了社會,才終於漸漸領悟了老師信中的醍醐味。老師在信上和尚恩說,社會學帶給人的是一種清明,對事物的洞察,明白社會運行的規則。它是一把雙面刃,對於窮人來說,最痛苦的不是思考下一餐在哪裡,而是不小心知道自己為什麼貧窮,卻無力改變、撼動這個社會結構,只能坐視自己的貧窮,不斷怨天尤人,而一旦踏上努力的路程,又只能跑、跑、跑,末日狂奔的跑,沒有中繼站的跑。 尚恩形容這種感覺,就像後面的地板不斷塌落,唯有眼前那道光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努力地跑,沒時間休息,沒時間思考,我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一個清楚的認知「停下來就得死」。只有在存款稍稍有所增加時,我們會給自己一點點款待,一點點放縱,用最少的預算出國、出遊,然後回來繼續跑,不敢有所中斷。 但這樣跑是會出事的,碩士班的時候,尚恩罹患了慢性肝炎,差點終結他的未來想望。原本一直都還在心理諮商的尚恩,突然意識到過去太過於苛求自己,對自己不好,無理的燃燒自己,才會導致這樣的情形,於是憂鬱傾向就這樣好了。他開始認真的對待自己,對於他人有意無意的情緒勒索或是道德束縛,絕對置之不理。雖然有點走火入魔,但經過一番清理,他重新走上追逐成功的道路。 結束社福工作後,尚恩努力進入了外商公司,既有高就的光環,薪水也足以讓自己過上「每餐預算兩百元」的生活。經濟終於獨立的尚恩,可以對等的和父母來往了,還同時有了穩定的關係。由於對象年紀比較小,讓尚恩和過去受資助的狀態不同,成了可以負擔「多數」餐費、旅遊費的角色,因此奠定了他的自信。不過,他也會要求對象負擔一點費用,因為不希望對方有被豢養的感覺。 現在,我們住得很近,常常會臨時約吃飯,或吃 Buffet ,滿足我們對於成功的想像。我問尚恩,他已經達成「每餐預算兩百元」的生活,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尚恩告訴我,過去他只想得到三個月後的事情,現在受限於人生經驗,同樣也沒辦法想太遠。但他一直還是有個終極目標,不只要離開苗栗,甚至要離開台灣,到國外工作。我問尚恩,那他的對象怎麼辦?尚恩一改剛剛的嘻笑,淡淡地說:「我如果為了他留下來,我會恨他,然後恨我自己,所以,我不會因此停下腳步。」 August 31, 2019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DpY9b
同婚之後,我們想要更可愛的家:舊屋變身超可愛彩虹公寓 https://ift.tt/2HCYMaz 慶祝台灣同性婚姻平權法案通過, Zuker 推出慶祝性別友善房源。原本泛黃陳舊的家具和壁癌全都消失無蹤,取代的是可愛溫馨小窩。快來看改造影片吧! 這間房源是 Zuker 年中特別企劃,概念出發點很簡單,響應今年 2019 台灣同性婚姻平權法案通過,Zuker 祭出慶祝性別友善房源,期待人類可以有更美好體貼的生活環境,在歡慶之外想一同給予性平微小的發聲支持,希望帶給人們更多生活上無限的可能和正面希望。 我們在這次的老屋改造便採用了 LGBT 彩虹旗的色彩,以及著名同性詩人的詩詞。 話不多說,來看看我們是如何改造的吧! BEFORE 改造前 客廳看起來還算完善,只需要稍加打掃、換燈、配置家具,再稍加布置應該就可以很不一樣了。 浴室應該是這間房源最需要花時間的部分。浴缸看起來有除不掉的髒汙,以及陳年老舊的泛黃色。還有據說會漏水到隔壁房間,如果這間屋齡超過 4.50 年那管線可能要重拉。然後毛巾桿也有一點鏽掉了,換掉會比較好。浴室鏡台跟燈都要更換。馬桶也有裂痕,所以也要列入考慮更換的項目中。 漏水這間因為樓上曾經漏水,以及房源內浴室後來也漏水,等於這間房間有點水災的狀態。壁癌的部分是一定要處理掉的,所以牆面也是要做一些基本的防水跟油漆工程。 廚房看起來還算得體,應該也是要認真打掃打掃,打掃過後應該就會很不一樣了。 陽台的鐵框看下去很醜,加上縫隙太大,感覺衣服會掉下去,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改造過程大家可以點影片進去看唷! AFTER 改造後 客廳 一進門的地方,將原本的坎燈改成三盞暖色吊燈,讓他們呈現不同高度,視覺上比較有層次,主視覺牆面用繽紛的粉橘色系搭配與Zu粉們選出的藍色沙發做跳色變化,讓慶祝的氛圍更顯著。這次的佈置是慶祝主軸,我找來了燈泡寶寶來歡迎入住這間房子的人回家就可以有可愛的燈泡寶寶,歡迎你回家的感覺。 再來就是貫串我們這間房子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引用同性詩人作品,傳達和平與愛的概念。 餐廳 色彩一路延伸到餐廳的主牆,到中島吊燈,讓整體呈現一致性。 房間 浴室 廚房陽台 後記 其實在搜尋詩詞資料時是最頭痛跟掙扎的階段,擔心放錯字眼方向就完全變了調,本來想找的方向是一些歷史作家狄更生、莎芙等等更早期的作品,翻來找去沒看到合適的文句;加上時間上的限制,必須完整海量閱讀更是有些困難。 後來直接輾轉透過文藝青年友人的介紹輾轉得知 Richard Blanco 同性詩人的 UNTIL WE COULD 這首詩,才拍板定案,因為光是看到開頭幾句就覺得好感人到要掉淚的程度,總覺得這就是核心價值所在了也是我們在本次企劃中的真實態度。 大家喜歡我們這次的企劃嗎? August 31,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CYMaz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你無法買到安全感,但可以買到一杯咖啡」四個與咖啡愛好者相戀的理由 https://ift.tt/32edMUj 愛喝咖啡的人,其實是最好的戀人?在關係裡,你不在意對方是否有天天聯絡,也不在意他是否忘記什麼紀念日情人節,愛喝咖啡的人,懂得給自己安全感,知道相愛也需要各自獨立。和你分享四個與咖啡愛好者相愛的理由! 「在一段好的親密關係裡,能夠讓你感覺強大,感覺做任何事都變得有效率,感覺自己能夠迎接任何挑戰⋯⋯等等,這不就是我和咖啡的關係嗎?」 咖啡之於咖啡愛好者,大概就像這樣的存在。即便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聞到咖啡香,心便感覺安定;走進咖啡店無數次,盯著價目表許久,最後還是會決定點那杯每天都在喝的咖啡。他們迷戀香氣,安於日日重複的咖啡種類,絲毫不厭倦。 四個與咖啡愛好者相戀的美好模樣,他們愛一個人,如同尋找一份熟悉的咖啡香,世界上的選擇很多,可他們總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圖片|來源 1. 戀人的擁抱跟咖啡,我選咖啡:他們能給自己安全感 咖啡是咖啡愛好者一天的精神來源,也是一種心理依賴,有時日子不那麼好,他們會在喝完咖啡後,感覺自己獲得救贖,又可以迎接更多挑戰;有時候日子過得很好,他們也會想要喝杯咖啡,像是一種生活印記,保留今天美好的香氣。 他不在乎你有沒有 24 小時黏著自己,更不在意你是不是忙到忘記聯絡。因為他知道,相愛是種獨立練習,知道各自安好就好,只要今天有一杯咖啡,就能夠填補他們的不安。 2. 天塌下來,都有咖啡頂著呢:他們凡事都往積極面看 咖啡愛好者總是能夠正面看待生活中的鳥事,就像他們會習慣於咖啡的苦澀。 我們都知道咖啡因能夠提振精神,而根據 Psychology Today 裡提供的研究結果,當強烈的正面或負面情緒與物質連結,人的特定記憶會被加強。咖啡因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正常劑量可以讓簡單的行為或認知表現的更好。 也因此,調查人員發現,當人們在執行語音指令前 30 分鐘,吸收大約 200 毫克(約 2-3 杯咖啡),會增加他們對有積極意涵的文字的認識(而不是比較中立或負面的字)。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咖啡因刺激了大腦的快樂因子多巴胺有關。 3. 喝咖啡是每天重要的儀式:他們很瞭解自己的情緒 許多咖啡愛好者會說:喝咖啡才能開啟我的一天。 咖啡像是他們的生活儀式,定期定量,每天都要發生。儀式能夠減緩焦慮,也能夠增加自信心,並且加強我們與人之間的連結。所以當他們在面對不確定的事,咖啡作為儀式,能夠幫助恢復他們對自我與生活的控制權,根據美國實驗心理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儀式能夠幫助生活出現變動的人,減輕悲傷。 也因此將咖啡當作生活儀式的人,知道如何安撫自己。 4. 熱咖啡也能拉近彼此距離:他們能看見人好的一面 愛喝熱咖啡的人,更容易拉近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根據 2008 年的一項實驗,手上拿著熱咖啡的受試者,容易將溫暖的感覺歸功於身旁陌生人給自己的感受,並且增加對於陌生人的信賴度,所以咖啡的溫度也能影響人際之間的情感關係。 咖啡愛好者的四個特質,他們看似獨立不容易親近,其實是因為對生活有堅持,懂得自己要什麼,也清楚自己有能力給。所以在親密關係裡,他們總是能為彼此保有獨處時間。 你也希望在關係裡,能夠愛得像咖啡系戀人一樣,儘管相愛,還能做自己嗎? >>【蘇絢慧專文】戀愛之前,先成為完整獨立的人 >>「沒有他的今天,也往前走兩步吧」遠距離關係的獨立練習 August 31, 2019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edMUj
保健食品、線材囤起來才有安全感?其實治標不治本 https://ift.tt/32lw5Xt 過期藥品、從沒吃過的保健食品,捨不得丟嗎?極簡客 30 日挑戰,一天處理一個棘手的收納問題,教你無痛過極簡生活! 第13天挑戰:和「過期或是忘記有效期限的食用藥品」告別 1. 整理思維: (1) 一般家庭或多或少都會備留一些食用性藥品在家中,或是出國買了許多的藥妝品,例如感冒藥、胃藥、頭痛藥、發燒藥等等,以備不時之需,但常常一放就放到過期,或是忘了藥品的保存期限,這時候任意服用,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建議作法】過期的藥品請直接丟棄,不要隨意服用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藥品甚至比食品更需要謹慎對待,畢竟藥品仍屬於化學性物品,放太久過期或是保存期限已經看不清楚,千萬不要和自己的健康過不去! (2) 許多人認為購買藥品放在家裡,也許「哪一天」會使用得到,但是通常「哪一天」到來時,我們已經忘記藥品放在哪裡,或是與其他藥品混在一起,認不清哪一個是哪一個,甚至保存期限的文字也已經模糊了。 【建議作法】原則上,不建議保留食用性藥品,也不建議購買,當你真的生病或是身體不舒服時,應該直接到診所或醫院就診,讓醫生對症下藥,而不要自己隨意服用藥物,即使要到藥局買藥,也應該是當下有需求的時候購買,而不需要在家中囤積藥品,這樣會是比較好的作法。 2. 挑戰地點:廚房、餐廳、冰箱、客廳 3. 挑戰時間:10~20分鐘 4. 建議作法: (1) 將所有食用性藥品集中放在桌面平面處。 (2) 找出已經過期或是保存期限文字已經模糊的藥品,連同藥袋一併丟棄處理。 (3) 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品可以放在明顯好拿的地方,例如固定放置在餐桌上的小收納盒中,如此不但會記得按時服藥,也可以就近到廚房裝水,等藥吃完,可以直接將藥袋處理掉。 (4) 日常生活中,照顧好自己的飲食生活,養成均衡飲食、固定運動的好習慣,並隨時保持好心情! (5) 平常將家裡整理好,維持生活環境整齊、乾淨,相信心情會更快樂、更幸福,也會減少生病的機率,這才是治本的生活。 第14天挑戰:和「過期或是放很久的營養保健食品」告別 1. 整理思維: (1) 大部份的人家裡可能也都有營養保健食品,例如B群、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雞精、葉黃素、Q10,甚至還有運動方面的保健食品等等,無非當然是希望自己營養均衡、增強體力、免疫力和保持健康,而這類營養食品通常必須每天食用,因此除了要提醒自己每天固定吃之外,也要留意自己是否容易一有人推薦就不斷購買新的營養保健食品回家,而累積越來越多的保健品。 【建議作法】保健食品一樣是吃進肚子裡的,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也必須好好檢視,瞭解自己所買的保健食品是否部份還沒吃完但其實已經擺很久了,或是雖然還未拆封,但有過期、壞掉的疑慮,因此必須重新訂定營養計劃,必要時,也應與醫師諮詢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為何。 (2) 營養保健食品通常價格也不便宜,或是可能是特地從國外帶回來的,因此會有很多人難以割捨,因此選擇繼續放著,但沒有配合規劃營養計劃,提醒自己每天吃,很容易又擺放至過期,反而沒有發揮營養保健食品的價值! 【建議作法】物品篩選的原則並非以價格或是取得難易程度來判斷,而是以「現階段自己有沒有有使用到」來判斷,此外,由於營養保健食品也是每天服用居多,因此建議也應擺放在明顯好拿的地方,容易提醒自己記得要吃,而快要食用完畢之前再購買新的即可,一次不用買多,一來在台灣購物非常方便,二來下次有機會可以換不同品牌嘗試。 2. 挑戰地點:廚房、餐廳、客廳 3. 挑戰時間:10~20分鐘 4. 建議作法: (1) 將所有營養保健食品集中放在桌面平面處。 (2) 找出已經過期或是保存期限文字已經模糊的保健品,將其丟棄處理。 (3) 目前正在服用的保健品可以放在明顯好拿的地方,例如固定放置在餐桌上,如此較容易會記得每天吃。 第15天挑戰:和「給自己一週時間還是看不懂的線材」告別 1. 整理思維: (1) 每天都會碰到的線材就是手機充電線,這條線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沒有它就不能滑手機了!此外,常用線材可能還有平板電腦或筆電的充電線,尤其越來越多人會使用它們工作和娛樂了。當然線材的種類還包含很多,如果是桌電,可能還有網路線、螢幕線、鍵盤線、滑鼠線、喇叭音源線等等,可能還有延長線!客廳可能會有電視線、網路分享器線材、電話線等等,3C電子產品相關線材如相機,大部份都有USB傳輸線或充電線,甚至有時候同一種產品,你可能還會擁有好幾個相同的線!基本上,常用的線材不會忘記它們的存在,而頻率使用低或是其實沒有在用的電子產品,對應的線材可能找也找不到了! 【建議作法】原則上線材的收納應該和它原本的電器收在一起,同一組物品即使是可以拆卸的,建議也不要放在不同的地方,因為要使用的時候,就必須從兩個地方拿,相當不方便。在整理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一條線真的想不起來是哪個電器的線,這表示除了這條線一直都沒在使用之外,代表應該也沒有在使用那個電器,因為如果有在使用的話,應該就會發現對應的線不見了!因此這個線材以及同一組的電器便是你可以考慮說再見的物品了! (2) 由於線材可能都長得很像,線頭的形狀和大小可能看起來都差不多,所以會容易忘記它是哪個電器的線,甚至可能也找不到原本的那個電器了!當然你可能會想萬一現在就把這個線丟掉,萬一到時候找到對應的電器,不是很可惜嗎?其實留著但沒有使用才比較可惜唷! 【建議作法】請給自己一週的時間,最多一個月,把自己的家裡好好整理一番,找出那個對應的電器,否則之前沒有動手找,之後很可能也不會動手找,即使找到了,一樣要問自己會不會使用它,並且真的去使用它!這是整理的最高原則。 2. 挑戰地點:客廳、臥室、書房、廚房 3. 挑戰時間:30~60分鐘 4. 建議作法: (1) 除了現在正在插電使用的線材之外,大部份的線材可能都放置在各大處室的抽屜或櫥櫃中,將所有線材集中放在桌面平面處。 (2) 將各項線材和對應的電器收在一起,而將確定不會再在使用但功能仍完善的電器及其線材捐出。 (3) 如果想再花時間確認線材的主體是哪些電器,可以先將這些待確認線材集中在一區,例如一個盒子中。 (4) 壞掉的電器及其線材直接進行回收處理。 極簡挑戰已經過一半囉!家裡是不是越來越清爽了呢? 讓我們繼續加油! August 31,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lw5Xt
城市裡的家庭理髮店:平安順心不是求來的,它會自己走過來 https://ift.tt/2PuthWv 懷孕成為媽媽後,我第一次找到地方重新安放自己。所謂平安順心,難以追求;但只要用對方法,就會朝你自然流過來。 文|粗貓咪與小日子 在幾項固定花費中,洗頭是近年來被納入「不管收入如何都不應該捨棄」的必要花費清單中。 我大概每周會去附近的洗頭店洗一次頭,是一個老媽媽跟女兒在做的那種家庭理髮,之前請了兩個女生來幫忙,但不到一年就相偕走人,讓老媽媽一個人手忙腳亂,後來把在外面當學徒的二女兒「作伙倒參工」,洗一顆頭150元,護髮加20元,頭皮護理加去角質400元,染燙髮比起台北市動輒三、四千的價格,在這邊只要近千元就有了。 多年前我偶而經過這間洗髮店,那時店外面不知為何貼了一張公告: 小幫手去澳洲打工度假,人手不足,如要來店,請先電話洽詢 又,徵家庭代工,意者洽 09**-****** 那時我看了看店內環境,是那種「或許偶而可以去洗一下的價位」的內裝,於是就隨手把電話拍了下來。 後來不知道過了多久,我也忘了這張公告,自然也沒有想到要去洗個頭看看。 那一陣子我閒賦待業,說是閒賦也不正確,那是一段屢次被世界拒絕之後志窮了,氣也短了的衰敗破落歲月。一開始家裡的人免不了會關心,但久了也不敢再問,久久來一次電話只能顧左右而言他。日子小心翼翼地,承受不住的時候只能在租來的小套房裡安靜地發瘋。 某天,我妹無意間看到我的手機上的這張照片,看著家庭代工下面那串號碼,心頭一驚,第一時間不敢多問,但心底懷著這個巨大的秘密擔心了好幾天。難道獨居的姐姐已經到了被迫要去打零工這步田地了嗎?難道那個自小難纏又「九怪」的姐姐已經被現實社會毫不留情地修理了嗎? 終於,在人生漸入軌道後,我漸漸固定地踏入這家洗髮店,一開始每周一次,到懷孕中後期,肚子大到彎不下腰,經常是每天都要去報到。 圖片|來源 女兒出生後,則是需要經過縝密的布局才能順利出門。大概中午餵飽一餐後,趁還有陽光時先發動一波池畔戲水攻勢,接著一波歡樂鴨鴨洗澡派對,最後一波靜謐的母奶昏睡法,順利終於把女兒哄睡後大概是下午四點了,這時候千萬不要鬆懈,趕緊帶著準備好的讀物,輕快地前往巷子口。 這種珍貴的午後時光,千萬不要浪費在被翻到破爛的三流的狗仔週刊上,但也無法憂國憂民地看商業雜誌或政論文章,如果也不情願刻苦向上地背誦日文單字的話,看些清清淡淡的散文是最好的了,最近剛讀完俗女養成記、圈外編輯,下次要看的是閉經記。 文字的誕生與勞務分工使得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都是人類社會進部所需要的產物,能在這邊閱讀文字的同時,有人提供服務幫你洗頭,真的是一件太幸福的事了。常常看著書、按摩著就就睡著了,書斜斜地掛著,正在幫我洗頭的老媽媽或是女兒也都心領神會地不叫醒我,等到我自己幽幽轉醒後,才對著我笑著說:當媽媽很累吼。 大概也是這樣的微涼的週六午後,有天,有位也是常客的阿姨坐在我的隔壁,女兒正在幫她燙頭髮,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講到退休後的生活,阿姨感慨地說:人生走到我這個歲數了,大抵就這樣了,也不會突然有什麼機緣賺大錢了。停了幾秒,女兒接話:阿姨,現在要的是身體健康,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啦。阿姨沉吟:啊,是啊是啊。 「安逸,是從內而外所建造的生活工程,發自內心地整頓一個空間來安置自己。」 是啊是啊。所謂平安順心,是很難用追求的,而是用對方法過後,自然地向你流過來的。 August 31, 2019 at 0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uthWv
等待愛,練習愛,與愛和好:誠品書店精選 8 月書單 https://ift.tt/2LjQ1Du 「上一次看書,是什麼時候?」精選誠品 2019 八月排行榜書單,囊括東野圭吾、徐重任、middle⋯⋯等好書,重新滋潤你的靈感。 這個月大家讀什麼? 誠品暢銷書排行榜,書單中多本好書推薦,用閱讀打開新視野,為生活尋找新靈感。(統計時間:2019/07/29 - 2019/08/11) 圖片|來源 樹木希林:「我喜歡狠狠跌過一跤的人。 」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藝術類書籍 TOP 1 是枝裕和電影御用的靈魂演員:樹木希林,常以母親的角色讓故事變得溫暖,他在鏡頭裡的蒼老,帶上了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衰老,把每個角色演成了自己,又把自己的人生丟回去給電影。無論在電影或是現實中,她從容而充滿智慧的活出圓滿人生。(延伸閱讀:樹木希林教會我的事|連俞涵:無論如何,用你喜歡的方式活著) 說了再見之後,還剩下什麼 《再見,不要再見》華文創作書籍 TOP 1 從巨大的情感生活裡,藏著許多難以抹滅的細節,middle 以溫柔的情緒書寫,以道別之名,好好的闡述了愛,用 20 篇離開的心事,貼近每一個失去過的人,也許每一次我們嘴上說的再見,其實都是不能夠再見的。(延伸閱讀:【為你點歌】當你讓冰封的心再度跳動,就能謝謝那些說不出口的再見) 前往更長遠的餘生,我們都要練習喜歡自己 《喜歡你的日子像海 》華文創作書籍 TOP 5 我們等待愛,練習愛,與愛和好,和愛共生,你準備好和更好的自己相遇了嗎? 蘇乙笙用文字擁抱無數浮沉無依的寂寞靈魂,擁抱那些曾在愛裡受傷了卻堅強的每個人。 成功不可複製,但是智慧可以傳承 《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 》財經商業書籍 TOP 2 徐重仁說「生意不分大小,道理都大同小異。 做生意縱然有很多種方法,但這些方法的原點, 無非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情懷,以及你跟客人之間的情感。」 專注閱讀推理小說,那種樂趣有時候大過於影像 《空中殺人現場》文學翻譯類書籍 TOP 1 日本推理暢銷作家;東野圭吾,這次新作品充分顯現他豐富想像力,同時也滿足推理迷喜歡的戲劇化轉折。他的作品經常被改編為電視電影作品,但閱讀文字的推理樂趣,有時候還是略勝一籌呢! 獻給愛貓但是不愛歷史的你,萌寵星人攻占課本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3: 秦楚兩漢篇 》人文科學書籍 TOP 2 快樂學習總能學得更好,以漫畫的形式解釋正史,追加貓咪的可愛元素,閱讀中找到樂趣,幫助更好記憶歷史事件。 撰文 迷誠品_Millie 看更多誠品最新內容: 迷誠品|meet eslite August 31,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jQ1Du
薄荷綠、寧靜藍、古典黃!2020 時尚權威預測:流行色越純淨中性 https://ift.tt/2zzcnv1 想走在時尚尖端,你不可錯過的 2020 時尚色權威預測!從流行五大色,看見原來 2020 「清新」才是潮流。 時尚分析權威機構 WGSN 和 Coloro 合作,預告了 2020 年的 5 大流行顔色。圖片|IG@gucci 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今年活珊瑚橘(Living Coral)、 薑黃(Turmeric)、牛油果綠(Guacamole)等色系在時尚界潮流大行其道。近日,時尚流行趨勢的預測權威機構WGSN就發佈了一篇報告,預告了 2020 年的 5 大流行顔色,WGSN 的色彩總監 Jane Boddy 表示,這 5 個顔色在來年將會為零售商帶來重大的影響! 分別有Neo Mint(薄荷綠)、Purist Blue(清水藍)、Cassis(灰紫紅)、Cantaloupe(哈密瓜橙)以及 Mellow Yellow (古典黃)。圖片|WGSN Neo Mint 薄荷綠 根據WGSN報告分析Neo Mint(薄荷綠)在 2020 將會成爲主流色彩的最大原因,就是從時尚角度來説,薄荷綠偏向清新、簡潔,更傾向中性的色彩,更預計它最具影響力。 Neo Mint 薄荷綠色在 2020 將會成爲年度顔色。圖片|WGSNxColoro 相對於往年一直追求的更女性化的色彩,薄荷綠跳出了女性化的框架,少了一分粉嫩,多了一分純净。介於正式和休閒之間的薄荷綠,融合了科技和創新的感覺,穿在身上又是另一種夏日清新的時尚感。 超清新的 Neo Mint 薄荷綠時尚: 2020 的年度顔色薄荷綠更偏向清新、簡潔。圖片|WGSNxColoro 薄荷綠混合休閒西裝,帶點中性感,男女都Carry到。圖片|Net-A-Porter 薄荷綠色的 Gel 甲非常有夏天氣息。圖片|IG@nail_mini 薄荷綠穿上身有種清新但又溫柔的感覺。圖片|IG@sally_lapointe Purist Blue 寧靜藍 對於時尚界來説,藍色調一直都是核心顔色,來到 2020 年,藍色將會進化成像大海一樣清澈、純净的寧靜藍色,一種更加清新的藍色。 藍色調一直都是時尚界的長青顔色。圖片|WGSNxColoro 帶灰調的寧靜藍如果拿來大面積使用的話會帶來很强的視覺衝擊,所以切記多種顏色和它混在一起,最佳的配搭色就是白色和橙色。 Purist Blue 寧靜藍一直深受大家歡迎: 藍色是時尚界必不可少的顔色,成爲時尚寵兒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圖片|WGSNxColoro 寧靜藍放在服裝上簡直就是藝術!圖片|IG@ armani 全身一套寧靜藍,視覺的享受。圖片|IG@ armani 寧靜藍的手袋也非常有質感。圖片|IG@marcjacobs Cassis 灰紫紅 有別於甜美的粉紅和鮮艷高貴的紫色,帶有灰調的灰紫紅來得更加深沉、神秘。這種濃郁又暗沉的紫色更加突顯女性的優雅、浪漫,帶點歐式的貴婦感。 紫色是 2019 年的熱門顔色之一,2020的紫色將會更加深沉、神秘。圖片|WGSNxColoro 灰紫紅也將會擴展到男性市場,嘗試加入到男裝休閒服以及鞋履方面。WGSN 也表示 2020 年的彩妝由眼妝到唇妝都會看見 Cassis 的影子,特別適合於冬天使用。 充滿秋冬感覺的Cassis 灰紫紅: 灰紫紅將會擴展到男性市場。圖片|WGSNxColoro) 灰調的灰紫紅顯得更加深沉、神秘。圖片|IG@katespadeny 灰紫紅拼接不同顏色的紫色增加更多層次。圖片|IG@zegnaofficial 沉穩、冷酷的灰紫紅配上皮質服裝有種型格魅力。圖片|IG@katespadeny Cantaloupe 哈密瓜橙 Cantaloupe 又叫哈密瓜,這個哈密瓜橙色和珊瑚色有相似之處,但是比起珊瑚色更粉嫩、洋溢著青春可愛的感覺。哈密瓜橙色比起一般的橙色去掉了誇張鮮艷的色調,反而變得更加柔和。 Cantaloupe 哈密瓜橙色比起2019的年度色珊瑚色更柔和、活力。圖片|WGSNxColoro 不過亞洲人的膚色可能會較難Carry這個顔色的服飾,預計Cantaloupe也會常應用在日常設計中,時裝的話就偏向著重用在歐美等地區。 活潑明亮的Cantaloupe 哈密瓜橙: 哈密瓜橙就是看了會精神一振的顔色!圖片|WGSNxColoro) 看到這個顔色就好想喝一杯涼浸浸的哈密瓜果汁。圖片|WGSNxColoro 哈密瓜橙色背景也是非常搶眼的打卡位。圖片|IG@charleskeithofficial 今年橙色調的妝容非常流行,這個柔和的哈密瓜橙色擦上面和指甲都超級清新少女!圖片|IG@ 3ce_official Mellow Yellow 古典黃 最後一個顔色就是今年也非常流行的黃調色古典黃,今年在街邊很常見女士們穿著泥土色、芥末黃、鵝黃色的服裝,黃色變成了最近時裝界的常客,在 2020 年將會演變成更爲復古、有陳舊感的黃色。 今年在街上曝光率增加的黃色也是 2020 年流行顔色之一,只不過會更復古、陳舊感。圖片|WGSN x Coloro 黃色調的服飾能夠在近年突圍而出成爲大眾新寵,很大原因是她的配搭性夠高之餘,就連亞洲人黃皮膚也能輕易配襯到,相信這個古典黃會更受時尚界歡迎。 Mellow Yellow 古典黃將在時尚界掘起: 古典黃跟近年非常流行的芥末黃、泥土黃等都非常相似,但是再更沉色。圖片|WGSNxColoro 同樣地古典黃色的服飾肯定會很收女生歡迎,因爲是顯白的必備顔色!圖片|IG@ 3ce_official 一穿上這個顔色復古的感覺就出來了。圖片|IG@fendi 資料來源 : WGSN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2020年流行色預測:時尚權威公佈5大色系 薄荷綠、灰紫紅成大熱 August 31,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zcnv1
「退休後,老公天天在家找碴」:你也受「老公退休症候群」困擾嗎 https://ift.tt/34f5FIM 另一半計劃退休,卻讓你有焦慮感嗎?隨著人生計劃的變動,關係迎來改變,彼此的空間需要被重塑。想保持對彼此善良,專職夫妻和婚姻治療的心理師給你 3 個調適方法,找回你們的情感連結。 那年在咖啡店擔任吧檯手,每天光顧的一位中年男子常客,因為年輕時期投資房地產,在四十歲以前就離開原本公司,辭職在家當起包租公,過著半退休的生活,常常聽他提起家裡的大小事情,對子女的管教嚴苛,還在上班的另一半無法像他投入如此大量的精神在孩子身上,經常聽到連環炮似的抱怨。 身為小學老師自己的小孩卻沒有達到理想成績?有時會詢問我,過去在國中、高中如何學習,讀了哪些教材、上了哪些課,作為參考。「既然她無法,那得親自來安排了!」他以威嚇的語調說道。 從他身上,感受到的焦慮不只是對子女的擔心,更多是來自於自身的,面對另一半仍在職場,自己則退居職場全神投入家庭,過著和過去數十年截然不同的生活。 沒有職場作為重心,轉而是對子女過度的控管、妻子種種的抱怨,都能感受到在那個家的氛圍應該也是讓人神經相當緊繃的。先生退休在家或是半退休,投注更多專注力在家裡,都可能讓配偶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讓人想到這個在日本流行起的名詞「老公退休症候群」(Retired Husband Syndrome)。 「老公退休症候群 」是日本心理醫師黑川信夫在 1991 年所提出。由於另一半退休,投注更多專注力在家裡,讓配偶會突然感覺生活被強迫改變,在日本六成丈夫退休的婦女患有「老公退休症候群」成為妻子的夢魘,其實不只是日本社會,在大男人主義色彩較重的社會都可能會出現,嚴重程度不同,部分女性甚至出現身體疾病和憂鬱症。 圖片|來源 太太面對老公退休症候群 先生背後焦慮的心理 如果夫妻一起退休,兩人共同陪伴一起探索、規劃退休後的生活算是十分幸運,至少沒有人落單,不論是去旅行、找到共同興趣,也許還能重回年輕時熱戀的情景。如今年齡相距大於 5 歲、10 歲甚至落差更多的夫妻也不少,在交往時期到進入婚姻,多半被視為最佳年齡差,然而在婚姻中期階段,面對到的可能是先生比太太提早更多年退休,過去生活被工作填滿的充實感、職場上獲得的成就感一夕之間消失了,面對整日空盪盪的屋子,家庭的氣氛、夫妻的相處可能也悄悄發生改變。 退休在家不需要面對職場的壓力、同事的競合關係,在已做好資產管理下退休,經濟上可能也無虞,還有什麼好焦慮的?為什麼只能把重心放在家裡,開始碎碎念、找碴。造成另一半心裡壓力。 工作環境不如預期,曾懷抱的壯志褪去退出職場,對於退休卻又尚未做好長足規劃,心想著:「反正退休多的是時間,之後再來想好了!」認為一切都能順期自然,找到人生第二志趣。(延伸閱讀:工作會退休,但人生不會!五個《高年級實習生》告訴你的「老派」智慧) 可惜的是,許多人在事業衝刺階段,總是抱持著「太忙了」「沒時間」的心態,只要結束工作一心只想著休息關機,過去不善於安排生活永遠都有很好的藉口:工作太累太忙了。好長一段時間已經忘了自己除了工作還有什麼生活目標、人生志業。過去可以說「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擁有時間自主權,卻不知道如何規劃讓他陷入焦慮。 再者,過去在職場上不論得意失意,至少都有來自外在的成就感,專案的成功、業績的提升,就算是工作內容疲倦乏力,都至少有實質上金錢的收入,不論是例行的薪水或額外獎金,人生有目標追求,如今退出職場一時片刻沒有其他獲取成就感的管道,內心萌生失落感難以調適。 另一方面,受到傳統價值觀「男主外,女主內」的束縛,如今變成妻子在外工作,仍保有自己的事業重心以及社交生活,自己生活卻缺少這些,感到孤獨寂寞,可能也要面對外界的眼光,身邊朋友、長輩的觀感。對先生而言都可能壓力,在這樣不平衡的狀態下,妻子也難免會受到先生的情緒壓力的轟炸,甚至是不停的在家「找碴」。 圖片|來源 另一半計劃先退休 未來的我該怎麼調適? 不論你已知另一半將提前退休,或是你們年齡差本身就會遇到對方先退休的情況,作為另一半可以提早做好心理建設、做好調適準備,保留自己空間的情況下,也能同理先生的狀態給予支持與陪伴。專職夫妻和婚姻治療的心理師提供以下建議: 接受全新的生活方式 從中找到平衡 事實上,對丈夫與妻子來說,當有一人在生活上有變動時,雙方都會有新的情緒。上述是先生退休後背後可能產生的心理狀態,而妻子也會焦慮,有意識這樣的轉換,彼此分享心境,將自己可能的擔心說出來。 也許在初期大家會有防備的心理不願開口,但是不說出來所面對的事,永遠無法同理另一半的處境,造成更多的誤解。妻子不明白先生為何而焦慮、憤怒,只會更覺得不滿,同樣的先生也認為另一半無法體會他的處境而感到孤獨。 以前,可能兩人都忙於工作,現在有一方多出更多時間,可以有更多機會從事更多有意義的活動,增加兩人時光的樂趣。如果對方還不知道能做些什麼或是沒有特別的興趣,可以從你的興趣開始,邀請他與你一起進行,重獲新的體驗與成就感,轉移注意力減緩焦慮,一旦負面情緒減低才有可能挖掘更多新鮮的事務。 為彼此保留空間 雖然要一起分享樂趣,仍然要在家裡給予彼此空間,就算是夫妻都應該互相尊重,讓彼此能追求自己的個人興趣,有時間空間與自己獨處和對話,在這樣私人的空間中可以有效減少關係出現的緊張氣氛。(延伸閱讀:家庭主婦退休的那一天,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即便是夫妻,兩人終究是不同的個體,應該要有自己的獨處能力,過度的依賴另一方都會讓關係失去平衡,能適度擁有屬於自己的時空,學習為自己規劃與安排是相當重要的。 善待彼此形成正向循環 當先生有較多時間在家,可能會比過去承擔更多家務,也許是過去沒有做過的事情,又或是做事習慣不同,妻子可能也需要花上更多時間,面對這樣的情況,盡可能避免以責備或是指控的語氣,這樣只會讓對方感到更加不安,也許可以告訴對方「習慣這樣做背後的原因」,而非把焦點放在苛責對方。也要盡可能避免用「從不」或 「你永遠」這種極端字眼。 圖片|來源 善良具有感染力。當另一個人對你好的時候,要動怒其實相對不容易,當彼此相愛和欣賞時,有助於增加情感連結,用正面的態度鼓勵你的另一半。 參考資料: [1] 8 Tips to Survive Your Husband's Retirement [2] 主人在宅ストレス症候群 Wiki August 31,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f5FIM
現代人的身體課|你的身體緊繃焦慮嗎?簡單運動,療癒身心 https://ift.tt/2NFSniM 當你的肩頸痛、腰痠,其實都和你焦慮的事情有關係。讓身心連動的「療癒運動」:如果能敏銳的覺察情緒,就能更好的善待身體。 「現代人的身體課」是一系列透過文字的引導,幫助我們強化心與身體的連結。這三個引導練習分別是: 一、深層放鬆全身肌肉的練習 二、感受思想與肌肉如何連動的練習 三、感受身體對實話或謊話不同反應的練習 上一篇文章(現代人的身體課:想放鬆肌肉,從睡前晚點名開始),我們練習如何自己幫助肌肉一塊一塊放鬆下來,達到深層休息。這次,我想進一步帶領大家去感受思想如何牽動身體。 巴哈花精的開發者 Dr. Edward Bach 深信,身體病痛與情緒相關連。情緒改變的現象,經常發生在初期症狀出現之前。如果我們能更敏銳的覺察情緒,甚至知道什麼壓力會影響身體的哪個部位,就能更早、更有效的照顧自己的身心。 本篇將介紹第二個練習:身心連動 請找到獨處的時間,移開手機等分心的刺激物,調整柔和的燈光。可以使用你喜歡的香氛作為輔助幫助你放鬆,但請盡量不要使用音樂。我希望你盡可能處在安靜的環境裡,採取仰躺或打坐的姿勢。 閉上眼睛,進行十個深呼吸,請在心中默默數息: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吸氣,吐氣三⋯⋯,一直數到吸氣,吐氣十。十個深呼吸的同時,從頭到腳掃描身體,讓左半邊和右半邊處於平衡的放鬆狀態。 持續維持穩定的深呼吸。請試著想一下「未來」的事情。例如: 等一下要做什麼? 明天有什麼行程? 明年的我可能會在哪工作?做什麼職位? 五年後的我會是什麼樣子? 在以上過程裡,感受一下身體哪裡比較有反應?左邊還是右邊?肌肉哪處有緊繃?呼吸順暢嗎?哪裡有堵塞的感覺?哪裡有輕盈的感覺? 再次回到呼吸本身。一邊數息,進行十個深呼吸,同時重新檢查身體,讓左半邊和右半邊處於平衡的放鬆狀態。 持續維持穩定的深呼吸。請試著想一下「過去」的事情。例如: 上一餐吃了什麼? 昨天的行程是什麼? 過去這一週在忙什麼? 今年目前為止工作在忙什麼? 在以上過程裡,感受一下身體哪裡比較有反應?左邊還是右邊?肌肉哪處有緊繃?呼吸順暢嗎?哪裡有堵塞的感覺?哪裡有輕盈的感覺? 最後,放空心思,再次回到均勻的深呼吸。比較一下,當想著未來的事情與過去的事情時,身體各有什麼感受? 你可能會發現未來的事情和身體的某一半邊有感應,而過去的事情和某個部位有連結,嘗試找出最細微的差距。例如:對於未來的事比較焦慮,很可能在想著未來事情的時候,感受到肩頸緊繃、頭部神經微微抽動; 對過去某些事情放不下,可能會發現想著過去事情的時候,胃部收縮、胸口悶且沈重。每個人的感覺和反應都不一樣,重要的是,這個練習讓你察覺到自己想法竟對身體造成如此直接的影響。我自己的經驗是,越是慣性的焦慮與壓力,跟長期身體的「老毛病」有高度的關聯。找出關聯,我們就能回到內在的源頭處理問題,進而解放這些舊疾。(延伸閱讀:為你抽牌|如何真正理解負面情緒?不再內耗能量) 圖片|來源 希望大家都可以經由這樣簡單的居家練習,一步一步找回與身體的連結,聆聽身體給我們的回饋。下回見。 August 31,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FSniM
傳教士、女上位,你愛哪一種?你喜歡的姿勢,透露了你的性格 https://ift.tt/2L80brP 享受性愛,人人皆可。你知道,你喜歡的某些姿勢,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嗎?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你為什麼喜歡特定的性愛姿勢,這些姿勢反映了你什麼樣的個性! 每次做愛,你一定會用/最愛用的姿勢是什麼呢? 回想起和他度過的每個夜晚,激情、浪漫、微小情趣的畫面浮現眼前,你享受每次眼神接觸、嘴唇接觸,還有更深入肌膚接觸的時刻。但在享受之餘,你知道其實你喜歡的性愛姿勢,反映了你的真實個性嗎? 性行為與關係學專家 Annabelle Knight 曾在英國《太陽報》採訪中,揭露不同體位所代表的意義的個性,來看看你喜歡的體位代表什麼意思吧。 喜歡傳教士體位的你,不一定保守 圖片|@Alexandra Citrin 過去許多心理學家指出喜歡傳教士體位的人,通常是比較保守、在乎親密關係品質的。不過 Annabelle Knight 則提出了不同角度的看法,她認為喜歡傳教士體位的女性反而對親密關係的態度較開放,且因為傳教士體位可透過腿的不同姿勢,達成不同角度的刺激。所以喜愛傳教士的你,其實反而是知道怎麼讓自己舒服,也讓對方舒服的人喔!(推薦閱讀:【性愛體位】女醫師性愛妙招:經典傳教士) 喜歡女上體位的你,原來很果斷 圖片|@Alexandra Citrin 女上位會讓伴侶一覽無遺你的軀體,因此喜愛女上位的你,其實對自己很有自信,渴望獲得主導權(通常也確實會在一段關係中獲得主導權力)。同時,也因為你對自己很有自信、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在生活中你不喜歡聽太多廢話,做決定時也會比較果斷!(推薦閱讀:【性愛體位】女上位-經典坐姿進階版) 喜歡反向女上位的你,溫柔又直接 圖片|@Alexandra Citrin Annabelle Knight 認為喜歡女上位,在某種程度上一定是喜歡握有主控權的,只是如果你特別喜歡「反向的」女上位,可能代表你對自己的身體很了解,你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更重要的是——你不害怕要求或提問。你有對伴侶溫柔呵護的一面,也有坦蕩蕩誠實面對自己慾望的一面。(推薦閱讀:【性愛體位】女上位─騎馬反轉夾棍式) 喜歡後背體位的你,渴求慾望大過一切 圖片|@Alexandra Citrin 在所有性愛體位中,後背式體位雖然較無法跟伴侶產生眼神交流,卻是最容易讓陰莖接觸到女性 G 點的姿勢。因此喜歡後背體位的你,最在意的這場性愛是否能滿足你的慾望。你依然重視眼神交流,只是在性愛過程中,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跟隨身體,享受原始慾望。(推薦閱讀:《性意思史》:性能力談的是陰莖,那陰道和 G 點呢?) 喜歡湯匙式體位的你,重視浪漫 圖片|@Alexandra Citrin 與後背體位相同,湯匙式是較無眼神接觸的姿勢。但比起後背式,湯匙式能讓男性環抱女性、在耳邊悄悄耳語,給予極大的安全與滿足感。喜歡湯匙式的你,非常重視浪漫,也喜歡和伴侶膩在一起的甜蜜感。(推薦閱讀:日本情慾插畫集:無論和你做多少次,我都一樣動心) 喜歡站立式體位的你,熱愛接受挑戰與冒險 圖片|@Alexandra Citrin 明明可以躺著、坐著,但你偏偏熱愛站立式體位,說明了你喜歡與他人的不同的獨特感,也喜歡被注意的感覺。為了追求被注意,你通常喜歡接受挑戰、熱衷於冒險,也會喜歡性愛所帶給你的激情快感。(推薦閱讀:我的性很道德!《性愛成癮的女人》:我不要戀愛,只要做愛) 當然,你也可能同時喜歡以上好幾種體位,享受性愛帶給身體的不同感受,因此也有可能具備多種個人特質。但是那又怎樣?了解自己的你、重視浪漫的你、渴求慾望的你,全部都是你。你就是個擁有多元面向,總讓人猜不透的女人。 資料來源: [1] What your favourite sex position says about YOU… and, boys, it’s good news if your girlfriend loves missionary/The Sun/2018/6/29 [2] What Your Favorite Sex Position Reveals About How You're Feeling/elite daily/2015/3/17 August 30, 2019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80brP
「曾經是好姐妹,卻再也不聯絡」友情分手的閨蜜心理學 https://ift.tt/2HAA8r9 長大後,有些曾經要好的朋友,已經淡出彼此生活。明明是親愛的好姐妹,為什麼會漸行漸遠?讓我們從心理學角度,聊一聊和閨蜜分手這回事,也為想要找回好姐妹的你,提供修復友情的方法。 你曾和一個人漸行漸遠嗎?你們原先有聊不完的話題,現在卻無話可說?說到「分手」,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是愛情;其實,友情也可能會歷經分手。和姐妹分手,其實與「和情人分手」,有著相似的模樣。(同場加映: Taylor Swift 與 Katy Perry 世紀大和解!關係心理學:比愛情更困難的,是友情) L 和 K 認識許久,陪伴彼此走過青春時光,她們無話不談,在成長的跌撞中,為彼此擦淚,互相給予力量。 圖片|來源 「妳拖我離開一場愛的風雪/我揹妳逃出一次夢的斷裂/遇見一個人然後生命全改變/原來不是戀愛才有的情節」 ——范瑋琪,《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 這首歌,幾乎是她們的友情定情曲。每去 KTV ,總要攬著彼此,嘻嘻哈哈地唱給對方聽。 然而,隨著年齡漸長,兩人各奔東西,從生活圈到生涯,好像都去了不同的方向。話題少了,見面頻率也少了,慢慢地,她們之間的友情,好像被時間給刷淡。兩人之間僅存的,幾乎只是 facebook 好友,偶爾看著對方動態,連要留言都覺得有點尷尬。 為什麼原先感情那麼好的姐妹倆,會漸行漸遠?你也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 心理學:再強韌的友誼,也需要維繫 臨床心理學家 Andrea Bonior 博士,出版《 The Friendship Fix 》一書,專門探討「友誼修復」,針對友情之間的疏離提出說明。 “Often, two friends grow apart not because of a specific conflict, but because they gradually stop confiding in each other due to feeling too busy in everyday life.” 「通常,兩個朋友分開,不是因為發生什麼特定衝突,是因為他們各自忙於生活,而逐漸減少對彼此的信任。」 —— Andrea Bonior Ph.D. “It’s the gradual erosion in emotional intimacy that can weaken even the strongest of friendships.” 「當情感親密度逐漸被侵蝕,它甚至能削弱強韌的友誼。」 —— Andrea Bonior Ph.D. 也就是說,當你和妳的好姐妹漸行漸遠,原因可能很單純,就是你們不小心忽視了互動和保持連結的重要性。 互動,指的不一定是次數頻繁地相聚,而是讓彼此知道:我有把你放在心上哦。 「我不想和姐妹分手!」如何維持友誼關係? 要建立一段友情,得依靠緣分;而想維持一段友情,其實是可以努力的。 你也想維繫你和姐妹之間難能可貴的情誼嗎? Andrea Bonior 博士給了 5 個行動建議,你們可以一起嘗試。 實際計劃你們下次的見面時間。 記得在朋友生日時,表達關心。 和朋友分享有趣或酷炫的事物。 和朋友坦露你的心事與脆弱面。 寫一封信給朋友,表達你愛他。 總之,不只是愛情,友誼也需要由彼此來共同維繫。或許你們都很忙碌,但倘若你們在意並珍視這段關係,別忘了給對方一些具體的支持與力量。 姐妹之間,也是相愛 面對愛情,我們想要維繫它,所以努力著;友情,又何嘗不是呢? 「友情」的愛,或許不若「愛情」的愛,如此外顯;但當你當處於一段友情關係中,你在意並珍視對方,真心希望他好,其實就是一種愛的模樣。 「愛是一件艱難的事/但是,不愛/並沒有比較簡單/所以/再讓我試試看吧」 ——林婉瑜,〈艱難〉 說到這裡,你想起某個誰了嗎?或是,你發覺,你好像很久沒有找朋友出來聚一聚、聊一聊了? 有時候,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主動的那一方。不要躊躇了,今天就傳訊息或打電話給你在乎的那個好姐妹吧! 如果你比較害羞,分享這篇文章暗示她,也是個挺好的選擇喲。 參考| 10 Quick Ways to Strengthen a Friendship , Andrea Bonior Ph.D. 有妳的日子,就是好日子。相揪姊妹買手帳雙飛組,一起過好 2020 每一天! August 30, 2019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AA8r9
「當你在婚姻中失去自己」離婚心理學:為什麼我們很難離開一段關係? https://ift.tt/34cxZvC 【為什麼離不了婚?】 要結束一段關係很難。即使已經破綻百出,我們還是常常不願棄守,原因是什麼?用心理學解析,其實在這裡頭,藏著許多人性弱點。 圖片|來源 過去,我們對「離婚」有著各種恐懼與忌諱,因為社會的傳統總是「百年好合」,道德上也要求「床頭打架床尾和」。主動提出離婚的一方總被視為不負責任,被離婚的也常常被指責不夠努力挽留…...總之,絕少人願意提起代表人生污點的失敗經歷。 但說到底,為何「離婚=失敗」?或即便真的是失敗,那又是在甚麼層面上失敗了呢? 「他沒有在聽我說話」女人需要的是甚麼? 對男士先說聲抱歉,今天我們只會從幾個女人的離婚故事出發,看看離婚背後的心理學問題。即她們的「失敗」為何: (1)如果離婚的過去讓人難以啓齒或面對,最可能就是「不忠」所帶來的罪疚感。我記得一位老太太,她因為先生長期在中國工作的情感孤寂,又剛好命運般地遇見一位很體貼她的在臺老先生,二人隨即進入一段黃昏之戀。然而,這個對丈夫不忠的罪疚感,加上離婚的危機,讓她陷入嚴重的憂鬱。她說:「是我的錯…這根本不應該發生的!」在諮商中,她第一次向別人談及自己的「罪」,她恨透自己對遵守傳統家庭美德的失守,一次黃昏之敗。 (2)有一位多年來持家節儉的太太,認為即便自己當年沒有嫁給有錢人,但憑著自己的付出,今天總算是跟丈夫過著小康生活。子女都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殊不知近年先生有婚外情,二人關係直墜谷底。子女都認為母親若要離婚,也是無可厚非。不過,已經跟丈夫分居的她堅拒離婚,她說:「付出了大半輩子,我得到了甚麼?!我才不會離婚!離婚不就便宜了那個小三?」事實上,她無法面對的是自己所辛辛苦苦建立的美好家園的破裂,在潛意識中有著對自身一事無成的飲恨。只是在行為上,她表現為對家人「你們都欠了我」的恨意! 上面兩個故事看似截然不同,但背後都是指涉對「關係」的失望、受傷、不滿足。有一位女士認真地思考過離婚這件事,她在諮商室的椅子上失落地說:「我以為我是先生最好的朋友,甚麼都會跟我說,因為我是把他當作我最好的朋友。但很可惜,他沒有,他不懂我。」 女人需要的,只是「朋友」:一個身兼「朋友」的伴侶 [1] 婚姻關係中「被傾聽與了解的需要」,不只是一項期待,更是在那個「婚姻墳墓」裡一再用來評估關係的指標——到底我「死」得值不值得?如果不值得,那女人一定會覺得婚姻觸礁了。就像精神分析師 Reik 的某位女個案說:「我們除了喊叫聲,一切都全過去了。喊叫聲從一開始就存在,他在每個場合都對我喊叫。」或是另一個常見版本,在喊叫的是「瘋女人」。這一切背後,都帶著不被傾聽與了解的痛……Reik 和我的臨床經驗都證明了女人要的不多,只是「一個身兼朋友的伴侶」。 延伸下去,我們想到要是社會認定男人會單純為了性的愉悅而不忠,那女人為何絕少只為了性的飢渴而出軌?當一個女人覺得自己受丈夫的忽視、屈辱和鄙視時,她會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了。或不能再引起他的柔情時,她那受傷的自尊心就會讓她離開 [2]──誰說只有男人因為高自尊而脆弱?女人的自尊亦是需要好好被呵護,只是她更常是被男人的慾望來決定。 「失去原本的自己」為什麼我們離不了婚? 從這些「離婚不成」的故事中,我們反而看到不少女人視「離婚=失敗」的原因,即一種苦心投入多年情感經營的關係失敗。而且,它最終會質問起自身的脆弱性——原來我「不值得」被愛、被傾聽、被珍重……面對這些自我嫌惡與厭倦的負面感受和無價值感,任誰也很難去面對,更成為了「逃避(談論)離婚」的原因之一。在心理意義上,這有時候遠比社會對女人三從四德的要求與罪惡感,來得更無力招架! 不過,我們更值得去思考「夫姓」這件事。即便現在很少女性在結婚後會把夫家姓氏冠在自己的名字前面,但它還是無形地存在著——結婚後,妳不再是妳自己了,妳變成「X 太太」。那個「X」不是妳,妳只是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媳婦、某人的媽媽......我常發現結婚多年的女性,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主體性,彷彿結婚前的自己已經死掉良久,頂多在餐桌上偶爾懷緬! 一位太太曾在諮商室問說:「我真的能獨立嗎?我好多年沒有工作過了,也許我先生說的對,我是不能沒有他的。」所以傳統上,說甚麼婚姻對男人而言「像」個墳墓,這不過是說他開始要承擔很多過往沒有的責任。然而,我認為女性很多時候沒有意識到婚姻對她們而言,更「是」墳墓──那個以往的自己不見了、死掉了,若要離婚,更沒有信心能找回她、復活她。 圖片|來源 簡言之,「女人 feminine」(妻子、媳婦、媽媽)是一個晚到、卻被過於放大的身份,但女人在結婚以前、在以男性的慾望來決定自己的自尊以前,她首是先一位「女性 woman」──她們忘記了自己原有的價值,甚至是從來沒有細看欣賞作為女性的自身價值,才在離婚前躊躇、離婚中矛盾、離婚後悔恨。 「她們最不需要的是責難」你可以這樣關心她們 離婚不離婚,如果只是由社會傳統對女人的道德要求與罪惡感來決定,那實在太可惜了!至少,她應該得到「憐憫」。因為她有著被需要的需要、被愛的渴望、被視為獨特個體的自尊……這些臨床上的離婚核心,先需要被看見與憐憫。再者,她有個夫姓之前早就存在的自己,女性,(如果那麼不幸要離婚),等著從婚姻的墳墓裡復活。除了自命可憐的受虐者,我看不出讓人們面對離婚的「自我失敗」能夠有多容豁達。除非,這些離婚背後的原因得到社會的了解;以及,除了把過去的關係「重新安放」(re-place)的哀悼處理,我想: 她們更要把自己「重新放至」(re-place)於那離開太久、遺忘掉的「女性」主體位置之上。 當然,若是那個女性位置是由破破碎碎的童年所組成,那麼去找一位諮商心理師談談,也許是妳需要的。(就「關係」與「自我失敗」的文章,可參考拙作〈分手後的關係心理學[上]與[下]〉兩篇) 「對我感興趣的人,內裡必然有點甚麼瘋狂的東西」: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1] Reik, T. (1964). The need to be loved. NY: Bantam. [2] Reik, T. (1949). The emot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sexes. NY: Farrar, Straus & Co. August 30, 2019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cxZvC
「我愛你,但我也想過好自己的人生」讓我們好有感覺的三個「孝順」迷思 https://ift.tt/2MIn6w5 【做不到孝順,不是你的錯】 現在的你有了自己的生活、夢想與經濟基礎,但於此同時,傳統社會價值開始要你回饋父母。如果凡事只想著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代表我就是自私的?沒辦法凡事對父母順從,是不是就是我的錯?這些其實都是這個時代孩子的普遍情緒。我們可以一起去看這層焦慮背後的成因,還有關於孝順的迷思到底是什麼: 開始出社會工作幾年後,你感覺到自己好像慢慢能找到一些人生的主控權。可以存一點錢、在職場上有被需要感,下班後也有了個人生活。但與此同時,傳統觀念要求你得開始回饋你的父母。 要帶錢回家、做什麼決定都要尊重一下他們的建議;要讓爸媽開心、不要隨意忤逆他們的想法。逢年過節,大批人龍急著返鄉;你在擁擠的車廂裡,想著這是一件看似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不知道為什麼就開心不起來。 要對父母好、要在時節團圓,你很少質疑這件事。然而,如果它來自一種善意,為什麼卻常常充滿了壓力?你可能也曾經困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隱藏的焦慮,以及關於「孝順」的三個迷思。(先來看看:「我人生最後十年,是女兒最精華的十年」于美人談長照:別拿「孝順」來霸凌你的孩子) 圖片|來源 迷思一:「生你的人不一定最了解你」只為自己,就是功利主義? 在擁有自己的經濟基礎後,你也開始安排屬於你的生活。職涯發展的規劃、情感歸屬的想像,要追求什麼樣的夢想;你以自己個人出發,也感受到其中的自由。 然而你也慢慢發現,不論是在經濟、時間或自我能量管理上,你可能還只夠負擔自己的人生。你於是也忍不住浮現這些掙扎——沒辦法負荷孝養父母的那份,是不是代表我是自私的?沒有好好執行孝順,我是不是一個糟糕的孩子? 而這些焦慮背後存在的迷思是,生養你的人,愛你的人,不一定是最了解你的那個。我們以為父母作為從小拉拔孩子長大的人,好像就應該是親密的關係者。於是,我們忽視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你屬於你自己,我們也被教養成為一個成熟自立的人。能把自己照顧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應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而不是讓你自我批判的核心。(延伸閱讀:別情緒勒索我的夢想!金曲歌王 Leo 王:「媽我也愛妳,但我不一定要聽妳的話」) 迷思二:「自我犧牲就能解決問題」但做不到孝順,錯不在你 我們還經常看到一個現象是,雖然我內心不願意,但是不是只要我配合父母的需求,忍一時就能風平浪靜?譬如在逢年過節,你明明厭惡親戚聚集的場合,但為了討長輩開心,你還是逼自己出席。又或者你經濟上無法負荷,但為了讓爸媽感覺到自己被孝敬,你還是每個月給一筆孝親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像在告訴自己,我已經有做到「孝順」這件事,我們也自我感動;像交代作業,讓自己心安。因為你害怕如果不這麼做,就得忍受父母或外人的責難,你內心也覺得自己好像真的錯了。(編輯推薦:恐嚇、冷處理、我需要你愛我!親密關係裡的情緒勒索) 只是我們得回到一個觀念是,當今天任何行為並非出自自願,也就不會讓任何人滿意。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或父母的需求,讓你幾乎內鍵孝順的因子。於是當你的意見和父母相左、你想堅持自己的想法時,你反而開始責備自己。最終,你陷入自己與自己的混亂和掙扎。 但相對的,這樣的掙扎也證明你有判斷的能力。你知道父母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你可以對此做出選擇。做不到孝順這件事,錯不在你。(延伸閱讀:如何擺脫家人情緒勒索?真正的孝不是順從,而是溝通) 圖片|來源 迷思三:「他們養我,就該回報」但如果是愛,就不該是壓力 最後,我們也提到「回報」的觀念。父母養育孩子長大,有辛勞有苦勞,你感受至深,也希望有天自己有能力,可以開始對爸媽好。到這裡,都很合理。 然而身在亞洲教養體系中,我們被教育「孝順」觀念。孝道建立在順從之上,在講道理之前,我們談的是倫理;孩子與父母之間有著階級與尊卑,有權力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在違背父母意思時產生罪惡感。 當我們高舉孝順的價值,去評斷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好孩子」,在這之中,人性被簡化,並且讓親子關係陷入緊張,也讓我們失去更了解彼此的機會。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做了彼此的家人,因為相愛,而願意照顧彼此、相互記掛。因為是愛,我們可以平等,也可以自由。如果你曾經感覺到他們對你的愛,等到哪天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你自然會想要付出。你做的所有事,都應該是源自於愛,這才是更健康的想法。(猜你想看:寫在謝金燕告白之後:沒有愛的交流,孝順只是枷鎖) 如果你也是曾經被「順服」觀念教養長大的孩子,或者你也正陷在不知道如何面對父母關係的牢籠;我們看見到這些觀念的來源,以及背後的迷思,下一步,你可以開始為自己選擇。 當在這個人生階段,你了解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東西你不適合。而親情也是一樣。如果這之中有什麼傷害的根源,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我們就該去理解,並且停止它。親子的關係很深很廣,找到相處方式的路很長。而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先從與自己和解開始。保持善意,回歸到愛的本身,別再讓自己被順從綁架。 August 30,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In6w5
脫內褲、逼全裸、磨陰蒂:香港警方的性暴力,何時才能停止? https://ift.tt/32ibT8S 香港舉行#METOO 遊行,細數反送中遭警方性暴力攻擊的故事。有女性表示在被扣留期間,警察以硬物磨擦她的陰蒂,想去廁所更被拒絕,最後她只能直接失禁。數月以來,脫內褲、逼全裸、磨陰蒂,隨著越來越多的指控,警隊系統性的性羞辱,難道真的都只是依法行政,跟性別無關嗎? 「警察只是依法辦事,哪有針對女性?」香港反送中事件已延燒數月。警察執法過程中,也引起諸多爭議。這幾日,在一些社群媒體上,時常出現這樣的留言。 端傳媒報導,香港平等機會婦女聯席 28 日舉辦「反送中 #metoo 集會」,正式呼籲在運動中遭受到性暴力的男性女性,勇於說出自己的痛苦。集會在中環的遮打花園舉行,主題為「執法為名,凌辱為實」,並鼓勵參與者以唇膏在手臂塗下「#ProtestToo」字眼,指出在社運場中,他們遭受到的雙重暴力。現場吸引近三萬人參與,也擠爆遮打花園,人群蔓延至皇后像廣場。 圖片|立場新聞提供 脫內褲、逼全裸、磨陰蒂,那些經歷過的羞辱 或許你還記得,從五月開始,在反送中運動中出現的幾起性別暴力事件。天水圍少女、而更可怕的是,即使已經得到大篇幅報導、引起群眾憤怒,這類型事件仍舊不斷出現。 8 月 5 日,天水圍少女在被警方制服時,裙子遭大力拉掉,內褲也被扯下。她的照片被放上網路,引來許多反抗議者的訕笑,包括「八婆」、「臭雞」。(延伸閱讀:香港示威少女遭「性暴力」扯內褲:不只關注,我們可以採取 3 行動) 她感覺到裙子被扯下,多次大叫「我的裙子啊!」並指出,「一堆男防暴警察緊緊按住我,也聽到無數據『臭雞』『八婆』『你剛剛不是也屌得很開心』。同時,也被強行脫掉口罩、帽子,我叫了很多聲『女警』『記者』,然後就被一堆防暴警察吼『你他媽叫三小』」 另外幾位女孩,則描述自己在筆錄搜身時,被要求全裸、還有被女警以筆戳大腿。根據香港現行規定,確實只要有女警在場,就可執行搜身。不過「拿筆戳我大腿」「罵我臭雞」,考慮到法律比例原則,政府應當以對人民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找到最適當的方式執法。 圖片|立場新聞提供 也有女性抗議照片,轉傳到反抗議陣營,胸部處遭到改圖轉發。(延伸閱讀:撐香港,也撐性別平權!「反送中」現場,被蕩婦羞辱的女性) 有藍絲 page 把我前晚於金鐘被警察抬走的照片改圖,強硬在我胸前加上兩點,以caption「找亮點!」去暗示我沒有穿胸圍去抗爭,兩點盡露。圖下留言不外乎是形容我是一樓一,笑指是日是警察掃黃,又稱為我父母感到丟臉。要如何攻擊一個女性,最簡單的就是以性侮辱。無視她的意志,忽略她的遠景,把焦點放在她的外型和衣着,再從以醜化。 圖片|來源 29日,蘋果日報報導,「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在當日 METOO 集會上公布了一份反送中現場的性暴力調查問卷結果。其中有女性表示在被扣留期間,有警察以硬物磨擦她的陰蒂,想去廁所時,更被警方拒絕,最後她只能直接失禁。協會更表示:「這些性暴力個案絕非『個別事件』或『個別警員』不當,而是整個警隊都要負責。」 妻子告白:我的丈夫是警察,他希望在街頭上看到我被怎樣對待 在社運場上的性別暴力,或許難以預防。明周文化,做了一系列警方家屬專訪,問問他們的想法。其中一位妻子說道: 「我問(我丈夫),中彈少女那天那是不是黑警?他說這種近距離射擊,只要有心,就是黑警。在太古站開槍,那位是不是黑警?他說是。於是我又問了,那你是不是黑警啊。他說不是。(中略)612 那天我讓他看影片,一個女生被一群警察圍著打,他說,怎麼可以這樣子?兩個鎮暴警察就已經捉住她,而且也被制服在地。基本上真的不用打。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子。我真的沒有想過。 「我跟我丈夫說過,我一直都有聽你的話,沒有走在隊伍最前面。但如果到了一個我也無法接受的局面,或者有機會,我們會在現場見面。」 「警察只是依法辦事,哪有針對女性?」社運中被忽略的雙重受暴者身分 被脫衣搜身、被性騷擾、過度執法的背後,人們第一次發現,國家暴力的複雜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理解程度。它同時摻雜了直接暴力與性暴力,更讓當事人難以辨識、描述。「警察脫了我的褲子,是不是真的心懷惡意?還是其實他並無惡意?」這樣的考慮也讓許多人的受傷遭到隱藏。 難以描述的個人經驗:這些當事人,往往需要花許多時間與經驗辨識自己遭受到的事情,是來自於直接「暴力」抑或是「性暴力」。而這樣的故事,光是要能夠說出來、盡力舉證就已非常不容易,而沒說出來、或者說不出來的族群,又有多少呢? 蕩婦羞辱:另外,許多抗爭者的圖像放上網路後,往往招來反對者以性攻擊、性羞辱的言論加以攻擊。甚至在女性私處改圖。這樣的羞辱,不僅是轉移焦點,更是一種對當事人的二度傷害。 每個人在社會運動中,受到的傷害都是不同的。說得出口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性暴力只其中一種「看不見的隱藏傷害」。有些時候,它甚至被誤解為:「作為女生,你想上街,當然要自行負擔風險」,一種無形之間針對女性的壓迫。 香港人的 #METOO 集會,讓我們看到,作為反送中的性受暴者,你的故事,是重要的。你的遭遇,全香港人都在聆聽。而在其他反覆發起的各式運動中,我們也看見不同職業、階級、年齡、性別族群,都紛紛發展出自己看待運動的方式,也讓各式各樣的傷口,都能被揭開。(延伸閱讀:何韻詩、香港母親、台灣女孩張珮歆:在龐大起義裡,每個人都能找到施力點) August 30, 2019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ibT8S
筆跡心理學:你的寫字方式,反映出你不為人知的真實個性 https://ift.tt/32cp8bi 寫字時,你的字體大小有多大?字體間隔有多遠?根據心理學研究,你的寫字習慣其實反映了你內心的真實個性! 不要 MSN 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 What’s App 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 李維菁《老派約會之必要》 老派的浪漫,只有在停下了一切現代科技產物後,才能被體會,而一旦體會過,就回不去了,例如寫字。 你是否也有發現,明明時代一直在進步,但近幾年在各處卻來越常看見「手寫字」呢?在書封、在 MV、在各式各樣的產品中都能看見手寫字的蹤影。到底,寫字的浪漫在哪裡,我們為什麼在科技蓬勃發展的現在,回頭擁抱老派的手寫呢? 靜心寫字的人,大腦更靈活 美國心理學網站《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作者 William R. Klemm 曾提出「手寫字」能帶來的好處如下: 「要寫出容易閱讀的字,大腦需要精細控制手指的行為,而在大腦派出指令給手指之前,必須專注思考『要寫什麼』以及『要怎麼寫』」這個從大腦到手指的轉化過程,就能夠激發大腦的某區塊,這樣的影響是用打字無法激發的。 而根據 BBC 報導,在《神經科學與教育趨勢》(Trends in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雜誌中,也有一篇期刊指出書寫對孩童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能夠刺激視覺識別和延長記憶時間。 種種研究結果都告訴我們,寫字能夠活化大腦思考。但除了能夠激發思考以外,寫字其實也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 圖片|來源 寫字的小習慣,其實反映了真實個性?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導,一間文具公司 National Pen Company 曾針對不同筆跡進行研究,讓不同受訪者寫下同一句話: “It is Ariel’s tablet” ,整理出以下特徵與對應的個性。 字體的大小,反映你的社交習慣 無論紙張大小,在書寫同一句子時,「寫字面積小的人」通常是比較害羞、細膩、內向的,而「寫字面積大的人」通常比較外向、活潑、喜歡被人注意。你也是這樣嗎? 圖片|取自《每日郵報》 字體的間距,反映你的真實個性 研究也發現,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較大的人,比較崇尚自由、不喜歡擁擠的環境;寫字間距小的人,則可能害怕寂寞、比較無法獨處,同時也因為害怕一個人,而比較擅長社交與聊天。 圖片|取自《每日郵報》 寫字的用力程度,反映你的做事方法 寫字用力的人,遇到事情傾向快速找到解決方法,也不排斥與他人合作;而寫字較輕柔的人,性情比較敏感,擁有同理他人情緒的能力,不過有時也會因為過於同理,讓自己的精神、活力下降。 圖片|取自《每日郵報》 寫字的速度,反映你的時間觀念 寫字速度快的人,通常很守時,不喜歡浪費時間,但同時也比較缺乏耐性;寫字速度較慢的人,則比較能夠獨立作業,擁有良好的組織能力,經過深思熟慮後能很快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越是輕柔的感情,越要用筆紀錄 也許你會有疑問,就算知道寫字的好處、知道寫字能反映什麼性格。我們為什麼要在這麼方便的電子時代裡,動筆寫字呢? 同時具有牙醫師、作家身份的李偉文,曾為《寫給喧囂的 37 個安靜練習》一書寫推薦序,他提到:「總覺得像感情這樣抽象、飄渺的表達,有個實物來呈現或許必要。信寫在紙上,紙拿在手上,可以反覆思量,是扎實的存在;就如我們收到親朋好友送的花,可以感受到具體情意。文字寫在信紙上,也許有汗漬、有淚痕、還可能字跡潦草斑駁,但那具有生命。」 越是輕飄飄的東西,我們越要用自己親筆寫下的字紀錄它,讓輕飄飄的東西變得有重量、變得足以被記住,這大概就是手寫的意義吧。 圖片|《校對女王》劇照 再問自己一次「寫字為什麼重要?」,我會回答:寫字是活著的痕跡,是認真過生活的證明。寫字讓我們看似平凡的一天變得重要,Every day counts,每一天都很重要。 2020 女人迷 Play with time 手帳,以「Every day counts」為主題,希望你知道,有點鳥鳥的一天,戰鬥力滿點的一天,充滿好事的一天,衰到不行的一天,都是我們的每一天;希望你知道,無論日子多好多壞,我們會在這一直在乎你;希望你知道,對你而言很重要的每一天,女人迷都想參與其中。 資料來源 [1] What does your handwriting say about you? Study finds more than 5,000 personality traits are linked to how we write/Dailymail/2013/7/29 [2] 寫字愈快愈愛守時 一句文字看真個性:字體傾左藏叛逆個性?/香港 01/2019/6/11 August 30, 2019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cp8bi
這些一上架就缺貨!盤點零負評美妝品牌 Aesop 上半年熱賣品 https://ift.tt/30HM7dY 2019 上半年,10 款熱銷保養品推薦,好好照護你的頭髮、臉部和手足! 來自澳洲墨爾本美妝品牌 Aesop ,零負評的優質產品深獲網路的喜愛,更是不少護膚控的愛牌,以下是 2019 年從 1 月到 8 月的熱銷排行榜。 賦活芳香護手霜 柑橘香調一直是台灣熱賣首選,滋潤不油膩的質地,非常容易被圈粉,是不少鐵粉一生的最愛,每次開瓶,就要用到一滴不剩,滋養感滿分。 大推 75mL 條狀包裝,非常適合隨身攜帶,尤其是搭飛機時,可滋潤按摩手部,頸部、肩膀上部與雙腿,達到放鬆舒緩效果。 天竺葵身體潔膚露 可說是 IG 曝光度最高的沐浴潔膚露,極簡包裝、配方清爽,氣味中性,淋浴或泡澡都可使用。柑橘及佛手柑皮的香氣十分怡人,沐浴就像是一種犒賞,非常值得投資。 香芹籽抗氧化精華 特別為亞洲消費者研發,保濕且清爽的質地,是台灣消費者最喜歡的 Aesop 臉部產品,經典不敗,因含有重要抗氧成分葡萄籽蘆薈與維他命原B5,因此具有保濕與修護效果,推薦偏乾性的肌膚,可將香芹籽抗氧化精華搭配煥采滋潤精露混合使用。 賦活芳香手部清潔露 柑橘皮、迷迭香葉、大西洋雪松的香氣十分放鬆,給予辛勤的雙手特別的療癒與清潔,讓洗手的過程成為一種享受;建議給手部乾燥的人使用。 澄瑩面部精華素 一款富含維他命 C 的水狀質地保濕精華液,以高穩定維他命 C 幫助提亮膚色。 不用怕使用維他命C容易變質或是反黑, Aesop 使用的是”高穩定的維他命C”,和皮膚接觸之後才會作用,直接吸收到肌膚裡,總是覺得臉部黯沉沒有精神的人,請愛用。 輕柔潔面乳 2019 年 4 月上市新品,一上市台灣即缺貨。 針對化妝的消費者,可以當卸妝乳使用,溫和卸除底妝與非防水彩妝; 針對不化妝的消費者,則可以當一般的洗面乳使用,卸除肌膚與毛孔髒汙。現在空氣髒,不化妝也要好好卸妝洗臉啊,洗後膚觸非常柔嫩且不緊繃,也可幫助度過肌膚不適期。 悟香水 Aesop 的香水原先只於限定店點販售, 2018 年開放全台櫃點販售。去除岩蘭草根部的土味,使悟香水帶著大自然的氣息,日本香橙散發的柑橘香味讓人回到初心,特別的是加入大量的羅勒與精致的丁香底香,讓人感覺安心溫暖,是一款聞了很想再聞的氣味。 舒緩洗髮露 推薦給敏感、搔癢、乾燥或是問題頭皮使用。 尤其是夏天頭皮沒有做好適當防曬而曬傷脫皮時,或過度染燙造成頭皮不適,以及換季時的乾癢脫屑,都可嘗試。 防曬面部乳液 是一款適合大多數膚質、不分男女的輕盈防曬保濕乳液。因為含有可軟化肌膚的泛醇與角鯊烷,使用後有輕盈保濕感,不會覺得太乾。 不僅可達到防護效果,使用後不少人還發現接著上的底妝,可以讓底妝延展性更好、妝效很服貼。 純淨滋潤去角質霜 同時具有物理性(石英顆粒)和化學性(乳酸)去角質功效的產品。物理性的顆粒可使肌膚表面變得軟滑,化學性的乳酸可幫助軟化較硬、太緊密的角質結構鬆開鏈鍵,都有角質更新的作用。 敏弱性肌膚的消費者,洗完臉後可以敷著此去角質霜大概5分鐘不按摩,使用化學去角質的方式協助肌膚代謝角質,就不會過度搓揉傷害肌膚。想要保養肌膚看得到效果,就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賦活芳香護手霜Resurrection Aromatique Hand Balm 75mL,NT900 天竺葵身體潔膚露Geranium Leaf Body Cleanser 500mL,NT1,400 香芹籽抗氧化精華Parsley Seed Anti-Oxidant Serum 100mL,NT2,250 賦活芳香手部清潔露 Resurrection Aromatique Hand Wash 500mL,NT1,200 澄瑩面部精華素 Lucent Facial Concentrate 60mL,NT3,600 輕柔潔面乳Gentle Facial Cleansing Milk 200mL,NT1,500 悟香水 Tacit Eau de Parfum 50mL,NT3,500 舒緩洗髮露Calming Shampoo 500mL,NT1,450 防曬面部乳液SPF25 Protective Facial Lotion SPF25 50mL,NT1,750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Text /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Photo /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本文由Marie Claire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耗時三年終於上市!【Aesop全新二重奏系列】~用一絲不苟的熱情控油補水,是今夏混合肌的最佳平衡對策 用了會上癮!文青保養品牌Aesop默默賣翻的人氣商品原來是它們! 此生必推薦Aesop經典3款行家愛用商品,原來路上搭訕率最高的香氛是它! August 30, 2019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HM7dY
心理學圖集:三分鐘了解為什麼「被管太多會不高興」 https://ift.tt/30M3zhB 為什麼被別人管,你會覺得不快樂?你聽過「個人邊界」嗎?心理學插畫,用三分鐘帶你快速瞭解! 文|小民ㄉ觀察 了解「個人邊界」這個概念之後,覺得很受用,因此製作了一份簡單的懶人包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把這樣的概念宣達給每一位因邊界受侵犯而困擾的人。 若想了解更多,可在網路搜尋「個人邊界」相關文章。 本篇內容引用自: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人不跨過心理邊界就無法互動,會孤單, 但邊界重疊又會受傷害,該怎麼拿捏?》 August 30,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M3zhB
從時尚熟女到年輕人都瘋迷: Martin Margiela 與他的愛馬仕前衛 https://ift.tt/2zvh8pJ 拒絕常規性的伸展台、拒絕用超模大炒話題的商業手法、拒絕對於自家品牌多作評論⋯⋯不走阻力小的那條路,Margiela 如何改變九零年代的時尚產業? 圖片|來源 DECONSTRUCTION,在時尚的字典裡,中文的翻譯是「服裝解構」。 在八零年代的尾聲,時尚產業來到了最豐饒、最浮華的年代—用色大膽、廓形直接、任何面料都惹人注目。然後倏地來到九零,設計師們開始分別談起「極簡」與「解構」,原先的 Joan Jett 風被更細膩的時裝質地取代,比如可看見的褶皺、參差的縫線、分開的腳趾,比如 Martin Margiela 。 圖片|來源 Margiela 改變了九零年代的時尚產業,不過是輕輕的、不著痕跡的,甚至比當年紅極一時的川久保玲與山本耀司更為低調, Margiela 拒絕常規性的伸展台、拒絕用超模大炒話題的商業手法、拒絕對於自家品牌多作評論, After all,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 圖片|來源 1980 年從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學院畢業之後, Margiela 曾擔任 Jean Paul Gaultier 的助理約三、四年( Gautier 在紐約時報的受訪中提到:「這小子待在我那根本是大材小用,我在金梭獎上第一次看見他的才華,但我想 Margiela 的本領不僅於此。」),然後在 1988 年,他和 Jenny Meirens 共同創立了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傳說中的四個針角和數字搭配圈圈就此問世。 「對我來說,穿我衣服的人能夠找到與那些穿衣規範、抑或是流行標準全然相反的穿衣之道,才是很重要的。」 Martin Margiela 如是說。 所以,究竟什麼是解構? 圖片|來源 這個詞彙在當年被看作某種對於奢侈的反彈,評論家開始注意到設計師對八零年代的主流價值觀感到沮喪—太多金錢象徵、太少想像空間,對於 Margiela 這樣特立獨行的時尚菜鳥,在他的系列中可以看到,衣服被乾洗袋包裹住、添入日本的侘寂美學(如現在人腳一雙的 Tabi Shoes ),於無彩色調中玩轉衣形輪廓與比例(如 08 年的大型方領洋裝),或是將回收再利用的異材質製作成前衛裝束(如 99 年的手套衣、 09 年的金髮外套)。 圖片|來源 然後這位改寫時尚史的先驅,在 1997 年宣布將成為愛馬仕的創意總監,也就是所謂的非主流份子碰上比高級更高級的百年時裝屋,白色長袍碰上了日落橘盒,前衛層次碰上了法式優雅,究竟短短七年之間、兩者之間碰出了什麼火花? 圖片|來源 「當愛馬仕找上門時,其實 Margiela 一開始是很排斥的。」昔日搭檔 Jenny Meirens 曾經老實的公開表示, Margiela 當時並不覺得自己的經驗、技藝、才華符合愛馬仕的高標準。 不過他錯了,他比誰都夠格。 圖片|來源 一開始,愛馬仕的團隊對於Margiela不接受秀後採訪不太理解、Margiela的團隊也認為經營兩個品牌可能會讓他吃不太消,結果當Margiela for愛馬仕的第一批設計系列(1998秋冬)抵達店內、造成轟動之後,雙方從此噤聲,我是說好的那種噤聲,基本上從那之後,他想怎麼做事、誰都不容也不會置喙。 圖片|來源 原先只有熟女才會靠櫃的愛馬仕,在當時逐漸成為年輕人拼命吃泡麵(開玩笑的,可能是吃小麥乾糧?)也要存到錢購入幾樣單品的新潮品牌,譬如蛇紋皮革斜裁及膝裙搭配高筒靴、譬如Cashmere製成的毛衣和長袍式風衣、譬如頂級羊毛打造的V領連身裙,愛馬仕的極高質感依舊存在,不過Margiela成功將非主流的解構玩心帶入了品牌,極度和諧卻又攫人耳目,成功滿足原本的消費者、同時吸引了更大的潛在族群。 圖片|來源 「我從來沒和這麼有趣的人共事過,我喜歡他總是挑戰新的服裝概念,有些人的創意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但Margiela的想法是我們怎麼追也追不上,看也看不膩的。」愛馬仕的藝術總監Pierre-Alexis Dumas,曾這麼形容Margiela執掌品牌的七個年頭。 圖片|來源 說句實話,還沒熟稔時尚產業之前(我是說高中覺得穿 Ed Hardy 或 STAYREAL 就是最酷最屌的那時候),我就已經非常喜歡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那時的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哪裡出生、立了什麼里程碑、原來「 0-23 」的數字標籤分別代表不同系列,更別提在乎他曾經和愛馬仕有過牽連。我就是喜歡他、喜歡這個品牌、喜歡九零年代當大家都在穿牛仔外套搭配樂團 T 時, Margiela 根本 Don’t give a fuck 的只想做自己的創作精神。 做自己啊,還得做得低調、做得有才華,這才是真本領。 圖片|來源 世上不會再有另一個 Martin Margiela ,他的作品是「藝術」,只是我們稱它為「服裝」,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似假若真的更懂他一點,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August 30, 2019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vh8pJ
致陪伴心理患者的你:我們別再說「對不起,我應該早點發現」 https://ift.tt/34ccomV 從鐘鉉憂鬱症、太妍坦承治療憂鬱中,到韓國女團 TWICE Mina 確診焦慮症,當心愛的人心理生病了,我們總措手不及。親愛的,如果你也想幫助他們找回對世界的相信,卻苦無頭緒,寫給你 8 個陪伴方法,我們一起好好走過療癒的旅程。 韓國女團 TWICE 成員 Mina 因恐懼舞台暫停活動一個月後,在 8 月 27 日聲明確診焦慮症,我們又在演藝圈看見一顆等待療傷的心。 從鐘鉉憂鬱症(2017 年)、IU 透露曾討厭自己而暴食症、秀智坦承曾身陷抑鬱症,到太妍在個人社群坦承正在接受憂鬱症治療(2019 年),我們看到南韓演藝圈中,許多藝人外表光鮮亮麗,私底下自己默默承受著莫大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不只發生在藝人身上,我們很多人也是表面堅強著,但心理有苦說不出。 圖片|來源 @taeyeon_ss @minajype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2018 年精神疾病科門診人數就將近 170 萬人(實際數字:1,697,414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有難以承受的痛或壓力,或者,我們身邊可能就有需要支持與陪伴的朋友,只是他不一定開口求救。 如果你所愛的人,偶像也好、親友也好,正在受心理問題折磨,而你想給予支持,卻又不知從何開始,希望根據 Metal Health Foundation 建議的方法,給你實用幫助。請相信,無論你是患者或照顧者,這一條路上,我們都會在。 圖片|來源 我如何知道他的心生病了? 有時候,身邊的人心情不好或經歷低潮期,是顯而易見的;但也有時候,我們難以察覺一個人的情緒,不曉得他心底最深、最困擾的心事為何,久而久之累積成疾。 一步步為心理疾病患者找到方法前,我們先認識如何覺察人的心理狀態,才能給予適當的醫療建議與照顧陪伴。以下為你們統整: 憂鬱症(depression)的特徵 對自己低自信 對過去熱愛的人事物失去興趣 食慾不振 容易倦怠、疲累 情緒波動大,容易流淚、緊張或易怒 嚴重者,可能會有輕生的念頭,若有類似情況,建議尋求專業機構協助,如:安心專線 0800-788-995、生命線 1995、張老師 1980 焦慮症(anxiety)的特徵 專注力下降,難以集中 易怒 逃避特定狀態 / 情境 / 人事物 面容蒼白、肌肉緊繃 容易被日常聲響驚嚇 驚恐症(panic attack) 驚恐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有些人會感受到瞬間、強烈、敏感的恐懼,並可能呼吁急促、盜汗、頭暈等。 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是焦慮症常見的其中一種病症,患者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想却無法擺脫它。[1] 圖片|來源 作為照顧者,我如何陪伴一顆受傷的心? 有些人覺察身邊的親友有上述情況,卻因為心想,「等他們主動、願意開口談,再處理吧!」結果錯過了最黃金的陪伴與治療時間。面對心理疾病患者,及時、主動的傾聽與支持,能有效為心理問題帶來進一步改善。 如果你也想知道該如何作為陪伴者 / 照顧者,根據英國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以下 8 點撇步幫助你開口和受傷的心對話: 1. 坐下來好好聊,你會需要保留完整、不被打擾的時間與對話空間 和心理疾病患者聊料,其中一項關鍵是提供「開方式」「零批評 / 指責」「無干擾」的對話空間。 2. 聽他們好好說,分享愈多愈好,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行 讓他們用自己的節奏掌控對話的主導權。如果他們還沒準備好說的事,也不要給予壓力,強迫他們說出口。 要知道,開口說話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且區要建立在良好的信任基礎上。你很可能已經是他們第一個、第一次說心底話的人了。 3. 你不是專業醫生或資深諮商師,即使是,也不要輕易嘗試診斷或臆測他們的感受 我們多半都不是心理諮商相關的醫護專業人員,但閱讀到這裡的你,是很願意給予支持的人,這是很好的。和他們聊聊時,也請保有同理、傾聽的角色,不需要揣測或詮釋他們的感受。 4. 保持問題的開放性 與其說「我感覺你現在很難過」,不如換個方式,盡可能地讓語言中性,如:「你願意跟我說說你現在的心情嗎?」 此外,給他們時間去慢慢思考問題與答案,不要一次搪塞一堆問句。 5. 聊聊有幸福感、帶來快樂、正向的話題 正向話題舉例來說,像是:運動、健康飲食計畫、身心休息方法⋯⋯等,或者,可以和他們一起討論,有嘗試過哪些舒緩的方法,並問他們有沒有感覺到幫助。 6. 魔鬼藏在細節裡:他們說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不只用傾聽,更用心同理 如果你想確認自己是否理解他們的分享,或者建立和他們對話的信任感,可以用「重複但換句話說」的方式來和他們確認。在這麼做的同時,你不需要表達自己同意 / 不同意的立場,僅需要以「同理」的態度應對,讓他們能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想法被尊重與善待。 7. 提供他們專業協助的管道 & 接觸治療的實際方法 你可能已經在嘗試提供他們醫療、機構等專業協助,記得,讓他們有為自己做選擇的空間,不要一不小心控制了一切。 8. 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多照顧者到後來會感覺自己深陷情緒勒索的深淵,因此,知道自己能力所及以及情緒界線是關鍵。當患者在可能危險的情況,例如:自殘、傷害他人等,請不要一把往自己身上攔。除了提高警覺保護自己,也建議可以及時通知相關協助單位,如:自殺防治熱線(02-25059595、0800-788995)或 1925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延伸閱讀:致陪伴自殺者的你:「他想結束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 圖片|來源 好好照顧所愛的人,也請好好照顧自己 在多起南韓藝人傳出心理問題後,韓國女藝人 IU 曾說: 藝人安慰世人,是職業意識也好,但作為個人,能照顧愛惜自己就好了。- IU 李知恩 不只是藝人,在各行各業努力的我們,其實也都是為了自己相信的世界拼命著,所以有時衝破了壓力或情緒的界線,心裡生病了。我們希望透過實際的方法,幫助患者與照顧者一起走過療癒過程。 同時,我們也想促進更多人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如果你也有感,邀請你閱讀更深入的內容: 心理苦,卻不說,是因為:【小鬱亂入專欄】被污名的失能病症:全球有 3.5 億人罹患憂鬱症 我今天心情低落,原來是:【小鬱亂入專欄】讓你不開心的三種黑暗食物 找回自己的心靈,你可以:【小鬱亂入專欄】運動、冥想、曬太陽,六個憂鬱症教戰守則 參考資料: [1] 強迫症,維基百科 August 30, 2019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ccomV
鏡文學驚悚劇場《打掃》:世界只要完美女人,房間也要乾淨無暇 https://ift.tt/2ZzMw52 週五到,有什麼劇可追?鏡文學推出《驚悚劇場》系列短劇,半小時帶你看完一則警世故事。其中《打掃》正是講述居住在公寓裡的女房客,生活看似美好,但為了要維護住戶條約、她得隨時隨地處在一個良好狀態裡,沒有一刻可以鬆懈。為什麼女生在關起房門以後,還不能作自己呢? 卓立導演是個奇妙的台灣導演。這應該是看完《白米炸彈客》後的觀眾再看《銷售奇姬》之後所會產生的共同結論。如今,卓立導演在「鏡文學驚悚劇場」裡端出的短片《打掃》Perfectly Spotless 更是鞏固了這個形容詞的堅定性質。 圖片|《打掃》劇照 《打掃》是個風格化的電影,同時也具有實驗性。描述温貞菱所飾演的公寓女性房客狀似住在美好的社區當中,為了要維護住戶條約、她得戮力維持屋況與自己處在一個良好狀態裡。女生在關起房門以後,到底為什麼還不能作自己?(推薦閱讀:鄧紫棋〈差不多姑娘〉談單一審美:我才不要和你差不多的臉蛋與人生) 「女生的房間」是個很好的窺視主題,多數報導或影劇常愛聚焦在漂亮的女生住在狗窩裡的高度反差樣貌,或許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帶有極大的戲劇性與娛樂度,但怎麼就沒人來批判一下普世女性此番反差行舉可能是過度受到社會制約後的內在自我放棄的表現?「被看」、「被檢視」,像是一個無止盡擴張的黑洞,讓女性即便在一個人自處時,也免不了掉進為別人而活的漩渦裡。 但明明沒人可以一天 24 小時全年無休營業上工。 圖片|《打掃》劇照 温貞菱飾演的朱婷住在乍看似光鮮亮麗的房間裡,一開始就呈現出生氣盡失的無力。房間裡沒吃完喝完的食物正待發臭、她身上爬著瘀血傷痕甚至蟑螂,百廢不舉的徵兆滿滿。此時光芒萬丈逼人的房東蔡淑臻上場。提醒著她的積分不足會影響社區裡的所有女孩。 圖片|《打掃》劇照 蔡淑臻太適合演出此番擺盡姿態的貴氣女性,台灣線上女演員沒幾個能像她那樣作到極致還能討得觀眾的喜歡。在《打掃》裡蔡的戲份不多,享受不了太多這隻慵懶華麗的花孔雀的表現,但已唱足了連傳統與女性長輩也都愛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副歌主旋。且她根本不用出場太多,普世仍很好理解這樣的「女性典範」便是人間對於美好女性的典型刻板期待。 圖片|《打掃》劇照 稍嫌有點兒亂的房間並非逼促朱婷打掃的癥結,麻煩的是牆上的那一點黑。為了這個污點,她拼了命去遮掩、去對抗、去視而不見。但最終這一抹黑總能狂放地施展出其猙獰面目,讓女孩明明還沒嚇到別人,就先嚇到自己。(推薦閱讀:Amazon 新劇《黑袍糾察隊》:我們,真的有需要超級英雄嗎?) 圖片|《打掃》劇照 世人為何總將「完美女孩」視為理所當然?你對她的無暇要求,成了她人生的永恆黑洞。《打掃》簡單用一個女孩光是為了達到完美無暇表象的視覺感就身心俱疲直到發了瘋癲的故事,既批判了社會對於女性外在乃至內在全面性都必須美好的嚴苛要求,亦透過全片無男性存在的處置、質疑了這個世界對兩性「一邊全無要求、另一邊嚴苛規範」的大型雙標現場。 圖片|《打掃》劇照 拍電影,話到底要說得多白?看來卓立導演還在斟酌當中。《打掃》是她為女性伸張的一個過渡期實驗作品。《打掃》為「鏡文學驚悚劇場」七部短片之一, 8 月 15 日正式上架於 Netflix 網路平台,「鏡文學驚悚劇場」有其潛力成為台灣的《黑鏡》或《愛x死x機器人》,但前提是台灣的編劇和導演得爭氣。 August 30,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zMw52
柚子甜專欄|底線和地雷有什麼不同?三個面向,讓你有溫柔商量的方法 https://ift.tt/2HA04TX 有次我曾在演講中提醒讀者,要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地線,並且不要輕易退讓。但後來我才意識到,很多人是不清楚「底線」定義的(大家對底線的理解通常比較接近地雷)。「底線」和「地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像,兩者卻有相當大的差異。簡單來說,底線是健康的,地雷多半是不健康的,至於怎麼不健康呢?讓我們來談談吧! 前些日子我寫了一篇文章〈最能信任愛情的人,都是有底線的人〉,讀者的反應非常熱烈。有些人說他看了文章,覺得自己就像文中的女主角,總是退讓愛情的底線,反而換來不珍惜;但也有人看了更加疑惑:所謂「底線」到底是什麼? 這讓我想起,有次我在演講中提到「關係中的底線」,提醒讀者要了解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並且不要輕易退讓,才不會被軟土深掘,但會後有位讀者上前來,皺著眉頭問道:「你一直提底線底線,所以我是要每次都跟對方吵架,然後知道他在哪一點會爆掉,下次?就不要去踩嗎?這樣相處也太累了吧!」 我那一刻才意識到,其實在這個「底線教育」不足的社會,大部分的人對底線的定義,並不是真正的「底線」,反而比較接近「地雷」──無論如何,這個點你不准踩就是了,踩了我立刻就爆,輕則翻臉,重則分手,沒得好談。 「底線」和「地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像,兩者卻有相當大的差異。簡單來說,底線是健康的,地雷多半是不健康的,而且你會發現,一個人可以有很少的地雷,卻有相當堅定的底線;也可能有很多地雷,但是卻有一條非常脆弱、經常被侵犯的底線。 「底線」和「地雷」,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圖片|來源 關係的「地雷」:地雷背後,都有一個害怕被碰觸的傷口 在心靈諮詢的時候,我聽過很多關係中的「地雷」。有些地雷聽起來真的很像八點檔──比方說,電話響三聲沒接起來,男友馬上殺到女方家樓下狂按電鈴,然後直接賞她一巴掌,理由是:「妳踩到我的地雷。」 「我說過,我不喜歡女友不接我的電話,我也清楚明白告訴過妳,是妳自己要犯錯的。」據說男方完全不認為自己有錯,也認為之前把「規矩」說得很清楚了,女友理當有遵守的義務。但男方為什麼有這個地雷呢?聽女方說,男友以前似乎被狠狠地劈過腿,讓他從此變得很不信任女人,從那之後,「響三聲就要接」就變成掌握女友行蹤最好的方法,歷任女友只要沒做到,他一定會爆發,女方得拼命道歉跟哀求才能讓他消氣。 這就是典型的「地雷」──因為沒有處理過去的傷口,也害怕再度被碰觸,所以任何會讓他想起、擔心、投射這段傷痕的事情,都會被視為絕對不可侵犯的領域。(推薦閱讀:關係心理學:情侶吵架,「散步」是最有效的破冰方法)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打人太誇張了,自己絕對沒有這樣的地雷,但實際上,我們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地雷而不自知──例如,有些人絕對不能被調侃外貌;有些人一丁點都不容許對方遲到;有些人對金錢特別敏感,對方提議約會要各付各的,就會臉色鐵青;有些人平常什麼都沒關係,但是忘記紀念日,就會馬上撕破臉,威脅要分手。 圖片|來源 所謂的「地雷」,往往也會有幾個特徵: 第一、幾乎沒有商量和討論的餘地 當地雷被踩到的時候,當事人通常會進入封閉自我的狀態。他可能會鐵青著臉說:「你不記得我說過什麼嗎?」,也可能大暴走說「你不把我的話當一回事,是不是?」而如果是在關係中比較弱勢的人,則可能是開始哭泣和情緒勒索:「你平常怎麼樣都可以,但這一點我絕不原諒。」 被踩雷時,「只有重申,沒有討論」,是地雷被踩爆的一個重要現象。 第二、多半帶有「超過合理範圍」的激烈情緒 有些人會說,某些地雷本身就是讓人生氣的事,有情緒很正常吧?比方說,遲到本身就是一件很惱人的事,生氣不是很合理嗎? 遲到絕對會讓人生氣沒錯,不過地雷的關鍵點是「超過合理範圍」。比如說,一般人面對遲到,頂多只是生氣念個兩句,但地雷是「遲到」的人,可能對方只晚到三分鐘,就暴怒掉頭離開,甚至直接取消當天的行程。 有情緒是正常的反應,但「超過合理範圍」的情緒,背後一定有更深的原因──有可能「遲到」本身勾起他「不被在乎」的陰影,所以想用更激烈的手段報復,但當事人並沒有意識到,只會不斷強調自己的「地雷」是「遲到」。 第三、刻意閃避「處理源頭」 其實大部分的時候,「地雷主」們都知道什麼有這些地雷,但卻有一個共通點是「不想處理」。 不想處理,其實也沒有問題,你接受、你伴侶接受,地雷沒有一天到晚爆炸,兩人相安無事就好,這種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但除此之外,還是有很多會造成傷害的地雷:有些地雷真的太容易不小心踩到(例如遲到、沒接到電話)、或對方的價值觀不以為然(例如約會一定要男方請客),地雷三不五十就要爆炸,傷害對方以外,也屢屢炸傷了自己。 但即使如此,這些地雷主還是沒有要處理,甚至會刻意避免處理。 他們會回過頭堅持:「你不要踩到就沒事」,會洋洋灑灑列出各種理由來說服你,會義正嚴詞地說「你愛我就該做得到啊!」、「只有這個要求,有這麼難嗎?」,甚至爆了無數次,吵到要分手,還是沒有要處理。 因為他們無意識裡,知道要處理這些過去的傷口,太難也太痛了,寧可指責別人「為什麼這麼簡單都做不到」,而不是問自己「我還要抱著這個傷口多久?」 「地雷」本身到底要求什麼,又或者這些要求到底困不困難,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地雷」揭露了我們的內在狀態、以及不願意處理的課題。 圖片|來源 關係的「底線」:我尊重自己,也邀請你尊重我 那麼回到一開頭的問:到底什麼才是健康的「底線」呢? 我們現在才發現,原來自己以前以為是「底線」的東西,其實通通是「地雷」;所謂的溝通,不過就是「你不准踩我地雷」的協議書。 其實成熟的底線,比較接近「認識自己」後的副產品,而底線也會有三個特徵: 第一、可以溝通,可以商量 成熟的底線,比較不會對「行為」執著,而是會抓住「原則」,原則滿足了,其他都願意商量。 比方說,在意女友沒馬上接電話的人,如果有好好探索自己,會發現他有一顆破碎的「安全感」,以及希望被「尊重」的的心。意識到自己的原則是「安全感」和「尊重」,但對方卻沒有馬上接電話時,他可以溫和地、用商量的口氣跟女友商量:「我發現,我很在意安全感和尊重,這是我個人的需求,也跟我過去發生一些事情有關,我也盡可能地想要修復自己。如果你能夠盡快回我訊息,或是早點回電話給我,減少我的不安,我想這對我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每個伴侶能做到的程度不一樣,如果對方有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滿足安全感和尊重的「原則」的時候,他就不會執著在「有沒有響三聲內接電話」這個「行為」,而是會理解和感激伴侶的付出。 第二、會有情緒,但不會認為是對方的責任 每一個人多少都有傷口和陰影,但是當自己被刺激到時,心靈健康的人不會馬上責怪對方,而會意識到「喔,因為我有害怕不被在乎的傷口,所以會放大事情的嚴重性」──自己先負起責任之後,才跟對方商量,看彼此能協調到什麼程度,而不會用「你就是踩到我的地雷!」往對方懷裡怒扔炸彈。 第三、內在探索:把一踩就爆的「地雷」,轉化成彈性的「底線」 「地雷」和「底線」最大的差別,在於有沒有經過「內在探索」。 一個沒經過內在探索的人,一旦談起自己的地雷,多半是咬牙切齒地說「我就是在意____!」而且通常不會解釋為什麼,頂多告訴你以前有誰多可惡、傷了他多重,所以他才有這個地雷。 但一個嘗試探索自己、認識自己內在的人,他清楚知道自己承受的能耐在哪裡,也知道為什麼特別在意這件事,而他的口氣會是溫和的商量、邀請對方一起尊重這段感情。(推薦閱讀:愛是一生的課題!楊冪:成熟的愛是你來我歡迎,走了也尊重) 舉個例子來說,在意遲到的人,在經過內在探索之後,或許會發現自己背後是「想控制伴侶」的課題在作祟。當他願意慢慢練習放下控制欲,也會放下「絕不接受遲到」的地雷──但不代表他以後就會接受別人大肆遲到,而是會重新思考自己的原則:「我希望被尊重,而對我來說,準時是一種對關係的尊重。」 他會跟伴侶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會解釋「準時」對自己的重要意義,對方如果逐漸改善,他就不會對偶然的小遲到勃然大怒;但對方如果依然不改遲到慣性,他也不會因為「你就是踩到我的地雷」而馬上翻臉,而是綜合觀察「對方是真的不尊重我嗎?還是其他地方很在乎,只是這點小習慣改不過來?」 從「地雷」到「底線」,其實是一條微妙而複雜的路,埋地雷很容易,用地雷炸人也很痛快,卻有可能誤傷原本適合的感情;但堅固的「底線」像是一個保護傘,能讓你溫和地接納彼此,卻又不至於被惡劣的人所傷。 你願不願意,為了自己,也為了心愛的人,走向「拆地雷」的探索道路呢? 作者資訊| 柚子甜,1987 年生,政大商學院畢。原本念商從商,卻意外成為作家與心靈工作者。認為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歡迎追蹤我的臉書《柚子甜剝心事》 August 30, 2019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A04TX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70 歲後雅痞紳士的穿搭哲學:認真打扮,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https://ift.tt/32dBFLz 你看過留長髮綁辮子、四季都戴著帽子與絲巾,隨時都打扮有型的男人嗎?他是畫家,也是商人,更是高齡 70 歲也愛打扮的穿搭達人彭雄渾。他現在看來瀟灑,但年輕時也曾被親戚認為是小混混,甚至被警察「關切」,苦笑說:「大概四五十年前,我留著長髮走在路上,竟然被警察拖到一旁剃掉,我很生氣,長頭髮到底犯什麼法?為什麼不去抓小偷?這樣的事,你們現在一定很難想像。」 在臺灣,男人留長髮已經是很正常的事,但留長髮綁辮子、四季都戴著帽子與絲巾,隨時都打扮有型的男人可就很少見了! 總是長髮馬尾、穿著獨具品味的抽象畫家彭雄渾,就是一位少見的台灣穿搭達人。曾是一代臺灣箱包外銷設計大王的他,從衣著到做生意都堅定做自己,不但讓他在充滿歧視的歐洲市場上獲得尊重,甚至受聘為班尼頓全球獨家首席箱包設計近十年。「作外國生意不需要卑躬屈膝,要相信好東西走到哪都是好東西!」 圖片|作者提供 藝術生活化的每日最小劑量 「聽說您即使只是出門到便利商店、五金行買個東西,也會全身完整穿搭漂亮才出門,也為什麼您會如此重視穿著打扮?」 彭雄渾笑著說:「我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先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接著好好挑選這一天要穿的衣服,當衣服搭配好之後,我會覺得很舒服、很陽光,等不及要過這一天,所以不管有沒有人看,不管那天有多忙,我也從來不會隨便穿衣服。」 對彭雄渾來說,這每天穿搭的時光都相當享受,不只是為了讓看的人欣賞,把自己穿得好看自信也是對人生負責的態度,把自己當成藝術品,每天都展現出好看的模樣,是藝術生活化的每日最小劑量。 現今看來瀟灑的他,年輕時卻也曾被親戚認為是小混混,甚至被警察「關切」:「大概四五十年前,我留著長髮走在路上,竟然被警察拖到一旁剃掉,我很生氣,長頭髮到底犯什麼法?為什麼不去抓小偷?這樣的事,你們現在一定很難想像。」彭雄渾苦笑說。 在這性別平權的時代到來前,他便覺得男人也應該重視外表,即使在自己的家裡,也要做好完整穿搭;「我非常喜歡把自己裝扮整齊,對我來說,不管有沒有人看,穿得好看都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另一個心法,是除了把自己穿好看,也要願意欣賞別人、不吝給予讚美。 「當我看到朋友那天穿得很好看,我一定稱讚他,比如說:『你今天的上衣配這個顏色很好看噢!』,或是『你這件衣服的設計真不錯,很適合你!』」這樣不但雙方都開心,也能從身邊改變起傳統對「打扮是女生在做的事」的既定想法。 當你願意先讚美身邊的人,無形中也是在你的世界裡傳達一個訊息:「好好穿搭是能得到讚美的,是能讓別人覺得開心的事」,當身邊的人都覺得穿得好看是很舒服的事,你就更會願意打開心胸,好好穿衣服,其實就是一種在生活中實踐藝術的最簡單方式。 圖片|作者提供 征服香港,我就是名牌 「很多人會說你在做生意耶,穿這樣綁辮子,不像生意人啊!」對這樣的質疑,他直率地回答:「我說,我不用像生意人,我只要像我自己就好!」這樣的精神,也讓他在香港發展的時期如魚得水。 這在他的自傳《燦爛人生 Life in Color》(愛文社出版,2019.3)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1970 年代,製造業曾是香港在戰後三十年的經濟支柱,當彭雄渾在 1986 年進入香港,已是製造業逐漸外移的時代,國際貿易量日漸增加,許多海外銀行在此時進入香港開業及設立分支機構,香港漸漸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 「他們會很注意你穿什麼鞋、戴什麼錶,心裡判斷你夠水準才會跟你做朋友,那時在香港如果穿布鞋問路是沒人會理你的,甚至說普通話也會被瞧不起,一定要穿西裝,講英文或廣東話,他們才會理你。」 「在香港做生意,不要說穿什麼衣服了,見人時手上就得拎著一支名筆,牌子一定要是卡地爾,一支四五千塊港幣,Parker、Montblanc 都不行,打火機拿出來一定是 Dunhill 或 S.T.Dupont⋯⋯那時大家坐下來,桌上東西拿出來一個比一個亮啊。」彭雄渾說,他也喜歡好東西,但不喜歡努力做表面功夫,好像隨時擔心被人瞧不起。 在一片名牌中,彭雄渾也維持了著他獨樹一格的風格。「我可以學他們用那些筆啊打火機的,但他們學不來我的穿衣風格。比如說我會打領巾,戴帽子,或者在西裝裡穿帽踢,他們看了都會傻眼,不知道衣服還可以這樣穿。」他年少養成的不穿襪習慣也讓香港人覺得奇特。「不管我穿得多整齊,鞋子一雙有多貴,我就是故意不穿襪子,就是為了標新立異、跟別人不一樣!」 特別的穿衣風格,反而使他簡單,具說服力,在那個年代獨樹一格。他成了自己公司的最佳代言人,折服許多那時跟他做生意的香港人。 —— 引自《燦爛人生Life in Color》P255 圖片|作者提供 今日,他已卸下了企業家身分,潛心作畫,但無論是跟朋友打牌、出門購物,甚至只是待在家裡看電視不出門,他依然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帥氣逼人。即使是在獨自畫畫的時刻,他依舊穿著帥氣的牛仔褲、帆布鞋揮灑顏料、發揮創意,而那些沾上顏料的布鞋、牛仔褲等,稍加穿搭,又成了他平日可以用來呈現特色的裝扮! 巨型畫布上,筆觸激昂澎湃。即使是冷冽的畫面,也有著萬丈深淵似的吞天氣勢,如冰川、如暴雨、如奔流、如瀑、如火山、如閃電,又有時浪漫如虹彩,夢幻如極光,豐沛的生命力,幾乎要溢出畫布,衝擊著觀眾的心弦。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一位笑容滿面的長者從畫旁走出,牛仔褲、長筒靴,七彩絲巾、半白馬尾飛揚瀟灑 ,身形精瘦的他往畫布前一站,竟顯得比畫作更巨大。他的笑容燦爛得像個孩子,兩眼閃閃發光,像個剛歷經辛苦把自己熬到熟成的青年,拿起畫具,他精采人生的主戲才開始。 從打工小弟、白手起家的企業家、自學設計師到畫家,彭雄渾跑遍了整個地球,體驗了無數精彩的故事,很少人能像他這樣,心無旁鶩地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每一段都有故事,每一段都令人嘆為觀止。 彭雄渾的人生很難定義,在成為國際知名的抽象畫家之前,他是一位來自新竹青草湖的少年,自學英文、創業,帶著一個皮箱就跑遍全歐洲,成為一代臺灣箱包外銷大王,還受班尼頓邀請擔任全球設計總監──而這僅是他人生的前菜。 他的生命在許多領域都出彩:從年少紮根時期的運動員、英語演講選手、廚師,到青壯年衝刺階段的企業家、設計師、發明家,再到眼下從心所欲之年的畫家、公益支持者⋯⋯沒有一個職業身份能框限他,令他停滯不前,而蘊涵在他身上的才華能量,或者不斷在各個階段支持他達成夢想,或者成為伏流,等待適當的轉折泉湧而出,滋養嶄新的歲月風景。 現在,七十歲的他,總是叼著菸斗,打扮得一絲不苟,隨時隨地像要去參加一場盛宴。也許對他來說,每一次相遇、每一段對話,都是人生給予他的美妙賜予。一雙慧黠、銳利的雙眼常常沉靜地觀察著周遭的一切,卻又不時迸發出意氣風發的大笑。 ──引自彭雄渾自傳《燦爛人生Life in Color》(愛文社出版,2019.3) 圖片|作者提供 穿西裝,也可以不一樣 在成為藝術家前,彭雄渾當了四十年的生意人。商場上開會、簡報等正式場合,西裝是男性標準配備。西裝的穿法規矩很多,雙排扣、單排扣、兩件式、三件式、領帶的搭配等等,都有一定的規矩,但即使是如此制式化的服裝, 彭雄渾也創造了他獨特的穿法: 「我有大概七八年的時間常常得穿西裝,但我覺得即使穿西裝,也要跟別人不一樣!第一,我會把袖子折起來,露出一截手腕。一開始有人說我穿這樣很像黑社會,但我覺得這樣有我的味道,我喜歡!」 他說他幾乎不穿短袖,外衣一定是長袖,但只是長袖又不好玩,於是他自己設計了「綁袖帶」,將西裝外套的袖子固定在前臂上,這樣袖子既不會滑落,看起來是七分袖,露出手腕,讓整體看來有變化,還為自己的穿著增加了一個別致的小配件,增加視覺層次。 這個特製的「綁袖帶」是他獨有的創意,外面沒有賣,他分享祕訣:其實一般外面在賣的髮帶,就可以拿來當作綁袖帶,便宜且變化又多! 「另外,誰說穿西裝裏頭一定要穿襯衫?我有時西裝外套就穿一件帽T,把帽子拉出來放在西裝領子後面,搭配出一種隨興活力的感覺!」 圖片|作者提供 「好玩」成就格調 他的穿搭哲學重點,就是「不要跟別人一樣」。 「比如說,我從國中時代開始就故意穿鞋不穿襪,直到今天。」這是一件很小的事,可能眼尖發現的人也不多,但對他來說像是一個自我暗示:「我跟別人不一樣!」 無論帆布鞋、皮鞋、球鞋⋯⋯無論鞋子多貴,他就是故意不穿襪。穿著打扮表現出濃烈個人風格的男性,在他過去成長的那個六零年代還很少見,也讓他成了親戚眼中的太保、混混。 一時的反抗,總被視為為叛逆; 但若維持一輩子,就成了格調。 這是彭雄渾頑童的一面──做一些事,不見得為了什麼高遠的理由,只要是能突破常人想像的作為,無論是從商、做設計、畫畫,做出驚人之舉本身便是愉悅之事。理由?很多時候他可能只會回你兩個字:「好玩!」 70 歲後潮男穿搭訣竅 他談到剛結束的一段歐洲自駕旅遊,旅行時能攜帶的衣服有限,但即使只有隨身輕便的幾件衣服,他依然能針對不同氣溫跟心情穿出不同風格。 穿搭訣竅 1:絲巾 對彭雄渾來說,絲巾已是基本配備,他說,其實是因為年紀大了,不太能受寒,又不想看起來穿太多,透過絲巾來保暖就是個很好的選擇:冬天時選擇羊毛等保暖的材質,夏天則換成短版、通風的棉麻材質,不但好看,還能禦寒,因此無論什麼季節看到他,他總是圍著一條絲巾,成了他獨特造型的一部分。 穿搭訣竅 2:穿搭順序 每天的穿搭有沒有什麼技巧?他分享自己搭配的順序:「一般我會先挑內衣,比如說昨天穿黑的,今天就可以穿個白的或藍的,然後再來想外衣搭什麼顏色,直條?橫條?就這樣一件一件搭配下去。」 穿搭訣竅 3:帽子 帽子,也是彭雄渾的正字標記。在臺灣很少男人戴帽子,因此戴頂帽子,一眼就能讓人感到不同,不但有種正式感,更可搭配髮型做出多變層次。像彭雄渾留了多年的髮辮,就很適合這種英倫爵士風的紳士帽。 圖片|作者提供 穿搭訣竅 4:懂得欣賞,就學會穿搭! 他說,他的穿搭沒有什麼訣竅,也沒特別去學,只是多看多欣賞而已:「在遊歷之中、旅行之中,或者你看到的所有人事物中,只要你願意欣賞,都可以從中學到搭配顏色的美學,比如說配色怎樣避免太複雜、怎麼配合環境和場合、可以有怎樣的變化、不同質感的衣服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經年累月累積「我喜歡」的感覺,才能成就自己的風格。願意好好穿衣服的男人,更懂得生活的藝術。不用名牌,不用華麗的配件,好好穿出自己真心喜歡的風格,讓自己與別人感到愉悅,才是最棒的美學展現。 誰說穿搭是女人的專利?七十歲後的男人也可以活得賞心悅目! August 30,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dBFLz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給在港的家明們,萬事小心 https://ift.tt/34aARc6 「他出發找最愛,今天也未回來。」家明是港人常見的名字之一,那年謝安琪一首《家明》唱出許多不過想要愛,差點上斷頭台的故事。作者寫道,希望每個香港人,又或者每個台灣朋友,萬事小心,終見家明。 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途中那些細節 沒有太多的記載 家明,這個在香港經典賀歲電影《家有喜事》裡出現不下數十次的名字,從小看到大,即便看了再多次,都沒有見到家明正面。或許,家明是誰並不重要,就像友人說著:家明是港人常見的名字之一,也許這就是 2014 年歌手謝安琪所演唱的《家明》的緣由之一吧。(同場加映:何韻詩、香港母親、台灣女孩張珮歆:在龐大起義裡,每個人都能找到施力點) 這首歌一推出,隨即在港人,或是讓想理解香港的其他朋友們得以在輕柔的歌聲裡找到線索。 也許,每個人都是家明 根據資料,謝安琪於宣傳期間接受訪問時,對《家明》這首歌時表示: 「這首歌 Wyman(作詞者)擺了很多心機去寫。其實這首歌是向一首他很鍾意的歌曲致敬。是大家一齊回憶,1989 年當時的一些事的一些回憶。 這首歌叫家明,國家的明天。 這首歌一推出,2014 年的《雨傘運動》港人開始籲求真普選,到今(2019)年六月延燒至今的反送中運動,看到許多香港朋友不停說著這首歌的影響有多深。 對大家口裡談述的十分熟悉的東方明珠其實相當陌生。直到唸書後,幾次回台在香港中轉,逐漸與在港朋友開始熟識,見識到港人獨有的熱情:當我還在找紙鈔而二話不說的用八達通幫我結帳的這種小事,皆能見到港人真性情的那一面。(同場加映: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香港:「拚經濟,真的可以不管政治嗎?」) 圖片|作者提供 有次過境香港,同樣請這位朋友帶路想小酌幾杯,當他看見我貼著台灣地形的護照,意味深遠的跟我說著: 可能過幾年就會被要求撕下才能入港了吧。 我也只能苦笑地回應 真的到那時,也許我們之後就只能在台灣相見了吧。 隨後,在前往酒吧的路上好奇的問了他網路上流傳的《我是台灣人》通關密語問真偽性,「真的啊」他一邊回應一邊找著前往酒吧的路上,但這幾年香港改變太多,連他這個老香港都不大記得原先香港的樣貌「這裡都跟我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這裡都是港口的⋯⋯都填起來了⋯⋯」 那是我第一次聽見港人真心說出口的感慨。(同場加映:「告訴你一個沒有自由的國度」這 20 張照片,記下香港人被忘記的尊嚴) 萬事小心 再次與他見面是今(2019)年五月,看見年初新聞與臉書上的送中條例的相關爭議,當時尚未在港引起遍地開花,一樣選在中停香港過夜準備隔天回台,找了他出來敘舊吃飯,聊到送中條例,那時他只跟我說著大概這次應該過不了:「但之後就難說了,你要多小心啊。」 言猶在耳,從台灣回到墨爾本後,怎知事情在六月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又工作上的事務一直沒停過,香港的抗爭消息也越演越烈,看著臉書與新聞傳來的消息,除了無奈與焦慮,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只能趁著手邊工作告一段落,傳訊問候他: 你還好嗎? 過了半晌,收到他的訊息: 心情很複雜,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我竟然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你。 「只希望你萬事小心啊。」 我 ok,我有不測總比年輕人有不測好 看著這個回應,反倒讓在螢幕這端的我不知如何回應是好,遲疑許久。 圖片|作者提供,八月初,攝於香港機場 Ideas are bulletproof 無論你是愛他不愛他 還是可將那勇氣帶回家 時代遍地磚瓦 卻欠這種優雅 教人夢想 不要去談代價 在七月底於香港元朗舉行的「國際老婆餅節」後,剛好得要回台灣處理一些事的八月,回台灣還算順利在香港中轉,但在發生地鐵催淚瓦斯事件與女子近距離被射擊失明的隔日,正好是要啟程中轉香港回墨爾本的日子,在出發至機場前,知道那天香港機場集結一群人抗議「以眼還眼」,本來心裡還盤算若能趁中轉的期間在香港機場給這些港人朋友一些聲援,豈知在台灣準備登機時,地勤突然告知:「香港機場目前暫時停止運作。」 當同樣接獲消息的其他人開始紛紛擾擾,眼見是今天飛不了了,又香港機場宣布當天所有飛機即刻停止運作,我按照指示準備退關,心理無奈苦笑之際,順道傳訊息問了他: 圖片|作者提供 「你多保重。」 當我領到行李重新安排行程時,收到他的回應更讓我對香港感到不捨 『我會小心!雖然昨天吃了一點催淚彈!』 當下的我,只回傳給他這句了 圖片|作者提供 這篇文在我離開機場,打了又刪、刪了又打——不僅在新聞上看到影像與文字,更因認識的朋友真實回傳與自己也親身歷經的情境,那感受如此真實,卻又難以在第一時間爬梳成文。 但,真心希望每個香港人,又或者每個台灣朋友亦同: 「萬事小心,終見家明。」 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留低哪種意義 就看世間怎記載 August 30,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aARc6
測驗你的誕生日專屬色調,366天都不一樣! https://ift.tt/2ZmKgyJ 日韓瘋傳「366 天誕生日顏色」,不僅可以找到你的命定色,還有對應的專屬性格,直呼神準,快來找你的生日色!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用星座、血型分析性格,但用「顏色」和「生日」看一個人的個性妳相信嗎!最近日本、韓國瘋傳「366 天誕生日顏色」,不僅每個生日都有對應的顏色,還能從顏色對應到專屬性格,簡直太神奇,趕快滑下去找妳的命定色!(延伸閱讀:【色彩心測】每一天都值得繽紛多彩!用色彩描繪新生活態度) 1、2月 首先看到 1、2 月的孩子們,這個「366 天誕生日顏色」設計者也太細心,連四年才生日一次的「閏年寶寶」2/29 出生的人都顧到了,會不會太貼心! 再來看到甜蜜的情人節2/14,這個甜蜜蜜的日子,對應到的顏色居然是莊嚴的黃綠色,怎麼這麼不浪漫啦(淚) 3、4月 接下來是 3、4 月出生的水水們,3 月的顏色看起來一切正常,而且還十分繽紛可愛,但是畫風一轉來到 4/1 愚人節,對應個性竟然是「老練」和「朋友」?這兩的個性不會太衝突嗎 ,還是應該是:老練的整朋友啊(笑) 5、6月 來到 5、6 月的生日顏色了,特別的是這兩個月生的顏色名稱都超長,長到格子險些寫不下了,而且 5/9 和 5/21 的顏色名字是 common sense 嗎(小聲問),為什麼完全沒聽說過這個色號啊啊啊!(儂編崩潰) 7、8月 7、8 月前半部分顏色非常接近,都是走一個藍色調,雖然看起來很多顏色都長一樣,但每一個對應的個性和色票都不一樣,真的非常厲害!再來,7/24 的生日代表色名字也太萌,「邱比特粉色」聽起來就讓人想掐它臉頰,是個幸福和微笑滿滿的一天呢~(延伸閱讀:寶寶生日|「他們總能想辦法讓自己快樂」七月出生的孩子有這些特點) 9、10月 看到 10、11 月時,不禁開始懷疑作者是不是累了,幾乎所有顏色都是一片黯淡,不過對應到個性上,都是比較知性路線的,顏色不好看沒關係,我們個性好就好~但是 9/19 的「日本風格」到底是什麼個性啦,作者是不是真的累了!(苦笑) 11、12月 找到自己的生日命定色了嗎,是不是跟妳的真實個性一樣呢!這個除了看個性之外,儂編意外發現這個「366 天誕生日顏色」也是一本顏色參考書,如果每天照著它穿搭,一整年的穿搭絕對是零重複!(腦洞大開)不過要先買個 366 套衣服就是了~ 圖片|Pinterest / Twitter 編輯者:楊采寧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將連至站外) 延伸閱讀:【塔羅占卜】該不該接受前任呢? 延伸閱讀:生日來點不一樣的吧!5種戶外生日派對靈感 延伸閱讀:昨天有被騙到嗎?這8個品牌的超鬧事「愚人節限定商品」你信嗎? August 30,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mKgyJ
你怎麼幫手機充電,潛藏了你的愛情價值觀 https://ift.tt/34cWCYM 當手機剩下多少電量時,你才會替手機充電?韓國心理測驗,帶你一窺充電和性格、愛情觀的關係! 圖片|《W-兩個世界》劇照 今時今日,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無論是上網、打機、打電話、追劇,一部手機便可以解決。不過,手機的電池消耗量也因而變得非常大,不少人也會隨身攜帶外置充電器,防止手機突然沒電。近日,韓國「all.about.20s」推出有關手機充電習慣的心理測驗,結果反映你的性格和愛情觀。(延伸閱讀:【翻牌占卜】一張牌看穿你的金錢與愛情觀) ↓↓↓馬上進行測試↓↓↓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開罐」:【心星台】韓國神準心理測驗 手機充電習慣看性格和愛情觀 August 30, 2019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cWCYM
三首微厭世詩句:請不要覺得孤單,無論如何小腹都會陪你 https://ift.tt/2ZlKqX4 當生活有點悶,你需要一點黑色幽默詩。為你選 3 首 張天捷作品:「一個人度過颱風天很難受?反正其他天你也是一個人」 〈梁靜茹〉 既然你已經知道夜晚是全黑的, 還有勇氣出發, 那你一定會愛上到了的地方。 〈肉愛你〉 夜深了一個人, 不用覺得孤單不要忘記了小腹, 人海茫茫, 小腹的肉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 小腹是真心的。 圖片|來源 〈呼~呼~〉 一個人度過颱風天, 肯定很不好受, 但是想想, 其實一個人, 度過哪種天會好受? 想想就好多了, 沒事了,睡吧。 本文摘自張天捷的《張天捷在台北繞了一年都沒遇到蔡依林》。由大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張天捷在台北繞了一年都沒遇到蔡依林》 August 30, 2019 at 08: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lKqX4
生活英文|外國美妝 Youtuber 都在用!暈染、保濕、輕拍這樣說 https://ift.tt/2ZtIlaV 女孩們必學!出國購物或在家看 Youtube,你不可不知的「美妝必備單字」,讓你走到哪都能當水水! 知道化妝品名稱後,要怎麼「使用」,也是一大學問啊!一起來學學這些化妝必備的動作英文要怎麼說吧! 美妝必備英文 moisturize 化妝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幫美美的臉蛋保濕,才不會壞了妝容。moisturize 有「使保濕」的意思在,而它的名詞形式為 moisture,意思是「水份」。 It is important to moisturize before applying makeup. (上妝前先保濕肌膚是很重要的。) apply 保濕完之後,就可以開始上適合自己膚質的化妝品囉!「上」這個動作可以用 apply 這個動詞來敘述,雖然一般在字典上查到的意思大多會是「申請」或是「適用」意思,但在美妝的天下可以用來表達「塗抹、敷」。任何化妝品,舉凡底妝、粉底液、腮紅、睫毛膏、口紅等等,都可以用 apply 來表達這樣的動作哦! My sister learned how to apply mascara perfectly from a makeup tutorial on YouTube. (我姊姊從 YouTube上的美妝教學影片學會完美地上睫毛膏。) contour 化妝達人們一定都知道把該畫的都畫完後,還要修容!這時候可以用 contour 這個字。一般在字典上會看到的意思大多是「輪廓」,但是到了美妝世界,就被衍伸成「修容」,作為動詞來使用。(延伸閱讀:建立友誼第一步!朋友除了「friend」英文還可以怎麼說?) Contouring is the latest beauty trend that lots of girls are going crazy about. (修容是很多女孩為之瘋狂的最新化妝趨勢。) blend 在所有彩妝都上好就定位時,有些人會用海綿、有些人會用刷子,把全部的化妝品都融為一體,這時候,就可以用 blend 這個動詞,表達「融合、暈染」的意思喔! Blend all the makeup you apply with the sponge that looks like an egg. (用一個看起來像雞蛋的海綿把所有的化妝品暈染開。) dab 化過妝的人都知道,有時候光是知道要用海綿是不夠的,還要有技巧!什麼技巧?那就是要輕輕地按或是用指尖輕拍,才能把化妝品完美在臉上呈現,讓妝容服貼不浮妝,而這種「輕拍」的動作就可以用 dab。 Gently dab your face with the sponge to make sure your makeup stays in place. (用海綿輕拍臉部,確保妝容乖乖服貼。) remove 當然了,化完妝一整天美美的,心情滿是愉悅,但是回到家後也一定要確實卸妝,讓肌膚休息哦!要表達「卸掉」這樣的動作,我們可以用 remove,這個字一般在字典上原本就有「移除」的意思,所以 remove makeup「移除化妝」意思其實就是卸妝啦!(延伸閱讀:NG 英文:想幫忙別再說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help?”) I always make sure I have removed all the makeup before going to bed. (我每次都會確定有完全卸完妝後才睡覺。) 圖片|來源 學了這些用法,下次有機會到國外美妝店消費時,就可以勇敢大聲地跟櫃姐諮詢相關問題囉! 原文文章:美妝必備英文!『上』睫毛膏英文怎麼說? August 30, 2019 at 07: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tIlaV
鬼門關但驚悚不退散!六部經典片教你「看到鬼」 https://ift.tt/2L3VEH6 8/29 鬼門終於要關了,如果膽子夠大,還想要體驗更驚悚的,不妨來看看這六部經典「見到鬼」的戲劇作品吧! 文|好·嗑電影 恭喜各位,為期將近一個月的「鬼門開」,在 8 月 29 日終於結束了,大家是不是又平安度過這一年的鬼月呢?有如願以償的看到阿飄嗎(喂)?如果沒看到也沒關係,畢竟兩個不同的世界,還是盡量少接觸為妙,而且要看到這些「好兄弟」們,除了講求資質,更講求緣分;那如果兩者都沒有,又想看看祂們,怎麼辦?沒問題,不少影劇作品都有教學,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曾經教我們「見到鬼」的 6 部影劇作品吧! 《魔法阿媽》見鬼方式:阿媽的眼淚 圖片|《魔法阿媽》劇照 台灣史上最經典的動畫電影《魔法阿媽》,是由知名導演王小棣負責執導與監製,並找來已故藝人文英阿姨來擔任配音,這部動畫內容不僅以台灣民間信仰作為主題,更在片中融合了祖孫互動的親情,在 1998年 上映後,至今仍是台灣動畫電影的代表作。 在電影裡,主人翁豆豆被迫留在鄉下跟有「陰陽眼」的阿媽同住,而不熟的兩人也鬧出許多笑話。一開始不喜歡阿媽的豆豆,在被厲鬼附身的貓咪慫恿下,只要蒐集 3 滴阿媽的眼淚,厲鬼就會幫他把阿媽賣掉。為了早日跟爸爸媽媽團聚,豆豆真的開始蒐集阿媽眼淚,更因為將阿媽眼淚塗抹在自己眼上,意外獲得「看到鬼」的能力。 《回魂夜》見鬼方式:擦牛眼淚 圖片|《回魂夜》劇照 香港喜劇片大師周星馳,大家對他的作品一定不陌生,《唐伯虎點秋香》、《食神》、《賭聖》系列、《功夫》等,別說劇情,就連電影裡的台詞都能隨便來上 1、2 句。不過,星爺這麼多喜劇作品中,有一部結合恐怖片與喜劇的作品《回魂夜》(台灣翻成《整鬼專家》),不僅呈現了香港鬼片的獨特氛圍,還加入周星馳擅長的搞笑元素,造就這部既嚇人又好笑的經典之作。 在這部結合黑色幽默、傳統恐怖元素的《回魂夜》中,周星馳飾演一位瘋癲的「捉鬼大師」,在片中他不僅教女主角莫文蔚跟社區保全如何用巧克力抓鬼,還告訴大家只要擦上「牛眼淚」,就能看到鬼,起初大家不信,最後女主角阿群卻也靠此見到一個正在吃飯的「爺爺鬼」。 《見鬼 10》見鬼方式:從屋內撐傘、從兩腿之間看出去 圖片|《見鬼 10》劇照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2002 年,有一部華語恐怖片《見鬼》,當時推出後不僅引發討論,更一舉讓女主角李心潔奪下金馬獎影后,成為金馬獎史上首位以恐怖片得獎的女主角。但要藉由更換眼角膜來看到鬼的方式太激烈,不適合正常人,所以今天要介紹的它的續作《見鬼 10》。 其實《見鬼》曾推出兩部續集,一部是由同為影后的舒淇主演的《見鬼 2》、第三集則是由「大仁哥」陳柏霖主演的《見鬼 10》,有別於前面兩部,《見鬼 10》走得是在恐怖片中加入些許喜劇元素的路線。在片中,陳柏霖及港星楊淇、梁洛施等人不斷嘗試能見到鬼的方式,除了《見鬼》1、2的方法外,他們還試了半夜對鏡子梳頭、在屋內撐傘、彎腰後從兩腿看出去等,至於有沒有用⋯⋯就留給各位試試囉。 《靈動:鬼影實錄》見鬼方式:在房間裝監視錄影器 圖片|《靈動:鬼影實錄》劇照 曾經有一段時期,好萊塢興起了「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像即使過了這麼多年還是非常經典的《厄夜叢林》,這種拍攝手法除成本比較低外,還為整體恐怖氛圍增添真實性,而這類型電影的佼佼者,大概就屬《鬼入鏡》系列了。這系列不但一連拍到 5 集,而且每部的票房也都還不錯。 回到這系列的第一集《靈動:鬼影實錄》,整部片的成本竟然只有 1 萬 5 千塊美金,但最終上映後的票房竟然有 1 億 9 千 3 百多萬美金,利潤之高,也難怪後來延續這個模式拍了這麼多部。其實這部電影裡,介紹見鬼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覺得家裡好像怪怪的,然後沒事在家裝一部監視錄影器,之後就拍到一些東西了。大家如果膽大,不妨在家中裝裝看,也許會拍到些什麼也不一定。 《靈異街11號》見鬼方式:子彈卡在腦部 圖片|LINE TV 提供 最近正在熱播中的台劇《靈異街11號》,集結了台灣實力派演員李國毅、簡嫚書、喜翔、孫可芳等人,無論是口碑或收視率都有不錯的成績。這部戲劇不僅呈現了台灣戲劇少有的題材「殯葬業」外,也結合了警匪、懸疑、驚悚等元素。 在這部戲劇裡,男主角李國毅原本是一位遊走黑道的混混,在一次火拼中,意外得到見鬼的能力,靠著這個能力,他不僅接下家中經營的葬儀社,也意外幫法醫女主角簡嫚書、刑警喜翔等人破獲多起案件。是說,這個見鬼方式有點太激烈,就是⋯⋯子彈打到頭部穿過去,然後就獲得了陰陽眼。這方法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所以建議千萬別嘗試。 《通靈少女》見鬼方式:直接成為乩童 圖片|《通靈少女》劇照 2017 年大概是近年來,台灣戲劇最豐收的一年,光是一個植劇場就讓各界見識到台灣在戲劇創作上,有著非常強大的能量,更別說由員 HBO Asia 首次與公視合作的跨國戲劇《通靈少女》,該劇不僅受到台灣觀眾歡迎,也讓國外觀眾因此認識了台灣特有的民俗信仰。 這部改編自台灣短片《神算》的戲劇,描述女主角謝雅真擁有兩種身分,白天是普通的高中女生,到了晚上則是在廟裡幫廟公處理生死大小事、或是幫亡者轉述遺願。在這部戲劇裡,見鬼的方式就比較簡單一點,就是天生擁有陰陽眼,然後還成為神明代言人「乩童」。如果各位想試試看,搞不好真的身帶天命,去廟裡修行一下,可能會因此獲得見鬼的能力。 好啦,其實這檔事,一直都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無論看不看的,最重要的是人應該心存善念,對許多事保有一份尊重,看的到的人,就「存好念,做好事」,至於看不到的人,當個「麻瓜」又何樂不為呢?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度過每一天呦。 August 29, 2019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3VEH6
吃對食物可以催情?八種助性食物,原來超市就有 https://ift.tt/2UgiOgo 想要和伴侶來場浪漫的性愛體驗,在飲食上是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身體非常誠實,吃進去的食物反應在全身狀態,你是否也有過,和朋友聚餐吃了稍微重口味的飲食,隔天早上起來腦袋彷彿裝進了浸濕的毛巾非常腫脹難耐,隔天若是有重要活動,會盡量避免。 想要瘦身攝取少油少鹽、健身特別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想要養顏美容,維持容光煥發好氣色,我們懂得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 C 與維生素 A,有時是身體特別疲倦時,通常也會從飲食開始改善,畢竟一日三餐,吃進去的食物直接反應身體的狀態,營養師認為,食物不僅可以增加性慾,還可以改善床上的表現。(推薦閱讀:【性愛體位】女醫師性愛妙招:經典傳教士) 富含營養素的飲食不僅可以改善整體健康,還可以提高人們的性慾。想要和伴侶來場浪漫的性愛體驗,在飲食上是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圖片|來源 高潮飲食學家(Marrena Lindberg)針對高潮提出相關的飲食菜單,自己在懷孕期間嘗試過的飲食計畫,從中整理幾項重要的關鍵: 增加睾酮 研究指出,性慾較高的女性睾酮含量較高。為了增加睾酮含量,可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及鋅和鎂,每餐從蛋白質中攝取卡路里約佔總熱量的 30%,鋅則是阻斷將睾酮轉化為雌激素的元素。鎂也可抑制睾酮游離。 足夠的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腦的「快感化學物質」。增加多巴胺可以增加女性在性事上的快感體驗,在魚類中的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提高多巴胺。在開始這種飲食之前諮詢的醫生。 適量的血清素 快樂的血清素(Serotonin),與睡眠週、記憶力、性慾習習相關,要讓血清素取得平衡就要攝取含有可調節的食物成分,可增加色氨酸得像是瘦肉、雞蛋和奶製品、堅果、足夠的鎂則可從香蕉、魚類、綠色蔬菜獲取。 血清素和人類情緒有關,提升腦中血清素的含量,可以治愈許多憂鬱症患。然而,目前許多提升腦中血清素含量的抗憂鬱藥物,如 Prozac 和 Zoloft 的副作用是讓性慾降低。 平常將自己的身體狀態準備好,如果你準備好要來一晚浪漫的激情之夜,還可以選擇在飲食中做哪些調整呢?哥倫比亞亞洲醫院營養師 Pavithra N Raj 給情人們的飲食選擇的建議如下: 西瓜:含有瓜氨酸,含有讓血管放鬆從而增加性慾的氨基酸。 菠菜:富含鎂,增加血液流動,女性可以更容易達到性高潮。 黑巧克力:讓人減壓,平衡大腦中血清素和多巴胺。巧克力中的可可也會增加血液流動並使血管放鬆。 辣椒:可以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刺激內啡肽,加快心率。 綠茶:可以減少腹部脂肪,還可以增加血液流動。綠茶中的「兒茶素」使血管細胞釋放出一氧化氮,進而改善血液流動。 對女性來說,適量的咖啡是女性性慾增強劑之一。對男性,以下還有三種食物可以帶來新刺激: 杏仁: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於在男性產生睾酮。 核桃:提高精子質量。改善精子的形狀和活力。 南瓜籽:含鋅量高,對男性睾酮生成很重要也有助於提高性慾。 此外,避免食用過量的鹽份,不僅減少血液流向生殖器,還會降低達到性高潮的可能性。為了抵消食物中高含量的鹽,可在飲食中加入香蕉。避免吃豆類,可能會增加胃腸脹氣,而對於消化功能較差者,紅肉也可能會讓人感到昏昏欲睡。(推薦閱讀:讓高潮更容易!五個幫助女孩更快樂的運動方法) 食物是影響生理狀態,吃下他們並非直接性對性慾產生作用,飲食與性的關係,主要在於身體機能,其實許多人無法好好享受性愛最主要來是受到壓力影響精神狀態差、新陳代謝下降、血液循環不佳影響,所以朝向能夠提振精神、抗氧化、增加血液循環的營養素的飲食攝取,身體狀態改變在性事中也能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1] The Orgasmic Diet Action Plan [2] Orgasmic Foods to try this Valentine’s Day August 29, 2019 at 1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giOgo
我與我的家|孔劉拍傢俱廣告,讓人也好想一起的「貓奴大叔宅生活」 https://ift.tt/2UglrP8 【我過的,只是普遍宅男大叔生活】 孔劉為拍傢俱廣告,分享了他的單身男子日常。今年已經四十歲的他,說自己平常在家就是沒做什麼,煮咖啡、看小說、和貓玩,然後在沙發上午覺。有粉絲說好奇你的睡姿。他說「不告訴你喔!」但導演很貼心的都幫大家拍到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일룸, 가구를 만듭니다(@iloom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21 日 下午 7:46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일룸, 가구를 만듭니다(@iloom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28 日 下午 8:13 張貼 「我過的,只是普遍宅男大叔生活」打開他的私生活 孔劉為拍攝傢俱廣告,聊到自己的居家生活與小習慣。 他說,自己平常在家時其實什麼都沒做,就是個很普通的宅男大叔。他也曾在公開的訪談中提到,自己不用 Twitter、Instagram 等社群軟體。以及在邁入 40 歲這個節點,覺得是自己生命中很平穩的階段:「我渴望這樣的平穩很久了。」 煮煮咖啡、看看小說、寫寫筆記,在沙發上午覺。一個單身男子的平凡生活日常,有一點宅,有點真實,總之美好。 「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喜歡獨處、是貓奴! 孔劉在接受時尚媒體 ELLE 訪問時曾說,「我喜歡獨處,不論是戀愛或朋友之間,都該有自己的空間。」很需要有自己的時間,也習慣這種感覺。 喜愛一個人的他,也是個貓奴。平時相互生活,但又能彼此陪伴。在廣告畫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熟男大叔和貓咪互動的樣子,眼神中透露著溫柔。 而就在孔劉閱讀粉絲的留言,有人問到「很好奇孔劉的睡覺習慣」,他俏皮地回答「不告訴你喔!」但廣吿導演還是捕捉了他在沙發上午睡的可愛睡姿。一邊安撫身旁的貓咪說:「你也一起睡吧。」 恩,讓人羨慕的貓。 看完孔劉的單身男子日常,你也覺得一整天都跟著療癒起來了嗎?也許家就該像這樣,不必特地做些什麼,但很自在、很輕鬆,又特別美好。像畫面中的他一樣。 August 29, 2019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glrP8
「誰說性愛分離,就沒有愛?」從心理學看暈船 https://ift.tt/2ZzB7hg 我們約定好,只在床上相愛。下床後,他的愛沒了,我的愛卻還延續著。性愛分離,真的可行嗎?為什麼一夜情後,這麼容易暈船? 我們上床了。非常自然地,從牽手到親吻,激情也跟著從電影院延續到 Motel 。我們相擁,在彼此耳邊輕喚,以寶貝這個詞代替稱謂,反正我們本來就從未喊過對方的真實名姓。(前情提要:【單身日記】調情舒服,因為不必在愛裡孤獨) 這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兩人身體,遠比想像中還要來得更契合。事後,我們躺在床上聊天。他很溫柔,從身後擁著我,將頭靠在我肩膀上。「我們彷彿一對戀人。」我忍不住這麼想。 「欸,我們這樣,有沒有像情侶?」我問。 他頓了頓,沒有回答。雖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從他的手臂瞬間僵直,感受到他並不喜歡這個提問。 不知道是誰把話題轉向,只記得後來我們不著邊際地,聊著其他瑣事。 我之後還是會主動找他上床。而我不清楚自己渴望的是什麼——是他的身體,還是他? 我們在床上相愛。下床後,他的愛沒了,我的愛好像還延續著。 圖片|來源 心理學:一夜情後,為什麼你暈船了? 針對女性一夜情後的暈船,臨床心理學家 Suzanne Lachmann 提出一些分析。 “A girl who feels interest from a guy sleeps with him because she feels like it’s just the beginning. She remembers what he said before sex—that he was into her, found her attractive, liked her—so she is hopeful that a relationship will grow out of a night of sex.” 「當女生對一個男生有好感時,可能會願意和他上床,因為她將這視為兩人建立關係的開端。女生記得男生在上床前,曾和她說過的話,所以她期待在一夜情之後,兩人的關係能夠因而升溫。」 —— Suzanne Lachmann Psy.D. “...when a woman sleeps with a man “too soon"—specifically, before sheis emotionally ready and before there is an authentic emotional connection—she may end up feeling vulnerable afterward when he doesn't contact her right away.“ 「⋯⋯當女人『太快』和男人發生關係時——這裡的『太快』指的是她還沒將情緒和情感準備好的時候——她可能會因為事後男人沒有立刻聯繫她,而感到脆弱。」 —— Suzanne Lachmann Psy.D. 「第一次性行為後的關係,通常不是你能指望的。」她說,暈船的人之所以失落,來自於雙方對這段關係的期望不一致。 因此,若要避免事後產生這種負面情緒,下次和別人上床前,記得提醒自己,要先釐清思緒,做好心理準備。(同場加映:暈船又暈床:短暫浪漫結束後,怎麼快速上岸?) 最重要的,是確認彼此心意,知道你們對這段關係的需求和期待是否相同,並理解和尊重對方。 「性」字裡,愛本存在? 回到文初的故事。我在實踐所謂的「性愛分離」嗎?我也不確定。我和他擁抱、親吻、做愛,沈浸於彼此身體的炙熱與情慾流動;而下床後,我們就好像陌生人,似乎連朋友都稱不上。 「我們說好,只在床上相愛。」 這是我們最初的共識。當那份愛的感覺,慢慢擴延到下床後、房間外,我發現,我不只愛他的身體,也愛他這個人。性愛分離於我,看似可行又不可行。具體而言,我們只性不愛;但在精神層面來說,我對他並非無愛。 「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張亦絢,《性意思史》 「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陰道。」 ——張愛玲,《色戒》 我們已經久未聯絡。只是偶爾想起他時,我常會想到這兩句話。 故事就說到這裡。作為一個故事,它的真假並不重要。 最後,如同臨床心理學家 Suzanne Lachmann 所言,每個人在情感關係或性愛裡的狀態,都不盡相同。因此,「性愛」究竟能否「分離」,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你也在一段性愛關係裡,暈船似地迷失方向;如果你也搞不清楚自己喜歡的,究竟是對方身體或是他本身,或許你第一步該做的,是先嘗試去理解自己。當你安放好自己,就更有機會能尋著適合你的關係模式。 如果你在情感中困惑,歡迎來女人迷關係和我們聊一聊。 如果你想更認識這 2 位女作家,推薦你一些好文章。 我們的下面不可說?專訪作家張亦絢:性的語言,其實仍有各種坑洞 【關係日記】世上有千萬個胡蘭成,但只有一個張愛玲 參考| [1] After a One-Night Stand, What Comes Next?, Psychology Today , Suzanne Lachmann Psy.D. August 29,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zB7hg
「看你能堅持多久」喬治王子想學芭蕾:從新聞主播的嘲笑,聽見熟悉大人式霸凌 https://ift.tt/2PlBNHu 【你的一句話,他們都會記很久】 上週美國「早安美國」主播 Lara Spencer 在節目上嘲笑喬治王子上「芭蕾課」,引發網友群起撻伐「怎能這樣羞辱男孩?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遭到霸凌。」從她的言行當中,我們也討論,很多時候,大人可能反而成為那個帶頭欺壓孩子的起始者。而這些話,你可能也不陌生,並且記了很久: 「威廉王子表示,喬治很喜歡芭蕾。我們就等著看他會持續多久。」 一週以前,美國「早安美國」主播 Lara Spencer 在節目上討論英國皇家喬治王子的學習課表。在提到其中包含有「芭蕾舞」課程時,她刻意停頓下來,並露出難以言喻的表情,而引發現場主播訕笑。 在這段發言當中,除了可以看到其中的性別歧視,我們也關注它可能對孩童造成的傷害——當一個孩子告訴你他的夢想是什麼,當他的行為並不「符合」傳統價值規範時,大人們的反應將如何影響到孩子? 今天我們就從兩個不同的大人角度,一起來討論這件事。 圖片|「早安美國」節目影片截圖 「看你能堅持多久」大人言語中可能的孩童霸凌 在節目播出之後,開始有網友針對主持人 Lara Spencer 的發言加以譴責。有人說到:「我們看到一名成年女子,嘲笑 6 歲的喬治王子喜歡上芭蕾課,真是卑劣。」、「妳怎麼能這樣羞辱男孩。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遭到霸凌。」 在一片批評與支持聲浪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孩童世界」反思。包含在我們的成長旅程當中,很多時候大人可能反而成為那個帶頭欺壓孩子的起始者。 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將負面言語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歸納為三類,分別指涉它將造成孩子的三個錯誤思維。「個人化」將造成孩子的自我否認,認為今天如果發生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錯;「廣泛化」指的是將壞事擴大解讀,對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開始產生負面影響;「永久化」則是開始認為一切沒有希望,不會好轉。而當孩子進入這三個思維當中時,成長就會開始停滯。 當孩子們在摸索自我生命的過程當中,特別需要有經驗的大人予以指引。但 Spencer 今天的發言示範的是,我們非但沒有當起引導者的角色,反而成為那個否定孩子、甚至批評孩子的對象。在這樣的話語下,孩子將失去自我認同與成長的機會,甚至可能陷入自我否認的惡性循環裡。(編輯推薦:客廳問答|幾米:大人無心的話,小孩都很認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Kensington Palace(@kensingtonroyal)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7月 月 21 日 下午 2:32 張貼 「做你熱愛的事」父親威廉王子做的鼓勵示範 而同一時間我們可以回顧 2018 年威廉王子在接受 BBC 訪問時說到的:「喬治在上舞蹈課,他愛跳舞。你要做你熱愛的事情,這才是重點,不要讓其他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你要堅持做你自己。」他強調兒子跟他的母親黛安娜王妃都熱衷於舞蹈。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不必受他人意見影響。 威廉王子對孩子的尊重呼之欲出。他也在今年六月探訪慈善機構時被問到「如果孩子是同性戀者」時表示,他會對此感到緊張;但不是擔心兒女是同性戀,他支持孩子們的任何決定,而是憂心他們將面對的種種外部壓力。可能包含仇恨言論、迫害與歧視等。 威廉提到自己也是在當了父親之後,才真正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畢竟他也明白自己身處家庭處境的特殊性。我們看到他有他的脆弱與擔憂,但在孩子面前,他要成為那個接納並給予支持的父親。如同心理學家、兒科醫師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曾提到:「人心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夠被他人『無條件的接納與包容。』」而父母會是孩子生命中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的人。 於是我們相信在喬治成長的過程當中,威廉會是那個從旁協助並鼓勵他的大人,並成為他外在到內在的重要支持者。(延伸閱讀:「沒有哪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爸爸的親職參與有這些重要性) 「你的一句話,他們都會記很久」開始在乎孩子的心理健康 喬治王子的支持,不只是來自父親,還有跟他一樣喜歡芭蕾的其他男性舞者們。 在 8/27 這天,有 300 名男性舞者齊聚到「早安美國」攝影棚外跳芭蕾,一邊抗議 Lara Spencer 帶有歧視性的發言,一邊也想翻轉大眾對舞蹈圈的性別刻板印象。在社群上網友們也發起 #BoysDanceToo hashtag 響應。其中加拿大舞者 Alex Wong 提到,自己花了兩年時間說服父母讓自己學跳舞,希望下一代學舞的男孩們,不再遭遇他們許多人所面臨的霸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lex Wong Dance(@alexdwong)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26 日 上午 7:22 張貼 對此我們也回過頭來討論,為什麼今天 Lara Spencer 的一席話會引起眾怒,引發網友對孩童心理的討論,也讓部分人士說出自己的童年創傷? 引介兒童醫師、教養專家黃瑽寧提示過,童年家庭創傷將影響成年健康,而且嚴重程度會長達一輩子:「根據過去二十年各種大型研究顯示,許多成年的慢性疾病,追本溯源,都是源自於這些人童年時期的負面經驗。」[註] 而回家吧也在今年四月於臉書發起的「讓你想離家出走的一句話」留言活動當中,蒐集 600 多則網友回覆。當中包含父母對孩子的外貌羞辱、性別歧視、「你是多餘的」、貶低價值等言語,讓孩子們難以釋懷,也成為往後自我價值建立、與他人人際互動的阻礙。(延伸閱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對家的傷害有多大?) 於是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感受力很強,他們也認真看待大人們說的話;非善意或非正當的言語將造成孩子內在長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從主持人 Lara Spencer 和威廉王子兩個大人的發言中,去試著看待不同言語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我們都曾經是那個家中的孩子,你可能也有過受傷的經驗,可能對此也有很多的感觸。我們可以從關注這些小小的心靈開始,一邊練習如何做好一個大人,一邊也開始有機會,與每一個內在小孩進行和解。 [註] 黃瑽寧著,《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黃瑽寧陪你正向育兒,用科學實證打造幸福感家庭》(台北:親子天下,2019年),頁 21。 August 29, 2019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lBNHu
用般若心經開趴吧!藥師寺寬邦:給厭世到不行,想超渡人生的你 https://ift.tt/2MKx3cj 日本討論度極高的僧侶音樂家藥師寺寬邦,即將在 9/6 來台開唱!白天是寺廟副住持,晚上是音樂創作歌手,有人稱他是「真」佛系男子,但他背後的音樂故事,一點都不佛系。僧侶做出來的音樂會很嚴肅嗎?你可能沒想過,《般若心經》也能唱得有清新民謠感! 身穿袈裟、背著吉他在舞台上高歌,他是藥師寺寬邦,日本當紅的僧侶音樂人。 圖片|Youtube 影片截圖 2018 年,「佛系」在網路上形成風潮,任何詞彙前都套上佛系二字,在一片討論下,大家發現了一位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歌手藥師寺寬邦——他既是日本海禪寺副住持,亦是一位音樂歌手,他翻唱的般若心經,搭配現代化的編曲,柔和且有著清新民謠的味道,引起網路騷動。 《般若心經》這隻 MV 自 2018 年五月上線,至今累積閱覽量 98 萬,對於一般人來說,常常認為佛法是難以接近的,但是藥師寺寬邦顛覆過往眾人對佛教音樂的認知,讓大家開始對佛法產生興趣。 有人說,藥師寺寬邦是現實生活版的《朝九晚五》,有人稱他是「真」佛系男子,但他的故事,其實一點都不佛系。藥師寺寬邦讓我們知道,有時候心才是人最大的限制,直面挑戰,其實我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唱歌,其實跟做法事是一樣的 藥師寺寬邦出生在寺廟之家,他曾說自己因為年輕時有些叛逆,不甘一路順從家人的安排,接下寺廟住持。於是選擇投入音樂,並開始接觸到各種類型的音樂:R&B、搖滾、電音⋯⋯。 當時的藥師寺寬邦與朋友組成樂團「Kissaquo(喫茶去)」,喝茶去,慢慢喝茶,這句禪語,蘊含著人生道理:世界所有的事,只有親自去走過、體驗過,才能理解。所以,與其受困於自己的迷惘,不如喫茶去吧。 他帶著這句佛教用語,寫下不少動人心弦的創作,譬如〈我〉: 拾起曾經被我遺棄的夢想與記憶, 我會好好的活在「現在」 因為我相信,所有答案都在「現在」 音樂成為了藥師寺寬邦的防空洞,逃離家庭的束縛,卻也讓他一度迷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創歌曲〈我〉便是他閱讀完佛書,對自身狀態的省思。 在紛擾的生活中,藥師寺寬邦的音樂總能帶來平靜,浮躁不安的心,像是找到落腳處,掩蓋在上方的雲霧也散去,你會看見自己最真實的想望。然後發現,原來一直以來,讓自己糾結的都只是幻影。 一場音樂表演上,歌迷對藥師寺寬邦說:「你的歌,讓我想起我的爺爺。」聽完,藥師寺寬邦想,或許音樂能帶給人的感動,和爸爸在做法事是一樣的。同樣能夠撫慰人心,同樣地能夠成為人的精神支柱,創造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 發行過幾張專輯後,他對於追求名聲感到厭倦,所以決定暫時放下吉他,開始兩年的佛法修行。 因為悲傷而聚在一起的我們,能夠一起找到出口吧? 《般若心經》對修行時的藥師寺寬邦有特殊意義:「對我來說,心經代表了人類之間的連結。我們之所以存在 ,是因為與他人有所聯繫。」而心經,能夠串連起人的情緒,無論痛苦悲傷,都能在吟唱之間被撫平傷痛。 他還曾說過:「在做法事的時候,想著逝去的人應該才是最好的佛事吧。歌曲也是一樣,當聽到那首歌,就會想起某個特定時空,這應該就是歌曲最深的意義吧。」 走過叛逆與迷惘,藥師寺寬邦 2011 年,選擇繼承家業,成為海禪寺的副住持,白天做寺廟的事務,到了晚上,就會開始創作音樂。 在 2018 年的一場訪談中,他說: 「每個人都會穿上盔甲,例如我是父母,就要做所謂的好榜樣,曾經我也是反叛的,但最後選擇接受我的命運」 「我認為漸漸脫下盔甲,活出真我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常覺得,是環境限制讓人舉步不前,但細究背後緣由,往往是因為我們看不清自己要什麼,於是限制了自己。選擇繼承家業,不是妥協,而是找到另一種存在的意義:用音樂與佛法療癒人心。 除了重新編曲的《般若心經》、《世尊偈》等佛法歌曲,藥師寺寬邦也有自創曲,聽完他的歌,你會在靜心時,越來越知道自己的模樣: 為了不後悔,想牽手的人現在牽吧:〈手〉 在未來的道路上 為了與你共同分享 我想要和你 一起活下去 我不會再離開那只手了 每個「現在」,都如此珍貴:〈如果今天是最後一天〉 萬一今天是最後一天 我想做什麽? 我想唱一首我想彈吉他的歌 如果你想一想,只會有普通的事情出現 不把每天過得理所當然:〈日常〉 好似理所當然的 當下的日常 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改變 所以想說就說 向著重要的人們 推薦這三首療癒曲子,希望你也能在音樂裡被撫平焦躁,在現實中找到出路。 參考資料: [1] 自由時報,《般若心經》也有R&B 日本和尚超狂「念經」被讚爆(2018/10/10) [2] NHK World Japan,Japanese Monk's Music a Hit in China [3] 香港 01,【訪談】 音樂靈魂修佛身: 藥師寺寬邦 來港演出前的會面(2018/12/02) August 29, 2019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Kx3cj
設計界為什麼常忘記女性設計師?3 行動,可以開始改變 https://ift.tt/2HxcED9 近期,設計師石虎案鬧得風風雨雨。不過,相較於男性,女性設計師仍是社會上較不容易被看見的一群。如果你想鼓勵、支持更多女設計師出線,讓我們不只有少少的選擇,這裡有幾個作法可以幫上忙。 回顧女性在設計史上的困境,這些問題,其實直到 2019 年,仍然在發生。設計產業對女性而言,至今仍然不夠友善,存在著薪資差距、升遷困等問題。 念設計科系的女性佔 70%,藝術總監卻只有 11% 是女性 和從就學期間就男女懸殊的科技業不同,在平面設計領域,一直以來,女性學生都比男性略多。但是一旦進入領導階層,卻是由男性主導。例如,設計學院仍是男性教授佔多數。(延伸閱讀:平面設計性別史:我的作品有人愛,是因為他以為我是男的) 根據英國設計網站 Creative Blog 報導,以英國為例每年都有 70% 的設計科系畢業生為女性,進入職場後,降低為 40% 的設計師為女性,一路升遷到後面,僅有 11% 的平面設計總監,是由女性擔任。(同場加映:女力設計:女性從未缺席的設計產業) 圖片|來源 被忽略的職場貢獻:女性「設計師」,都去哪了? 大量的女性從業者,除了被排除在有影響力的決策圈外。另外,在薪資方面也有嚴重的不平均。以英國為例,知名會計師事務所 SJD Accountancy 也曾指出,在設計產業,存在著嚴重的薪資性別差距:女性設計師平均比男性少得到 25% 的收入。 直到近 30 年,她們的成就才開始被同行承認。1920 年成立的美國平面設計協會(AIGA),每年都會挑選出年度最重要的設計師頒發獎項,直到 1959 年才選出第一位女性設計師,梅伊麥西(May Massee)。在設計獎項或協會中,許多女性仍然不得其門而入,或者直到近三十年,他們才被邀請進入名人堂、或者被頒發獎項。 面對困境,能作什麼? 也因此,我們如何讓更多女性設計師被肯認、被討論,是很重要的事情。至少有三件事情,是你我都能夠幫上忙的: 1.思考新的溝通策略 在對外推廣女性設計師的過程中,我們可試著使用包含性(inclusive)的語言,建議人們多採用多元共融的作品。所有人都喜歡認為,自己在議題中是有參與度的,而不只是讓社會「開放給」女性或男性。同時,在女性之外,也有其他不同樣貌的少數,都希望能夠被包括在討論範圍之內。作為雇主,在招聘時多納入不同性別、族群的考量,也對於設計內容的多元面向,會有所幫助。 2.女性設計師多參與社群串連發聲 我們可以多多鼓勵女性設計師參與社群、彼此串連(networking),來提升曝光度,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相對不被鼓勵彼此競爭。因此許多女性設計師即使得獎、發表作品,也沒能尋求太多曝光機會。(同場加映:2020 女人迷手帳設計師森田達子:想過很美的一年,你需要個很美的手帳) 又或者,許多女性設計師即使過得很苦,不過當有機會對外分享心路歷程時,卻不容易、或不願意說出太多「作為女性」的難處。因為如果好不容易得到這個資格,分享了自己的辛苦,卻可能讓人覺得自己與大環境格格不入、甚至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因為這種發言,而被沒收了那個好不容易爭取到的位置。 女性設計師如果願意,參與社群、彼此串連,可以幫自己爭取到更多發言空間,也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經驗並不是孤獨的。 3.多多關注女性設計師 而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也可以多多注意女性設計師的名字:認識她們的好作品、記得她們的名字。一方面既能提升我們對多元作品的認識,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她們的曝光度。 女性投入平面設計領域,這條路,從來不容易走。在未來,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女性設計師,能在專業領域裡閃閃發光! Eyes On Her:Girls Graphics 展覽資訊 展期:2019/8/30-2019/9/29 時間:11:00-18:00(星期一公休) 地點:桃園 77 藝文町六藝展覽坊(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 77 巷 5 號) August 29,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xcED9
這個時代的「媽寶」們:不健康的母子關係,會帶來什麼影響? https://ift.tt/2NK7Qy6 從心理學來看,隨著兒子成長,母子之間的關係會形成不同走向,有的會發展為不健康的依戀。面對戀母情結或「媽寶」,我們能怎麼做? 母親過多參與到親密關係裡——是一種婚姻、戀愛關係中常見的問題,無論是異性戀還是其他性少數人群。 在「叫不出口的爸爸」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和大家討論了女兒與父親的關係如何影響女兒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的話題。今天我們和大家聊一聊,兒子與母親的關係會如何影響到兒子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什麽是健康與不健康的母子關係,以及母子關係又是如何影響兒子成年後的情緒、行為、親密關係的。 圖片|來源 「戀母情結」從何而來?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母子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似乎是註定的。 每一個個體最初與他人的情感連結,都發生在與他的主要照顧者之間,而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照顧者都是母親。而隨著性心理的發展(psychosexual),個體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戀父/母情結,即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 「俄狄浦斯情結」由弗洛伊德在 1897 年第一次提出,指的就是在3-6歲的時期,即他所認為的性心理發展的前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人們對於「相異性別」家長的性欲望(sexualwishes),及對「相同性別」家長的仇恨和恐懼的一種複雜情結(Auchincloss& Samberg, 2012)。 也就是說,兒子對母親的渴望和強烈情感,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普遍要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子會想要取代父親來占有母親,並對父親感到嫉妒和仇恨,但又因為父親比自己強大,而感到恐懼。 但這種性欲望會隨著個體的發展而轉化。兒子會逐漸把父親當做精神和理想的認同對象(Auchincloss& Samberg, 2012)。並且,那種對母親的強烈的性渴望會被個體拋棄,並升華為對母親的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愛。 什麽是健康/不健康的母子關係? 隨著兒子的成長,母親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會形成不同的走向,它們是由母子之間的依戀決定的:有的發展出健康、安全的依戀,有的則發展成為不健康的依戀。 1. 健康的母子關係 母子之間的安全依戀,就是一種健康的母子關係。在健康的母子關係中,母親會在情感上支持兒子,既能包容他的敏感和脆弱,也能看到他的獨立和堅強(Lombardi,2012)。 母子之間的安全依戀其實與母女之間的類似。 Bowlby 認為,母親是否充滿愛,能否及時給予孩子情感的回應,都意味著孩子在探索外面的世界時是否擁有堅強的後盾。她讓孩子相信,無論遭遇什麽,他都總是可以回到這個安全的港灣,並獲得支持和肯定(Schwartzman,2006),而這種安全依戀的「標準」並不會因為孩子的性別而有所改變。 但同時,健康的依戀不需要死死抓住對方,孩子會在母親的鼓勵下離開母親,走向更大的世界,展開新的親密關係,形成新的核心家庭。 2. 不健康的母子關係 而不健康的母子關系,指的就是母子之間的非安全型依戀。這其中,包括母子之間“癡迷型”的依戀關係,還包含了母子之間「回避型」的依戀關係(Cooperet al., 2013)。 癡迷型母子依戀,會形成現在有些人常說的「媽寶」男。「媽寶」在英文裏也有一個對應的詞組 “mama’s boy” ,在中英文的語境裏,都指的是在一個本該獨立的年紀,仍與母親有過度的依戀與情感聯結的兒子。我們在生活中,仍然會看到有些成熟個體在與他們的母親相處時,表現得十分依賴或親密無間,而他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媽寶」。 如果一個成年男人有以下這些表現,那麽他可能就是一個對母親有著癡迷型依戀的「媽寶男」: 別人不可以說有關他母親的任何一點不好。 他的母親不可能有任何事是做得不對的。 他無法對母親說「不」。 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與母親有任何衝突,但和你的衝突就可以有。 一旦你和他母親之間有任何的矛盾,你能明顯感覺到,他總是袒護他母親。 而「媽寶」的反面,則是母子之間回避型依戀的形成。很多母親會認為,要避免養出一個「媽寶男」,避免他長大後太女性化,就應該盡量避免和兒子之間的情感聯結。 她們認為如果是女兒,可以有更多肢體接觸(即便是兒童時期),而比較回避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而用要求、紀律等方式表達愛。因為大多數時候,社會似乎只能接受「爸爸的寶貝女兒」,而不是「媽媽的寶貝兒子」。 這會反過來導致兒子和母親格外疏遠,內心深處可能覺得自己不被愛,尤其是無法被女性所愛。他沒有從母親身上學會如何和異性形成真正親密的鏈接。很多長大後的「情緒無能」的男性,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 3. 健康/不健康母子關係的不同表現 健康或不健康的母子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組對比(Pilossoph,2014): 義務 vs. 選擇:在健康的母子關係中,兒子對於母親的要求是可以有選擇性地接受的。例如,當母親想要見面而他自己已經有固定安排的時候,他可以和媽媽再商量著約定一個其他的見面時間。而在不健康的母子關係中,兒子會認為母親的要求的優先級,應當在所有事情之上,並且自己有義務對她「百依百順」。 恐懼 vs. 坦誠:健康關係中的母子相處,雙方是更為坦誠的而非小心翼翼的。因為,兒子知道彼此間的真誠交流比虛假敷衍更重要,他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即使那可能會讓母親一時感到不快或失望。而在不健康關係中,兒子則會很害怕自己所說的任何一句話會讓母親生氣或失望,而變得誠惶誠恐。 厭煩 vs. 幸福:對於處在健康關係中的母子而言,雙方相處的時間雖然隨著兒子的長大而逐漸減少,但他們仍然很珍惜共處的時間,也仍然會互相關心,覺得這是一種幸福。相反,在不健康的母子關系中,有可能兒子會逃避或甚至對母親感到厭煩,在生活中刻意避免與母親的相處、談話,把她最平常的關心也當做是負累或操控。 不健康的母子關係,如何影響成年後的兒子? 兒童青少年時期,母親可以說是大多數人成長十分關鍵的重要他者(significant other)。母親與兒子的關系,對個體自我發展、行為與情緒、以及個體與他人關係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1. 癡迷型母子關係的影響 a. 對自我認知的影響 在俄狄浦斯情結中,我們提到隨著個體的成熟,男性會逐漸將父親作為自身認同的理想對象,而逐漸發展出男性化的性別氣質。但如果個體與母親之間有過度癡迷和依賴的關系,他們則更傾向於認同母親身上的女性氣質(femininity)。而由於現存社會性別的不平等和刻板印象,大多數時候,女性氣質被定義為更溫柔,更需要被照顧,力量感的削弱等。 也同樣是因為社會往往規定了男人該是什麽樣子,女人該是什麽樣子,這樣有著社會定義中「另一個性別的氣質」的男性往往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公平的評價和對待。 當然,影響不完全是負面的。也有一些這樣的男性在長大後對性別刻板印象有更多的反思,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力更強。 此外,Cooper等人(2013)的大樣本研究發現,母子關系與個體(兒子)對於自己性別典型性(gendertypicality)的認同呈負相關。也就是說,越親密(癡迷)的母子關系,兒子對於自己與“男性”之間相似性的認同越低,即越不認為自己身上具備那些男性氣質。 b. 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癡迷型的母子關系也可能影響兒子與另一半的關係。 首先,癡迷型的母子關係中,兒子與母親的邊界不清晰,就有可能使得母親可以直接干涉甚至控制兒子與另一半關系的發展。我們也會聽說,有人因為媽媽不同意、不滿意,就斷然與女友/妻子分手的例子。 其次,可能導致伴侶與母親之間陷入如何「分享這位男性」的問題。對於癡迷型母子關系中的兒子而言,他的另一半與母親需要共享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僅如此,他還常常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陪伴母親上,和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維護母親上,這就很容易造成女友/妻子與母親之間的嫉妒、憤怒和矛盾(Bernstein,2013)。 另外,母親對於兒子生活的過度參與和保護,也影響他對另一半的角色期待。他可能會把母親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當做範本,來要求親密關系中的另一半。一旦他認為對方做的不如自己媽媽的,他就會以一種「同樣是女人,為什麽我媽能做到的,你就不能」的態度來指責對方。 圖片|來源 2. 回避型母子關系的影響 很多母親誤以為,在兒子小時候通過嚴苛的教育、讓他盡早獨立、或鼓勵他做符合社會對男性角色所期待的事,有利於兒子成年後更好地融入社會。殊不知,這往往也有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a. 對自我認知的影響 眾多研究都發現,回避型的母子關係,與個體的低自尊感、缺乏積極的自我認知有關(Arbona& Power, 2003; Kim & Cicchetti, 2004)。母親對自己的回避,或過早鼓勵自己獨立,會被個體誤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母親的回避會讓個體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從而使其對自我整體的滿意度都降低。Cooper等人(2013)也發現,母親的回避,並不會讓兒子對自己「男性」的身份更認同、更滿意。 b. 對行為與情緒的影響 與母親之間回避的關系,與個體過激的、有敵意的行為有關。研究發現,這樣的個體更容易在學校裏更容易做出大吵大鬧、與同學打鬥、或不遵守規章制度的行為(Lombardi, 2012),甚至在成年後做出一些反社會的行為(Arbona& Power, 2003)。 在安全型的母子依戀中,母子關系對於兒子情商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母親鼓勵孩子感受並表達情緒,在母子關系中也示範和練習著這樣的感受和表達。(Lombardi, 2012)。但回避型母子依戀中的母親,通常強調讓個體做出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不主張情緒的表達,例如:「男孩子嘛,整天把情緒掛在嘴邊,多娘娘腔啊!」而這也影響了個體情緒流動性的發展。 因此,回避型母子依戀的個體,在成年後遇到外界的挑戰時,更傾向於在肢體上給予對方正面的回擊,並認為自己應該無時無刻都表現得很強勢很 man ,有責任也都應該由自己一力承擔。 c. 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回避型的母子關係也會影響個體的親密關係。他們一方面可能會避免與他人太過親密,而另一方面又可能難以信任或依賴他人,不相信對方能夠及時回應自己或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出現,在關係中表現得缺乏安全感。研究也發現,這類人在解決親密關係中的矛盾時,感受到了更多的負面情緒(Salamon,2011)。 當然,癡迷或回避,這兩類不健康的母子關係對於個體的影響並不是絕對割裂的。例如,癡迷型母子關係中的兒子,也有可能為了保護母親,而發展出他認為的具有男子氣概的,充滿侵略性的行為和處事方法。 和世界上所有的他人一樣,你與母親之間也應該有清晰的邊界。她的需求,不等於你的需求,也並不總是比你的需求重要。當發現母親侵犯到自己的邊界時,同樣可以溝通和拒絕。而對於過於疏遠的母子關係,長大之後的你,也有力量、有選擇重新認識、走進母親,重新和母親「相愛」。 如果你和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並不安全,你首先需要知道這並不完全是你或她的錯,改變不健康的關係是你和她都需要努力的事。 其次你要明白,真正意義上的孝順並不是道德綁架,在與母親的互動中,你可以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你也同樣需要尊重她表達觀點的權利。你們首先是兩個人,尤其是成年後,你們首先是兩個同樣有著獨立意志、自主決定權、平等的成年人。向母親誠實地表達與她不一樣的關心,其實比隱瞞,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信任——你相信她有可能傾聽你、尊重你、理解你——這種信任正是你愛她的表現。 參考| [1] Arbona, C. & Power, T.G. (2003). Parentalattachment, self-esteem,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 among African American,European American, and Mex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Psychology, 50(1), 40-51. [2] Auchincloss, E.L. & Samberg, E. (2012).Psychoanalytic Terms and Concepts. Psychoanalytic Electronic Publishing. [3] Bernstein, E. (2013). A mother, a son, and a wife.The Wall Street Journal. [4] Cooper, P.J. et al., (2013). Mother-childattachment and gender identity in preadolescence. Sex Roles, 69, 618-631. [5] Lombardi, K.S. (2012). The Mama’s Boy Myths: WhyKeeping Our Sons Close Makes Them Stronger, NY:Avery Press. [6] Kim, J. & Cicchetti, D. (2004). A longitudinalstudy of child maltreatment,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maladjustment: The role of self-esteem and social competence. Journal of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2(4), 341-354. [7] Pilossoph, J. (2014). Men and their mommies: Howthe mother-son relationship can contribute to divorce. Huffington Post. [8] Salamon, M. (2011). Baby-mother bonds affect futureadult relationships, study finds. Livescience. [9] Schwartzman, G. (2006). The subjectivity of themother in the mother-son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eparation, and autonomy.International Forum of Psychoanalysis, 15: 226-232. [10] Segal, J. & Jaffe, J. (2016). Attachment andadult relationship. HelpGuide. August 29, 2019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K7Qy6
驕傲又無法討厭!日本男公關 Roland 語錄:世界上只有兩種男人,我跟剩下的人 https://ift.tt/30JfJHT 一頭金髮,華麗打扮,日本男公關羅蘭 27 歲,年收就超過三億日幣。總是語出驚人的他,推特有 47 萬人追蹤。只是作為男公關,他常遭酸民攻擊「吃軟飯」、「沒男人樣」,但他總用強大 EQ 回覆:「是時代追不上我,你想江戶時代能賣出 supreme 嗎?」為你精選十句超狂金句,讓你看到作為男人,你也可以很不一樣。 一頭金髮,華麗打扮,精壯身材。他是日本第一的男公關羅蘭(Roland),27 歲年收入就超過三億日幣。傑出社交手腕、華麗不拘的作風、還充滿愛心,讓他成為日本男公關界的傳奇。今年,他出了第一本自傳,書名叫做《我,跟我以外的人》,甚至還開了個人展覽,就足以看出他對自己的信心與熱愛。 日本最狂夜王,其實也曾遭遇過許多阻礙,也遇過無數看不起他「吃軟飯」的酸民,但他總是不怕,用超高 EQ 應對。(同場加映:情感販賣裡有沒有真心?男公關貝勒:「客人想編織一場夢,我們是演員」) 圖片|來源 當我們說愛自己、了解自己,是當代最重要的問題,其實說話的對象從來不只女性,也包含了男性族群。作為男孩,從小我們往往被鼓勵追求成功,卻從沒有機會好好了解自己。我們挑選十句羅蘭的名言,讓大家看到,即使是男性,也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不怕他人眼光的愛自己。 「世上只有兩種男人,我,跟剩下的人」 你第一次認識羅蘭,可能是因為這句非常狂氣的話,這句話不僅是他的自傳書名,甚至出現在他的個人官網和 IG 上。他本人的受歡迎程度呢,也可從專訪中窺見一二。在這支貼身採訪數日的影片中,甚至可以看到女性常客直接從包包裡拿出紙包,說要當生日禮物。「因為我們兩個人生日都是 27 號,所以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打開來是厚厚鈔票,羅蘭請其他男公關拿出驗鈔機,竟然整整是 270 萬日幣。 「明明是男生,頭髮還那麼長?」「因為我沒有失戀過」 除了搶眼外表、華麗打扮以外,超高 EQ 也是他的強項。人帥心美的羅蘭,也在開放網友問答。他定期收集 Peing 質問箱的匿名提問,並回覆在推特中,現已超過 47 萬人追蹤。 有人好奇的問:「你明明是男生,為什麼頭髮還留那麼長?」 他回答「因為我沒有失戀過。」[1] 「世界上的女人分成兩種,喜歡我的女人,跟將會喜歡我的女人」 也有人問:「你說男人分成兩種,那女人呢?」 「喜歡我的女人。還有,從今以後會喜歡我的女人。這兩個種類。」 「每天都要成長。雖然昨天的我已經夠強了,但今天的我仍然精彩險勝啊」 在接受 ATC Taiwan 的採訪,他也歡迎台灣、香港的人到日本玩的時候可以找他。被問到「如何訂立目標」時,他說,「要把昨天的自己視為對手,」每天都要有所成長才行。 「雖然昨天的我已經夠強了,但今天的我仍然精彩險勝啊」 圖片|來源 不租房子而住在飯店兩年「因為飯店跟我的氣質比較合」、擁有多台超跑,在超狂傳奇的背後,其實他也不斷自我要求。出身足球隊的他在 IG 上,也不吝惜曬出自己的健身、美容成果,努力讓自己保持在最好狀態。 「這個時代追不上我,你想,在江戶時代能賣出 supreme 嗎?」 當然也有許多酸民發問,刻意要找他碴。有人問道:「既然你這麼有才能的話,為什麼會有整整一年的低潮期呢?」 他答:「時代是追不上羅蘭的。在江戶時代,supreme 也會賣不掉的對吧?」 把自己比喻為潮牌 supreme,整整超越了江戶時代兩百年,還讓讀者留言讚嘆:「選擇用江戶跟 supreme 的語言來比喻,文學造詣也太好了吧w」 給黑粉:「你抬頭可以看到飛機,但可惜飛機上的人是看不到你們的。」 也有人刻意跑來問:「你會覺得黑粉(anti)很煩嗎?雖然我也是個黑粉就是了。」 他回答:「就像你抬頭會看到飛機,但可惜從飛機上是看不到你們的。只要身處一定的高度的話,是不會每件小事都在意的。」 「就像蜘蛛不會被自己的絲黏住,所以我也不會為了我的形象困擾」 有人問他,做自己容不容易,是否曾經為了這個被塑造出來的「羅蘭」形象而感到困擾過。他的回應是,「你看過蜘蛛被自己製造的絲黏住的嗎?不需要擔心這樣的事。」 圖片|來源 「如果我死掉的話,世界的生態系會崩壞的」 有人留言「去死吧。」 「如果我死掉的話,為了我而自殺的女性會很多,男女比例失衡而讓世界的生態系崩壞的喔。為了地球,我會好好地活很久的!」 「比起考進名校,我會直接建一所。」 「我們東大的學生都在笑你啊。那麼有自信的話,要不要考進東大看看啊?在東大等你唷!」 「比起進去學校,羅蘭會直接建一座學校。」 而他也同樣說過,他認為,學歷就像是機票上的座艙分等。當要到達目的地時,有人搭的是頭等艙、有人搭的是經濟艙,但這並不保證頭等艙的人會更早抵達目的地,他們就只是在旅途中比較舒服而已。 「正是因為人們都需要減輕壓力的地方,我們才能活到現在」 去年,他也發了一則動態,說他對酸民愛在匿名留言版嘲笑他的看法。其實,他認為匿名留言板也跟男公關很像,就是透過聊天,安撫人們心中的困惑,得到寬慰。 圖片|來源 「雖然有人會在匿名留言板說東說西的,不過正因為有留言板這種讓人發洩壓力的出口,像我們這樣的天才們,才能活到現在。如果沒有留言板,我們可能就會被下藥暗殺了!那種東西就隨便他們寫吧!不然的話,(世界)現在就滅亡了。」 從大家對於羅蘭的評價,可以看到大家對男性抱持著許多刻板印象:不能留長髮、不能吃軟飯、不能太浮誇。其實,當我們說愛自己,我們希望的是不管是男生女生,都可以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圖片|來源 很多人認為,作為男公關。只不過是賣笑又毫無技術性的工作,更是「吃女人軟飯」。但我們也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可以增加更多對他們的認識。其實,羅蘭也點出了他的人生哲學,既然人活在世界上,總是孤獨,那不如從我開始,替世界帶來一些些改變吧。(同場加映:專訪《性感槍手》陶曉嫚:性工作賣笑、賣身,更是一份賣命的工作) 如果你對男公關也有興趣,這裡有臉紅紅做的台灣專訪: [1] 在日本素來有失戀要剪短髮的說法。 August 29,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JfJHT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沒聽過 Balmain 也看過它的聯名唇膏:超高級名牌,為何選擇推出平價聯名款? https://ift.tt/2MIHzRo 大學主修建築的 Balmain ,發現自己對能夠展現人體輪廓的服飾更感興趣。於是,他毅然決然離開本行,踏入時尚設計產業。Pierre Balmain 創造數十年如一日的經典輪廓,尤其彰顯女性身形的理念至今仍受人吹捧。 圖片|來源、來源 談到 Balmain ,闖進你腦海的是2015年接軌快時尚的「 Balmain X H&M 」聯名設計、16年應歐洲國家盃順勢推出的「 NikeLab X Olivier Rousteing 」足球鞋款、17年跨界美妝系列的「 Loreal Paris X BALMAIN 」12支浮誇霧面唇膏,抑或18年Beyoncé於Coachella表演時完美駕馭的埃及豔后黑金色披風? 圖片|來源、來源 這位頗有野心的年輕創意總監,除了大玩聯名引起品牌熱潮之外,也具備洞悉社群媒體風向的過人天賦(他拍時尚大片的主Key不外乎就是 Kardashian-Jenner-West 家族、 Hadid 姐妹、 Joan Smalls 等當紅明星),另外,他本人還曾全裸登上法國雜誌《 Têtu 》的封面,被譽為當今最有模特兒架勢的設計師。(同場加映:專訪 Balmain創意總監:擁抱多元,才是時尚真義) 圖片|來源、來源 時常在 Instagram 與眾多超模公開亮相的 Olivier Rousteing ,成功讓自己成為鎂光燈下的新起之秀,說 Balmain 多少沾了他的光,一點也不為過。 圖片|來源、來源 的確,在 Balmain 邁入 21 世紀後可說漸漸被時尚圈淡忘,甚至很少人知道連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也曾短暫接任品牌總監一職,但讓Balmain再次躋身精品產業龍頭排行,確實該歸功於 Olivier Rousteing 。 儘管在經營模式上,他使用與其他一線設計師截然不同的策略,不過當我們細論設計概念本身,無論是鉚釘與金屬釦環的頹廢造型、硬挺俐落的龐克風剪裁、古羅馬戰士的滾邊金色魅力等現代元素,依舊能從中窺見 60 年前 Pierre Balmain 本人堅持並相當擅長的「經典輪廓」。 圖片|來源、來源 少了 Olivier Rousteing ,也許今天我們就不會對於 Balmain 的品牌故事感到興趣;倘若沒有 Pierre Balmain 當年對於女性線條的擇善固執,如今紅毯上的戰服常勝軍也許就會另有其人。我們當然可以著迷於 Olivier Rousteing 一手包裝的紙醉金迷,但絕不能忽略,是 Pierre Balmain 創造了數十年如一日的經典輪廓,而如今彰顯女性身形的理念依舊受人吹捧。 圖片|來源、來源 “Dressmaking is the architecture of movement, and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in a dress than its construction.” Pierre Balmain 曾這麼說道。 大學主修建築的 Balmain ,發現自己對於結構的熱忱並不設限於房舍本身,反倒對於彰顯人體優雅輪廓的服飾相當感興趣。隨後他毅然決然離開本行,在Lucien Lelong 實習時結識 Christian Dior ,兩人原先計劃合夥開創品牌,卻因為理念不合而作罷。(試想當初若成功合作的話,當今的時尚圈該有多不一樣?) 圖片|來源、來源 1945 年, Balmain 首次在其工作室發表,寬沿禮帽、高腰收束、浪漫皺摺及暗黑色系等元素,成功奪得眾人目光。 從修長輪廓、葫蘆身形、窄肩收腰的極簡主張中, Balmain 認為巴黎時裝的優雅極致在於穿上的模特兒不需要首飾就能自信踱步,他評論美國時裝產業傾向譁眾取寵,將當時紐約的第七大道評為「庸俗」。 圖片|來源、來源 纖細、刺繡布料點綴、偶以皮毛增添質地,對於初試啼聲的Balmain,攝影師 Cecil Beaton 和設計師 Christian Berard 說他是「城裡的新寵」。 法國時尚界更是相當興奮,終於出現一個創新輪廓剪裁,單看一個系列就能觀察到Balmain建築相關的背景,就連百摺長裙也能如此「有架構的」貼合女性線條。 圖片|來源、來源 方至 1960 年代,時尚才成為大眾密切討論的話題(在那之前宛如一群高冷設計師互相吹捧,實為乏人問津。),而法國時裝也開始吸引到哲學家、藝術家及知識份子的注意。設計師開始邀請他們到最前排看秀,而這些社會菁英也將其視為觀賞歌劇一樣隆重登場。 有趣的是,當時並沒有現代粉絲掛帥的時尚份子,在 Elsa Schiaparelli 及 Coco Chanel 的秀場出現的竟是作曲家 Igor Stravinsky 、詩人 Jean Cocteau 甚至西班牙畫家 Dali 的身影。 圖片|來源、來源 不過,與 Cristóbal Balenciaga 、 Yves Saint Laurent 甚至昔日好友 Christian Dior 不同,當時主流設計師依然維持著疏離形象,只在發表新作時才與媒體接觸;相反地, Balmain 和當時的社交名媛、女演員互動相當熱絡, Marlene Dietrich 及 Katharine Hepburn 不僅檯面上時常換上 Balmain 的設計亮相,在Ginette Spanier( Balmain fashion house 負責人)的自傳裡更提到設計師與客戶私底下甚至會在家中聚會用餐。 圖片|來源、來源 說到這裡,你是否也觀察到一個蠻有趣的巧合?素不相識的Pierre Balmain及Olivier Rousteing,兩人對於「明星效應」的優勢都相當敏銳, 1956 年,女演員兼好友的 Brigitte Bardot 身穿白色亮片緞面禮服出席皇家電影節時隨即造成巴黎時尚圈轟動,好似在替後續推出的高訂系列埋下伏筆。 不管是如今回味仍然經典的Antonia Dress、Jolie Madame Suit、宮廷風印花落地禮服及平口緞面格紋長禮裙,不斷透過名人加持而延燒話題,輪廓設計則堅守收腰、貼身、優雅三個原則,再透過蕾絲、綢緞、亮片翻新花樣。 圖片|來源、來源 反觀 Olivier Rousteing 手下的 Balmain ,依然收腰、貼身,風格卻從優雅轉為前衛性感,逐漸往下開拓的胸線、向上延伸的裙擺,縱使布料越用越少,葫蘆狀的輪廓卻始終如一。 他曾在寫給前任創意總監 Christophe Decarnin 的信中提到:「我喜歡每個時期的 Balmain ,並且從中啟發自己設計時的靈感。」 現在看來果真沒錯,也許正是他用心鑽研品牌創立當時的初衷,再混入自己喜愛的流行元素,才能帶領Balmain從谷底反彈。 圖片|來源、來源 從1950年代沙龍裡頭的一套套純色系的 Vintage Dress 到當今紅毯上每每令人驚呼的搶眼禮服,是否會不自覺地比較兩者的優劣之別呢?我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如同前面提到的,少了 Pierre Balmain 怎樣都看不膩的優雅輪廓,或 Olivier Rousteing 縱橫於時尚圈的社交手腕,也許這篇文章根本就不值得你讀到這了,對吧? August 29,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IHzRo
地球這麼美,我們一起努力吧:6 件我們能為亞馬遜雨林做的事 https://ift.tt/32cRGS1 亞馬遜森林大火延燒,每分鐘燒掉1.5個足球場面積。從熱帶雨林到極地冰川,世界彷彿正在分崩離析,除了感到悲傷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 亞馬遜森林大火延燒三個星期,每分鐘燒掉1.5個足球場面積;同時西伯利亞一場森林大火已經燒了兩個月,燒毀近430萬公頃林地;格陵蘭表面有82%被冰層覆蓋,今年七月溫度達到22度,冰層有56.5%逐漸消融;冰島替他們第一條消失的冰河舉辦了喪禮;照片後方的是歐洲最大冰河,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的阿萊奇冰川(Aletsch Glacier),在過去四十年來退後了3.2公里,變薄了300公尺,被預言在2100年將會只剩下百分之十的冰。 多年以來人類對大自然予取予求、濫墾濫伐,導致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等問題,至今仍有許多為了利益的人為環境破壞,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也帶來嚴峻的考驗。從熱帶雨林到極地冰川,世界彷彿正在分崩離析,除了感到悲傷之外,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呢?(同場加映:地球攝影集:亞馬遜雨林大火延燒中,你想留給世人什麼樣的家?) 一、少吃牛肉與乳製品 我們所消費的每一種食物,隱含著看不見的環境代價。畜牧業占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8%,比全球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所產生的排放量還要多。其中為了生產牛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大約是生產雞肉的13倍、生產馬鈴薯的57倍。一頭牛每天打嗝、放屁就釋放500升甲烷,而且甲烷對地球暖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25倍。此外,畜牧業是驅使雨林濫伐,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可以從生活中開始做起,其實不是這麼難的事,即使沒辦法完全吃素,但如一週吃一天素食、每餐減少肉的份量,以高蛋白的豆類取代之。當多一個人願意為了減少地球負擔,吃少一點肉,就是改變的開始。 二、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垃圾 除了空氣、陸地上的災難,別忘了每年有 800 萬噸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每年約有10萬隻海龜及海洋哺乳類動物,約100萬隻海洋生物因此受害。太平洋中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帶,面積台灣的36倍,包含超過300萬噸塑膠。海洋的垃圾污染也會直接衝擊到漁業,預估到了2050年,大海中塑膠的重量,會比魚的重量還重。塑膠垃圾碎屑海鳥、魚類和其他生物攝入,隨著食物鏈不斷累積,最後也會回到人類的身上。讓我們一起有意識的拒絕一次性塑膠品,例如買東西自備環保袋、使用環保餐具等,都可以很有效減少日常塑膠的使用。 三、一起來種樹 沒時間捲起褲管親手耕作?現在我們可以用網路行動,換地球上被種下多一棵樹。 Ecosia 是一個網路搜尋引擎,自 2009 年 12 月成立以來,將 80%的廣告收入捐出,籌資超過 4 億 5000 萬台幣用於保護雨林。目前已經種了超過六千五百萬棵樹(而且每過幾秒就會加一棵),開始使用Ecosia吧,雖然Google可能還是比較強大,但在日常需要的資料搜尋上是很夠用的,同時知道自己支持的是一個用心在保護地球的組織,豈不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圖片|來源 四、關心政治 巴西總統曾表示希望將亞馬遜雨林向農業、礦業和伐木業公司開放,在競選期間,他承諾將會限縮破壞雨林的罰款金額,並且弱化環境保護機構的影響力。面對亞馬遜森林大火三週,先是消極宣布無力應對,又警告外國不得介入,直到歐洲各國對其施壓後,才終於部署軍隊去滅火。千萬不要覺得環境關政治什麼事?生活中的一切都跟政治有關。投票請三思,做個負責任的公民,選擇會願意重視環境永續大過於短期利益的候選人。 五、當個有意識的消費者 「你的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為你想要的社會做選擇」。例如購買產品時,看看背後的成分裡是否含有棕櫚油?棕櫚油每公頃產量最高,約為其他植物油的十倍,相對之下售價最低廉,日用品或食品製造商可因此降低成本,為了種植油棕,特別是在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野火燃燒雨林,大量原始林被破壞,估計在過去20年間,有超過5萬隻紅毛猩猩因人類為油棕開發森林而死。例如支持推廣公平貿易的企業,慎選環境友善的品牌,為我們每一次的消費負起責任,這當然不容易,但當我們有意識,便有機會前進。 六、把想法分享出去 如果你也為環境的未來感到擔憂,你並不孤單,也請相信自己是有影響力的,只要你願意採取行動。別害怕做那個帶頭的人,跟身邊的人談論地球正在面臨的困境,鼓勵他們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分享這些資訊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地球是如此溫柔的孕育與保護著萬物,為我們提供生命之所需,承受著世界自工業革命以來為了經濟發展對她造成的傷害。 若沒有健康的環境便不會有平衡,若草原變成荒漠、雨林燒成了一片枯木、冰川不復存在、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家園,人類的生活又要何去何從? 謝謝你看完這篇長長的文章。地球是這麼美呀,我們一起為她努力好嗎? Heal the world,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For the entire human race, and for our Mother Earth. August 29,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cRGS1
我家德國老公的真實告白:當「年輕爸爸」的十個好處 https://ift.tt/2Zrc0Bu 老公當爸的時候,正值 24 歲青春年華,當身旁朋友都還在跑趴、旅遊時,他每天的例行公事是換尿布、餵食和陪玩。但他說,他很開心這麼早就當爸! 文|凱若 老公當爸的時候正值 24 青春年華,當所有的朋友都還在跑趴和遊世界的時候,他每天的「例行公事」是換尿布、餵食和陪玩。如果說「從來」不覺得有點「太早當爸」的內心悄悄話絕對是假的,但其實也有很多好處的唷!(延伸閱讀:媽媽是最好的照顧者?── 一個爸爸的育嬰心得) 圖片|來源 以下是我家年輕爸爸列出的十大好處: 1. 當孩子長大了,爸爸還是一尾活龍! 我家兒子18的時候,我也才42歲。要和老婆一起開始第二段人生絕對沒問題!如果保養得當,那時要環遊世界,要高空彈跳,做什麼「年輕人」要做的事,嘿嘿!仍舊沒問題。因為真的還年輕咩! 2. 「童心」仍未泯。 要跟兒子玩一些有點「幼稚」的玩意也「無違和感」。其實很多兒子的玩具,都是爸爸我自己想買想玩的啊!有時候兒子是我「耍幼稚」的好玩伴和藉口,這樣就沒人可以說我還是個「大男孩」了。 3. 比同年齡人更有智慧、責任感和 EQ 。 當爸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每天我都在接受最高等級的「 EQ 壓力與腦力訓練」。當同年齡朋友都還在為了失戀狂醉,為了想偷懶睡個覺而蹺課的時候,我總想著「要做兒子的榜樣」「如果是兒子,我會希望他怎麼做」,這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4. 當朋友開始當爸的時候,你已經是「過來人」了。 嘿嘿,要說到照顧兩歲以下的嬰兒,我可是專家!甚至怎麼跟青少年周旋,我家也有一個。當我那群死黨們紛紛當爸的時候,我兒子大概也七八歲了。每天晚上,當他們還在跟狂哭的嬰兒奮戰,而我可以睡得香甜的時候,就會讓我覺得年輕當爸真好啊! 5. 爺奶都還年輕,可以當孫子玩伴。 每次看兒子和我爸媽互動愉快,甚至可以追趕跑跳碰,就覺得「年輕當爺奶」也是很好的啊!兒子長大過程有爺奶陪伴,甚至還有與「曾爺奶」的記憶,實在是很珍貴的禮物。他們也能給我許多育兒的經驗,覺得自己當爸不孤單,他們也能重新玩一次「小小孩」,看那模樣真酷! 6. 有天別人可能覺得我是兒子的「酷大哥」。 看到我老婆和女兒出去,別人常說他們是母女,我就覺得未來和兒子當「 buddy, buddy 」絕對很好玩!想想有天當兒子16歲可以喝啤酒了,可以和他一起去酒吧喝酒,他也不會覺得太尷尬(希望是),那畫面好快樂啊!想到這,又提醒到我該要上健身房了。 7. 更有動力衝刺! 在別人揮霍年輕的時候,自己反而更珍惜時間,更有衝勁!我想要給兒子更好的生活,就會更認真去做每件事。我希望更快一些完成我的目標,不想拖延也不想懈怠,我兒子是我屁股上的一把火! 8. 更有體力! 這點是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但我卻是想了很久才放上來。因為我老婆比我大,但體力卻是我兩倍好啊!但我想,的確啦,經過那前幾個月沒日沒夜的操練,現在每天體力勞動,我恢復的速度肯定比較快一點的。 9. 和教授和老闆有多一個話題聊天。 嘿嘿,這是秘密!別翻譯成德文給我朋友看到了。 很多教授知道我有兒子後,對我講話都與對其他同學不太一樣。對他們來說,我同齡的朋友們叫做「屁孩」「菜鳥」,但我就是負責任的「大人」。其實我想很多時候,這點讓我在報告或獲得機會上,都有一些幫助啦! 10. 別人總是說你是「酷爸」。 我就是啊!雖然我的黑眼圈已經跟我的眼睛一樣大,範圍已經快失控了,但至少「青春」還能幫我有點「濾鏡」的功效。至少啦!當我被摧殘得很厲害之後,別人不會誤以為他是我孫子,我覺得已經是年輕當爸給我的很大好處了。 總之一句話,當爸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事情之一。我從來不相信自己會這樣說,但真的是如此。 但是,這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而且從來沒一刻閒。我不是自己決定要這麼早當爸,但我想兒子挑了個最棒的時間來讓我當他的爸爸,我就欣然接受,認真陪玩啊! August 29,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rc0Bu
幾歲開始給孩子零用錢最合適?你想知道的家庭理財教育 https://ift.tt/34bNOCP 零用錢能夠教孩子的事:4 個給爸媽的教養攻略,理財基礎從小培養起。 文|周晉逸/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部組長、職能治療師 零用錢是理財教育的基礎,教孩子掌握金錢的花用、投資及儲蓄一直是爸爸媽媽們希望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能力,但零用錢應該從孩子幾歲開始給? 圖片|來源 該透過撲滿抑或是幫助孩子開戶,才能幫助孩子瞭解背後的價值進而做出做妥善管理,接續提供四項家長們常見的疑惑並提供四種解決策略: 1. 幾歲開始給孩子零用錢? 解決策略:給予的年齡隨孩子生活所需及環境而異,並沒有說上小學就非給不可,若平時基本必需品,爸爸媽媽們已經全額負擔了,那我們額外所給予的零用錢便能相對酌減。若擔心有突發狀況,家長們可設置緊急預備金,這類金額無須過於龐大,僅供孩子緊急時候才使用,諸如:臨時打電話聯繫、早餐來不及吃,肚子實在很餓可買小東西吃。 2. 日常作息及做家事可用零用錢做為誘因嗎? 解決策略:準時起床、有做家事、不吵鬧就給適宜嗎?將零用錢和幫忙做家事綁在一起給是不太恰當之作法,由於孩子屬於家裏的一份子,做家事的核心方針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養成對物品和居住環境能主動去維護,家裡每一位成員都應該分攤家事。(延伸閱讀:「孩子不是你的,是一個獨立個體」隋棠談教養:你要相信孩子,更要有勇氣相信自己) 圖片|來源 3. 避免將零用錢做為成績達標或滿分的獎勵 解決策略:當孩子們把成績跟零用錢綁在一起,學習動機便容易較顯低落,例如:孩子達到某個分數以後,就不會再多投注心力做積極學習,失去為自己或興趣學習的觀念,久而久之容易讓孩子把重心放在關注成績結果,而非努力的過程,尤其有時成績涵蓋了孩子努力程度及部分運氣因素,當孩子努力後沒獲得相對應成果或獎勵,很容易便被衍生情緒壓垮。(延伸閱讀:教養小補帖:「讚美」他,並不總是有好處) 4. 跟孩子討論如何花費及儲蓄零用錢,才算是完整的理財教育 解決策略: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們並不希望當孩子想要任何東西時,第一個浮上腦海的想法是「反正我就開口向父母要就好了,只要一直拜託一直盧他們,他們都會買給我」,協助孩子建立對金錢的定義及價值觀、區辨想要與需要的差異界線,會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零用錢的同時,應要求孩子至少存一部份起來,幫助孩子理解這是為了之後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存錢,其有助於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學會自行訂定目標,才能為日後理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August 29, 2019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bNOCP
給自己的 29 歲挑戰:為什麼我再也不買新衣服? https://ift.tt/2L1xUTJ 29 歲以前,她揮霍無度;29 歲以後,她決心還清 90 多萬卡債,真正過上「極簡生活」。看網紅 Cait Flanders 的斷捨離 4 方法,你也可以從今天開始「少,但是更好」的日子。 Cait Flanders 在她 29 歲生日時,實行「購物禁令」與斷捨離計劃。圖片|來源 喜歡的便買下,25 歲已負債累累 如大部份年輕人一樣,成為成人後其中一項必做的事為申請信用卡,買任何東西、到酒吧喝酒也不用諮詢家人的意見。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Cait Flanders 的成年世界也是這樣開始的。 這名在加拿大卑詩省長大的女生,她迷上酒精、旅行、吃好的餐廳,19 歲獲得第一張信用卡後更一直沉迷於購物,買書籍和衣服等,總之看到稍為喜歡的便會購買下來,完全不會思考是否真的有需要而買。 結果,家中的物品開始堆積起來,也沒有於每個月底償還信用卡債務,只是支付了最低還款金額後便繼續購物,當一張信用卡達到簽帳限額時,不但沒有停止她的購物行為,更會申請另一張信用卡或貸款來填還卡數。直至 25 歲時,她已累積了接近 3 萬美元(約 23.5 萬港元)的債務。 Cait Flanders 在 25 歲時已累積了接近 3 萬美元(約 23.5 萬港元)的債務,她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圖片|來源 幾星期都哭着睡,決心還債 巨額債務未免為 Cait Flanders 增加壓力,每晚都會在床上哭泣,直到哭到睡着為止,這情況連續維持了幾星期。突然有天晚上,她下定決心要求變,將每個月人工的 55% 來償還債務,積極投入工作、戒酒、遏制購物習慣,甚至她拒絕與朋友共進晚餐,希望能用盡全部的錢來還款。兩年後,她還清了所有債務,終於能夠重獲自由,生活變得更輕鬆。不過,她自覺生活仍是亂得一團糟,看着那物件堆積如山的房間,她又對自己有所質疑。 我的衣櫃裡塞滿了我從未穿過的衣服;浴室裡的洗漱用品不斷增加;多年來我買了數百本書,但有一半也沒有看過;我總找藉口花錢在我不需要的東西上,我厭倦了被我不需要的東西所包圍。— Cait Flanders Cait Flanders決定放棄了大部份物件,更決定在一年內不購物。圖片|來源 實行斷捨離與「購物禁令」計劃:一年不購物 於是,Cait Flanders 決定放棄了大部份物件,數百本書只保留了最喜歡的 8 本書、把重複的洗漱用品丟棄、衣櫃只餘下 30 件衣服。 2014 年 7 月 7 日,在她的 29 歲生日實行「購物禁令」 同時,開始為期一年的「購物禁令」,除雜貨、汽車燃料等消耗品,絕不允許自己購買新的衣服、鞋子、配飾、書籍、電子產品,可以更換破爛的物件,但前提還是需要先丟棄原來的物品,甚至學會了縫紉,為已經破爛的衣服進行修補,就連咖啡也不允許自己購買。(延伸閱讀:極簡 30 日挑戰|即刻可行的生活極簡計畫: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Cait Flanders現時的社交平台充斥風景照片,而不是任何有關購物的事宜。圖片|來源 那一年的生活並不苦,放棄購買不必要的物質,變相令 Cait Flanders 有更多的金錢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那一年她也是間中到好的餐廳吃飯、與朋友相處、不時都會去旅行。 支出減少,但無疑在「購物禁令」過程中讓她學會更獨立思考,不再為買而買,利用物質去填補生活上的空白。當「購物禁令」的一年過去,她並沒有打回原形,而是真正改變了她的生活習慣,有意義的物件才會購買,也令她學會照顧自己感受多一點。(延伸閱讀:極簡 30 日挑戰|與無用的廣告小冊子 say goodbye) 而這些經驗亦促成她寫作《The Year of Less》一書,去年 1 月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並曾登上 Wall Street Journal 的暢銷書榜。 Cait Flanders 分享「購物禁令」與斷捨離計劃的實行要訣: 追蹤你的支出:先使用筆和紙來追蹤你的消費習慣至少一個月,以掌握日常開支到底花了在哪方面。 盤點物品:看看家中堆積了甚麼物件,然後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還需要更多嗎?」不然就把它們一一丟棄吧! 創立「購物禁令」規則:為自己創立一個清單,列明哪些物品能購買、哪些不能。 學會修補衣服:發現服裝出現破爛的情況,如果破爛範圍並不嚴重,還是自行修補,因為 Cait Flanders 認為修補過後仍是一件能穿的衣服啊! 參考資料:Money Magazine, NYTimes 、caitflanders.com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29 歲女生購物狂變斷捨離 欠卡數後實行365天購物禁令:找回自己 August 29,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1xUTJ
不一樣的世界旅行紀錄!IG 爆紅,讓你看了會療癒的女孩「躺屍照」 https://ift.tt/2ZCeexM 一個人旅遊,只會無聊自拍嗎?來看 IG 爆紅打卡新姿勢 - 療癒「躺屍照」,可以好好地旅遊,她卻在世界各地躺下! 圖片|來源 這年頭 IG 上常常會有人突然爆紅,有人因為長得美、有人因為飼養可愛萌寵,有些是因為神人般的才藝而粉絲暴漲,而最近這名女孩是因為在世界各大觀光景點拍攝「躺屍照」而一夕間爆紅,魔性背影更是讓網友笑到不行,直呼:「也太像!真的很像死在世界各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TEFDIES(@stefdie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30 日 上午 8:59 張貼 史蒂芬妮(Stephanie Leigh Rose)是一位來自美國的藝術家,熱愛旅遊的她想讓每段旅行都留下特別的印記,所以她假裝在著名的地標面前死去,然後拍出臉部朝下、四肢癱軟超逼真的「躺屍照」,結果意外爆紅,現在 IG @STEFDIES(史蒂芬死了)更有多達 8 萬人追蹤,每天等著被她的屍體照逗樂~(延伸閱讀:旅遊必知!孤獨星球評選 2019 十大最佳旅行國家) 圖片|來源 世界各大觀光景點都不難看到她的背影,史蒂芬妮似乎是有扮演死屍的天分,在來人往的地方還是能「啪」一秒趴下去變躺屍,無論是著名的艾菲爾鐵塔還是羅浮宮她都能輕鬆駕馭,就連有新人在羅浮宮前拍攝婚紗都阻止不了她想拍的心(右圖),一秒用魔性躺屍照亂入甜蜜的婚紗照片!(新人表示問號) 圖片|來源 除了觀光景點之外,路邊的公廁和雜草叢都是她的伸展台,逼真的演技不說還真的以為她死掉了!看看右圖中路人一臉懵的表情真的太好笑,史蒂芬妮自己也說:「在我拍過這麼多躺屍照的過程中,只有 5 個人問我 ok 不 ok,其他人都是在旁邊看我的死掉過程(拍照過程)」 圖片|來源 OK 沒有最狂只有更狂,為了拍這張照片,史蒂芬妮認真爬進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的羊眷,在地上趴好趴滿,突然有怪客入侵家裡想必羊咩咩們一定嚇壞了。在看看右邊,天啊!竟然還下水了!整個臉埋進水裡會不會太浮誇,真的是太敬業了拉。(潔癖儂編表示讚嘆) 圖片|來源 這張照片看到直接笑出來,當大家在為成功降落飛行傘開心合照時,史蒂芬妮又一秒死,瞬間搶走整張照片的焦點,人家一邊開心激動,她在另一邊頹靡不動,強烈對比讓人想不笑都難(哈哈哈哈完全被逗樂)。 圖片|來源 威~不要玩婚禮啦!就連在朋友的婚禮上,史蒂芬妮也不放過拍躺屍照的機會,一言不合就給人家趴下去,讓新人跟好友們都傻爆眼,覺得好氣又好笑~讓網友笑說:「拍完可能就少一個朋友了」「新人的臉超無奈」。(延伸閱讀:【如果你想】獨自旅行也能拍出好照片,五個實用拍照技巧分享!) 圖片|@just_one_drink_ @stefdies @jessandnonndie @da_vinci_fiction 躺屍照在 IG 上一夕間爆紅之後,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接加入「屍體行列」,不管到哪都要趴一下,光是標籤 #STEFDIES 就多達 1000 多則!想要解鎖最新潮的拍攝又不想露臉就用躺屍姿勢吧,無論是自己拍或是和朋友一起裝屍體都超很有趣~ 編輯者:楊采寧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將連至站外) 延伸閱讀:日本樂天搞怪美妝Top5!仿真皮膚粉撲、鼻型矯正器,各種美容小物真是見怪不怪啊! 延伸閱讀:史上最爆笑希臘家庭大勢回歸,笑料再升級、狀況多更多! 延伸閱讀:肉肉的才可愛!這5位「渡邊直美系」的時尚搞怪網紅,要你看到微胖女孩的逆襲 August 29, 2019 at 09: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CeexM
單眼皮眼線小學堂:這樣畫眼妝不再被眼皮吃掉 https://ift.tt/2PnAWGa 單眼皮、內雙的女孩們,還在畫超粗上眼線嗎?想畫出有神眼妝,只需要簡單 5 招,就能輕鬆打造《鬼怪》金高銀的「自然微笑眼」! 眼妝是妝容的核心,不過對單眼皮女孩卻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原來金高銀內雙、單眼皮的眼妝關鍵在眼影?5 招輕鬆打造自然大眼,畫對眼影還能創造迷人微笑線! 許多單眼皮女孩總是苦惱,除了細到不能再細的內眼線之外,其他炫彩眼妝技巧一放上眼皮就很容易變得浮腫又厚重~其實打造深邃大眼並不難,韓劇《鬼怪》女主角金高銀,迷人笑眼的秘密大公開,跟著 5 招單眼皮大眼術,帶你擺脫無神泡泡眼。 溫柔大地色打造深邃感 《LAURA MERCIER 》時尚巴黎12色眼彩盤 夕陽妝、煙燻妝甚至招桃必備紅眼妝,彩妝趨勢一變再變,對於單眼皮女孩,最好的入門款,就是永遠百搭不退燒的大地色!好堆疊不出錯,單眼皮女孩在上妝時,建議最多不超過三個瑟做堆疊,在眼尾的部分最好以重色眼影做眼型的勾勒,不僅能消除眼睛的浮腫創造深邃感,大膽一點的女孩也可以在眼尾色的部分換上紅色、南瓜色等暖色調或亮眼藍調眼彩做搭配,也能展現單眼皮女孩的眼神魅力喔! 大眼關鍵在眼下三角區 單眼皮輪廓平淡,上妝沒上好,一不小心就會像在平面白紙上作畫一樣毫無立體感 ~ 金高銀雖然擁有標準韓式超單小眼睛,但簡單輕薄的眼妝就能為他的眼神勾出迷人笑眼,關鍵其實很簡單,就是填滿眼下黃金三角區!上眼影的輪廓打好了,在下眼影的部分,可以將深棕色眼影在眼角的位置畫一個三角,如此一來不僅有放大眼睛的效果,還能讓妳的眼神隨著眼影的色彩濃烈度,呈現無辜或性感兩種不同性格。(延伸閱讀:每種眼型都適用!十個手殘也學得會的眼線畫法) 眼線不要長,粗細要拿捏 很多女孩以為創造大眼就要把眼線畫得越長、越粗越好,但真正立體大眼的訣竅,是要將妳原有的眼型垂直伸縮!將眼線填滿根部畫好內眼線後,眼尾隨著眼睛自然的輪廓稍微延伸至眼褶處就好,切記若不是刻意要呈現銳利眼妝,眼尾不僅不能長且絕對不要向上勾!如此一來還會讓男人以為妳是天生大眼呢 ~ 臥蠶創造自然大眼 深邃度有了,接著便是為眼神打亮點燈的時刻!眼尖的劇迷一定有發現金高銀在劇中只要一笑,眼睛雖然瞇成一條線但眼神的魅力卻沒有因此而扣分,關鍵就在於眼頭臥蠶的點綴!上完眼妝後可以在眼下用淺棕色眼彩搭配珠光眼影畫上自然臥蠶,不過要注意,臥蠶下手要輕,範圍不要畫太大,不然會造成反效果呦!(延伸閱讀:從眼線改變眼型!十個寫給初學者的眼妝教學) 睫毛要翹不要濃 走在路上十個有八個單眼皮、內雙女孩為了撐起自己的厚眼皮,戴上厚重的假睫毛、刷上濃厚的睫毛膏,雖然在鏡頭裡確實有大眼效果,但日常生活中這樣畫,死板板的妝感不嚇跑桃花才怪!單眼皮女孩其實最需要的是乾淨捲翹的睫毛,其餘的大眼消水腫效果就靠眼影打造吧! 圖片|news.chosun.com、pinterest、小紅書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將連至站外) 延伸閱讀 : 12 星座命定色「眼影盤」!Colorpop 教你選出自己的好運色,擦上桃花馬上來 延伸閱讀 : 腮紅選對臉直接小2吋!5 招打造小 V 臉妝容畫法,圓臉、長臉困擾必看 延伸閱讀 : 小紅書超紅的「眼影鍵盤組」真的能化妝!立體方形鍵盤就是 36 色眼影 August 29, 2019 at 07: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nAWGa
「越渴望人陪,越孤單」能忍受孤獨的人,是知道接納自己比找伴更重要 https://ift.tt/2HvE2l8 有種人,他害怕孤獨,一生都在尋找能接納自己的擁抱,可是不管置身何處,他總是感覺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當一個人能夠忍受孤獨,就越能夠清楚自己的價值,找到讓心安定的棲所。 有人說,孤獨會殺死一個人。 你害怕一個人,所以不斷尋找另一個人給自己擁抱,找一個地方能讓自己耍賴像個小孩。可是不管被誰抱,不管躺在哪張床上,你始終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無法安定。越渴望,卻越來越寂寞。 漸漸地,你覺得孤獨在殺死自己。 電影《致親愛的孤獨者》由三段故事〈小玉〉、〈凱涵〉、〈2923〉組成,寫三個女孩 12 歲、18 歲、20 歲的孤獨樣貌,她們在各自的人生裡,經歷家人的酸言酸語、同儕之間的排擠,社會的漠不關心,最後各自意識到,孤獨也許是一種傷害,但是走過的人,更能夠珍惜、接納自己。 而這部片是給孤獨者的落腳處,如同駱以軍在電影中說的: 因為你那麽珍貴,只是現在的你不知道而已。 能夠忍受孤獨的人,越清楚自己的價值 女孩的青春大抵如此,同儕形塑了孤獨的模樣。譬如第一部短片的小玉,她想要打進同學圈裡,想要有一隻手機能和朋友聊天,可是家裡條件不允許。她暗戀著年輕的男老師,在言情小說裡幻想性愛,找到了另一種依賴。 圖片|夢田文創提供 我們有脆弱和無助,卻沒有地方可以依靠。譬如第二部短片裡的凱涵,從屏東北上唸書,因為校務系統搞烏龍,原本的女宿房被另外一位中國學生佔據。在陌生城市裡,你沒有一個能為自己擋雨的房間,家人只嫌你是浪費錢的累贅。你哪裡的家都沒了,哪裏都去不了。 我們也以為孤獨會隨時間變好,其實沒有。例如第三部的女主角小薰,愛上一個男人,從高雄到台北做傳播妹,現在男友變成前男友,而她也和前男友、前男友的女友同住。活在微妙的平衡點上,但她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理由離開,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從電影反映到現實生活,我們都知道孤獨無法避免,可是真遇到了,還是會痛苦,好比你努力去幫助別人,可當自己需要幫忙時沒人願意幫你;你每天笑臉迎人,可朋友總是私底下嫌棄你;你想要獲得成功,但每次遭遇失敗,家人就用憐憫的眼神看著你,勸你放棄。「不被接納」讓你害怕,開始懷疑是不是選擇錯了,是不是自己不好了。 在電影裡有一句話:當你孤獨的時候,反而看世界看的更清楚。 致親愛的孤獨者啊,這段時間,你會反思自己哪裏不夠好,但也是此時,你會發現自己有多獨一無二,並且學著接納自己,也去體諒這個世界的不友善——因為他們並不懂你,只有你最懂自己。 圖片|夢田文創提供 孤獨是一段過程,走過後,必然有個人在終點擁抱你 三段故事,乍看是不同故事情節,讓孤獨看似沒有解方,但其實拼湊在一起,你會發現電影其實給予了希望。 12 歲、18 歲、20 歲,由迷惘而絕望,最終找到自己的出路。它告訴我們,孤獨是一段過程,你可以急躁地處理它,但你也可以試著接納它,把孤獨當作一面鏡子,嘗試與自己對話。更多時候,你可以這樣想——不是世界拋棄你,而是你嘗試讓自己從平凡的世界中脫穎而出。 羅賓威廉森曾經說過: 我曾以為人生最糟糕的事,是孤獨的死去,其實不是。最糟糕的是,直到生命終結那刻,你身旁有個讓你覺得孤獨的人。 I used to think that the worst thing in life was to end up alone. It's not. The worst thing in life is to end up with people who make you feel alone. 孤獨幫助你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關係,也更是一場探險,會壯大人的內心。因為你會從每一次的小挑戰中,接觸到更有創造性的自己,並解答生命中的困惑。孤獨旅程有長有短,但是別忘了,你很珍貴,在孤獨的終結時,會有個人在那裡擁抱你,或者,你會有能力擁抱自己。 你如何走過一個人的時期?在孤獨之後,你覺得自己獲得什麼呢? 沒人教過的獨處學:你的孤獨,是為了讓你感覺自由 解決孤獨的關鍵,是用成熟的愛建立好的關係 沒人教過的獨處學:當你不再恐懼孤獨,孤獨會使你快樂 August 28, 2019 at 1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vE2l8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