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Ljbu2z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人生下半場,該怎麼讓自己活得快樂? http://bit.ly/2Ljbu2z 迎接退休後的生活,是期待或者害怕受傷害?人生下半場更精彩,專家指出,關鍵在於是否預先規劃,並且開始「刻意練習」。 美國心理學家南希.施洛斯伯格(Nancy K. Schlossberg)提醒,退休不是一個單純的「日期」,乃是一連串的「轉變」,攻頂或淪陷,關鍵在於是否預先做好「退休專案規畫」,並逐步「刻意練習」。 台灣社會即將迎來經濟發展後史上最龐大的退休潮。若以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五歲估算,十年後,台灣退休人口將超過五百二十四萬人,會是今天的一.五倍,這還不包括在法定年齡前就提早引退者。 許多人都嚮往退休,它就像是個「魔幻的時刻」,人生的責任與壓力卸下,不再為五斗米折腰,不再局限於社會期待的框架之中,終於可以開心做自己、自在享受生活了。 但害怕退休的人也不少,尤其如果是非自願退休,職場繁華瞬間落幕,若未做好準備,所有考驗迎面而來,加上生活失去重心,憂鬱症就可能來襲。 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顯示,二○一六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平均每十人就有一個人正在服用醫師處方抗憂鬱藥,不快樂的比率明顯比其他年齡層還要高,是三十歲以下族群的八.二倍! 憂鬱症緊盯退休族 心靈沉澱、首重事先規畫 退休者遭憂鬱症侵襲,大多與失落感有關。未做好規畫和心理建設,就像繃久了的橡皮筋頓時鬆開,初期整天無所事事,會讓人感到很放鬆,但幾個月過去,橡皮筋逐漸失去彈性,人的心情變成一攤軟泥。 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指出,從臨床經驗來看,職場上位高權重的男性,最易因失去職場舞台和身分,也跟著失去自我價值感,若再加上身體自然衰老所帶來的力不從心,情緒相互交雜下,憂鬱症很快就會襲上,其後伴隨的將是慮病症、失智症。人生不但未能再攀上高峰,反而迅速枯萎、造成遺憾! 王品集團前總經理蕭文傑,就見過許多在退休後抑鬱不得志的人。 築退休夢必須踏實 循序漸進、展開第二人生 一九五九年出生的他,在二○一二年王品集團股票掛牌上市前,以五十三歲盛年正式離開職場,展開快意生活。他形容,職場生涯就像一段長跑,過了終點線,一定要讓自己再多小跑幾步,身心才能自然沉澱和喘息。 他特別在台北市木柵區開了一家名為「蕭廊」茶空間,定位為「客廳的延伸」,將品茗興趣融入其中,營造以茶當作媒介的社交環境,使職場人脈得以持續交流,也可認識新朋友。豈知,他卻因此遇到許多退休後不得志,因而引發憂鬱的客人。 「放不下、不自覺、未規畫、難振作,是憂鬱退休者的共同特色。過去馳騁職場數十年,只要亮出名片就有一股自信,現在突然沒了任何頭銜,連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都不知如何介紹起。」蕭文傑感嘆地說,「沒有頭銜」是企業經理人面臨的第一個退休心理關卡,這些失意者的狀況讓他心頭一驚,暗暗提醒自己,靜態沉澱的時光,只要五年就已足夠,即使是退休,興趣和志業也還是要同時進行,差別只在於,二者所花費的時間比率有所不同。 因此,他決定結束「蕭廊」營運,一方面潛心禪修,另一方面積極接下一之軒食品公司及半畝塘建設節氣生活事業部的經營策略顧問,重新與職場接軌。終於,生活在性靈與入世之間取得平衡,不必再憂心過得太消極。 「依職場的晉升制度,多數人在退休之前,往往也都正好是職業生涯的最高峰,此時離開工作崗位,也等同於離開人生前半輩子辛勤開闢出來的戰場。」蕭文傑建議,為避免退休後會一時無法適應,事先為自己安排「企業顧問」、「公益團體志工」等非正職工作,以「預熱期」與「持續貢獻」方式,緩慢離開職場,不啻是理想的方式。由此看來,築夢必須踏實,尤其是美好的退休夢,更需要建築在身心都做好準備的前提上。 「台灣四十歲以上世代的生涯,普遍受到升學主義影響,從事的工作往往並非志趣,也難免時常發出無法實現自我之慨,因而特別嚮往『第二人生』的展開。」長期研究銀髮族消費行為的政治大學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指出,此時面對退休,更要預先勾勒與規畫退休生活,時時描繪,摸索出專屬於自己的退休形態。 美國心理學家南希.施洛斯伯格在《聰明退休,快樂退休:找到你的人生真實道路》(Retire Smart, Retire Happy: Finding Your True Path in Life)一書中,就特別點明「創造自己退休想像」的重要性,並且將退休者的人生途徑區分為繼承者、冒險者、享受者、旁觀者、搜尋者、退縮者六大類型。每個人都可自我檢視適合或屬於哪種類型,而且愈早探索自己鍾意的類型愈好,以利提早布局退休計畫。 六大類型退休樣貌 快樂與否、成就自我目標 這六類型的人,快樂程度有顯著不同,而且退休是一連串改變的過程,可能產生迎來新戀情、遷移至宜居地點等讓人雀躍的浪漫火花,但也必須面對年齡、人際關係轉換、自我效能感降低、喪偶、孤獨、臨時變故等殘酷的考驗。南希.施洛斯伯格特別提醒,退休者的心境會隨著時間改變而中途轉換類型,或成為多類型混合者,所以必須保持心理的強度與彈性。 第一類是「繼承者」,退休後志趣不變,持續把專業發揮在相關領域上,維持著相當的競爭力與工作量。例如,中學輔導教師退休後,轉任社區大學講師;專業經理人兼職顧問等。 第二類型是「冒險者」,將退休視為實現未完成夢想的機會,甚至會易地而居,展開第二人生或安可職涯。例如,喜歡田園生活的人,買下農場,推廣有機種植,並發展出新商機。 至於有些人認為退休就是要好好放鬆,享受自由的時光,不必有特定的規畫,毫無壓力,任憑時光流淌,便為第三類型「享受者」。例如,銀行行員退休後的生活只是打高爾夫球、撲克牌、帶孫子,偶爾來一趟小旅行。 第四類型「旁觀者」則是依然對過去的工作和社會現況非常在意,時常以專業評論時事,卻很少有實際行動。例如,退休的公務員或立法相關工作者,熱中追蹤新聞,卻已沒有介入公共事務的機會和行動。 第五類型「搜尋者」,則仍在尋找合適的退休模式,雖然對未來感到些微恐懼,但抱持正向態度不斷摸索和嘗試。被迫提早退休、未備就退的人,最容易成為這種類型。 最差的則為第六類型「退縮者」,他們幾乎不再接觸退休前的活動與人際關係,也放棄尋找新的定位,個性變得封閉而不開心,成天看電視。在工作時期就對退休毫無想像。留戀職場生涯,把退休視為沒有用、孤獨、無聊的人,最容易成為此類型的人。 跳脫情緒放開心胸 建構人脈、培養第二專長 林萃芬指出,若套用在台灣的臨床經驗中,繼承者、冒險者、享受者的心理狀態最為快樂;旁觀者、搜尋者、退縮者則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 若想當「繼承者」,最好在退休前還掌握職場資源與人脈時就先鋪好路、布好局,顧問職或講師職才會水到渠成。「享受者」則可以提早將老朋友、新社團等社交網絡建立好,才會有伴同樂。而最有趣的,莫過於抱持開放心胸,在退休後發現自己的第二專長,攀登另一個生涯高峰。 陽信銀行前襄理賴東陽就深諳這個道理。一九六四年出生的他,從四十歲就開始規畫在任職滿二十年後提早退休。身居銀行業,他特別知道理財的重要,依照居住地高雄市物價水平精算後,發現「房屋一棟、投資一千萬元、高配息股票、高年利外幣存款、不做高風險投資、勞保月退」這樣的組合,可為自己創造每個月三萬元左右的退休後被動收益,便毅然在四十三歲那年,展開退休探索與練習。 「我隱約知道自己想當個優閒度日的『享受者』,但老實說,在幾乎沒有休閒生活的朝九晚五職場生涯後,興趣到底是什麼,自己也不太清楚。」賴東陽說,為了不落入「為退而退」的茫然陷阱中,他報名高雄社區大學課程,試圖找到兼具生活重心與拓展人脈的學習管道。 一開始,他烹飪、繪畫、健身等課程都參加,最後才發現自己喜歡結合了美學、旅遊與社群的建築課,而且和班上同學特別對味與融洽;因為自己擅長處理繁瑣的行政事務,理所當然地成為同學們的旅行規畫師。如此歷時四年,確認自己不會退休後整天無所事事,他才在四十八歲時,正式結束職場生涯。 現在,「建築旅行規畫」讓賴東陽對未來充滿無限想像,他說,未來可能會去考導遊執照,當作是退休後建立起來的第二專長。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平常心面對現況 「專案」形式企畫退休生活 其實,擁有夢幻般的退休人生並不難,只要把它當作人生必修的專案來企畫和執行,並有應對亂流出現的備案。四十八歲的宏達電供應鏈管理處前資深處長耿俊麗,認為自己是「冒險者」、「享受者」和「探索者」的混合體,她在三十八歲那年,開始規畫人生下半場,並以「高度重要專案」來嚴格執行。 「之前,我是個拚命三郎,待過惠普、蘋果、宏碁等大企業,也旅居過日本、美國,為了工作可盡情燃燒生命,對於安樂知足的『小確幸』生活哲學不屑一顧,雖然會想著不必等到六十五歲法定年齡才退休,但也沒有確實的計畫。」耿俊麗說,直到擔任空姐的妹妹突然罹癌、離世,給她沉痛的一擊! 短時間內,從在醫院照顧妹妹,到看見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傷,耿俊麗反覆自問:「為什麼被老天爺接走的不是我,而是心地善良、開朗、熱愛生活的妹妹?四十歲後的人生下半場,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當疑問被提出,耿俊麗的「專案執行魂」馬上啟動!按著了解自我、設定目標、擬定計畫、估計預算、執行、分析,逐步檢視與落實。很快地,內心的渴望就愈來愈清晰。耿俊麗最嚮往的是「田園生活」,因此先盤點積蓄,再於苗栗苑裡山區購置占地近三百坪的花園小木屋,只要休假空閒時間,便驅車從桃園前往木屋小住,預先測試自己的喜好程度。 退休不是一個日期 而是人生一連串機會轉變 她將四十五歲設定為退休時間,意即給自己七年的時間落實專案。每年定期盤點財務、健康、家庭、興趣、時間安排等幾個元素到位與否。一旦專案開始執行,就會發現提早退休並不困難。首先,財務對耿俊麗來說相對簡單,三十八歲時所累積的現金儲蓄,以及過去任職公司的配股股息、在美國工作時為了節稅所購置房產的租金收入,便足以創造每月近十萬元的被動收入。退休前七年間,等於是多累積現金流寬裕度。 由於自己單身,與父母同住,弟弟住處也相去不遠,家庭成員間的感情反而因為她的備退而變得更緊密。為了更健康,她乾脆改吃素,任何經過加工的食品都敬謝不敏,平日下班後就自己下廚,與父母共餐。空閒時間,便學習吉他、烏克麗麗等樂器,陶冶身心。 一切按部就班,因緣具足,耿俊麗如願在四十五歲那年向惠普遞出退休申請,孰知,在退休前的倒數第二天,計畫突然被一通突來的電話打亂。她接到宏達電的工作邀約,說是企業急需外援好手,希望她去幫忙。因為新工作似乎頗具挑戰性,上班地點也在桃園住家不遠處,沒有多想,七天內決定上工。 然而,新工作非但沒有帶來像以往一樣的成就感,反而讓她更加篤定自己不想再過上班族生活,最後趁去年宏達電宣布代工團隊賣給 Google 之際,趁勢正式退休。她笑著說,「『同場加映』的那一年半時間,就當作是老天爺對於我退休決心的『試煉』吧!」 面對未來,耿俊麗有個夢想,也是單身者幾乎都會有的夢,希望讓更多的單身朋友同享田園之樂,嘗試經營一個鄉間共居的空間,就像美國影集《黃金女郎》中的精采生活一樣! 著有《青年的四個大夢》、《人生的自我追尋》等膾炙人口暢銷書的政治大學教育系名譽教授吳靜吉提醒,人生是一連串的自我追尋,而生命終點無非是「圓滿」或「遺憾」兩個感觸,唯有提早正視退休議題,才能讓人生達到圓滿。 時光飛逝,在此春回大地之時,每個人距離退休之日也更近了一步,你對退休是否開始進行練習與準備了? May 03, 2019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